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
(《本草经集注》)
【异名】竹皮(《金匮要略》),青竹茹(《本草经集注》),淡竹皮茹(《别录》),淡竹茹(《食疗本草》),麻巴(《草木便方》),竹二青(《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
【植物形态】淡竹(《本草图经》),又名:水竹(《纲日》),甘竹(《群芳谱》),金竹花(《植物名汇》),光苦竹、钓鱼竹、白夹竹、如金竹、杜圆竹、斑真竹、荆竹、罗汉竹。
多年生常绿乔木或灌木。秆高7~18米,直径3~10厘米,圆筒形,绿色,无毛,分枝之一侧节间有宽5~10毫米之纵槽,秆环及箨环均甚隆起。秆箨长于节间,硬纸质,背面无毛或具微毛,稻草色有灰黑色之斑点及条纹;箨耳显著;箨舌发达;箨叶长披针形,鲜绿色,先端渐尖,基部收缩。主枝三棱形或微作四方形,具白色蜡粉;小枝上端有叶1~3枚。叶鞘淡绿色或稻草色,通常无毛;叶舌短,棕色;叶片质薄,狭披针形,长7.5~16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缩为长约5毫米之叶柄,边缘一侧平滑,一侧具小锯齿;表面深绿色,无毛,背面较淡,基部具微毛;穗状花序小枝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序;花枝有叶。顶生小穗丛1~3枚,基部托以4~6枚fo焰苞;小穗含2~3花,顶端花退化;颖1或2片,披针形,具微毛;外稃锐尖,表面有微毛;内稃先端有2齿,生微毛;鳞被3~1,或缺如,披针形,长约3毫米;雄蕊3,花丝甚长,悬垂于花外;子房尖卵形,花柱丝状,柱头3枚。笋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二月。
通常栽植于庭园。分布长江流域。
本植物的根茎(淡竹根)、苗(淡竹笋)、箨叶(淡竹壳)、叶(竹叶)、卷而未放的幼叶(竹卷心)、茎秆经烤灼后流出的液汁(竹沥)、枯死的幼竹茎秆(仙人杖)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砍取茎秆,刮去外层皮,然后将中间层刮成丝状,晾干。
【药材】为丝状条片,长短不等,卷曲扭缩作螺旋形,外表黄绿色或淡黄白色,粗糙。质柔韧,有弹性。气清香,味淡。以色黄绿、丝均匀,细软者为佳。
据文献记载,除上述淡竹茹外,供药用者尚有苦竹茹、慈竹茹等,各详专条。
【炮制】姜汁炒竹茹:每斤竹茹用生姜2两,榨汁去滓,再加开水2两,与竹茹充分拌匀,置锅内微炒,取出,晾干。
【性味】甘,凉。
①《别录》:"微寒。"
②《药性论》:"甘。"
③《纲目》:"甘,微寒,无毒。"
④《药品化义》:"味苦,性凉。"
⑤《本草再新》:"味甘辛,性微寒,无毒。"
【归经】入胃、胆经。
①《本草经疏》:"入足阳明胃经。"
②《药品化义》:"入胆、胃二经。"
③《本草经解》:"入膀胱、脾经。"
④《本草求真》:"入肺、胃。"
⑤《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化痰,止吐。治烦热呕吐、呃逆,痰热咳喘,吐血,衄血,崩漏,恶阻,眙动,惊痫。
①《别录》:"主呕畹,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
②《药性论》:"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
③《食疗本草》:"主噎膈,鼻衄。"
④《本草蒙筌》:"主胃热呃逆,疗噎膈呕哕。"
⑤《纲目》:"治伤寒劳复,小儿热痢,妇人胎动。"
⑥《本草正》:"治肺痿唾痰,吐血,妇人血热崩淋,胎动,及小儿风热癫痫,痰气喘咳,小水热涩。"
⑦《本草述》:"除胃烦不眠,疗妊娠烦躁。"
⑨《本单再新》:"泻火除烦,润肺开郁,化痰凉血,止吐血,化水血,消痈痿肿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外用:熬膏贴。
【宜忌】《本草经疏》:"胃寒呕吐:及感寒挟食作吐忌用。"
【选方】①治哕逆:橘皮二斤,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
②治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
青竹茹、橘皮各十八铢,茯芩、生姜各一两,半夏三十铢。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频作。(《千金方》)
③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金匮要隙》竹皮大丸)
④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生淡竹茹一升,麦门冬五合,甘草一两,小麦五合,生姜三两,大枣十四枚。上六味以水一斗,煮竹茹、小麦,取八升,去滓,乃纳诸药,煮取一升,去滓,分二服,羸人分作三服。(《千金方》淡竹茹汤)
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穰)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炙),茯苓一两半。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三因方》温胆汤)
⑥治伤暑烦渴不止:竹茹一合(新竹者),甘草一分(锉),乌梅两枚(椎破)。上三味,同用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放温,时时细呷。(《圣济总录》竹茹汤)
⑦治肺热咳嗽,咳吐黄痰:竹二青三钱。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⑧治小儿痫:青竹茹三两,醋三升,煎一升,去滓,服一合。兼治小儿口噤体热病。(《子母秘录》)
