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们大家在生活中,都是听说过手三里这个穴位的,当然,手三里穴也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日常生活中适当的按揉手三里穴,还能够起到非常不错的保健功效,但是许多朋友们对于手三里穴的保健功效不是非常的理解,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详细的看看手三里穴的保健功效。
缓解胃寒症状
胃部寒冷主要和胃部内气血供应不足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只要让胃部得到气血的充足滋养,寒气自然能得到很好的祛除,所以调节肠胃气血也是很关键的。其中,在手部上就含有一个极好的调节气血的穴位——手三里穴,这个穴位是大肠经上的,而大肠经可是多血之经,对其进行按摩的时候,能很好的促进大肠经这条经络的血液循环,使得气血运行更加的顺畅,于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我们肠胃的压力,对于缓解许多的肠胃疾病都是非常的有好处,尤其是对于缓解胃寒的效果更是非常好的。
治疗鼻炎
鼻炎这种症状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许多的朋友们一旦出现了鼻炎的症状,会严重的危害身体的健康,尤其是对于我们呼吸道的危害更是非常大的,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按揉手三里穴,来缓解鼻炎的症状,手三里穴,在肘横纹下2寸处。手三里穴还可以增強体质,是人体的强壮穴,和足三里穴一样,平时多揉,可以增强免疫力。
通过我们上面的这些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手三里穴的许多的保健功效,适当的按揉足三里穴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缓解许多的胃部的疾病,尤其是对于缓解胃寒的症状,效果更是出奇的好,另外手上的确还有非常不错的治疗鼻炎的作用,大家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可以通过按揉手三里穴来治疗。
一) LI 1 商阳 shāngyáng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及掌背动、静脉网;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
[主治]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配伍] 配少商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阳明经所出为“井”。
(四) LI 4 合谷 Hégǔ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解剖] 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配伍]配太阳治头痛;配太冲治目赤肿痛;配迎香治鼻疾;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配三阴交治经闭,滞产; 配地仓颊车治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附注] (l)手阳明经所过为“原”。(2)《神应经》:孕妇不宜针。别名:虎口。
LI 10 手三里Shǒusānlǐ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解剖]肌肉、神经同下廉穴,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
[主治]齿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配伍]配曲池治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0.8一1.2寸。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手三里的别名5出处6穴名解7所属部位8定位9取法10穴位解剖 10.1层次解剖10.2穴区神经、血管 11功效与作用12主治病症13刺灸法 13.1刺法13.2灸法 14配伍15特效 *** 16研究进展17文献摘要18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手三里 1拼音 shǒu sān lǐ
2英文参考 ShǒusānLǐ LI10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ǒusānlǐ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I10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穴位 手三里 汉语拼音 Shousanli 罗马拼音 Shousanli 美国英译名 Three Li 各
国
代
号 中国 LI10 日本 10 法
国 莫兰特氏 GI10 富耶氏 GI10 德国 DI10 英国 Li10 美国 LI10
手三里为经穴名(ShǒusānLǐ LI10)[1]。出《针灸甲乙经》。代号LI10[2]。别名称三里、上三里、鬼邪。属手阳明大肠经[1]。手即上肢,三为数字,里乃居也,此穴居上肢肘髎穴下3寸,故名手三里[1]。
4手三里的别名 三里(《备急千金要方》)、上三里[3]、鬼邪[3]。
