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平贝母也存在副作用,小心影响脾胃健康

终南道医 2023-06-01 04:08:47

平贝母也存在副作用,小心影响脾胃健康

平贝母大家对来说很熟悉,对于经常咳嗽的朋友们来说,选择服用平贝母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帮助我们起到一个很好的养生效果,对我们保护肺部健康也有帮助,但是服用平贝母也会有一定副作用,那么具体我们要小心哪些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平贝母副作用。

大家对平贝母比较熟悉,而且实际上平贝母的功效是很多的,再加上平贝母是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大家可以利用平贝母来帮助我们促进肺部健康。但是服用平贝母也要注意,实际上平贝母的副作用也是存在的,首先来说平贝母的味道偏苦、甘,而且平贝母的性微寒,所以说我们服用平贝母要小心,对于脾胃虚寒及湿痰的患者来说平贝母是应该忌口的。同时如果是是胃部属虚寒的人服用平贝母会引起腹胀等不良反应,胃呆少纳等症状。具有寒痰、湿痰等症状的人也不宜服用平贝母。

而且服用平贝母还会存在一些搭配上的禁忌,首先来说平贝母和乌头工是不可以同时食用的,如果说我们想要将平贝母和一些药材共用时,也需要先了解该药材和平贝母共用会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这样才比较健康,否则是容易因为服用平贝母而产生副作用的,而且因为平贝母的副作用主要是有关胃方面,所以有胃方面疾病的人群需要慎用,而对于像是老人、小孩和孕妇、哺乳期等特殊人群,在食用平贝母时最好也需要先向医师询问,以免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如果我们有肠胃问题,那么就应该避免平贝母。

上面介绍了平贝母的情况,服用平贝母能对我们健康有帮助,但是大家服用平贝母也会有副作用存在,上面介绍的问题大家应该小心对待,如果大家盲目服用平贝母,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平贝母的功效,是大家不能盲目去吃平贝母的。

谁有关于《 川贝母、浙贝母的鉴别与临床应用》的论文发一片谢谢了!!!

我来细细回答两个的区别:
A:川贝:
【中文名】川贝母
【拼音代码】CBM
【别名】虻、黄虻、贝母、空草、贝父、药实、苦花、苦菜、勤母。
【拉丁名】药材BulbusFritillariaeUninbracteatae原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乌花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var.ecirrhosaFranch.棱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Franch.
【英文名】UnibractFritillaryBulb,BulbofUnibractFritillary,BulbofTendrilleafFritillary,BulbofPrzewalskFritillary,BulbofDelavayFritillary
【类别】化痰止咳药
【药材基原】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或棱砂贝母等的鳞茎。
【药源分布】动植物资源分布:卷叶贝母分布四川、西藏、云南、甘肃、青海等地。乌花贝母分布四川和青海交界处。棱砂贝母分布云南、四川、西藏等地。松贝主产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青贝主产青海、四川和云南交界处。炉贝生产四川(昌都)、云南(德钦、大理)。
动植物生态环境:卷叶贝母生于高山草地或湿润的灌木丛中。乌花贝母生高山阳光充足的草坡上。棱砂贝母生于高寒地带。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1.气候土壤宜冷凉湿润的气候。以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壤土或砂质壤土为佳。2.整地深耕20cm,碎土整细耙平,依地势作畦,开好排水沟。3.种植种子繁殖:6-7月间采收贝母的种子,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用撒播或条播法,以条播为佳,播后覆盖稻草。约3年后即可收获。鳞茎繁殖:7-9月间收获时,选择无创伤病斑的鳞茎作种,用条栽法,按行距20cm开条沟,株距3-4cm,栽后覆土5-6cm。或在栽时分瓣,使大小均匀,分瓣宜直分,不能横分,不能损伤内外表皮,随分随栽,斜栽于穴内,覆盖细土灰肥约3-5cm厚,压紧镇平。4.田间管理随时除草,不须中耕。一般施肥3次,第1次在栽种前,施以腐熟厩肥;第2次在苗高3-4cm时,施以腐熟的粪肥;第3次在3月间,当鳞茎生长时,施以粪肥与油饼。
