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竹茹_竹茹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能治什么病

中药大全 2023-10-03 18:15:31
竹茹图片_竹茹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能治什么病|竹茹图片_竹茹有什么功效和作用有什么作用|竹茹图片_竹茹有什么功效和作用什么样真假辨别

竹茹为较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竹叶项下。

别名:淡竹茹、青竹茹。

来源:为禾本科多年生常绿植物淡竹毛竹等多种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用中间层刮成的丝状物,阴干后即成。多为栽培。

产地:主产于中南、华东、西南地区。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的乱丝团状。淡黄绿色。丝条长短不一,较细薄。质柔软轻松而有弹性。气微,味淡。

以丝细薄,淡黄绿色,松软,无硬厚刺片者为佳。

药理作用:清胃热,止呕吐。

炮制:生用或姜水喷炒。

性味:甘、微寒。

归经:入心、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除烦,消痰,止呕,凉血,止血,安胎。

主治:胃热呕吐,吐血,衄血,崩漏,胎动不安等症。

临床应用

主治胃热呕吐,表现为口有臭气、喜寒恶热呕出酸苦物、舌苔黄腻,可见于急性胃炎、妊娠呕吐,以及热病过程中的反应,常配清热理气药如栀子、陈皮、半夏之类,方如竹茹汤。

对胃虚呃逆而挟热者,可在应用柿蒂基础上,加配竹茹、枇杷叶,或用橘皮竹茹汤。

对因痰热郁结而抑郁烦闷、失眠惊悸者,也适宜用竹茹去痰热,枳实理气,再用二陈汤加强祛痰作用,方如温胆汤,本方对治疗痰热上扰的神经官能症也有一定效果。

1、竹茹与竹叶比较:两者都能清热,但竹茹偏于清胃热而止呕吐,竹叶偏于清心火而除烦热。

2、竹茹与半夏比较,两者都能止呕,但半夏化湿痰而止呕,竹茹清热痰而止呕。

3、竹茹经姜汁制后,更能增强止呕化痰之力。

用量:4.5~9g。

处方举例

竹茹汤:竹茹9g,山栀子6g,陈皮6g,法半夏9g,甘草9g,生姜9g,大枣4枚水煎服。

桔皮竹茹汤(《金匮要略》):橘皮9g,竹茹6g,党参9g,甘草3g,生姜12g,大枣6枚水煎服。

温胆汤(《千金方》):竹茹9g,枳实3g,法半夏9g,陈皮6g,甘草3g,大枣5枚水煎服。

竹茹是什么东西?竹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竹茹很多人应该不知道这是什么吧,其实竹茹是一种中草药,那么竹茹到底有哪些作用与功效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下!

竹茹是什么东西竹茹是一种中药材,而这种药材是从青竿竹的茎秆内部中间层取出的,万物相生相克,很多植物其实都是可以治疗疾病的,而竹茹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草药,孕妇可以食用竹茹安胎,另外竹茹还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和作用以及禁忌,一起来看看。

竹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1、涤痰开郁竹茹味甘微寒性润,具有很好的清肺化痰效果,另外对于胆虚痰热郁结、烦闷不宁、不得眠等症状也有很好的开宇开郁缓解之效。

2、清热止呕竹茹能够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特别是对于湿热引起的呕吐、胃虚热引起的呕吐呃逆等都有很好的止呕、消热作用。

3、清热除烦竹茹除了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之外,还能够清除热病之后的余热,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烦意乱等烦闷情绪。常见的有产后的虚烦、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等症。

4、安胎竹茹清热力缓,能够用来安胎。胎动不安多是因为热盛,使用竹茹清热,治胎动不安。另外如果是妊娠呕吐也可以使用竹茹缓解。

5、抑菌竹茹对枯草杆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蓖、大肠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6、使用禁忌竹茹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止服用。

竹茹的食用方法1.配半夏,一寒一热,健脾燥湿,和胃止呕力彰,主治脾胃不和,胃气上逆,以致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2.配枳实,和胃降逆,清热止呕,消积化痰,宽中利膈之力增强,主治胃热痰盛,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脘满闷等症。

3.配陈皮,一温一寒,温清相济,和胃降逆,除胃中寒热甚妙,主治脾胃虚弱,气机不调,寒热错杂,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4.配生姜,一寒一温,具和胃止呕,调中降逆之功,主治寒热互结,胃气上逆之呕呃不止。

5.配黄连:竹茹入胆,黄连入心,心胆并治,可收清心胆,化痰浊之功。

6.配石斛,共奏清胃热,养胃阴,和胃气,降呕逆之功,清中有补,补中有清,用于治疗胃阴不足,胃虚有热,气失和降所致的饥而不食,反复呕吐,或干呕不止,口干烦渴等;对于妇女妊娠恶阻,胃气受胎热上扰而见的恶心呕吐,也宜用之。

竹茹有哪些功效 竹茹有什么功效

1、竹茹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竹茹还有除烦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惊悸不宁,心烦失眠。对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也可用竹茹来治疗。

2、病情分析:竹茹是常用的中药材,是青竿竹、淡竹、大头典竹茎杆里边的中间层,去掉外皮之后,将带绿色中间层刮出来,刮成一丝一丝的,或者一条一条,就是竹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88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