5出处 《针灸甲乙经》:手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
6穴名解 手即上肢,三为数字,里乃居也,此穴居上肢肘髎穴下3寸,故名手三里[1]。
手是上肢之泛称。三,数名。里,似有三穴之意,大肠与胃,同属阳明,在肘膝之下各有三穴,其名亦同。即在肘前有本穴及上廉、下廉,在膝以下有三里、巨虚上廉、巨虚下廉。《黄帝内经素问》言:“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以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天地万物主从之气,得其中和之宜,则生长成藏各得其用。失其中和之宜,则交通不表,风雨不节,人物即因之生病。三里之穴,能治上中下三部之病,故名“三里”,以其功用而得名。本穴在臂,故名“手三里”。[3]
本穴定位,多谓曲池下2寸。若于曲肘尖处量之,则为三寸,故名“三里”。[3]
7所属部位 前臂[4]
8定位 标准定位: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5][6]。
手三里位于前臂背面,阳池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距曲池穴2寸处[2]。
手三里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 LI5)与曲池(LI11)连线上[1]。侧腕屈肘取穴[1]。
手三里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手三里穴的位置
手三里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手三里穴的位置(肌肉)
手三里穴的位置(骨骼)
9取法 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下2寸处取穴。
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 LI5)与曲池(LI11)连线上。侧腕屈肘取穴[1]。
侧腕屈肘位,当阳溪与曲池连线的上1/6与下5/6的交点处取穴[7]。
快速取穴:先找到阳溪(手掌侧放,拇指伸直向上翘起,腕背桡侧有一凹陷处即是)、曲池(屈肘成直角,先找到肘横纹终点,再找到肱骨外上踝,两者连线中点处),两者连线上曲池下3横指即是[8]。
10穴位解剖 手三里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桡侧腕长、短伸肌、旋后肌。有桡侧返动、静脉的分支。神经分布同温溜(分布著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深支。)。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经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入桡侧腕长、短伸肌,在桡神经深支的外侧,针可深低旋后肌。以上诸肌均由桡神经深支支配。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6]。
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深支,桡侧返动、静脉的分支[2]。
11功效与作用 手三里有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胃的作用。
手三里有调气血,疏经络,和肠胃作用[1]。
手三里为手阳明大肠经穴,近于肘部合穴位置,“合治内腑”,主要用于大肠腑病和经脉病的治疗,如腹痛、腹泻、痹证、麻木、偏瘫等[7]。
手阳明经筋绕肩胛,夹脊,所以也可用于肩背痛的治疗[7]。
《黄帝内经素问》:“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以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天气者,鼻司呼吸,采太空之气也。地气者,口纳饮食,取水谷之气也。人气者,一为先天元气,一为后天七情变化之气,及饮食补助之气。天枢上下,即天枢穴位之上下之处,包括全腹上中下三部。腹部有病,三里统能治之。凡以三里、五里命名者,皆以其能治多经病也。《杂病篇》及《穴法歌》俱云:“手三里治肩连脐”等,据此推测手三里治脐上膈上连及肩背等疾。[3]
12主治病症 手三里主治肘臂疼痛,肢瘫痪麻木,上肢不遂,上肢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腰背痛,颊肿,瘰疬,腹痛,腹胀,腹泻,霍乱,吐泻,齿痛,口,三叉神经痛,失音,喉痹,咽炎,眼目诸疾,胃炎,消化性溃疡,瘰疬等。
手三里主治肘臂疼痛、肢瘫痪麻木、腹痛、腹泻、腹胀、齿痛、失音[6]。
手三里主治肘臂酸痛,上肢不遂,齿痛,颊肿,瘰疬,腹痛,吐泻,腰背痛;以及消化性溃疡等[2]。
手三里主要用于五官及肠胃疾患等:如颊肿、口、齿痛、三叉神经痛、喉痹、咽炎、失音、眼目诸疾、胃炎、消化性溃疡、霍乱吐泻、腹痛及中风半身不遂、腰背酸痛、上肢神经痛、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瘰疬等[1]。
手三里主治腹痛,腹泻;肩臂麻痛,上肢不遂,肘挛不伸;齿痛,颊肿[7]。
运动系统疾病: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消化系统疾病;溃疡病,肠炎,消化不良,
五官科系统疾病:牙痛,口腔炎;
其它:颈淋巴结核,面神经麻痹,感冒,乳腺炎。
弹拨手三里对消除针刺不当引起的不适感有效。
13刺灸法