【采收储藏】夏、秋两季,或积雪融化时采挖;栽培者多于下种三年后秋季苗枯萎时采挖。采后除去泥土及须根,晒干或微火烘干。
【药材鉴定】显微鉴定1.暗紫贝母:鳞叶上表皮表面观:细胞长方形、类方形或长条形,长82-337?m,宽18-55?m,垂周壁多波状弯曲,偶有断续;角质栓偶见,呈细小点状。气孔类圆形、长圆形或扁圆形,长42-55?m,宽46-64?m,副卫细胞4-5个。粉末:类白色。淀粉粒单粒三角状卵形、灯泡形、广卵形、贝壳形、椭圆形、不规则四至七边形,边缘较平整,略凹凸不平或有尖突,有的一端指状突起,偶有两分叉,直径4-50(-60)?m,长约至56(-64)?m,指状突起长至14?m;脐点明显,点状、人字状、短缝状,偶有马蹄状,大多位于较小端层纹较明显。复粒由2-8分粒组成,2分粒者一大一小或等大。半复粒脐点2-5,有的一方脐点2-4个;另有半复粒与分粒合成的颗粒。多脐点单粒较多,脐点2-5(-7)个,位于小端或近中央,3个脐点者大多集成三角形,也有横向或纵向排成一列。2.甘肃贝母鳞叶上表皮表面观: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长55-288?m,宽64-82?m,垂周壁波状弯曲,有的呈断续状;角质栓偶见,呈细小点状。气状扁圆形或长圆形,直径55-66?m,副卫细胞4-5个。粉末:类白色。淀粉粒单粒圆三角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广卵形、灯泡形、类方形、类贝壳形或类盾牌形,多数稍扁(侧面观长圆形),有的较小端较平截或稍尖,边缘微凹凸或一边稍隆起,直径4-35(-40)?m,长约至48(-56)?m;脐点较明显,人字状、马蹄状、大字状、十字状、星状、三叉状、点状或裂缝状,层纹隐约可见,有的明显。复粒偶见,由2(-8)分粒组成。半复粒较多,大小不一,脐点2-4(-8)个。多脐点单粒少数,脐点2-5(-8)个,细点状,偶呈人字状。3.卷叶贝母(川贝母)鳞叶上表皮表面观:细胞长方形或长多角形,长87-235?m,宽21-42?m,垂周壁较平直,有的微波状弯曲;角质栓少见,多位于横向壁,呈细颗粒状;平周壁表面有短波状、V字状或弯曲状角质纹理,于垂周壁部呈稍断续的条纹状。粉末:类白色。淀粉粒单粒大多圆三角形、三角状卵形、类贝壳形、类圆形或广卵形,形状较均一,边缘平整,直径5-48(-56)?m,长约至51?m;脐点大多不明显,细点状或短缝状,位于较小端;层纹清晰,较粗,以近脐点为明显。复粒少,由2-4分粒组成。半复粒及多脐点单粒均稀少。4.梭砂贝母鳞叶上表皮表面观:细胞长方形或长条形,长100-273?m,宽22-64?m,垂周壁微波状或波状;角质栓线状,分布于纵向垂周壁部位或呈细颗粒状,少数聚成梭形。气孔类圆形,直径55-60?m,副卫细胞4个。粉末:类白色。淀粉粒单粒广卵形(或略扁)、灯泡形、类方形、盾牌形、类贝壳形、类圆形,边缘略凹凸不平,有的一边或两边角状突出,直径5-54?m,长约至66(-76)?m;脐点明显,每粒可见,人字状、弧线状、马蹄状、大字状、十字状、三叉状或星状,层纹隐约可见。复粒少数,由2-3(-5)分粒组成,3分粒者有的一大二小。半复粒较多,脐点2-5个,点状、人字状、十字状或马蹄状,有的较大一方有脐点2-3,也有半复粒与半复粒相结合。多脐点单粒较多,脐点2-4(-5)个,点状、人字状或三叉状。
【炮制方法】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用水稍泡,捞出,闷润,剥去心,晒干。1.《雷公炮炙论》:凡使贝母先于柳木灰中炮令黄,摩破,去内口鼻上有米许大者心一小颗后,拌糯米于?上同炒,待米黄熟,然后去米取出。2.《本草述钩元》:姜汁泡,去心,
