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肚藤(中药材植物名:扭肚藤)(植物科目:木樨科)
别名:白花茶、左扭藤、假素馨。
植物名:扭肚藤。
生长环境:本品为藤状灌木,山地生长扳援于灌木丛中。
分布:广东各地均有,广州附近山地常见。
入药部分:全株。
采集期:夏秋两季。
自采地点:山岗。
主治、用量和用法:1、湿热肚痛:干用1~2亮,清水煎服;2、痢疾:配伍用。
验方:(治痢疾方)扭肚藤1两、锦地罗5钱、天香炉5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本方扭肚藤,锦地罗清大肠湿热,其中扭肚藤又特长止腹中扭痛,天香炉清湿热又能利尿。对治疗湿热下痢里急后重者有效。
(方歌)湿热下痢腹中疼,天香炉合扭肚藤,加入锦地罗煎服,清肠解热显其能。
扭肚藤,又名谢三娘和白金银花,是木犀科、素馨属植物。攀援灌木,高1-7米,叶对生,单叶,叶片纸质,卵形、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聚伞花序密集,顶生或腋生,通常着生于侧枝顶端,有花多朵,苞片线形或卵状披针形,花微香,花冠白色,高脚碟状,果长圆形或卵圆形,呈黑色,花期4-12月,果期8月至翌年3月。扭肚藤产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越南、缅甸至喜马拉雅山一带也有分布,常生海拔850米以下的灌木丛、混交林及沙地。扭肚藤常用扦插或种子繁殖。扭肚藤是一种优良的庭园观赏花卉,叶在民间用来治疗外伤出血、骨折。
扭肚藤(Jasminum elongatum (Bergius) Willd.),又名谢三娘和白金银花,是木犀科、素馨属植物。
攀援灌木,高1-7米,叶对生,单叶,叶片纸质,卵形、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聚伞花序密集,顶生或腋生,通常着生于侧枝顶端,有花多朵,苞片线形或卵状披针形,花微香,花冠白色,高脚碟状,果长圆形或卵圆形,呈黑色,花期4-12月,果期8月至翌年3月。
扭肚藤产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越南、缅甸至喜马拉雅山一带也有分布,常生海拔850米以下的灌木丛、混交林及沙地。扭肚藤常用扦插或种子繁殖。扭肚藤是一种优良的庭园观赏花卉,叶在民间用来治疗外伤出血、骨折。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高1-7米。小枝圆柱形,疏被短柔毛至密被黄褐色绒毛。叶对生,单叶,叶片纸质,卵形、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3-11厘米,宽2-5.5厘米,先端短尖或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微心形,两面被短柔毛,或除下面脉上被毛外,其余近无毛,侧脉3-5对;叶柄长2-5毫米。
聚伞花序密集,顶生或腋生,通常着生于侧枝顶端,有花多朵;苞片线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毫米;花梗短,长1-4毫米,密被黄色绒毛或疏被短柔毛,有时近无毛;花微香;花萼密被柔毛或近无毛,内面近边缘处被长柔毛,裂片6-8枚,锥形,长0.5-1(-1.4)厘米,边缘具睫毛。
花冠白色,高脚碟状,花冠管长2-3厘米,径1-2毫米,裂片6-9枚,披针形,长0.8-1.1(-1.4)厘米,宽3-5毫米,先端锐尖。果长圆形或卵圆形,长1-1.2厘米,径5-8毫米,呈黑色。花期4-12月,果期8月至翌年3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94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