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竹叶防风能治什么病

中药大全 2023-10-03 07:48:56
竹叶防风能治什么病|竹叶防风有什么作用|竹叶防风什么样真假辨别

竹叶防风
(《滇南本草》)

【异名】鸡足防风(《昆明药植调查报告》),云防风(《中药志》),西防风(《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竹叶防风的根。

【植物形态】竹叶防风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有长圆状直根。茎单生或少数丛生,全体几光滑无毛。基生叶为3出羽状复叶,具柄,长3~4厘米;裂片长梭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两端渐尖,平行脉3~5条,明显;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但叶片较小,叶柄基部抱茎,在顶端的叶几乎不为复叶而为单叶。复伞形花序腋生或顶生;伞柄5~8,无总苞;小伞梗10~20,不等长,基部有小总苞片数枚,狭披针形,无毛;萼齿短三角形;花瓣5,白色,先端尖锐,略向内弯;雄蕊5,花丝弯曲,药纵直开裂;子房卵形,花柱较短。双悬果卵圆形,紫棕色,有显著的果棱,但不木质化。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荒山路旁及山坡草丛中。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同属植物松叶防风在云南与上种同供药用。主要区别是叶呈狭线形。参见"防风"条。

【采集】春、秋均可采挖,洗净,晒干。

【药材】干燥根呈圆锥形或长圆柱形,微弯曲,有时分枝,长10~20厘米,直径约0.5~1.5厘米,外表灰棕色或棕黄色。根头部有时膨大(达2厘米)或有时缩小,顶端有明显下陷的茎痕,四周有细环纹和残存的叶鞘纤维。根部有致密的纵皱纹及横长而凸出的皮孔,有时可见点状突起的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中央为黄色的木质部,皮层占根的大部分,白色,散生棕色油点,接近形成层部尤多。气香,味微甘而涩。以条肥大,外皮细黄,内心白,现菊花心,有油质,味甘者为佳。
产于云南、四川等地。

本品在云南、四川地区习惯作防风使用,参见"防风"条。

【药理作用】同属植物台结晶性强心甙,2.2克干草相当于1个猫单位。该植物之提取物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收缩作用。

【炮制】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性味】①《滇南本草》:"性温,味辛。"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甘辛,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膀胱三经。"

【功用主治】解表,祛风,胜湿。治感冒,风寒湿痹,痈肿疮疡,破伤风。

①《滇南本草》:"泻肺气(一作泻脾),治风,通行十二经络。(疗)一切风寒湿痹,筋骨疼痛,痈肿等症。杀附子毒。"

②《四川中药志》:"发表镇痛,祛风胜湿。治外感表症,头痛昏眩,关节疼痛,四肢拘挛,目赤,疮疡及破伤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竹叶麦冬汤简介

目录1拼音2《医学启蒙汇编》卷三 2.1组成2.2主治2.3竹叶麦冬汤的用法用量2.4加减 附:1古籍中的竹叶麦冬汤 1拼音 zhú yè mài dōng tāng

2《医学启蒙汇编》卷三

2.1组成

竹叶20片,麦门冬2钱,知母2钱,甘草1钱,山栀仁1钱。

2.2主治

病后虚烦懊憹,口干舌燥,坐卧不宁,小水不利。

2.3竹叶麦冬汤的用法用量

水1钟半,粳米1撮,煎7分,温服。

2.4加减

烦渴,加石膏;心虚不宁,加茯神;虚弱甚,加人参;血虚,加当归;有汗,加酸枣仁、五味子;有痰,加陈皮、半夏;咳嗽,加桔梗、桑白皮;不思食,加白术、茯苓;腹胀,加淡豆豉;腹痛,加炒芍药;头痛,加川芎、荆芥穗;恶寒,加黄耆、桂枝;潮热,加柴胡、黄芩;口干,加天花粉;五心烦热,加地骨皮;小水不利,加木通。

古籍中的竹叶麦冬汤 《验方新编》:[卷九妇人科产后门]产后口渴 汤∶台党、麦冬、生地、栝蒌根、炙草各二钱,先取淡竹叶十皮,粳米一合,煎汤一碗,去米、叶,加生姜三片,...

