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颅咽管瘤术后肚子胀怎么回事

时间: 阅读:542

前段时间去做了颅咽管瘤术,做完这个手术以后,肚子一直很不舒服,肚子有些胀痛,想问一下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


最佳回答

槐米

槐米

2023-05-04 17:39:55

您好,颅咽管瘤术后引起肚子胀的原因,可能是电解质紊乱的原因所导致,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可以通过用一些药来进行治疗或者也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来进行治疗,有可能是用激素药物的原因所引起的用激素药物之后可能会导致腹胀,或者也可以出现四肢无力的情况有这段时间可以使用相应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祝您身体健康。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杭州-毛**
    回复
    2023-05-04 20:20:49

    1、中枢性高热:患者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呈昏迷状态,预后较差。可能是手术造成下丘脑受损或是血性脑脊液刺激或产生无菌性脑膜炎引起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导致发热,需及时对症处理。
    2、意识障碍:主要是丘脑下部受损或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其原因可能是术后血块阻塞致脑积水或止血不彻底引起硬膜下血肿以及电解质紊乱引发继发性脑水肿引起的。对意识障碍患者需准确评价意识昏迷程度,及时处理。
    3、循环衰竭:出现此情况的患者一般术前就有明显垂体功能减退者,术后易产生急性肾上腺皮质衰竭现象。因此在术前就应给予激素补充,减少危象,预防脑水肿,中枢性高热等。
    4、视力障碍:术中损伤视路及其供应的血管可致视力障碍,尤其是视交叉前置型的肿瘤发生率较高,应予注意。
    5、无菌性脑膜炎:多因手术时肿瘤囊内容物溢出刺激脑膜所致,因此手术应尽可能全切肿瘤,术后及时腰穿排放脑脊液。
    6、癫痫:手术创伤和下丘脑下丘脑牵拉受损时容易发生癫痫。因此术后需密切监测脑电图或观察患者有无口角抽动,眼睑震颤等迹象,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脑组织缺氧。