中药制药工艺:[商品规格]商品川贝母,一般分有松贝、青贝和炉贝。松贝分两等,青贝分四等,炉贝分两等。(1)松贝一等: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鳞瓣二,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新月形,顶端闭口,基部底平。每50g在240粒以外,无黄贝、油贝、碎贝。二等:每50g在240粒以内。间有黄贝、油贝、碎贝、破贝。余同一等。(2)青贝一等:扁球形或近球形,两鳞片大小相似,顶端闭口或微开口,基部较平或圆形。每50g在190以外,对开瓣不超过20%,无黄贝、油贝、碎贝。二等:每50g在130以外,对开瓣不超过25%,花油贝、花黄贝不超过5%,无黄贝、油贝、碎贝。三等:每50g在100以外,对开瓣不超过30%,黄贝、油贝、碎贝不超过5%。四等:大小粒不分,间有油贝、碎贝、黄贝。(3)炉贝一等:长锥形,贝瓣略似马牙。表面白色。大小粒不分,间有油贝、白色碎瓣。二等: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余同一等。
【化学成分】中药化学成分:早年曾有报道,从FritillariaroyleiHook.的鳞茎中得到川贝母碱(Fri-timine,C38H62N203,熔点167℃)。其它还有一些关于F.Roylei的报道,但实际用的是浙贝母。商品川贝中的青贝(产于云南丽江一带)含青贝碱(Chinpeimine,C27H43NO2,熔点247-248℃);白炉贝(产于四川道孚一带)含白炉贝碱(Beilupeimine,C27H43NO3,熔点155-157℃);黄炉贝(产于四川道孚一带)含炉贝碱(Fritimi-nine,C26H39O3N,熔点258-260℃),白松贝和黄松贝(产于四川松潘一带)含松贝碱甲(Sonpeimine,C27H43NO4,熔点256-258℃)和松贝碱乙(C27H45NO3,熔点256℃)。这些贝母碱的性质与西贝母碱(Sipeimine)很象,可能都是同类化合物。产于川西打箭炉的炉贝含有炉贝碱。西贝母(即伊贝母)的鳞茎含西贝母碱。干药可产西贝母碱0.12-0.2%,是国产各种贝母中已知生物碱含量最高者。产于德国的F.Imperialis的鳞茎所含的Im-perialine证明即西贝母碱,与去氢浙贝母碱(Peiminine)的结构极为相似。从甘肃岷县产的岷贝母中还分离得另二种生物碱:岷贝碱甲(Minpeimine,C27H43NO2,熔点210-212℃)和岷贝碱乙(Minpeiminine,熔点215-216℃),含量甚少。在同属植物的鳞茎中还含其他甾体生物碱:F.Camtsc-hatcensis含龙葵胺(Solanidine);F.Raddeana含雷蒂宁碱(Raddeanine);F.Sewerzowi的鳞茎和地上部分含考瑟文宁碱(Korsevinine)、考瑟蔚灵碱(Korseveriline)、考辛碱(Korsine)、考瑟蔚宁碱(Korseverinine)、考瑟蔚胺碱(Korseveramine)等。主含异甾体类生物碱,并含糖类、皂甙、甾醇类化合物及内酯香豆素类。前人从商品川贝母中分得贝母素丙(fritimine)。近代研究,从暗紫贝母鳞茎中分得松贝辛(songbesine)及蔗糖。甘肃贝母中分得岷贝甲素(minpeimine)及岷贝乙素(minpeiminene)。梭砂贝母中分得梭砂贝母碱甲(dielavine)、梭砂贝母碱乙(delavinone)及西贝素(imperialine,sipeimine)。另谓从商品川贝母(F.Delavayi)中分得川贝素(chuanbeinone)。
【药理作用】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1.对呼吸系统的作用:1.1镇咳作用:小鼠氨水引咳法证明,ig贝母总生物碱及非生碱部分均有镇咳作用。小鼠ig家种及野生川贝母流浸膏,则无明显镇咳作用。小鼠二氧化硫引咳法表明,贝母生物碱亦无明显镇咳作用。Ig贝母一皂甙Ⅱ号,能使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发现组织培养川贝和野生川贝均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给药后(3.0g/kgig)30分钟作用较强,止咳率大于50%,在60分钟时两种川贝作用均己下降,但直至2小时药物仍有显著作用。选镇咳作用较强的30分钟,按1.5g/kg及3.0g/kg给药,发现组培川贝和野生川贝一样,止咳效果随剂量加大而增强。1.2祛痰作用:采用小鼠酚红排泌法,以3.9g/kg(ig)剂量作时效曲线,分别在给药后30、60、120分钟立即ip0.25%酚红((0.2ml/10g),按分光光度法测558nm处吸收度。结果表明,组培川贝和野生川贝均具有祛痰作用,给药60分钟后为作用峰值,给药2小时后作用下降。选时效峰值时间60分钟,按1.5g/kg及3.0g/kg给药,结果表明,两种川贝的祛痰效果均随剂量加大而增强。其它小鼠服用30g/kg川贝母煎剂,药后60分钟与药前比较,痛阈降低。