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常用中药。《名医别录》列为下品。
别名:芦苇根。
来源:为禾本科多年生高大直立草本芦苇的鲜或干的根茎。
产地:全国各地的池沼地、河溪边、湖边、池塘两岸、砂地、湿地等多有野生。
性状鉴别:鲜芦根呈长圆筒状,表面黄白色或牙白色,有光泽。有节,节上有残根及牙痕。质轻而韧,不易折断。断面中空,周边黄白色,厚约2毫米,有排列成环的小孔,外皮疏松,可剥离。气无味甘。以色白、条粗而匀,有光泽无须根者为佳。
干芦苇呈扁圆形。表面光泽,黄白色。节处较硬,显红黄色,有纵皱纹。质轻而绵软。余同上。
主要成分:含薏苡素、蛋白质、天门冬酰胺醣类等。
功效与作用:清热、生津,主要为清肺热、胃热。
炮制:切段。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清热除烦,止呕。
主治:烦渴,呕吐反胃;鲜用表疹,清肺热。
临床应用:1、用于清肺热(咳吐稠痰、咽疼、身热烦躁或有鼻衄)。在治疗上呼吸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疡的方剂中,芦根很常用。桑菊饮、银翘散都用芦根,取其清热、甘润作用。至于苇茎汤,更是治疗肺痈(肺脓疡)的常用方剂,如再加鱼腥草、桔梗、川贝等,效力更显著。
2、用于清胃热。热病极期或后期,只要有身热烦渴,舌燥少津、心烦、大便干结等,就可在清热方剂内加入芦根(鲜芦根更好)。至于治疗由胃热而致的呕吐、反胃、呃逆、口臭口渴、舌红而干等证候(大概相当于急性胃炎),可用芦根配竹茹、生姜等,方如芦根清胃饮。
使用注意:有畏寒或便溏者不宜用。
用量:15~60g。
处方举例:1、苇茎汤(《千金方》):苇茎45g,生苡仁30g,冬瓜仁24g,桃仁6g,水煎服。
2、芦根清胃饮:芦根30g,茅根30g,竹茹6g,半夏6g,生姜6g,枇杷叶9g,水煎服。
芦苇根的功效和作用
芦苇根的功效和作用,芦苇是农村河边常见的植物,它的根是一种中药,能清热解毒,治疗人类的多种高发疾病,平常很多人会用它泡茶喝,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好处,以下来了解芦苇根的功效和作用。
芦苇根的功效和作用1 芦苇根的功效:
成分:含蛋白质、维生素B1、B2、C、天门冬酰胺、多糖类、糠醛及水溶性糖类等。
性味:性寒,味甘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的功效。主治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芦苇根的作用:
1、治疗口臭:芦苇根性凉,能清热祛火,芦苇根对虚火口臭,有明显效果,芦苇根可以配合生地,甘草。芦苇根可以使煎出药汁好喝,有加强效果。
2、抗癌:近年来,由于发现芦苇根中天门冬酰胺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扩散并能使细胞生长正常化,使芦苇根身价倍增。
3、治疗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芦苇根清泄肺热,兼能利尿,可导热毒从小便出,故芦苇根可治肺热咳嗽痰稠及肺痈咳吐脓血。
4、治热淋涩痛:芦苇根功能清热利尿,可用芦苇根治热淋涩痛,小便短赤,常配白茅根、车前子等用。
5、清热生津:芦苇根能清肺热,化痰浊,用于风热犯肺引起的肺热咳嗽,痰稠难出。芦苇根味甘能生津,性寒能清热,可用于热盛伤津口渴者。若用鲜芦苇根汁则清热生津之力更大。
6、治疗口眼干燥:治疗干燥综合征口眼干燥,在复方中加入芦苇根,有助于唾液分泌,改善口燥咽干的症状,芦苇根似比石斛更为有效。鲜芦苇根根较干芦苇根更好,宜与生地、麦冬同用。
7、治疗胃热呕哕:芦苇根能清胃热而止呕逆,可用鲜品配青竹如、生姜等煎服。
8、实用价值:芦苇杆含有纤维素,可以用来造纸和人造纤维。古代就用芦苇编制“苇席”铺炕、盖房或搭建临时建筑。芦苇的空茎可制造的乐器——芦笛,芦苇茎内的薄膜做笛子的笛膜使用,芦苇穗可以作扫帚,花絮可以充填枕头。
9、园林价值:种在公园的湖边,开花季节特别美观。在欧洲国家的公园,经常可见到芦苇优雅的身影。 培育出芦苇最新品种。生长速度快。是景点旅游、水面绿化、河道管理、净化水质、沼泽湿地、置景工程、护土固堤、改良土壤之首选。
10、畜牧价值: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良牧草,饲用价值高.嫩茎、叶为各种家畜所喜食。大多数都作为放牧地利用,也有用作割草地或放牧。除放牧利用外,可晒制干草和青贮。青贮后,草青色绿,香味浓,羊很喜食、牛马亦喜食。
芦苇根的注意事项:
