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增多是什么病
我血小板增多,是体检的时候,检查出来的,一直很担心;请问,血小板增多是什么病呢?
最佳回答
血小板增多症,发生主要考虑是存在两方面的病变,一方面主要考虑是由于身体免疫力低,导致感染细菌或者是病毒引起的炎症性病变,比如淋巴炎等,另一方面主要考虑是存在血液系统的疾病,可能是血栓疾病,也有可能是骨髓异常增生性病变,比如骨髓癌,白血病等。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北京-梁**
回复血小板是人体当中负责止血的一类血细胞,血小板的正常值范围是(100-300)×10^9/L,当血小板的数目>300×10^9/L时,称为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分为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和肿瘤性血小板增多。反应性血小板增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因素,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均可以引起血小板的数目的增多。当感染去除之后,血小板的数目可以恢复正常。肿瘤性的血小板增多主要是见于骨髓增殖性肿瘤,因为基因突变导致骨髓里边巨核细胞异常的增殖,导致血小板明显的增多。要积极就医,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处理。当血小板明显增多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血栓风险的增加,所以血小板增多还是需要积极治疗的。
-
广东熊**
回复下面由我为你解决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血小板高是怎么回事?血小板高是什么原因?骨髓增生性疾病、急性溶血等病症都会导致血小板高。
血小板高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对于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等有着重要作用。血小板升高往往意味着身体出了某种病变,常见的引发血小板升高的病因有骨髓纤维化等骨髓增生性疾病以及急性溶血等病症。
血小板增多的原因:
一、骨髓增生性疾病: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3、骨髓纤维化
4、慢粒白血病
二、反应性增多:
1、感染
2、急性溶血
3、恶性肿瘤等等
血小板增多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目的:要求血小板减少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以预防血栓及出血的发生。
二、治疗方法:
1、骨髓抑制性药物。宜用小剂量,开始4~6mg/d。如要求血小板快速下降可选用羟基脲2~4g/d,3~4天后减至1g/d。当血小板数下降或症状缓解后即可停药。如有复发可再用药。
2、放射核素磷(32P)。口服或静脉注射,首次剂量0.08~0.11MBq,如有必要三月后再给药一次。一般不主张应用,因为存在诱发白血病的可能。
3、血小板分离术。迅速减少血小板数量,改善症状。常用于胃肠道出血、妊娠及分娩、选择性手术前。
4、干扰素。最近有人提出用α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对巨核细胞生成抑制及血小板生存期缩短。剂量为3~5mu/d。
5、其他药物治疗方法。应用双嘧达莫、阿司匹林、消炎痛可防止血小板聚集。有血栓形成者用肝素或抗凝药。切脾是禁忌的。
-
杭州-毛**
回复--【发病原因常见如下三种情况】
1.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见于感染、手术后、恶性肿瘤、脾切除术后、急性失血或铁缺乏、创伤、非感染性炎症等,这些病因导致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如血小板生成素、白细胞介素-6)释放增加,导致血小板增多。
2.自发性血小板增多
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骨髓纤维化早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发病机制可能与促血小板生成素和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改变和下游通路激活有关。50%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有JAK2V617F基因突变,3%~5%患者有MPL基因突变,15%~25%患者有CALR基因突变。
--【具体临床表现有以下情况】
1.血常规
血小板计数≥450×109/L ,多在(600~3000)×109/L,涂片可见血小板聚集成堆,偶见巨大、畸形或小型的血小板。白细胞可增多,(10~30)×109/L,分类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
2.骨髓图片细胞学检查
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巨核细胞增生尤为明显,以大的成熟巨核细胞增多为特征,有大量血小板聚集。
3.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测定
血小板功能多有异常,聚集试验中血小板对胶原、ADP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聚集反应下降。出血时间可延长,凝血酶原消耗时间缩短,血块退缩不良。
4.基因突变检测
50%患者可发现JAK2V617F基因突变,3%~5%患者有MPL基因突变,15%~25%患者有CALR基因突变。
--【常规治疗方式如下】
1.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积极治疗原发病,原发病控制后,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计数。
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目前缺乏对该疾病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治疗目的是减少血小板数量,预后血栓和出血的发生,减少疾病进展。治疗方案根据ET患者发生血栓并发症的危险度分级。
(1)进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吸烟史的筛查,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2)除非有禁忌症,所有ET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