2.抗溃疡作用2.1对大鼠结扎幽门性溃疡的影响:大鼠断食48h后麻醉、开腹,结扎胃幽门,缝合腹壁后sc平贝总生物碱(简称总碱)3、1.5mg/100g,对照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后9小时断头处死,收集胃液,同时测定胃液量,游离酸,总酸及胃蛋白酶活性,并用肉眼观察溃疡形成情况。结果两种剂量对胃蛋白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1,1.5mg/100g组的溃疡指数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2对应激性溃疡的影响:采用上述剂量,观察对应激性溃疡大鼠的溃疡指数。结果1.5mg/100g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5。2.3对消炎痛所致胃溃疡的影响:大鼠按上述剂量ip给药后各组均ip消炎痛40mg/kg,给药后处死,取胃观察溃疡程度。结果3.0mg/100g的总碱对消炎痛所致的胃溃疡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1。3.其它作用川贝母碱静脉注射对麻醉猫产生持久的血压下降,伴以短时呼吸抑制,能增强豚鼠离体子宫收缩,抑制离体兔肠,并无扩大瞳孔的作用。对小鼠的最小致死量为40mg/公斤,死前有痉挛,还引起家兔血糖升高。西贝母碱对麻醉狗有降压作用,主要由于外周血管扩张,对心电图无明显影响。对离体豚鼠回肠、兔十二指肠、大鼠子宫及整体狗小肠均有明显松弛作用,解痉作用类似罂粟碱。贝母素丙(川贝母素,fritimine)4mg/kg静脉注射,能吏麻醉猫产生持久性血压下降,伴以短暂的呼吸抑制;7.5-16mg/kg静脉注射,能使兔血糖升高;1:50000浓度能使离体豚鼠子宫收缩,1:100000浓度能抑制离体兔肠的运动;对小鼠的最小致死量为40mg/kg。平贝母浸膏对实验动物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毒理学:小鼠ig组培川贝和野生川贝混悬液,8.0g/kg为可能用的最大剂量,观察1周,小鼠一切活动正常,均未出现死亡。平贝母总碱小鼠iv的LD50为84.2mg/kg,ip为148.4mg/kg。亚急性毒性:小鼠36只,均分为3组,给药组(2,3组)分别sc总碱0.3、0.15mg/10g(分别相当于LD50的1/5和1/10),对照组给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给药1次,隔日称1次体重,给药3周后处死,检查血象、肝功、肾功,每组取5只做心、肝、脾、肺、肾的病理切片。结果表明,总碱对小鼠的血象、肝功、肾功,以及各脏器均未见影响。
【性味】苦甘,凉,无毒。
【归经】肺,心,大肠经。
【功效】润肺散结,止嗽化痰。
【主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瘿瘤,瘰疬,喉痹,乳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1.《本草经集注》:厚朴、白蔹为之使。恶桃花。畏秦艽、矾石、莽草。反乌头。2.《本草经疏》:寒湿痰及食积痰火作嗽,湿痰在胃恶心欲吐,痰饮作寒热,脾胃湿痰作眩晕及痰厥头痛中恶呕吐,胃寒作泄并禁用。
【不良反应】
【药物配伍】
【鉴别应用】
【精典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本草别说》:能散心胸郁结之气贝母,治心中气不快多愁郁者殊有功。王好古:贝母,乃肺经气分药也,仲景治寒实结胸,外无热证者,三物小陷胸汤主之,白散亦可,以其内有贝母也。成无己云:辛散而苦泄,桔梗、贝母之苦辛,用以下气。《本草会编》:俗以半夏有毒,用贝母代之,夫贝母乃大阴肺经之药,半夏乃太阴脾经、阳明胃经之药,何可以代?若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证,半夏乃禁忌,皆贝母为向导,犹可代也。至于脾胃湿热,涎化为痰,久则生火,痰火上攻,香愦、僵仆、蹇涩诸证,生死旦夕,亦岂贝母可代乎?《本草经疏》:贝母,肺有热,因而生痰,或为热邪所干,喘嗽烦闷,必此主之,其主伤寒烦热者,辛寒兼苦,能解除烦热故也。淋沥者,小肠有热也,心与小肠为表里,清心家之烦热,则小肠之热亦解矣。邪气者、邪热也,辛以散结,苦以泄邪,寒以折热,故主邪气也。《经》曰:一阴一阳结为喉痹,一阴者少阴君火也,一阳者少阳相火也,解少阴少阳之热,除胸中烦热,则喉痹自愈矣。