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症状
我今年30岁,女性。我今天被我的仓鼠咬了一口,担心自己会不会得鼠疫,请问鼠疫的症状有哪些?
最佳回答
您好!鼠疫的症状:1、肺型鼠疫症状,症状表现胸痛、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发钳等症状;2、败血型鼠疫症状,高热,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3、腺型鼠疫症状,全身中毒,急性淋巴结炎等。4、轻型鼠疫症状,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偶见化脓。分析:被家养的仓鼠咬伤通常是不会感染上鼠疫的,不用过于担心,但是要及时处理伤口,以免伤口感染。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就是那个人
回复鼠疫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剧,高热、寒战、体温突然上升至39-41℃,呈稽留热。剧烈头痛,有时出现中枢性呕吐、呼吸促迫,心动过速,血压下降。重症病人早期即可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谵语等。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其中,腺型和皮肤型鼠疫的潜伏期较长,约为2-8天;原发性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的潜伏期较短,约为1-3天。
一、不同鼠疫类型的临床表现
1、腺鼠疫
腺鼠疫是最多见的临床类型,除具有鼠疫的全身症状以外,受侵部位所属淋巴结肿大为其主要特点。一般在发病的同时或1-2天内出现淋巴结肿大,可以发生在任何被侵犯部位的所属淋巴结,以腹股沟、腋下、颈部等为多见。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淋巴结迅速弥漫性肿胀,大小不等,质地坚硬,疼痛剧烈,与皮下组织粘连,失去移动性,周围组织亦充血、出血。由于疼痛剧烈,患侧常呈强迫体位。
2、败血型鼠疫
败血型鼠疫主要表现为恶寒、高热、剧烈头痛、谵妄、神志不清、脉搏细速、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促迫,广泛出血,如皮下及黏膜出血、腔道出血等,若不及时抢救常于1-3天内死亡。
3、轻型鼠疫
又称小鼠疫,发热轻,患者可照常工作,局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偶见化脓。血培养可阳性。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4、其他少见类型
a、皮肤鼠疫病菌侵入局部皮肤出现痛疼性红斑点,数小时后发展成水泡,形成脓疱,表面复有黑色痂皮,周围有暗红色浸润,基底为坚硬溃疡,颇似皮肤炭疽。偶见全身性脓疱,类似天花,有天花样鼠疫之称。
b、脑膜脑炎型多继发于腺性或其它型鼠疫。在出现脑膜脑炎症状、体征时、脑脊液为脓性,涂片或培养可检出鼠疫杆菌。
二、鼠疫的危害
1、肺鼠疫以往的病死率极高,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及时应用,病死率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及时的发现,及时的进行隔离,就地治疗。早期、联合、足量的应用敏感抗生素,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肺鼠疫首选链霉素,同时要注意给予对症治疗。
2、肺鼠疫是危害比较大的传染性疾病,应该重视肺鼠疫的预防,包括隔离患者,切断传播途径,也就是加强国际检疫以及严格的灭鼠灭蚤。再次要注意保护易感人群,包括预防性服药以及疫苗的预防接种等。
扩展资料:
鼠疫是如何进行传染的?
1、鼠疫的传播途径
人感染鼠疫的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肺鼠疫病人传播。
2、鼠疫的传染源
主要是鼠类和其它啮齿类动物,根据调查结果,青藏高原最主要最多见的是牧区草原上数量很多的旱獭,其他还有狐狸、狗、猫、猞猁、黄羊、藏系绵羊及多种鼠类等,这些动物能把鼠疫传染给人。人间鼠疫的重要传染源是肺鼠疫病人。
3、易感型人群
人群对鼠疫耶尔森菌普遍易感。预防接种使易感性降低,患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鼠疫为多途经传染,靠荚膜,多种毒性抗原,内毒素及毒性酶,透明质酸酶,溶纤维蛋白酶等致病。
-鼠疫
-
匿名用户
回复腺鼠疫潜伏期多为 2-8天 , 原发性肺鼠疫及败血症型鼠疫潜伏期为数小时至3天 , 曾接受预防接种者 , 可长达 9-12 天。起病急骤 , 有畏寒、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 , 可有呕吐、腹泻及身体各部位出血 , 亦可有呼吸急促、发绀、血压下降及全身衰竭等。临床分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 , 各具其特征性表现。
1. 腺鼠疫 最为常见 , 除有发热和全身毒血症症状外 , 主要表现为急性淋巴结炎。病初即有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 , 淋巴结及其周围组织显著红、肿、热、痛 , 于病后 2-4 日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累及 , 依次为腋下、颈部 , 多为单侧。若治疗不及时 , 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渍 , 于 3-5 日内因严重毒血症、休克、继发败血症或肺炎而死亡。
2. 肺鼠疫 可原发或继发于腺鼠疫。起病急 , 高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 , 很快出现咳嗽、呼吸短促、 胸痛、发生甘、咳痰 , 初为少量黏液痰 , 继之为泡沫状或鲜红色血痰 , 肺部仅听到散在湿啰音或胸膜摩擦音 , 较少的肺部体征与严重的全身症状不相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等而于 2-3 天内死亡。临终前患者全身皮肤发绀呈黑紫色 , 故有 " 黑死病 " 之 称。
