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鲟鱼能治什么病

中药大全 2023-10-02 14:58:14
鲟鱼能治什么病|鲟鱼有什么作用|鲟鱼什么样真假辨别

鲟鱼
(《本草拾遗》)

【异名】鲔(《诗经》),蹰(《毛诗传》),踹鲔(《尔雅》),尉鱼、仲明鱼(陆玑《诗疏》),饔(《尔雅》郭璞注),乞里麻鱼(《饮膳正要》),碧鱼(《纲目》)。

【来源】为鲟科动物中华鲟的肉。

【动物形态】中华鲟
体长达2米以上,背部狭而腹面平直。吻近犁形,略向上翘,头部被有光滑的骨板。口腹位,成一横裂,吻须2对,等长,平行横列。眼小。鳃孔大,鳃耙薄而尖,约22枚。颌两侧各有1块骨板;体部具骨板5行,背正中一行较大,背、腹侧各2行,另在臀鳍前后各有1~2块:尾鳍上叶有棘状骨板一行,其他部分光滑无鳞。背鳍54~66;胸鳍发达,着生于腹面;臀鳍32~41;尾鳍歪形,上叶发达。体背和头部青灰色,腹部白色,鳍均为青灰色。
生活于大江和近海中。分布长扛、钱塘江流域和其他沿海各地。

此外,尚有白鲟科的白鲟体长达2米余。裸露光滑,仅有小鳞。背灰绿色,腹白色。头颅长,吻延长,突出如剑状,口腹位,眼小。分布东海、黄海,进入钱塘扛、长江、黄河等。此即《纲目》所说的鲟鱼。

以上动物的鳔(鱼鳔)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味】甘,平。

①《本草拾遗》:"甘,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温。"

【归经】《本草提要》:"入手太阴,厥阴经。"

【功用主治】益气补虚,活血通淋。

①《食疗本草》:"主血淋,可煮汁饮之。"

②《本草拾遗》:"益气补虚,令人肥健。"

③《饮膳正要》:"利五藏,肥美人。"

④《随息居饮食谱》:"补胃,活血通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

中华鲟吃金鱼吗

中华鲟吃金鱼。

中华鲟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包括虾蟹、鱼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等,因生活环境的不同其食物种类也有所变化,幼鱼在长江中、上游江段主要以摇蚊幼虫、蜻蜓幼虫、蜉蝣幼虫及植物碎屑等为食,到了河口咸淡水域中的幼鱼则以虾类、蟹类及小鱼为食,在长江口外近海水域以鱼、蟹、虾和头足类为食。

鲟鱼疾病防治

肠炎病:保持水质清晰,投喂时一定要保证天然饵料的新鲜性,人工饲料建议选择颗粒大小适中的全价饲料,定时定量投喂,发病时全池泼洒溴氯海因消毒,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投喂。烂鳃病:保持水质清晰,每隔半月全池泼洒一次石灰,发病时泼洒二氧化氯,将病鱼用盐水浸泡一段时间,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拌饵投喂。

俄罗斯鲟鱼病害如何防治,鲟鱼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俄罗斯鲟的抗病能力较强,在整个养殖期间发病较少,养殖过程中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只要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基本可杜绝疾病的发生。预防可以采用水体消毒和药饵投喂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定期用生石灰全池泼酒,667平方米用量20千克,可改善水质和杀灭致病菌。用0.4毫克/升敌百虫全池泼酒可杀灭指环虫、三代虫及辅头鳋的幼虫。另外,每月前两次投药饵,后一次投非药物饵料,药量占饵料重的0.5%,药物为呋喃西林和土霉素,两者交替使用,效果良好。

目前在养殖过程中已发现的疾病有幼鱼阶段的水霉病和寄生虫病害,一般不用药物治疗,只要消毒水体得当并适当提高池水温度,病害基本得到控制。成鱼阶段发现有细菌性肠炎,症状表现为腹部、口腔出血、肛门红肿、鱼体消瘦。治疗可采用含痢特灵0.2%的药饵投喂,连续5-6天即可治愈。另外,近来随着集约化养殖工业的逐步深化,由于强化投饲、饲料营养失衡、饲料中有毒物质等因素造成鱼类肝、肾损害,并继发传染性疾病,这类疾病中,最主要的是肝损害及肝性综合症。在集约化养殖中一旦发生该病,往往损失较大,目前对此类疾病已引起广大研究人员及水产工作者的重视,以下介绍几种国内外已经报道的几例肝病及肝性综合症:

(一)脂肪肝

〔症状与病理变化]患病鱼类无明显的体表症状,仅见食欲不振、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等不易察觉的现象,死亡很少。病理解剖见肝脏表面有脂肪组织积累,或肠管表面脂肪覆盖明显。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主要肝功能酶指标不正常,肝功能不全。

[病因〕引起鱼类肝组织脂肪变性和脂肪积累等脂肪代谢异常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l)蛋白质、脂肪、糖类等饲料主要成分的不足或过多,饲料的主料配方与养殖对象的营养标准匹配不合适。

(2)某些维生素的不足或过多。

(3)饲料中油脂添加过多。

(4)水体中有毒物质。

(5)过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以及杀虫剂。

[控制方法〕不喂腐败变质的饲料。不乱用药或滥用药,不提倡将药物添加到饲料中长期使用,提倡科学用药。添加一些有利于脂质代谢的物质,如维生素b、维生素e、氯化胆碱等。

(二)肝淤血与肝血肿

[症状与病理变化〕病鱼体表无异常,解剖可见肝脏有红点、红斑、严重者为红色、紫红色或褐色,肝肿大。病鱼食量明显减少或停食,活力降低,身体消瘦,体色灰暗,易继发传染性疾病。在致病物质的作用下,肝组织受到较严重的影响,表现出功能不全。

〔病因〕

(l)某些药物和毒物是导致肝淤血与肝血肿的原因。

(2)由脂肪变性引起肝淤血与肝血肿,致病因素与脂肪肝相同。

[控制方法]肝组织病变发展到淤血阶段,若及时确诊并采取措施,可有效地控制。而当发展到严重淤血、出血致血肿阶段,则可恢复性变小。具体控制方法参见脂肪肝。

(三)肝性脑病

〔症状与病理变化〕病鱼体色、形态正常,初始阶段有跳跃、乱窜等极度兴奋行为,散游、独游,食量减少。后期处于昏迷状态,停食,不久便死亡。

[病因〕主要是饵料中有毒物和药物所致。目前人工养殖鲟鱼在幼鱼阶段完全以蚯蚓为食,直到转食完成,这些水蛆蚓来自污染严重的排污沟渠,体内富集大量的有毒物质(如有机磷、有机氯、重金属、酚等),估计这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防病药物的过量使用,水中有毒物质积累,也是不可低估的。致肝、脑损害的物质是什么,其病理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控制方法〕慎用采捞自污水沟的水蚯蚓或进行处理后再投喂。尽可能使用人工培育的水蚯蚓。禁用毒副作用大的药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78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