乳难者,足厥阴、足阳明之气结滞而不通,辛能散结气,通其结滞,则乳难自瘳。热解则血凉,血凉则不痛,故主金疮。热则生风,故主风痉。《别录》又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者,肺主皮毛也。目眩者,热上攻也。项直,即风痉也。咳嗽上气,气上逆也。烦热渴邪不解,汗不出者,邪热盛也。其性专能散结除热,则上来诸证,皆自愈矣。病去则五脏自安。骨髓自利也。《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药性论》:治虚热,主难产作末服之;兼治胞衣不出,取七枚末,酒下;末,点眼去肤翳;主胸胁逆气,疗时疾黄疸,与连翘同主项下瘤瘿疾。《本草汇言》: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故配知母,可以清气滋阴;配芩、连可以清痰降火;配耆参可以行补不聚;配归、芍可以调气和营;又配连翘可解郁毒,治项下瘿核;配二陈代半夏用,可以补肺消痰、和中降火者也。以上修用,必以川者为妙。若解痈毒,破症结,消实痰,敷恶疮,又以土者为佳。然川者味淡性优,土者味苦性劣,二者以分别用。《本草正》:半夏、贝母,俱治痰嗽。但半夏兼治脾肺,贝母独善清金。半夏用其辛,贝母用其苦;半夏用其温,贝母用其凉;半夏性速,贝母性缓;半夏散寒,贝母清热;性味阴阳,大有不同。俗有代用者,其谬孰甚。......降胸中因热结胸及乳痈流痰结核。《药品化义》:贝母,味苦能下降,微辛能散郁,气味俱清,故用入心肺,主治郁痰、虚痰、热痰及痰中带血,虚劳咳嗽,胸膈逆气,烦渴热甚,此导热下行,痰气自利也。取其下利则毒去,散气则毒解,用疗肺痿、肺痈、瘿瘤痰核、痈疽疮毒,此皆开郁散结,血脉流通之功也。又取其性凉能降,善调脾气,治胃火上炎,冲逼肺金,致痰嗽不止,此清气滋阴,肺部自宁也。《长沙药解》:贝母苦寒之性,泄热凉金,降浊消痰,其力非小,然清金而不败胃气,甚可嘉焉。《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日华子本草》:消痰,润心肺。末,和砂糖为丸含,止嗽;烧灰油敷人畜恶疮。《本草述》:疗肿瘤疡,可以托里护心,收敛解毒。
【考证】出自《滇南本草》1.《雷公炮炙论》:贝母有独颗团不作两片无皱者,号曰丹龙精,不入用。若误服,令人筋脉永不收。用黄精、小蓝汁合服立愈。2.《唐本草》:贝母,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良。若十月苗枯,根亦不佳也。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佳。江南诸州亦有。3.《本草图经》:贝母,今河中、江陵府、郢、寿、随、郑、莱、润、滁州皆有之。根有瓣子,黄白色;二月生苗,茎细青色;叶亦青,似荞麦叶,随苗出;七月开花,碧绿色,形如鼓子花;八月采根晒干。此有数种。鄘《诗》言采其WENG。陆机《疏》云:贝母也,其叶如栝楼而细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方,连累相著,有分解。今近道出者正类此。郭璞注《尔雅》云:白花,叶似韭。此种罕复见之。4.《本经逢原》: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一种大而苦者仅能解毒。并去心用。凡肺经药皆当去心,不独贝母也。5.《百草镜》:出川者曰川贝,出象山者曰象贝,绝大者名土贝。川产者味甘,间有微苦,总不似他产者之一味苦而不甘者也。6.《植物名实图考》:贝母,按陆《疏》以为似栝楼叶而细小,郭注以为似韭菜,宋《图经》以为似荞麦叶,各说既不同,原图数种,亦不甚符。今川中图者,一叶一茎,叶颇似荞麦叶。大理府点苍山生者,叶微似韭而开蓝花,正类马兰花,其根则无甚异,果同性耶?张子诗:'贝母阶前蔓百寻,双桐盘绕叶森森',则又有蔓生者矣。7.贝母在《纲目》以前的历代文献,并未明确分立川贝、浙贝、土贝专条,至明《本草汇言》始有川者为妙之说,《本草正》于贝母条后,别立土贝母一条(指浙贝母),清《本草从新》始于贝母条下分别附述象山贝母与土贝母之性味功用。但综合以前各家所述产地、形态及附图,早已包括百合科贝母属的川贝、浙贝,以及葫芦科的土贝母等在内,则有关性味功用的记载,当亦非专指川贝而言,惟近今以川贝之植物品种为最多,分布范围亦最广,故将古代通称贝母之资料,系于本条。参见浙贝母、土贝母条。

B:浙贝
【中文名】浙贝母
【拼音代码】ZBM
【别名】土贝母、象贝、浙贝、象贝母、大贝母。
【拉丁名】药材BulbusFritillariaeThunbergii原植物FritillariaverticillataWilld.Var.ThunberqiiBak.