  • 就是那个人
    回复
    2023-05-04 20:20:49

    三级医院都可以做的,这种手术已经很成熟了.
    颅内及椎管内肿瘤
    【概述】
    1. 原发性肿瘤:起源于头颅、椎管内各种组织结构,如颅骨、脑膜、脑组织、颅神经、脑血管、脑垂体、松果体、脉络丛、颅内结缔组织、胚胎残余组织、脊膜、脊神经、脊髓、脊髓血管及脂肪组织等;胶质瘤最多、脑膜瘤次之,再次为垂体腺瘤、神经纤维瘤、脑血管畸形等。
    2. 继发性肿瘤:转移瘤或侵入瘤等。
    【发病率】
    10~12/100000人口/年,仅次于胃、肺、子宫、乳腺、食道肿瘤,约占全身肿瘤2.5%。儿童期为7.5%。
    1. 年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
    2. 性别:一般发病与性别无多大差异,但松果体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血管网状细胞瘤、颅咽管瘤、转移瘤、神经鞘瘤和畸胎瘤等,男性稍高于女性(男:女=3.2:1),而脑膜瘤则以女性发病率占优势(女:男=1.2~1.5:1)。
    3. 发病年龄与肿瘤的好发部位及其病理性质有一定关系:
    ①儿童:小脑幕下中线部位,常见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颅咽管瘤及松果体瘤等;
    ②成年:多发生于幕上,少数位于幕下,常见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垂体腺瘤及听神经瘤等;
    ③老年:多位于大脑半球,以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脑膜瘤或转移瘤等居多。
    【分类】
    1. 按生长部位分类:依肿瘤生长在颅内结构的不同部位而定,如额、顶、枕、颞叶,小脑、脑干、丘脑、鞍区、脑室内、小脑脑桥角区等。
    2. 按病理学性质分:WHO(1995)
    类 型 各自的类别
    胶质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含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癌)、松果体细胞瘤、混合性胶质细胞瘤
    脑膜瘤 内皮细胞型、纤维型(纤维母细胞型)、混合型、砂粒型、血管瘤型、乳头型、间变性(恶性)脑膜瘤
    垂体腺瘤 a. 无分泌性腺瘤; b. 分泌性腺瘤: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刺激素、滤泡刺激素、黑色素刺激素细胞腺瘤; c. 垂体腺癌; d. 垂体细胞瘤
    神经纤维瘤(含神经鞘瘤) 听神经(鞘)瘤、三叉神经纤维瘤、舌咽神经瘤、副神经瘤等
    先天性肿瘤 颅咽管瘤、畸胎瘤、皮样或上皮样囊肿、拉赛克裂囊肿、胶样囊肿等
    血管性肿瘤 血管网状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
    转移瘤与侵入瘤 a. 来自肺、胃肠道、乳腺、泌尿生殖系等癌瘤的脑转移; b. 由鼻咽癌、巨细胞瘤、脊索瘤、软骨瘤等向颅内侵入
    其他肿瘤 浆细胞瘤、淋巴瘤、黑色素细胞瘤、肉瘤或不能分类的肿瘤等
    胶质细胞瘤,临床上仍延用克诺汉(Kernohan)四级分类法:Ⅰ级:肿瘤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均匀一致,分化良好,属于良性,但临床病理发展趋于向恶性发展;Ⅱ级:部分瘤细胞大小不一,偶见瘤细胞分裂相,属低级别恶性肿瘤;Ⅲ级与Ⅳ级:瘤细胞分化不良,大小及形态不一,深染,核分裂相多,并可见瘤巨细胞,属高级别恶性肿瘤。
    【病因】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1.先天因素: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细胞或组织异位残留于颅腔内,在一定条件下又具备分化与增殖功能,可发展成为颅内先天性肿瘤。这类肿瘤生长缓慢,多属良性,常见有颅咽管瘤、脂肪瘤及胶样囊肿等。
    2.遗传因素:人体基因缺陷或突变可形成颅内肿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属神经系统肿瘤遗传最具典型的代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约半数病人有家族病史。视网膜母细胞瘤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播,单发性病灶占3/4,具有体细胞的突变,约有12%~17%可传给子代;多灶性病变则有细胞的染色体改变,家庭中的其他子代成员很有可能易感,约50%~65%能传给子代。
    3.物理因素:
    (1) 创伤:一般认为,创伤可引起脑、脑膜瘢痕组织间变而成为肿瘤。
    (2) 射线:研究发现,放射区域的细胞突变是肿瘤形成的基础。此类肿瘤以恶性为多。
    4.化学因素:诱发的肿瘤可为胶质细胞瘤、脑膜瘤、肉瘤、垂体腺瘤和松果体瘤等。
    5.生物学因素:常见的致瘤病毒有腺病毒、肉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病毒、核糖核酸病毒、多瘤病毒及猴空泡病毒等。这些病毒可诱发脑膜瘤、松果体瘤、肉瘤、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髓母细胞瘤等。病毒的致瘤机制是它们进入细胞后,在胞核内合成DNA时(即细胞的S期),迅速地依附并改变染色体的基因特性,使细胞增殖与分裂功能发生畸变而形成肿瘤。
    【临床表现】
    取决于脑瘤的部位、性质和肿瘤生长的速度,并与颅脑解剖与生理的特殊性相关。
    发病多缓慢。首发症状可为颅内压增高或神经定位症状如肌力减退、躯体麻木、癫痫等。于数周、数月或数年之后,症状增多,病情加重。
    急性发病者可于数小时或数日内突然加重恶化,陷入瘫痪、昏迷,多见于肿瘤囊性变、瘤出血(瘤卒中)、高度恶性的肿瘤或转移瘤并发急性弥漫性脑水肿,或因瘤体突然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以致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危象。
    一、 颅内压增高:85%。
    (一)原因:
    1.肿瘤的占位作用:肿瘤在颅内呈扩张性或浸润性生长,超过颅腔代偿限度(约达到颅腔容积的8%~10%),即出现颅内压增高。
    2.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肿瘤压迫或因肿瘤妨碍了脑脊液的吸收。
    3.肿瘤压迫脑组织、脑血管,影响血运导致脑的代谢障碍,或因肿瘤、特别是恶性胶质细胞瘤与转移瘤的异物(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通透因子)刺激反应与毒性作用,使瘤周脑组织发生局限或广泛性脑水肿。
    4.颅内静脉回流障碍:肿瘤压迫较大的静脉或静脉窦,可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使脑组织淤血。