一般直刺0.5~1.0寸[1][2]。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沉重,针感可向手背部扩散。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2]。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注意:手三里在关节附近,禁用直接灸[7]。
14配伍 手三里配颊车治颊肿[1]。
手三里配中脘、足三里治溃疡病[1]、腹泻[7]。
手三里配天井、少海治肘挛不伸[1]。
手三里配温溜、曲池、中渚、丰隆,有利咽喉,清邪热作用,治喉痹不能言[7]。
手三里配臂臑、曲池、外关、合谷,治上肢不遂[7]。
手三里配肩髃、合谷,有调理肠腑作用,主治腹胀,吐泻。
手三里配肾俞、委中,有通经活络作用,主治急性腰扭伤。
15特效 ***常用拇指揉手三里穴,每次1~3分钟,可治疗腰膝痛[8]。
艾灸手三里穴,每次灸5~10分钟,能显著增强免疫力[8]。
16研究进展 镇痛作用:针刺手三里可使皮肤痛阈升高。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尾核在针刺镇痛中有一定的作用。电针家兔的“手三里”、“合谷”、“足三里”、“臂臑”,能在尾核中记录出诱发电位,反应中心在尾状头部背侧, *** 尾核和电针腧穴,均可使痛阈增高,且在镇痛中有协同作用。[7]
针刺正常人和家兔“手三里”后,能显著提高痛阈[1]。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在X线钡餐下观察,针刺手三里可使胃蠕动增强[7]。
针刺正常人和胃病患者手足三里,可使弛缓的胃蠕动加强,紧张的胃蠕动减慢,并可解除幽门痉挛[1]。
治疗肩周炎:多数肩周炎患者的患侧手三里处有明显的压痛,故在此针刺、艾灸、腧穴注射、腧穴点按等均有治疗作用[7]。
以手三里为主配局部穴,行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有良效。观察到多数肩周炎患者患侧手三里穴处有明显压痛,当指压或针刺此处压痛点后,肩痛明显减轻。
17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肠痛时寒,腰痛不得卧,手三里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手臂不仁,肘挛不伸,瘰疬。
《杂病穴法歌》:手三里,治舌风舞。
《针灸大成》:主霍乱遗矢,失音,齿痛,颊颔肿,瘰疬,手臂不仁,肘挛不伸,中风口僻,手足不遂。
《席弘赋》: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
按摩穴位有助于人体 健康 ,其实并不陌生,也没有不可思议,我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眼保健操中的几个穴位,长按有助于保护眼睛、改善视力。
人的手上其实有很多穴位,各有各自的作用,今天给大家介绍5个常用的养身保健穴。
百会穴位于人体最高处,又为手、足三阳经与“阳脉之海”———督脉的交会之处, 因此本穴为人体阳气盛极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根据“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以及相反相成的原理),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本腧穴于头顶正中,内应于脑,故而与脑密切联系,也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
常按百会穴不仅神清气爽,心情舒畅,平衡体内的阴阳之气。
涌泉穴位于心脏和肾脏的交接处,经常按摩不仅可以明目安神,也可以疏通肝脏。患有耳鸣,心悸,高血压等人按摩此穴位可有效缓解。涌泉穴位于脚底,经常按压,也可以促进脚底末梢神经,毛细血管的发展,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天枢穴对治疗肠胃疾病有显著效果,经常便秘或腹泻的人常按压此穴可有效缓解。便秘是由于体内产生毒素,造成宿便堆积难以排出。经常便秘的人每天晨起应喝1-2杯淡盐水或温水,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肉类,适当 体育 运动也可以减轻便秘。
人体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穴,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双手交抱,手掌搭在肩头,中间三个指头放在肩膀和颈部的交汇处,中指指腹处即为肩井穴。
久坐在电脑前容易患肩周炎,颈椎病等,全身酸痛等问题,肩颈疼痛更是常见问题。经常按摩肩井穴可促进全身血液运行,有效缓解肌肉痉挛,活动不利等问题。
三里穴,位置在我们小腿距离膝盖很近的位置,是专补肠胃还有提高身体免疫力的 养生 穴位。和小腿足三里遥相呼应的手臂上有个手三里穴,也有调理肠胃的作用,所以,有时候你不方便按揉足三里的时候,不妨按一下手三里穴。
现代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而中医又是养生中的其中一种。有时候我们会通过按摩穴位锻炼我们的身体,那么你知道手臂上穴位的位置和作用有哪些吗?一起来看看吧。
在了解上手臂上的穴位和作用之后,你可以尝试和拔罐搭配在一起。按压穴位和拔罐结合之后,它的治疗效果会更加的明显。不过建议大家还是去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其安全性会比较可靠。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36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