《丹台玉案》:[卷之五胎前门]子烦 各二钱)淡竹叶(二十片)灯心三十茎。不拘时服。麦冬汤治娠妊烦燥。胎气不安。白茯苓人参(各二钱)麦门...

《盘珠集胎产症治》:[卷下列方]寒 三)犀角条芩麦冬(去心)地骨皮茯苓竹沥(冲)甘草竹叶汤(四)茯苓麦冬(去心)黄芩竹叶防风麦冬汤(五)...

《类证治裁》:[卷之二]失音论治 ,服此神效。竹衣鲜者,一钱、竹茹三钱、麦冬二钱、竹叶十四片、甘草五分、橘红五分、茯苓、桔梗各一钱、杏...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十一章·伤寒复证]第一节·伤寒劳复

防风草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防风草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草药防风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防风草的功效作用有哪些2、防风草是什么?3、中药防风草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4、防风草的作用?5、防风草的功效6、防风草有什么用?防风草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3]疮疡初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功效分类:解表药;祛风药
临床应用
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
以及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
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荆芥作用相仿,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
2、用于风湿痹痛
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
3、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
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泻作用,如用于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术、陈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应用。
用药禁忌
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1、《本草经集注》: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2、《唐本草》:畏萆_。
3、《本草经疏》: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于风寒,溏泄不因于寒湿,二便秘涩,小儿脾虚发搐,慢惊慢脾风,气升作呕,火升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等病,法所同忌。
4、《得配本草》:元气虚,病不因风湿者禁用
防风草是什么?防风草,中药名。
别名
:_莶草、土防风、落马衣、假紫苏、马衣叶、四方茎、臭草、臭苏头、
为唇形科植物防风草的全草。
分布于江西、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
具有祛风,除湿,解毒之功效。
常用于感冒身热,呕吐,腹痛,筋骨疼痛,疮疡,湿疹,痔疾。
形态特征:
一至二年生直立草本,分枝,高1-2米,被茸毛。
茎4棱。
单叶对生,阔卵形至卵形,长4-10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边缘有不规则的齿,基部近圆形,两面均有茸毛,具细小腺点;叶柄长1.5-3厘米。
花轮生,在下部为腋生,在上部可排到顶端而成长总状花序,密生或间断,直径2.5厘米;萼浅绿色,管状,长7-8毫米;5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内外面均有短毛;花冠管状,长1.5厘米,粉红色,2唇,5裂齿,上唇直立,全缘,下唇阔,扩展,内面有短毛;雄蕊4枚,突出,花药连贴,其较长的一对为1室,较短的一对为2室,纵裂;雌蕊1,柱头2裂。
小坚果4个,圆形,黑褐色,平滑。
花期9-10月。
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生长环境
:
生于荒地、旷野、树边草丛中。
分布于江西、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
中药防风草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防风具有散风寒风热等良好功效,是一味传统中医药材。
那么它还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食用方法又如何?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防风草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中药防风草的功效和作用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
以及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
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荆芥作用相仿,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
用于风湿痹痛
防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
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
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
中药防风食用方法一:防风祛湿粥
材料:防风20克,防己15克,粳米100克、薏米50克
制作:防风、防己水煎取汁,加入粳米、薏米熬粥,分次食用。
功能:用于风湿较盛、关节疼痛呈游走性、疼痛较剧的患者。
中药防风食用方法二:白术防风汤
功效:若服“羌活防风汤”有自汗者。
材料:白术(四钱)防风(八钱)黄蓍(四钱)
用法:上分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后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中药防风食用方法三:羌活防风茶
功效:祛风胜湿,治外感风寒湿邪。
材料:羌活5g、防风3g、苍术3g、川芎3g、白芷3g、绿茶5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羌活、防风、苍术、川芎、白芷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
也可直接冲泡。
来源:传统药茶方。
中药防风食用方法四:解毒防风汤
功效:治痘痂落后,热毒未尽,而疮瘢复起成凸者。
材料:金银花5钱,甘草1钱,木通1钱,防风1钱,荆芥1钱,连翘1钱,牛蒡子1钱。
用法:同紫草煎汤服。
外用蚬子水摩之。
来源:《痘麻绀珠》卷十七。
中药防风食用方法五:防风枳实汤
功效:治风头眩欲倒,眼旋屋转,头脑痛。
材料:防风3两,枳实3两(炙),茯神4两,麻黄4两(去节),细辛2两,芎3两,前胡4两,生姜4两,半夏4两(洗),杏仁3两,竹沥3升。
做法:上切。
来源:防风汤(《千金》卷十三)、防风枳实散(《普济方》卷四十七)。
中药防风食用方法六:防风薏米煎
功效: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材料:薏米30克,防风10克。
做法:薏米洗净,与防风共煎,取药汁约2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1次服完,连用1周,停3日后可再用。
中药防风食用方法七:人参防风茶
材料:人参、川芎各3克,茉莉花茶包1个,防风5克。
做法:
(1)将所有茶材放入杯中,冲入适量热开水。
(2)静置10分钟后即可饮用。
中药防风食用方法八:竹叶防风汤
功效:治妇人产后伤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痛。
材料:淡竹叶(半把)防风人参桂枝苦梗甘草(各半两)葛根(一两半)
防风草的作用?有祛风除湿、解毒止痛的功效。
用于感冒身热、筋骨疼痛、湿疹、痔疾等。
防风草的功效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解毒
防风草为唇形科植物防风草的全草,干燥全草长1~1.5米,茎草质,四棱形,粗可达5毫米,表面棕色或红棕色,被毛,尤以棱角处为多。
防风草气微,味淡微苦,具有祛风、除湿、解毒等功效。
1、祛风:防风草可以驱风发表、行气疏滞,可用于治疗感冒身热、呕吐腹痛、四肢麻痹等症状。
2、除湿:防风草具有消风散热、祛湿止痛的功效,可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骨病,膝关节、踝关节的肿胀、疼痛等各种疾患,可壮筋骨、去除疼痛。
3、解毒:防风草具有解毒作用,可去毒疮,多用于治疗蜂、蝎、虫等咬伤,以及疮疡、湿疹、痔疾等病症。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
感冒身热、疮疡湿疹者
禁忌人群
阴血亏虚者
不宜同食