    5.肿瘤卒中与变性:瘤内急性出血(瘤卒中)、瘤组织囊性变或坏死,使瘤体积迅速增大、脑水肿突然加重。
    6.其它因素:摄入水分过多、反复呕吐、剧烈咳嗽或用力、不适当的腰椎穿刺及肺部感染或高热等引起的脑缺氧等,均可增高颅内压力。
    (二)症状:
    1.头痛:多因颅内压变化和肿瘤直接影响等因素,使颅内敏感结构脑膜、脑血管、静脉窦和神经受到刺激所引起。为常见的早期症状,90%的脑肿瘤病人均有头痛。
    多为搏动性胀痛或钝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生,时轻时重。一般于清晨或起床后出现,白天逐渐缓解,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每于呕吐后头痛多可减轻。任何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打喷嚏,或用力,剧烈运动等,均可使头痛加重。
    某些脑瘤所致头痛的部位可有一定的规律性,如脑膜瘤常引起相应部位头痛;垂体腺瘤多为两颞侧或额部头痛;幕下肿瘤头痛常位于枕颈及眶额部;脑室内肿瘤可因肿瘤位置移动、头位变化,引起严重颅内压增高,出现发作性剧烈难忍的头痛,严重时,可发生颅内压增高危象。
    2. 恶心、呕吐:早期或首发症状,多伴以头痛、头昏。常发生在清晨空腹时,典型表现为与饮食无关的恶心或喷射性呕吐,且常于较剧烈的头痛、头昏之后发生,头位变动可诱发或加重。小儿颅后窝肿瘤出现呕吐较早而频繁,易误诊为胃肠道疾病;成年人呕吐出现较晚。恶心、呕吐是因颅内压增高或肿瘤直接影响迷走神经核(呕吐中枢)所致。
    3.视乳头水肿与视力障碍:与脑肿瘤的部位、性质、病程缓急有关。如颅后窝肿瘤出现较早且严重,大脑半球肿瘤较颅后窝者出现较晚而相对要轻,而恶性肿瘤一般出现较早,发展迅速并较严重。
    可演变为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力逐渐下降。出现生理盲点扩大和视野向心性缩小,以及视乳头继发性萎缩。长期颅内压增高常致失明。
    眼球外展麻痹亦常为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可出现斜视和复视。
    4.精神症状:因大脑皮质遭受损害引起,表现为淡漠、迟钝、思维与记忆力减退,性格与行为改变,进而发展为嗜睡、朦胧或意识不清。恶性肿瘤者,精神障碍较明显,额叶肿瘤经常引起精神症状,或表现有欣快、易激动及痴呆等。
    5.癫痫:20%~30%,其中半数病人为首发症状。
    6.生命体征变化:颅内压呈缓慢增高者,生命体征多无变化。颅内压显著增高或急剧增高可表现缓脉,常慢至50次/分钟左右,伴有呼吸深慢,血压代偿性升高等。这些已属脑疝前期或已有脑疝的表现。如继续恶化,则出现脉搏细速,呼吸不规则,呈抽泣或潮式样呼吸,血压降低以致周身循环衰竭,最后呼吸停止。下丘脑及脑室内肿瘤或恶性肿瘤,可出现体温波动,体温常升高。
    二、 神经系统定位征象:是肿瘤所在部位脑、神经、血管等受损的表现,反映脑肿瘤部位所在。
    三、 内分泌与周身症状。
    【诊断】
    1.病史与体格检查。
    2. 头颅X线平片检查:
    3.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包括脑脊液压力、细胞计数、蛋白及生化测定。
    4.头颅超声波检查。
    5.脑电图检查:约90%的脑肿瘤可出现异常脑电图。
    6.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耳蜗以短声刺激后,从双侧头皮上记录到的大脑皮质电位变化,其电位来源于脑干听觉通路,故称之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临床上可用来客观地评价脑干功能障碍的部位,依波峰情况能早期诊断脑干肿瘤、小脑脑桥角区听神经瘤或脑膜瘤等。
    7.生物化学及免疫学测定:
    8.脑血管造影:
    9.脑室造影:经颅骨钻孔、直接穿刺侧脑室将气体或造影剂(如碘油、碘苯葡胺等)注入脑室内,以显示脑室系统的方法。由于颅内肿瘤的占位效应,常压迫相应部位的脑室和蛛网膜下腔,使其变形、移位或梗阻。依据这些改变,常可对颅内肿瘤作出定位诊断。
    10.头颅CT、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扫描
    【治疗】
    1.手术治疗:为目前颅内肿瘤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原则:a.生理上允许;b.解剖上可达;c.技术上可行;d.得多于失、利多于弊。
    (1)完全切除
    (2)次全与部分切除
    (3)减压性手术与脑脊液分流术
    2.放射治疗:60钴、直线加速器或高能量X线。
    原理:射线穿过组织时,在其轨迹上将能量传送至组织细胞,细胞核对辐射极为敏感,射线通过直接作用或自由基的间接作用,使DNA结构发生改变,产生DNA单链、双链的断裂,导致受照组织细胞的变性与死亡。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状态,是影响细胞对射线敏感性的重要因素,分化程度越低、分裂越活跃的组织细胞,对射线越敏感。多数脑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增生活跃,因而对辐射的敏感性较高,是构成辐射治疗脑肿瘤的重要基础。组织细胞受照后的损伤分为潜在性致死损伤、亚致死损伤和致死损伤,其中潜在性致死损伤和亚致死损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修复。
    3.化学治疗:人出生后神经细胞即不再分裂,胶质细胞也仅有低度再生,而脑肿瘤细胞却不断进行核分裂,这种细胞生长繁殖之间的差异,使抗代谢或阻断核分裂的药物起到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而不损伤正常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脑肿瘤化疗要求具备几个条件:
    (1)肿瘤血管分布相对丰富,毛细血管通透性较大;
    (2)化疗药物容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3)化疗药物具有对肿瘤细胞有效杀伤或抑制功能;
    (4)选择有效的途径,使肿瘤细胞处于高浓度化疗药物的环境中。
    4. 激素治疗:
    (1)以减退脑水肿为目的,常用药物为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
    (2)针对垂体腺瘤或颅咽管瘤等作为内分泌激素的补偿治疗;
    (3)鞍区肿瘤手术后出现尿崩症,应用垂体后叶素或长效尿崩停注射液的抗利尿作用进行治疗。
    5. 免疫治疗:主动或被动免疫手段。宜在治疗前对肿瘤行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先降低宿主的瘤负荷,以最大限度增加机体的相对免疫力。
    6. 中医药治疗。