⑨治妇人病未平复,因有所动,致热气上冲胸,手足拘急搐搦,如中风状:栝楼根二两,淡竹茹半升。上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作二、三服。(《类证活人书》青竹茹汤)
⑩治齿龈间血出不止:生竹茹二两,醋煮含之。(《千金方》)
⑾治黄泡热疮:真麻油二两,青木香二两,青竹茹一小闭,杏仁二十粒(去皮、尖)。上药入麻油内,慢火煎令杏仁黄色,去渣,入松脂(研)半两,熬成膏,每用少许擦疮上。(《济生方》竹茹膏)
1、竹茹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竹茹还有除烦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惊悸不宁,心烦失眠。对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也可用竹茹来治疗。
2、病情分析:竹茹是常用的中药材,是青竿竹、淡竹、大头典竹茎杆里边的中间层,去掉外皮之后,将带绿色中间层刮出来,刮成一丝一丝的,或者一条一条,就是竹茹。
竹茹的功效作用
【性味归经】甘,微寒。入肺、胃、胆经。 【功效】清热止呕,涤痰开郁。 【功效作用】 1.涤痰开郁:①用于胆虚痰热郁结、烦闷不宁、不得眠等证,可与枳实、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生姜同用,如温胆汤。②用于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可与胆星、菖蒲、茯苓、半夏、橘红、枳实、人参、甘草、生姜同用,如涤痰汤。 2.清热止呕: ①用于湿热呕吐,可与黄连、半夏、陈皮同用,如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②用于胃虚热所致的呕吐或哕逆,可与橘皮、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同用。 3.清热除烦:用于热病后余热未尽,心烦意乱,可用竹叶、石膏加竹茹、芦根。 【鉴别应用】竹茹与半夏,二药均有化痰、止呕、安神作用,对于胆虚痰热郁结所致的烦闷不宁、头晕目眩、反胃呕哕之证,常相互为用,以协同化痰、安神、止呕作用。然竹茹性凉而润,偏治热痰及胃热呕哕,并善以宁神开郁除烦,凡痰热郁结所致的心神不宁及产后虚烦头痛、心中闷乱不解者,用之最好。半夏辛温性燥,偏治寒痰湿痰及痰饮所致的呕哕,并善长辛开苦降,散结消痞,对于痰湿郁留心下所致的痞坚不舒、饮食不下以及泛恶呕吐者,用之最佳。 【配伍应用】 1.配半夏:竹茹清化热痰,除烦止呕,性偏于凉,长于清利热痰而止呕;半夏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消痞除满,性温偏热,善化湿痰而止呕。二药配合,一寒一热,相互为用,健脾燥湿,和胃止呕力彰,主治脾胃不和、胃气上逆,以致恶心、呕吐、呃逆等证,对痰湿为患,症见眩晕、虚烦不眠诸证者亦佳。 2.配枳实: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竹茹下气消痰,清热止呕。二药伍用,相须使用,相得益彰,和胃降逆,清热止呕,消积化痰,宽中利膈之力增强,主治胃热痰盛、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脘满闷等证。 3.配陈皮:陈皮理气健脾,和胃降逆;竹茹清热止呕,下气消痰。二药伍用,一温一寒,温清相济,和胃降逆,除胃中寒热甚妙,主治脾胃虚弱,气机不调,寒热错杂,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等证。
4.配生姜:生姜温胃和中,降逆止呕,竹茹清热和胃,降逆止呕,二药合用,一寒一温,相须使用,具和胃止呕、调中降逆之功,主治寒热互结、胃气上逆之呕呃不止,使寒热解、胃气降则呕呃自止。 5.配黄连: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竹茹清化热痰,除烦止呕。竹茹得黄连寒清苦降之助,清胃止呕之力大增,并能燥湿化痰,用治胃热所致之噎嗝、恶心、干呕等证,或痰热阻胃所致之呕吐痰涎、吞酸吐水等证,均为有效之品。此外,对胆火肆逆、挟痰扰心而见胸闷痰多、心烦失眠、惊悸不宁等证,用竹茹人胆,黄连入心,心胆并治,可收清心胆、化痰浊之功。 6.配石斛:竹茹入肺能清热化痰以治咳嗽,入胃可清胃腑之热而降逆止呕逆,入胆而清泻胆火;石斛长于滋阴养胃兼能除胃中虚热,具生津止渴作用。二药并用,同奏清胃热、养胃阴、和胃气、降呕逆之功,清中有补,补中有清,善于治疗胃阴不足、胃虚有热、气失和降所致的饥而不食、反复呕吐、或干呕不止、口干烦渴等,对于妇女妊娠恶阻、胃气受胎热上扰而见的恶心呕吐,也宜用之。 7.配黄芩:黄芩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之效;竹茹有清化热痰、凉血止血之功。二药配伍,相须使用,相辅相成,使其清泻肺热、凉血止血之力大增,临床主治肺热咳嗽、痰涎壅盛及内热亢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 【应用注意事项】胃寒呕吐及感寒挟食作呕者忌用。 【用法用量】内服:3~9克,入煎剂。一般祛痰多生用,止呕多用姜汁炒用。
【功效特点】本品善于涤痰止呕,清热除烦,适用于痰热咳嗽、胃热呕哕、呃逆烦躁等证,兼可凉血安胎,用于胎动不安,是一味治胃热胃虚呕逆的良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83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竹节七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竹节草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