芦苇根任何人都可以食用,没有什么副作用,但是也不能过多的食用。可以和清水一起煮,但不要重复多次煮。
芦苇根的食用方法:
石膏芦苇根粥: 石膏30克,鲜芦根60 克.粳米100克。石膏、芦根煎水取汁,入粳米加水煮粥食。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粳米养胃气。用于温热病发热、烦渴。
五叶芦苇根汤:佩兰叶、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各10 克,芦根30克。加水煎汤,不可久煎.取汁,加白糖调味饮。用于温热病后,余热未尽.胸脘微闷,知饥不食,苔腻。
芦苇根的功效和作用2 芦苇根泡茶有哪些效果
1、补充营养
平常大家用芦苇根泡茶喝能为身体补充多种营养,它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碳水化合物,还含有一些天门冬氨酸和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等多种有益营养,这些营养能加快人体代谢也能增强人类身体素质,并能阻止多种容易见到疾病发生。
2、增强免疫力
平常用芦苇根泡水喝,能吸收丰富天然多糖,还能吸收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高,这种物质能促进人体的免疫细胞再生,并能增强人体自己免疫功能,常常用它泡茶喝能让人体免疫力明显提升身体抗病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3、滋阴润燥
芦苇根泡茶和能滋阴润燥,也能润肺止咳,大家因肺热肺燥引发咳嗽造成痰液数目增加时,都能用芦苇根泡茶喝,它虽然不可以让病情完全康复和,却能让症状很快减轻,大家在用它泡茶的`时候再加入贝母和瓜蒌以及菊花还有苦杏仁等中药材,会让它的治疗效果愈加明显。
4、利尿消肿
芦苇根泡茶喝能利尿消肿,它能缓解人类的小便短赤与涩痛,能让身体内的多种水分尽快转化成小便随身体代谢一起排出体外。平常大家出现小便不利以及热淋或者血淋等疾病时,准时用芦苇根泡茶喝就能稳定病情也能让病情明显好转,能让患者痛苦明显减轻。芦苇根泡茶还能清热利湿,它能预防人体因湿热过重而诱发疾病,平常能用于人类湿热黄疸和湿热脚气等症的预防,预防成效特别好。
芦苇根的功效和作用3 芦苇根煮水的功效
芦苇是禾本植物,芦苇根是芦苇的根茎,它的的功效和作用有很多,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在平时,芦苇根是用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和小便不利,当然作为女性的话,女性的白带、痔疮、脱肛,以及皮肤病湿疹都有特别大的效果,它也可以和其他药物相搭配治疗水肿。芦苇根多数是用来煮水喝,也经常被人作为菜进行口服,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还能促进我们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改善我们人体营养,都有很大的作用。
芦苇根煮水主要是可以祛除口臭,可以起到清热泻火,治疗因胃火或者体内虚火所导致的口臭,是很有效果的;还有利于抗癌的作用,因为芦苇根里含有特殊的物质,是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成,可以防止癌细胞的扩散和再生;对于小便不利的症状也是很有效的,可以清除体内的的毒气,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清热除湿。
芦苇根的副作用
芦苇根虽然是一种中药材,但它并无毒性,平时人们适量服用,几乎不会有副作用产生,但在过量服用以后容易加重人体内寒性物质的数量会让人体阴寒性过重而导致腹痛或者腹泻,会对肠胃健康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芦苇根哪些人不能吃
1、芦苇根最好却不适合所有人,生活中那些脾胃虚寒的人就不适合吃芦苇根,他们吃芦苇根以后会让脾胃虚寒症状加重,还会引发腹痛和腹泻,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明显危害。
2、生活中那些腹泻便溏的人也不适合吃芦苇根,他们吃芦苇根后会对肠道产生一定刺激,容易引发腹痛和腹泻,会直接危害他们的肠道健康,严重时还会出现明显的腹痛。
3、来月经的女性也不适合吃芦苇根,因为女性来月经期间吃芦苇根容易让身体力寒气增加,会导致经期腹痛和月经不调,对女性生理期健康十分不利。除了这些人群以外,生活中那些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和年龄较大的老年人都不适合吃芦苇根,吃芦苇根以后会加重身体负担,容易引发身体不适。