  • 西安-杜*
    回复
    2023-05-04 20:20:49

    1. 要对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 做好视力视野的评估,颅咽管瘤因直接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及视束,有70~80%的病人出现视力、视野障碍,评估视力,记录后与术后视力进行比较;3. 下丘脑损害的观察,颅咽管瘤向鞍上发展增大至第三脑室底部,下丘脑受压,其结果可出现尿崩症、高热、昏迷等症状,以尿崩症多见,记录病人术前3日尿量,为术后观察尿崩症提供数字依据;

  • 江苏-吴**
    回复
    2023-05-04 19:19:39

    1.下丘脑损伤
    (1)尿崩症:颅咽管瘤全切除的病例,可有70%~100%,而非全切除的病例不足50%,一般可在2周内自愈。
    (2)体温失调:严重下丘脑损伤时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可达41℃以上,处于昏迷状态。也有表现为体温不升,低于32℃以下,患者陷入垂危状态,应予以对症处理,预后不佳。
    2.无菌性脑膜炎
    系因囊性肿瘤内容物术中溢出,刺激室管膜或脑膜所致,因此,除尽可能多切除囊壁外,还需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囊腔。术后再反复多次腰穿并适当排放脑脊液,这些措施既起到预防,也起到治疗作用。
    3.颅咽管瘤可遗留的功能障碍的表现
    (1)视力障碍:视交叉前或其下的颅咽管瘤,术后效果满意,主要原因是术后使颅内压降低,解除肿瘤对视神经和视交叉的直接压力;而在视交叉后的肿瘤,手术过程中视束易被损伤,以至效果不佳。
    (2)生长迟缓:儿童仍保持矮小,肢体软骨已骨化。
    (3)性发育不全:手术不能改善性成熟的问题。
    (4)垂体功能障碍:手术不能改善垂体功能低下,如经化验检查证实后替代治疗是必需的。

颅咽管瘤患者寿命多长

颅咽管瘤生物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