【英文名】BulbofThunbergFritillary
【类别】化痰止咳药
【药材基原】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药源分布】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动植物生态环境:生于湿润的山脊、山坡、沟边及村边草丛中。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1.气候土壤:喜温和的气候,以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士和砂质壤土为佳。2.整地:先施堆肥、厩肥,作为基肥。然后深耕细耙,作成1m宽的畦。3.种植:用鳞茎繁殖,10月上、中旬选取壮健无病的鳞茎。按行距15-18cm牙条沟,沟深6cm。每间隔12-15cm下鳞茎1个,不可倒放,覆以细土,盖上稻草或落叶1层防冻。当年即能生根,次年春季即可发芽。4.田间管理:发芽后,清除覆盖物,松士除草5-6次,以浅锄为宜,切勿伤及根部。生长期中追肥3次,第1次在立春前后,第2次在惊蛰以后,第3次在清明前后;追肥以人粪尿、豆饼、硫酸按为主。天旱时,要进行浇水。开花前必须摘除花蕾及花朵。
【采收储藏】5-6月采挖,洗净泥土,大小分开,大者摘去心芽,分作2片,呈元宝状,称元宝贝,小者称珠贝。分别置擦笼内,擦去外皮,加石灰拌匀,经过一夜,使石灰渗入,晒干或烘干。
【性味】大苦,寒。
【归经】肺,三焦,胃,肝经。
【功效】清热化痰,散结解毒。
【主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

凉茶是药不是茶 这几类人不宜多喝,佛教网

凉茶是药不是茶 这几类人不宜多喝
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加上中国历来有“以茶养生”的说法,不少家庭开始通过喝中药茶来保健身体。“肠清茶”、“降火茶”、“润喉茶”,还有各种类型的花茶,销售异常火爆。随着药茶养生的兴起,凉茶也开始打着“养生”旗号,后来居上。这些茶饮品,真的有养生的作用吗?
凉茶药茶是“一家”?
广义的药茶中,就包括凉茶
小学老师小施由于用嗓过度,时常会感到喉咙痛,听人说,用罗汉果泡茶喝可以缓解喉咙痛的症状,半信半疑的她,尝试着喝了几次,感觉效果挺明显的。不过她说,这种没有用到茶、而用罗汉果泡出来的水,到底属于药茶还是凉茶?二者又是不是同一种东西?
“其实,药茶和凉茶在定义上是有区别的。”专家解释说,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药茶,其实是在饮用的茶叶中添加食物或药物,制作而成的具一定疗效的特殊液体饮料。不过,广义的药茶其实还包括,一些不含茶叶的由食物或药物经过冲泡、煎煮、压榨及蒸馏等方法,制作而成的代茶饮用品,例如汤饮、鲜汁、露剂、乳剂等。
而凉茶则是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也是包含在药茶广义范围内的茶饮品。我国广东省的凉茶一直是凉茶文化的代表,通常,凉茶是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可以这样说:凉茶并不是茶,而是中草药熬出来的药汤,具有清热、下火功效,是一般人都可以喝的中药。而凉茶也不一定凉喝,热着喝的效果更好。
怎么喝算滥用药物?
