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叶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入竹叶项下。至《本草纲目》始将竹单列为一品名。
别名:竹叶。
来源: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南,以及江南各地。
性状鉴别:茎叶全长约50厘米,有时带有部分根茎及须根和残余花序。茎黄绿色中空,圆柱形或已被压扁,直径1~2毫米,有节,节上抱有叶状鞘,叶鞘边缘生有白色长柔毛。叶片多纵向卷曲,展开后广披针形,长5~20厘米,宽2~3.5厘米,绿色或淡绿色,两面有稀毛,叶脉纤细平行,有明显的小横脉。气微,味淡。
以色绿叶长,无须根,无花茎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芦竹萜、白茅萜。
临床作用:解热、利尿。实验证明,淡竹叶确有解热和利尿作用,但效力很轻微。
炮制:切段,生用。
性味:甘淡寒。
归经:入心,小肠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除烦,利尿。
主治:热病心烦,不寐,小便短赤,涩痛。
临床应用:传统经验认为淡竹叶善清心火(烦热、小便黄赤、面赤口渴、口舌生疮、衄血),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所谓“心火”,可能属于身体对炎症感染和代谢因素改变的反应,常见于发热、失水、身体局部充血、神经兴奋性增高等情况。前人经验认为夏季感受暑热而出现心火症状者,用淡竹叶清解之最适宜。常用方为导赤散。
此外,淡竹叶又能辅助石膏清除热病后期的余热,方如竹叶石膏汤。
用量:6~18g。
处方举例: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淡竹叶12,木通12g,生地18g,甘草梢6g,水煎服。
附:竹叶卷心功效与淡竹叶同,但清心火作用较强,常配莲心等同用。用量6~15g,不宜久煎。
另:苦竹叶
来源:为禾本科多年生灌木状植物苦竹的干燥嫩叶。
产地:主产于江南各省,河南也有生产。
性状鉴别:干燥叶片多呈细卷筒状,长约8~12厘米,展开后宽约1~2厘米。披针形,叶面光滑,叶背粗毛茸,中间有一条较粗的主脉,两边有较细的平行脉数条,边缘一侧有细小毛刺,质脆略有弹性。气无,味苦。
以色绿无枝梗者为佳。
炮制:生用。
产地:与淡竹叶同。
功能:与淡竹叶同。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89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荜拨_荜拨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青蒿_青蒿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