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蓼
(《广西中药志》)
【异名】百足草(《广州植物志》),观音竹、铁扭边、上石百足、飞天蜈蚣、蜈蚣竹、扁竹花、斩蛇剑(《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蓼科植物竹节蓼的全草。
【植物形态】竹节蓼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0.6~2米。茎基部圆柱形,木质化,上部枝扁平,呈带状,宽7~12毫米,深绿色,具光泽,有显著的细线条,节处略收缩,托叶鞘退化成线状,分枝基部较窄,先端锐尖。叶多生于新枝上,互生,菱状卵形,长4~20毫米,宽2~1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在近基部有一对锯齿,羽状网脉,无柄。花小,两性,具纤细柄;苞片腆质,淡黄棕色;花被4~5深裂,裂片矩圆形,长约1毫米,淡绿色,后变红色;雄蕊6~7,花丝扁,花药白色;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短,3枚,杜头分叉。疫果三角形,包于红色内质的花被内。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多栽培于庭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性味】甘酸,微寒。
①《广西中药志》:"味淡涩,性微寒,无毒。"
②《泉州本草》:"味酸微甘,性平,无毒。"
【归经】入心、肝、脾经。
①《广西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②《泉州本草》:"入心、肝、肿经。"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①《广西中药志》:"拔毒消肿。治毒蛇及蜈蚣咬。"
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退癀消肿,行血去瘀,生新止痛。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2~4两)。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跌打损伤:鲜竹节蓼二两,以酒代水煎服,并以渣敷患处。(《泉州本草》)
②治毒蛇咬伤:竹节蓼二两,红乌桕木二两。咸苏木二两,假紫苏二两,千斤拔一两。以上五味捣烂,以三分之一冲酒服,三分之二浸醋外涂伤口周围。(《广西中药志》)
③治蜈蚣咬伤:竹节蓼捣烂,擦伤口周围。(《广西中药志》)
竹节蓼茎枯病
症状变态茎上现浅褐色至灰褐色不规则病斑,其上散生小黑粒,致变态茎部分枯死。
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半知菌亚门槭色二孢菌[Diplodia acerina (Pass.)Sutton]。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器在病部及遗落土中的病残体上存活越冬,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夏秋高温多雨季节多发病。
防治方法①剪除病部及收集病残物烧毁。②发病季节及早喷施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或30%氧氯化铜胶悬剂600倍液,或70%托布津+755百菌清可湿粉(1∶1)800~1000倍液,连喷数次,视天气7~15天喷一次
竹节蓼常绿灌木。多分枝,叶状枝扁平多节,为蓼科植物竹节蓼的全草。竹节蓼不光外形奇特,可以供观赏,同时它还是一味中药,捣碎了外敷,可以治肿毒。
中文学名:竹节蓼
别称:扁叶蓼、扁茎竹、百足草
界:植物界
科:蓼科
属:竹节蓼属
种:竹节蓼
您所提出的问题属于植物分类学范畴。针对的是观赏植物,即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多应用于园林绿化、盆景制作等。
观赏植物分类,按照主要观赏部位,一般可氛围观花类、观叶类、观果类、观茎类、观根类、整株观赏等。
各类特征,很简单,就是所观赏的部位特别突出。
下面举例详细说明:
观花类 以花器官为主要观赏部位。其花朵或具有美丽鲜艳的色彩、或具有浓郁、芬芳的香味。前者如牡丹、杜鹃、百合,后者如茉莉、米兰、含笑、珠兰、君子兰等。
观叶类 叶是主要的观赏部位。其叶形奇特或具有鲜艳的色彩。如银杏、龟背竹、红背桂、变叶木等。
观果类 以果实为主要观赏部位。这类花卉果实累累、色泽艳丽、座果时间长。如金桔、火棘、冬珊瑚等。
观茎(枝)类 以茎、枝为主要观赏部位。这类花卉叶片稀少或无,而枝茎却具有独特的风姿。如仙人掌、光棍树、竹节蓼、珊瑚树等。
观根类以根为主要观赏部位。这类花卉根形独特、优美。如人参、何首乌、榕树等。
【注】对于整株观赏的植物来说,就是这类植物有多个部位都值得观赏,不分主次,即可能为根、茎、叶、花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详情请参考,高校《植物分类学》教材,有条件的也可以自己买本《观赏植物彩色图鉴》。
由于个人水平及时间所限,只能回答这些。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84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猪脾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猪肉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