影响药效
食用方法
水煎内服
鲜防风草和红糖配水煎服,可治中风、口眼歪斜。
浸酒或入丸剂
鲜防风草捣烂绞汁调黄酒炖服,或用鲜防风草与鲜马鞭草水煎调酒服,可治痈肿。
防风草十蒸九晒,和蜜为丸内服,可治筋骨疼痛。
防风草有什么用?【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解毒。
治感冒身热,呕吐,腹痛,筋骨疼痛,疮疡,湿疹,痔疾。
①《生草药性备要》:止痛,壮筋骨,消风散热,去毒疮,除筋骨疼痛,肾虚人取其头浸酒饮。
祛风湿,壮筋骨,乌须,明目,洗痔疮,洗疳,去肿。
②《陆川本草》:驱风发表,行气疏滞。
治感冒身热,呕吐,腹痛,四肢麻痹,蜂、蝎虫伤。
③《南宁市药物志》:祛风散热,解毒止痛。
治疮疡,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熬汤,3~5钱;浸酒或入丸剂。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附方】
①治百节筋骨疼痛:_莶草十蒸九晒,和蜜为丸服。
(《岭南采药录》)
②治高血压病:鲜防风草、鲜海州常山根五钱至二两。
水煎服。
③治中风口眼歪斜:鲜防风草一至二两,红糖五钱,水煎服;另用叶和蓖麻子仁共捣烂,贴麻痹侧。
④治痈肿:鲜防风草二两,捣烂绞汁调黄酒炖服,渣外敷;或用鲜防风草、两,鲜马鞭草三钱,水煎调酒服。
⑤治湿疹:鲜防风草,水煎,调食盐或醋洗患处。
⑥治毒蛇咬伤:鲜防风草一两,鲜_莶草一两,水炖服:渣调食盐、米饭各少许捣烂外敷。
(②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关于防风草的功效与作用和草药防风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84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