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翳风穴的具体位置,帮你了解翳风穴

苹果养生 2023-06-01 06:23:58

翳风穴的具体位置,帮你了解翳风穴

翳风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人体穴位,大家是可以通过按摩翳风穴的方法来进行养生,这样对我们健康也有不小的帮助,那么既然翳风穴是不错的一个穴位,那么我们按摩翳风穴有哪些好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翳风穴的情况。

首先我们大家需要清楚的就是翳风穴的位置,学会找到翳风穴的位置对我们健康也有帮助,首先翳风穴在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因此可以发现翳风穴还是比较容易找到的一个穴位了,同时在翳风穴附近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孔穿出处,并有耳后动、静脉,颈外静脉。取正坐或侧伏,耳垂微向内折,于乳突前方凹陷处取穴。翳风穴,“翳”,原指羽扇,用作遮掩。穴在风池之前耳根部,为耳垂所掩蔽。

而且我们不仅需要清楚翳风穴的位置,还要知道翳风穴的一些具体情况才行,首先翳风穴在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腮腺。皮肤由耳大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疏松,耳后静脉面后静脉汇合成颈外静脉,在胸锁乳突肌浅面向下后斜行,至 该肌后缘,锁骨上约2.5厘米处,穿深筋膜汇入锁骨下静脉。沿颈外静脉排列的淋巴结称为颈淋巴结,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腮腺咬肌筋膜,在乳突肌与胸锁乳突 肌前缘,继而进达腮腺的下颌后突部,可深抵起于基突的肌肉,所以我们按摩翳风穴可以起到一定的好处,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起到有效养生的效果,大家不能错过。

上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了有关翳风穴的一些情况,可以发现我们按摩翳风穴非常不错,能够起到养生效果,所以上面就给大家介绍了翳风穴的具体位置,所以大家在以后就可以找到翳风穴的位置,这样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养生。

风是百病之始,秋风起,护好身上7处挡风墙

黄帝内经》上讲:风者,百病之始也。中医很早就发现风邪是影响身体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头痛、面瘫、荨麻疹、关节疼痛等情况都与风向变化有关。

秋风起,风邪该如何防?除了注意穿衣保暖外,一定要护好身上的7处挡风墙!

头部的挡风墙

1、翳风穴

翳,原指羽扇,有遮蔽之义,而风就是风邪的意思。

位置:翳风穴在耳垂后方,距耳根约0.5处之凹陷中央处(见下图)。

建议:有冷风吹来时,很多人都会立起领子,头会忍不住往下缩,正好能挡助该穴,避免被风邪侵袭。

大家平时可以常按揉该穴,能缓解风邪引起的口眼歪斜、齿痛、颊肿、耳鸣等问题。

2、风府穴

风府穴为风邪易侵之处,风指风邪,府指集聚处。

位置:风府穴在颈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见下图)。

建议:经常按摩风府穴可缓解因风邪引起的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等不适。

3、风池穴

风池穴首见于《灵枢热病》中,乃风邪犯人停蓄之处,故名风池,是治疗风证之要穴。

位置:风池穴在后脑勺、后枕部两侧入发际一寸的凹陷中(见下图)。大拇指、中指自然放到枕骨两边,轻轻的滑动,到后枕部有明显的两个凹陷就是风池穴。

背上的挡风墙

1、风门穴

风门穴为风邪出入之门户,善治风邪,故名风门。

位置:风门穴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见下图),是治疗风邪外袭所致肺卫表证之常用穴,善疏散外风。

建议:按揉风门穴有缓解因风邪引起的伤风咳嗽、头痛发热、胸背痛。

2、秉风穴

秉,执掌之意。

位置:秉风穴在肩胛骨冈上窝中央,举臂有凹陷处(见下图)。

建议:秉风穴能够散风活络、止咳化痰,经常按揉对可以缓解因风邪引起的肩臂疼痛、上肢酸麻等不适。

腿上的挡风墙

风市穴

风市就是风的市场,中医认为,这个穴位为风邪的集结之处。

位置:风市穴在大腿上,直立,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指之处就是风市穴(见下图)。