不掌握适应症,用中药代茶饮
“人参茶补元气,橘皮茶消炎、化痰、开胃,胖大海润喉,决明子茶清肝明目,银杏叶茶降血脂……这些茶饮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而中药专家认为,这些加入中药的茶,都属中药饮片代茶饮范畴,人们随意在茶中加泡中药饮片,是严重的药物滥用行为。”最近,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著名临床营养师顾中一的一席话,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市民李小姐十分喜欢喝各类药茶,“减肥茶”、“美容茶”、“润喉茶”、“养生茶”,只要是能在市面上买到的药茶,她都会买来喝。她认为,药茶不像一些药物,会产生副作用,平时喝着也不是很麻烦,就当喝水一样喝,不仅能解渴,还能起到保健的作用,一举两得。
“‘喝药茶属于滥用中药’太过绝对。但如果像李小姐以中药代茶饮,就存在滥用中药之嫌。”龚医生表示,如果不掌握中药的适应症就随意用中药代茶饮,必定会导致一些中药的不良反应出现。例如,过多饮用含有金银花等寒凉性中药的代茶饮,就会使得脾胃虚寒的人加重病情,影响其消化功能。像含有红花等活血化瘀类的药茶,就不适宜妊娠和月经量过多的人群饮用。如用于风寒感冒的荆苏姜糖饮,就不能随意给风热感冒的病人喝。
专家说,选择哪种药茶,最好先咨询中医师或中药师后再做决定。不要随意使用含有药物太多且针对性、适用范围太窄的药茶。
凉茶适合所有人吗?
寒性体质者,老人小孩都不适合
从凉茶的功效来看,主要分为清火、祛湿两种。以清火为目的喝凉茶,可以喝味苦一些的,效果比较好。如果为了祛湿,则不必求“苦”,因为苦味中药材一般比较寒凉,容易损伤脾胃。
要注意的是,虽然都是上火,但“火”有实火和虚火之分。有些人虽然有“火”,但其实是虚寒体质引起的虚火上炎,比如平时体质比较弱,脾胃虚寒的人。虽然也有一些上火的表现,但是舌苔颜色比较淡、饮食稍不注意就容易腹痛、腹泻者,就不适合饮用凉茶来清火。
专家提醒说,凉茶虽然是夏季很好的一种清凉饮品,但它同时也是一种中药汤剂,喝起来一定要适可而止。“临床上发现,不少人都是痰湿内盛的体质,这与很多人把凉茶当成一种日常饮品随意饮用,以致脾胃虚弱,继而痰湿困脾不无关系。”
因此,以下三类人群不宜喝凉茶:一、胃肠功能不好的人。这类人群对药物的寒凉刺激不能及时调整和适应,可能会影响消化吸收,出现腹痛腹泻,其中包括儿童。二、女性在月经期。女性在这个特殊时间,身体处于失血状态,人的体质偏虚,如果再吃寒凉的东西,就会损伤脾胃。三、老年人。老年人由于阳气渐弱,器官功能衰退,会因为凉茶刺激而出现消化系统病变,以及损伤阳气的一系列症状。
药食同源就没问题?
偏寒偏热的都不宜长期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据了解,我国目前批准适用作为保健品的“药食同源”的中药有87种,如常见的白扁豆、芡实、枣、蜂蜜、罗汉果、菊花、桃仁、桑椹、龙眼等等;另有114种中药或者其有效成分也允许用作保健食品加工及使用。如:龟甲、五味子、人参、五加皮、太子参、天麻、何首乌等等。有59种因具有明显毒副作用的中药而不能用作保健食品,如巴豆、河豚、马钱子、川乌、草乌等。
专家指出,夏枯草、灵芝、冬虫夏草、珍珠粉、黄芪等,这些严格说来,都不属于药食同源的普通食品,都是药品,是不能作为普通食品出售的。即便是药食同源的保健饮品,中医选择作为能够广泛、长期使用的保健药物,一般都是“性平”的,这些药物长期使用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而无论是偏寒(凉)还是偏(温)热的,一般都不适合长期使用。如果针对患者或者身体有寒热表现的健康人,可以选用一些有偏性的中药,不过需要辨证选择。
延伸阅读:药食同源及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卫生部公布的87种药食同源的物品名单: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卫生部公布的114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37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