4、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吃芦苇根都有明显好处,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特殊体质人群以外,那些热性体质和经常咳嗽痰多的人群都能多吃一些芦苇根,它能让身体出现了不适,症状很快减轻,另外人们出现胃热,恶心呕吐,以及口干喝眼睛红肿,疼痛时多吃些芦苇根对病情恢复也有很大好处。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芦根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芦根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芦根的功效与作用这里有详细介绍2、芦草根的功效与作用3、芦根有什么用途?4、芦根的作用是什么?5、芦根的作用和用途芦根的六大医用价值分享6、芦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什么是芦根芦根的功效与作用这里有详细介绍1、清热生津
清热生津是中药芦根的重要功效,它既能清除肺热,又能化痰止咳,对风热犯肺引起的肺热咳嗽和痰多,以及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都有一定调理作用,另外人们出现热病烦渴和热病伤津时都能及时服用中药芦根,它能让人体因热病引起的不适症状很快减轻。
2、提高消化功能
芦根含有丰富的黏多糖,这种物质被人体吸收以后,能促进人体内各腺体分泌,能让人体内的唾液,胃液和肠液等消化液数量明显提高,同时它对人类肠胃还有温和刺激作用,能加快肠胃蠕动,经常服用可以提高人类肠胃消化功能,能预防缓解人类的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
3、消炎杀菌
消炎杀菌抗病毒,也是中药芦根的重要功效,它对人体内有一道金葡萄球菌,有明显消灭作用,对这种病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咽喉肿痛和声音嘶哑都有一定治疗功效,另外人们出现口干咽干和口舌生疮,以及牙龈肿痛时,及时服用中药芦根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4、清热解暑
芦根是一种性质微寒的中药材,清热解暑是它的主要功效,在夏天时,人们直接用它煮水喝,能预防中暑症状发生,而人们出现中暑时及时服用中药芦根还能让中暑以后的无力以及恶心胸闷等症很快消失。
芦草根的功效与作用芦苇根煮水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的作用,对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哕、热淋等疾病的治疗有好处。
梁代医家陶弘景编著的《名医别录》记载:“芦根,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唐?《新修本草》也记载:“疗呕吐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患者弥良”。
1.芦苇根煮水可祛除口臭。
芦苇根性寒,能清热泻火,对实火胃热引起的口臭有明显的效果。
还可以治疗胃火炽盛的牙龈出血。
2.芦苇根煮水可以治疗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芦苇根入肺经,善于清泻肺热,祛痰排脓,如《千金》苇茎汤。
3.芦苇根煮水可以治疗胃热呕哕。
芦苇根入胃经,能清胃热而止呕逆。
4.芦苇根煮水有利于治疗热淋涩痛。
芦苇根具有清热利尿的作用,对于小便短赤者常与白茅根、车前子等同煮。
不但单味芦苇根煮水有诸多好处,而且芦苇根还可与其他食物、药物同煮水,其作用更加广泛,如:芦苇根加绿豆煮水,可缓解内热口干;芦苇根加麦冬煮水可用于大便干燥者,对肺热喘证也有一定的疗效;芦苇根加荸荠、雪梨煮水,温饮或冷饮,可用于中暑等。
芦根有什么用途?芦根是一味中药,来源于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芦根的性味是甘、寒,归肺经和胃经。
芦根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临床用于治疗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胃热呕哕、热淋涩痛等。
