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肤子属于中药材的一种,大家对地肤子是比较熟悉的,而且我们可以服用地肤子来帮助养生,特别对我们治病养生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在平时治病的时候我们也是会用到地肤子的,那么具体地肤子是怎么样的一种中药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地肤子又叫做扫帚子,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材了,首先地肤子作为药材使用是有非常不错的功效的。一般来说,地肤子在我国的各地都有分布,像华北、西北、山东等地比较常见。地肤子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入药的部位是这种叫做地肤的植物果实。而且能够发现地肤子这种入药的果实微咸苦酸,吃下去之后喉咙会有微微的麻感。科学研究表明地肤子的功效与作用主要体现在地肤子可以清湿热、利尿、抗真菌。而且地肤子含有皂甙和维生素A类物质,这些主要成分也是起主要作用的,对我们清热是非常有好处的,还可以很好的帮助消炎。
不过我们要想了解地肤子的功效与作用,那么就必须要去看一下这种药物的药性。主要是由于地肤子药性苦寒,中医上认为地肤子可以入膀胱经,所以可以利小便是在自然不过的,所以大家不妨试试服用地肤子来促进肾脏健康,对缓解这类不适有帮助,而且因为地肤子具有如此之多的功效,所以膀胱炎引起的小便不利、淋虫、皮肤湿疮、风险关节炎等都会使用地肤子来进行治疗。在一些临床应用上,地肤子一般是用作利尿的辅助剂或者拿来擦洗皮肤患处,所以大家对地肤子是不能错过的。
地肤子对大家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服用地肤子来进行养生,对我们治病养生是有好处的,特别可以帮助大家有效的改善肾脏不适的,对我们治病也是有一定帮助的,所以说大家对地肤子这样的中药材应该有所了解才行。
地肤子为中药,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湿热疾病导致皮肤湿疹或者妇女出现白带增多,颜色黄,异味重,阴部瘙痒,及一些风疹疾病导致皮肤瘙痒,出现红色皮疹等症状。
……
治肢体疣目:地肤子,白矾等分。煎汤频洗。(《寿域神方》)
治痈:地肤子、莱菔子各一两。文火煎水,趁热洗患处,每日二次,每次10—15分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风热赤眼:有地肤子一升(焙)、生地半斤取汁,共用饼,晒干,研细。每服三钱,空心服,酒送下。
目痛、眯目:用地肤子榨汁点眼。
雷头风(按:此病是头面肿痛、恶寒发热、太似伤寒):用地肤子同生姜研烂,热酒冲服汗出即愈。
疝气:用地肤子炒后研细。每服一钱,酒送下。
血痢不止:用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调下。
(21)妊娠患淋:用地肤子十二两,加水四升,煎至二升半,分次服下。
(22)小便不通:用地肤草榨汁服,或用地肤草一把,加水煎服。
(23)眼睛受伤陷下,弩肉突出:用地肤叶(洗去土)二两,捣烂榨汁,每取少许点眼。冬季无鲜叶,取干叶煮成浓汁亦可。
地肤子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6—15克,煎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宜忌配伍
黄柏为佐,苦参为佐,恶螵蛸。
脾胃虚寒者忌服。
地肤子的真伪鉴别
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的果实。近年来,中药材市场上有用天仙子、藜、岗松等冒充地肤子者,由于地肤子与伪品性状相似,不易区分,现将地肤子的真伪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真品:
真品地肤子的果实呈扁球状五角形,直径1—3 mm。外被宿存的花被,表面灰绿色或浅棕色,周围具膜质小翅5枚,背面中央有微突起的点状果柄痕及放射状脉纹5—10条。花被可见膜质果皮,半透明。种子扁卵形,长约1mm,黑色,形似芝麻。气微,味微苦。
伪品:
天仙子
本品为茄科植物莨菪的干燥成熟的种子,呈肾形或扁卵形,直径约1mm。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有细密的网纹,略尖的一端有点状种脐。剖面灰白色,油质,有胚乳,胚弯曲。无臭,味微辛。
藜
本品为藜科植物藜的胞果,呈扁平五角形,直径1—2mm。外面的宿存花被呈黄绿色,紧抱果实,先端5裂,基部中央有果柄残基,可见放射状排列的5条棱线,不具翅。内藏果实一枚,果皮薄膜状,半透明,易剥落。种子圆形,具黑色光泽。气微,味微苦。
岗松
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岗松的蒴果,呈钟形,带有细小果柄,萼筒直径约2mm,萼先端具5裂片,常向内卷。萼筒内蒴果已裂开,子房3室,中央伸出细长的宿存花柱。种子往往脱落不存,有的可见种子多数,细小,扁平圆形,红黄色,质坚硬脆。搓之发出特殊香气,味涩而辛。
上一页123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42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坚持按摩胆囊穴能够有效养生
下一篇: 预防感冒应不应该先吃感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