建议:泡脚时可以揉揉风市穴,对因风邪而致的伤风感冒、身体抽搐、皮肤痛痒等问题都有很好的缓解。

脚上的挡风墙

八风穴

八风穴中的八,指的是双足足背有8个穴位点,风指邪气风邪,八风穴具有排除体内风邪的作用,故名八风。

位置:八风穴于人体5个脚趾间的缝纹端取之,左右各4穴(见下图)。

建议:泡脚的时候揉揉八风穴,有袪风通络的效果,可缓解因受风引起头痛、牙痛等问题。

最后,小固提醒大家,运动时出汗较多,毛孔张开,这时容易被凉风侵袭而诱发健康问题。因此,运动结束后要及时擦汗,不要满头大汗在风口吹。

莽驴鲁茅拢聨莽職聞茅聮聢氓聢潞忙聤聙氓路搂 茅聮聢氓聢潞莽驴鲁茅拢聨忙鲁篓忙聞聫盲潞聥茅隆鹿

1 翳风的针刺技巧取穴:坐位,耳垂根部后方凹陷,即下颌支后缘后0.5寸处。

简易取法:

1.将耳垂向后捺,耳垂的边缘即是本穴。

2.头侧向一边,领颈部胸锁乳突肌鼓起,该肌肉前,耳垂后凹陷中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外下向内上刺向外耳道,与矢状面成60°。

进针深度:斜刺,从后外向内下方刺0.5-1.5寸(治疗聋哑病),或直刺0.5-1寸(治疗面神经麻痹和腮腺炎),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微痛。

2 翳风穴穴位层次解剖1.皮肤:由耳大神经分布,耳大神经为颈丛皮支,由第2-3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纤维。

3.腮腺:是唾液腺中最大的一对,略呈三角形,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后缘和下颌后窝内。腮腺的表面包以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内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面神经和耳颞神经经过。

4.深面:从浅至深依次分布有胸锁乳突肌(由副神经脊髓根及第2,3颈神经前支支配),头夹肌(由第2-5颈神经后支支配),头最长肌(由第1-8颈神经后支支配),二腹肌后腹(由面神经支配)。

3 针刺翳风作用主治翳风穴属手少阳三焦经,手,足少阳之会,故具有舒肝利胆,通利三焦的作用,可祛风通络,开窍,调气降逆,《针灸大成》认为:“主耳鸣耳聋,口眼㖞斜,脱颌颊肿,口噤不开,不能言。”现代临床常用于主治耳鸣,耳聋,聤耳,口眼㖞斜,口噤不开,齿痛,颊肿,瘰疬,牙关不利,喑哑,腮腺炎,下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中耳炎等。

4 翳风常用配伍疗法1.配百会,风池,丰隆,太冲,针刺泻法,平肝熄风,降浊化痰,治疗肝风挟痰,上扰清窍之眩晕,呕吐,耳鸣,耳聋等。

2.配听会,中渚,外关,丘墟,侠溪,针刺泻法,疏散少阳风热,治疗少阳风热上扰之耳鸣,耳聋,痄腮等。

3.配风池,太阳,下车,颊车,地仓,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疏风散邪,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㖞斜,口噤不开等。

4.配颊车,尺泽,合谷,少商,针刺泻法,少商点刺出血,疏散风热,清利咽喉,治疗外感风热之咽喉肿痛,面颊肿痛,乳蛾等。

5.配颊车,合谷,内庭,足三里,针刺泻法,清宣阳明,消散郁热,治疗阳明邪热壅盛之痄腮,齿痛,面痛等。

6.配天容,尺泽,复溜,太溪,针刺补泻兼施,养阴清肺,治疗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之咽喉肿痛,齿痛等。

7.配阴陵泉,丰隆,中脘,脾俞,针刺补泻兼施,健脾化痰,治疗痰湿中阻,清阳不升之眩晕,呕吐,耳鸣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43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