芦根味甘性寒,所以善于清透肺胃气分实热,并且有生津止渴、除烦的功效,所以常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及内热消渴的症状。
芦根清热利尿而通淋,又可以用来治疗小便短赤、热淋涩痛。
而且芦根甘寒之性可以入胃经,能够清胃热、止呕,又不滋腻碍胃,所以也是治疗胃热呕逆的一个很重要的药物。
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芦根具有保肝、抗草酸钙肾结石,以及升高肝糖原含量等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药药性比较的寒凉,脾胃虚寒的患者要慎重使用。
芦根的作用是什么?功效与作用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芦根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苇的地下茎,芦根味甘,性寒,入肺、胃经,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中药,在临床上的使用也比较广泛,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等功效。
1、清热生津:芦根味甘能生津,性寒能清热,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可以清肺热,化痰浊,用于风热犯肺引起的肺热咳嗽、痰稠难出,常用于治疗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舌燥少津等病症,或胃热呕逆、肺热咳嗽、痰稠、口干及外感风热的咳嗽等病症。
2、除烦止呕:芦根具有除烦止呕的功效,多配竹茹等同用,可治疗胃热引起的呕吐、呃逆症状。
芦根也可清热除烦,常用于治疗烦躁症状。
3、利尿:芦根具有利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淋涩痛、小便短赤等病症,可与木通、车前子、滑石等配伍,以加强清热利尿之功效。
芦根的作用和用途芦根的六大医用价值分享1、清热生津。
芦根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经常用于治疗发热、发热、胸闷咳嗽等症状,效果良好。
2、和胃止呕。
芦根具有止吐作用,对经常因肠胃不适而呕吐的人非常有效。
它通常用于治疗胃热呕吐和其他症状。
3、抗菌效果。
芦根具有抗菌作用。
100%芦根汤能抵抗金葡萄球菌、卡塔克菌、白喉等细菌的侵袭。
4、保肝作用。
芦根提取物对肝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但其提取物的作用相对较弱,效果不是很强。
此外,它还具有抗氧化损伤的能力,并能降低肝脏脂质过氧化物中mda的含量。
然而,与cci相比,这显然是不够的。
通过促进和调节体内生物酶,增强肝细胞的活性,从而起到预防和抑制肝病的作用。
5、平热泻火。
芦苇属干冷性质,属清热泻火药物,有利于肺热咳嗽、肺脓肿、流脓、热淋、涩痛等症状。
6、保护牙龈。
芦根也可用于治疗牙龈出血。
取一块芦根,用水煮沸。
静置一段时间后,可直接用作茶。
同时,它也对喉咙痛有效。
捣碎新鲜芦根后,可以和蜂蜜一起喝果汁。
芦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什么是芦根1、芦根的功效与作用如下:芦根性寒质轻,上走肺经,下入膀胱,有清热、利尿的功效,善治肺热引起的咳嗽、痰多黄稠、咯血、口渴、舌燥以及热结膀胱引起的小便不利、小便短赤等。
食用方法:可以做成芦根冬瓜子汤、芦根青皮粥。
2、芦根,别称芦茅根、苇根、芦头、芦柴根,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
也是中药名,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芦根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芦根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芦根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89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附子_附子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