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鸭跖草(兰花草)【鸭跖草科】能治什么病

中药大全 2023-10-04 05:24:41
鸭跖草(兰花草)【鸭跖草科】能治什么病|鸭跖草(兰花草)【鸭跖草科】有什么作用|鸭跖草(兰花草)【鸭跖草科】什么样真假辨别

【中药大全】

鸭跖草为鸭跖草科草本植物鸭跖草的地上部分。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1.清热泻火: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可与金银花,薄荷等配伍;若邪热在气分,可与石膏,知母等配伍。

2.解毒:用于热毒疮痈,可与蒲公英,野菊花等配伍;咽喉肿痛,可与板蓝根,射干等配伍。

3.利水:用于热淋或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可单用鲜品,亦可与清热利尿药配伍。

【药效鉴别】

鸭跖草清热解毒,可用于心胃实火上炎,口舌肿痛,热毒发散于肌肤而致丹毒,疮疡热疖,可配石膏,蒲公英,栀子等。

【临证应用】

1.流行性感冒:可用本品配伍 紫草,马兰根,豆豉,淡竹叶,木贼草,枇杷叶,射干;

2.治急性肾炎,属邪热内盛型,起病急剧,浮肿明显,腹大胀满,尿血。取本品60g,水煎分2次服完。

【药理作用】

1.本品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有抑制作用。

2.煎剂有利尿作用,其作用与所含钾盐有关。

【化学成分】

酣飞燕草甙、阿伏巴甙和鸭跖草素。

【用量用法】

8——15g,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本文解释权归中药大全,本文地址:/post/1828.html

鸭跖草有毒吗?鸭跖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里面药物分类除了按药物的种类来分类之外,还有根据功效作用分类的方法,比如就有清热药和滋补药的区分,而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很多人在秋冬季节都会备一些的,比如鸭跖草就是一种清热药。那么,一般鸭跖草都有哪些功效作用呢?
【中药名】鸭跖草yazhicao
【别名】竹鸡草、地地藕、鸭食草、竹叶菜、鸭脚草、鹅儿菜。
【英文名】CommelinaeHerba
【来源】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L.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茎圆柱形,肉质,长30~60厘米,下部茎匍匐状,节常生根,节间较长,表面呈绿色或暗紫色,具纵皱纹。叶互生,带肉质,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全缘,基部狭圆成膜质鞘。总状花序,花深蓝色,着生于二叉状花序柄上的苞片内,苞片心状卵形,端渐尖,全缘,基部浑圆,绿色,花被6,2列,绿白色,小形,萼片状,内列3片中的前1片白色,卵状披针形,基部有爪,后2片深蓝色,成花瓣状,卵圆形,基部亦具爪,雄蕊6,后3枚退化,雌蕊1。蒴果椭圆形。
【产地分布】生于田野间。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收,晒干,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药材性状】长可达60厘米,黄绿色或黄白色,较光滑,茎有纵棱,直径约0.2厘米,多有分枝或须根,节稍膨大,节间长3~9厘米,质柔软,断面中心有髓。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9厘米,宽1~2.5厘米,先端尖,全缘,基部下延成叶鞘,抱茎,叶脉平行。花多脱落,总苞佛焰苞状,心形,两边不相连,花瓣皱缩,蓝色;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淡。归肺经、胃经、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15~30克,鲜品60~90克,内服煎汤,或捣汁,治疗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外用:捣敷或捣汁点喉。治疗麦粒肿:取洗净的鲜鸭跖草茎1枝,用手挟持呈45°角置于酒精灯上燃烧上段,即可见下段有水珠泡沫液体沸出,随即将沸出的液体滴于睑及睑缘(麦粒肿之局部肿胀处及周围),睑皮表面也可趁热涂之。滴药前选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涂药后患者有舒适感,无需冲洗或作任何其他处理。
【药理研究】有抗菌、抗内毒素及镇痛作用。同属植物Commelinapallida茎叶的水浸剂或煎剂能兴奋子宫、收缩血管,并能缩短凝血时间。
【化学成分】花瓣含鸭跖草黄酮苷,是一种黄色的色素。另含左旋-黑麦草内酯、无羁萜、β-谷固醇、鸭跖兰素、鸭跖黄酮苷、哈尔满等成分。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流行可爱冒:鸭跖草30克,紫苏、马兰根、竹叶、麦冬各9克,豆豉15克。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外感发热,咽喉肿痛:鸭跖草30克,柴胡、黄芩各12克,银花藤、千里光各25克,甘草6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③治高热惊厥:鸭跖草15克,钩藤6克。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④治喉痹肿痛:鸭跖草60克。洗净捣汁,频濒含服。(《江西草药》)
⑤治赤白痢疾:鸭跖草15克,竹叶9克。水煎服。(《吉林中草药》)
⑥治小便不通:鸭跖草30克,车前草30克。捣汁入蜜少许,空心服之。(《濒湖集简方》)
⑦治高血压:鸭跖草30克,蚕豆花9克。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选方】
①治小便不通:竹鸡草一两,车前草一两。捣汁,入蜜少许,空心服之。(《濒湖集简方》)
②治五淋,小便刺痛:鲜鸭跖草枝端嫩叶四两。捣烂,加开水一杯,绞汁调蜜内服,每日三次。体质虚弱者,药量酌减。(《泉州本草》)
③治赤白下痢:蓝姑草,煎汤日服之。(《活幼全书》)
④治黄疸性肝炎:鸭跖草四两,猪瘦肉二两。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⑤治高血压:鸭跖草一两,蚕豆花三钱。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⑥治水肿、腹水:鲜鸭跖草二至三两。水煎服,连服数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吐血:竹叶菜捣汁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⑧治沙鼻不时流血、鼻衄;地地藕,煎汤三次服。(《滇南本草》)
⑨治喉痹肿痛:一鸭跖草汁点之。(《袖珍方》)二鸭跖草二两。洗净捣汁,频频含服。(《江西草药》)
⑩治小儿丹毒,热痢以及作急性热病的退热用:鲜鸭跖草二至三两(干的一两),重症可用五至七两。水煎服或捣汁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92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