(3)血栓高危组患者进行减细胞治疗,治疗药物包括羟基脲、阿那格雷、干扰素等。
如需咨询血小板增多病情,可以直接点击【病情咨询预约申请单】获取帮助,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码字辛苦,望采纳。
-
xuzhujun728
回复问题一:血小板高是怎么回事会引发什么疾病病情分析:血小板数超过400称为血小板增加多。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生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等。继发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肿瘤患,但多在500以下指导意见:血小板高应排除下列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血小板清除术;放射性P32口服或静注;化疗。继发性(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最常见的原因是出血,组织炎症与坏死,恶性肿瘤,缺铁,脾切除术后,川琦病等。川琦病的诊断与治疗:诊断标准:除化验血小板增高以外尚有:发热5天以上;双侧结膜充血;草梅舌,口唇干裂;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治疗:大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阿斯匹林长期应用。
问题二:血小板偏高是什么原因血小板偏高是很多情况可以引起的,有生理性的正常人一般一天有6%-10%的变化早上较低,午后较略高,春天较低冬天略高,高原地区较高月经后增高,运动后增高。病理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你先注意观察,过阵子再检查依次,如果还是高那就要找出怎么因起的。
人在某种炎性因素作用下的炎性反应可导致血小板的升高,而其他值均正常.人正常的血小板含量为100-300*10^9/L,略高于正常值的人,如果其他值正常及没有症状,一般不会有问题.只是血小板参与凝血,于是值较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
血小板增多:当>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
问题三:人体血小板偏高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你好:血小板偏高,有很多情况可以引起的,但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⑴有生理性的,正常人的血小板一般一天有6%-10%的变化,早上较低,午后较略高;春天较低,冬天略高;高原地区较高;月经后增高;运动后增高。⑵病理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等,都会引起血小板增高。
在其它的情况下,也会引起血小板升高,如:人在某种炎性因素作用下的炎性反应可导致血小板的升高,而其他值均正常。人体血液中正常的血小板含量为100-300×109/L,略高于正常值的人,如果其他值正常及没有症状,一般不会有问题。只是血小板参与凝血,若偏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
还有血小板增多症:当血小板>400×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鸡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但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会得到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
所以只有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然后才能确诊究竟是哪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数增高。
问题四:体检报告说我血小板偏高是什么意思?导致血小板偏高的因素有很多,但总的来说有生理变化与病理变化。
1.【生理变化】:
在运动、进餐后血小板升高,休息后可恢复。正常人每天血小板数有6--10%的波动,晨间较低,午后略高;春季低,冬季高。妇女月经期前、后血小板会降低,经期第一天血小板可降低一半,后又逐渐升高,运动后也会增高。
2.【病理变化】:
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脾切除手术后、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以上了解了血小板的定义及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之后,是不是血小板略微偏高就会导致上面可怕的病理性变化呢?这个事情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如果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其他检测值正常的话,基本没有大问题,详细内容可以看以下解释:
人在某种炎性因素作用下的炎性反应可导致血小板的升高,而其他值均正常。人正常的血小板含量为100-300*10^9/L,略高于正常值的人,如果其他值正常及没有症状,一般不会有问题。只是血小板参与凝血,于是值较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
血小板偏高:当>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
问题五:血小板偏高,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危害吗血小板增多的原因有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之分。
生理性
正常人血小板计数一天内可有6―10%变化,表现为早晨较低,午后略高;春季较低,冬季略高;平原居民较低,高原较高;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高10%;女性月经前降低,月经后升高;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后降低;运动后升高,休息时恢复。
病理性
血小板增多:当>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例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恶性肿瘤、感染、缺氧、创伤、骨折等。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x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