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为常用中药。始载宋《开宝本草》。
别名:公丁香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常绿乔木丁香树的干燥花蕾。
产地:坦桑尼亚,印尼,马来西亚等地。
性状鉴别:形如乳钵锤,长1.5~2厘米,上端近圆球形,大如豌豆,系四片花瓣抱拢而成,上有四个三角形花萼。棕黄色或棕色。下部花柄方圆形为全长的3/4,有细皱纹,紫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显油性。有令人愉快的强烈芳香气。味麻辣。以花大油足,色紫红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丁香油,其中主要为丁香油酚。又含鞣质、齐墩果酸等。
药理作用:1、健胃驱风,丁香油能促进胃液分泌;2、抗菌。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3、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4、抗真菌。对多种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脾、胃、肺、肾经。
功能:温中壮阳,下气降逆。
主治:虚寒呃逆,心腹冷痛,呕哕吐泻,阳萎阴冷。
临床应用:1、为治疗胃寒呃逆的重要药物。凡属呃声低微,并有形寒气弱、胸闷脉迟者。可用丁香配柿蒂、生姜等开郁散痰,有助于止呃逆,方如丁香柿蒂汤,寒重者可再加肉桂。
2、治疗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而有腹痛、冷厥、反胃、吐泻等,可用丁香配砂仁、白术、党参、陈皮、生姜等水煎服,效果较好。
3、外用丁香煎液涂擦患部,治头癣、体癣、股癣、手癣等,有一定疗效,可能减轻痒感,减少落屑。
用量:内服1.5~4.5g;外用治癣可用丁香9g加水一碗,煎沸20~30分钟后用。
处方举例:丁香柿蒂汤(《证因脉治》):丁香3g,柿蒂3g,党参12g,生姜6g,水煎服。
注:临床实验用丁香液治疗头癣,体癣、手癣疗效显著。
附:母丁香
别名:鸡舌香
来源:为丁香近于成熟的果实。
性状鉴别:长圆形。长2~2.5厘米,直径5~8毫米,黑棕色,有细皱纹,顶端有四个分裂的花萼向内弯曲。果皮与种皮薄壳状,内含种仁倒卵形,由两片子叶抱合而或。子叶形如鸡舌,质重坚硬。商品在产地已纵向切开,种仁和果皮大部分已分开,很少有完整者。气味同公丁香,但较差。
以瓣整齐黑棕色气香味辛辣者为佳。
炮制:生用。
效用:同公丁香。
核心功效
去除口臭、治疗胃寒、抑制真菌。
丁香花的简介
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原产于我国东北北部至西南地区,现在仍有许多野生种,如小叶丁香、毛叶丁香、裂叶丁香、红丁香、辽东丁香等,均可移植栽培。丁香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芳菲满目,清香远溢。
功效与作用
1、去除口臭:丁香花在古代是除口臭的良药,丁香之所以能够除口臭,是因为其芳香可以压制口中的臭气,当然这与它能去除胃寒的功效有关,大多数人的口臭都是与肠胃有关的。
2、治疗胃寒:丁香入脾胃经,温中散寒止痛,可以治疗胃寒,脘腹冷痛,入肾经,有温肾助阳去萎之功,可以治疗肾虚之阳痿,宫冷。
3、抑制真菌:丁香花中所含有的丁香油对一些真菌等都有抑制作用,而且丁香还可以外用,对足癣等皮肤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适宜。
禁忌人群
热病患者、阴虚火旺的病人群体。
不宜同食
无特殊同食禁忌。
丁香花的食用方法
丁香花茶
选取3~5克的丁香花茶,然后放到杯子中加入沸水冲泡,等到茶叶充分溶解到水中,就可以饮用了。除了单独冲泡之外,也可以搭配红茶或绿茶,也可以搭配桂花茶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89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砂仁_砂仁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