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羊起石。
来源:为一种含硅酸镁的石棉类矿石。常见于各种变质岩中。
产地:主产于湖北、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四川等地。
性状鉴别:本品呈不规则的条块状,大小不一。全体黄白色,青白色至青灰色,为纤维状结构。表面纤维状纹理,具光泽。体重,质松软,易剥离,断面不整齐,纵向破开呈丝状,柔软而光滑。气无,味淡。以黄白色,纤维状,质柔软,易撕碎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硅酸镁、硅酸钙等。
功效与作用:壮阳温肾,兴奋性机能。
炮制:生用。
性味:甘,温。
归经:入肾经。
功能:温肾壮阳。
主治:下焦虚寒,阳痿,遗精早泄,子宫寒冷不孕,腰膝酸软,崩漏等症。
临床应用:治性机能衰退、阳痿、遗精、早泄、子宫虚寒,兼有腰膝冷痹等肾虚症状。常配其他助阳药,方如阳起石丸。
使用注意:本品只宜暂服,不宜长用。阴虚火旺者勿服。
用量:3~6g,制丸散服,不入煎剂。
处方举例:阳起石丸:阳起石15g,淫羊藿15g,巴戟天15g,仙茅15g,菟丝子15g,锁阳15g,沙苑子15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g,每口1~2次,开水或淡盐汤送下。
附:阴起石
来源:为一种短纤维的类矿物。多与阳起石相伴而生。
产地:同阳起石。
性状鉴别: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呈灰绿色,有光泽、表面光滑而不平坦。质软而酥松,易碎,断面呈层纹状,纵向破开呈针束状,用手可捻成薄鳞片或纤维状粉末附于手上有光滑感。气无,味淡。
炮制:生用或煅用。
效用:同阳起石。
注:1、古代本草记载只阳起石一种。阴起石之名,不知起于何时。
2、商品中阳起石与阴起石,均系石棉类矿石。由于变质岩的种类不同,其色泽与软硬度也不一致。有些地区以黄白者作阳起石,而将灰绿色者即称阴起石,例如,北京、天津、河南等地;有些地区则与此相反,如:湖南、四川、内蒙等地。各随地区习惯。
阳起石听起来只是一种石头,而石头这种物质往往很多人都忽略了,认为没什么作用,而在中医中一些矿物质也具有一定的治疗疾病的作用,能够拿来入药,阳起石就是这样一种石头,能够补肾壮阳,阳起石的具体功效和用法是什么?下面为大家介绍。
1.治疗男性阴囊潮湿
【材料】阳起石(煅)适量,低度白酒、食盐各适量。
【用法】将阳起石磨成极细的粉末,细腻程度要和面粉接近,装入玻璃瓶中备用。每次取6g,用白酒调匀,加入0.3~0.5g食盐溶化,适当加温后服用。
2.治疗不孕不育
【材料】阳起石(煅)30g,韭菜籽30g,菟丝子(酒制)30g、鹿茸(酒制)30g,肉苁蓉(酒制)30g,五味子15g,覆盆子(酒制)15g,糯米粉30g、白酒180g。
【用法】将所有药物一块磨成细粉备用。把糯米粉放进一个小碗里,加少量温水搅成糊状。把白酒倒入砂锅中,开火煮沸,倒入糯米糊煮成糯米粥,关火之后加入药粉调匀。晾凉后装入玻璃瓶中备用。每次取20g,加适量沸水调匀后食用,一天2~3次,治疗男女不育症。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的人不宜使用。
3.阳起石的选方
1、治元气虚寒,精滑不禁,大府溏泄,手足厥冷:阳起石(煅,研令极细)、钟乳粉各等分。共为细末,酒煮附子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送下,(《济生方》白丸)
2、治阴痿、阴汗:阳起石(煅,为末),每服二钱,盐酒下。(《普济方》)
3、治冲任不交;虚寒之极,崩中不止,变生他证:阳起石(火煅红,别研,令极细)二两,鹿茸(去毛,醋炙)一两。上为细末,醋煎艾汁,打糯米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空心米饮下。(《济生方》阳起石丸)
4、治丹毒:阳起石(烧,研末),新水调涂肿处。(《儒门事亲》阳起石散)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87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