3. 败血症型鼠疫 多继发于肺鼠疫或腺鼠疫 , 为最凶险的一型。起病急骤, 寒战、高热或体温不升 , 谚妄或昏迷, 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 DIC 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 病情发展迅速, 如不及时治疗常于 1-3 天死亡。
4. 其他类型鼠疫 如皮肤鼠疫、脑膜型鼠疫、肠鼠疫、眼鼠疫、扁桃体鼠疫等 , 均少见。[1]
-
根河-李**
回复常见的经老鼠传播的疾病出血热。2011年青岛出血热发病249例,死亡13例,现有住院病人7例均为轻症,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主要症状是发热、休克、充血出血,由携带出血热病毒的老鼠传染。青岛市是出血热的高发地区之一。山东潍坊地区,鲁西南鲁西北均有出现。
老鼠引起的传染病
鼠疫:是由鼠疫所引致,途径由老鼠所咬而传染。
鼠斑疹伤寒:是受一种被称为克次身体病毒所感染,经鼠虱传播,亦可由伤口或因不慎吸入鼠虱粪便,受鼠尿所染的食水或食物所引致。
南欧斑疹热:是经由蜱传播的立克次氏体病菌。蜱的幼虫寄居于老鼠身上,成虫会寄居于狗畜身上。传播途径是经蜱吸人血而侵入人体。
林斑疹伤寒:经由传播的立克次氏体病菌由居于郊外的老鼠身上的所传播。人类于露营和行山时最易受感染。
汉他病-于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再经受感染的老鼠所出的微粒和排泄物所传播。
鼠疫也叫做黑死病。鼠疫是流行于野生啃齿动物的疾病。鼠作为重要传染源,人类主要是通过鼠蚤为媒介,经人得皮肤传入引起腺鼠疫,经呼吸道传入发生肺鼠疫。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均可发展为败血症,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在2000年前即有记载。
在世界历史上,鼠疫曾发生三次大流行,死亡人数数以千万计。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近1亿人;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亚、非;第三次是18世纪,传播32个国家。14世纪大流行时波及中国。历史上被鼠类传播疾病夺走的生命据专家估计超过历史上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
本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干燥、热和一般消毒剂均甚敏感。阳光直射、100℃1分钟可致细菌死亡。它主要是啮齿动物中循环进行,形成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中主要是鼠类和旱獭,人间鼠疫的传染源、以黄鼠和褐家鼠为最主要,各型鼠疫患者均可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肺鼠疫患者痰中可排出大量鼠疫杆菌,因而成为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经鼠蚤传播,即鼠→蚤→人的传播方式。人鼠疫流行前常有鼠间鼠疫流行,一般先由野鼠传家鼠。寄生鼠体的疫蚤叮咬人吸血时,因其胃内被菌栓堵塞,血液反流,病菌随之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含菌的蚤类亦可随搔抓进入皮内。最近研究发现,本病有由蝉类传播的可能性。
经皮肤传播因接触患者含菌的痰、脓或动物的皮、血、肉及疫蚤粪便,通过破损皮肤教膜受到感染。经消化道传播食入受染动物,经消化道感染。经呼吸道传播含菌的痰、飞沫或尘埃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并引起人间的大流行。
腺鼠疫潜伏期多为2-8天,原发性肺鼠疫及败血症型鼠疫潜伏期为数小时至3天,曾接受预防接种者,可长达9-12天。起病急骤,有畏寒、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可有呕吐、腹泻及身体各部位出血,亦可有呼吸急促、发绀、血压下降及全身衰竭等。临床分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各具其特征性表现。
人感染鼠疫菌的主要途径也有三种: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肺鼠疫病人传播,杀灭可能侵袭人类的吸血昆虫----蚊子。
-
李雲松
回复鼠疫是一种甲类传染病,我们传染病分成甲乙丙3类,甲类是传染性最强,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影响最大的传染病。鼠疫是由鼠疫叶尔森菌传染的,一般是先在鼠之间传染,再由鼠蚤叮咬人传染。那么人感染了以后,如果是经过皮肤,也就是鼠蚤叮咬皮肤感染的,首先出现的是腺鼠疫,也就是淋巴结的肿大,病人会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疼痛特别明显。那么如果腺鼠疫进一步发展可能会继发出肺鼠疫,肺鼠疫主要表现出发热、咳嗽,大量的咯血,胸痛这些症状,严重的会死于呼吸衰竭。一旦感染了肺鼠疫,可能会通过咳嗽喷出细菌,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所以鼠疫既可以从鼠经过鼠蚤叮咬人传染,也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染。人如果是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最早表现出来的,就是原发的肺鼠疫,那如果是自己先有了腺鼠疫再出现肺部的症状,那可能是继发的肺鼠疫。当然最严重的一种病死率最高的叫败血症型的鼠疫,也就是我们以前说过的黑死病。那黑死病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的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最主要的就是病死率高,病人死后全身发黑,故名黑死病。在欧洲,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次黑死病的疫情,导致2/3的欧洲人死亡,在历史上都是让人这个闻风丧胆的一种传染病,甚至在战争中有人把黑死病用来武器,也就是把病人这个尸体弹到这个对方战场上,导致这个对方的战斗减员,是一种这个烈性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