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书带蕨能治什么病

中药大全 2023-10-01 13:23:42
书带蕨能治什么病|书带蕨有什么作用|书带蕨什么样真假辨别

书带蕨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异名】晒不死(《广西药植名录》),木莲金(《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书带蕨科植物书带蕨的全草。

【植物形态】书带蕨
多年生附生或石生草本。根茎短而横走,密被鳞片;鳞片狭披针形,黑褐色;须根细密。叶丛生,无柄或几无柄;叶片线形,长30~40厘米,宽3~8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长渐狭,全缘,革质,中脉在叶上面凹下为狭沟,在下面稍隆起,叶缘稍反卷。孢子囊群线形,深陷叶肉中,沿叶边缘以里的沟内着生,沟的内沿隆起,子囊群内有隔丝存在。
生于阴暗处岩石上或附生大树上。分布华东、华南、西南等地。

【功用主治】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小儿急惊风,全草-至三两,加红糖,水煎,空腹服。治妇女干血痨,并退目翳,全草煎服。"

②《广西药植名录》:"续筋骨。"

中药大全

蕨类植物的特点是什么?它有哪些器官?

蕨类植物的特征: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和较原始的维管组织;
2、根为假根,不能吸收水分;
3、茎为地下茎(根状茎)或地上茎(气生茎),维管系统构成中柱(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多环中柱),具有保护作用的毛和鳞片;
4、叶:
小型叶:没有叶隙和叶柄,仅有一条不分枝的叶脉,是原始类型。
大型叶:均有叶隙和叶柄,叶脉多分枝,是进步类型。
孢子叶(能育叶):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营养叶(不育叶):仅能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同型叶:营养叶与孢子叶不分,既能制造有机物又可产生孢子。
异型叶:同一植物体具2种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叶。
演化顺序:同型叶→异型叶;小型叶→大型叶

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当你走在野外,看到路边或林下有一株如拳头般卷曲的幼叶,或者不经意间发现一种草本植物的叶背有许多棕色虫卵状的结构(孢子囊群),或者仔细观察到某种草本植物的叶背(特别是叶柄基部)生有一些棕色披针形的毛状结构(鳞片),这些植物都是蕨类植物。可以说,识别蕨类植物的三把金钥匙是:拳卷幼叶、孢子囊群、鳞片。

蕨类植物的一生要经历两个世代,一个是体积较大、有双套染色体的孢子体世代,另一个是体积微小、只有单套染色体的配子体世代。蕨类的孢子体也就是我们一般熟悉的蕨类植物体,包括根、茎、叶、孢子囊群等结构,其孢子囊中的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即形成具有单套染色体的孢子,孢子成熟后,借风力或水力散布出去,遇到适宜的环境,即开始萌发生长,最后形成如小指甲大小的配子体,配子体上生有雄性生殖器官(精子器)和雌性生殖器官(颈卵器),精子器里的精子,借助水游入颈卵器与其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具有双套染色体的受精卵,如此又进入孢子体世代,即受精卵发育成胚,由胚长成独立生活的孢子体。

1. 孢子囊群 是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在小型叶蕨类中单生在孢子叶的近轴面叶腋或叶子基部,孢子叶通常集生在枝的顶端,形成球状或穗状,称孢子叶穗或孢子叶球。较进化的真蕨类,孢子囊一般着生在叶片的下表面,边缘或集生在一个特化的孢子叶上,往往由多数孢子囊集成群,其形状与颜色也各式各样,又称孢子囊群,大多数水生蕨类的孢子囊群特化成孢子果。多数发育成熟的孢子呈棕色或褐色,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发芽力,但发芽力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少数种类的孢子为绿色,这类孢子的寿命很短,一般只有几天,应即采即播。大多数蕨类植物的孢子同型,卷柏与少数水生蕨类的孢子异型。多数孢子囊群的外面有孢子囊群盖保护。

2. 鳞片与毛类 在蕨类植物的茎、叶、孢子囊体及孢子囊群盖上着生各种各样的鳞片与毛类,它们对这些器官起着保护作用,也是进行类群与物种划分的主要根据。鳞片是由单细胞组成的薄膜片状物,多出现在基部的根状茎和叶柄上,有各种形状与颜色,其表面有大小、透明或不透明的多边形网眼,边缘有齿或无齿。其类型可分为毛状原始鳞片、细筛孔鳞片和粗筛孔鳞片等。蕨类植物毛的类型很多,多出现地叶柄、叶轴、叶脉以及上下叶面上。其类型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的针状毛、有由多细胞组成的节状毛、有分枝带长柄的星状毛、也有丝状柔毛及顶部带腺体的腺毛等。

3. 叶 蕨类植物的叶形千差万别,有小型叶与大型之分,小型叶如松叶蕨、石松等的叶,没有叶隙与叶柄,只具一个单一不分枝的叶脉,小型叶的来源为茎的表皮细胞而成,为原始的类群。大型叶大都由叶柄与叶片两部分组成,有维管束而叶隙,叶脉多分枝,其来源是多数顶生枝经过扁化而形成。多数蕨类植物均属此类。它的叶柄为一般为圆柱形,有些种类叶柄与叶片分不开,近无柄。叶片由叶脉与叶肉两部分组成,叶片的分裂方式多种多样,有不分裂的单叶,也有各种羽状分裂的复叶。蕨类植物的叶片按功能可分为营养叶与孢子叶,营养叶又叫不育叶,主要功能是用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孢子叶又叫能育叶,能产生孢子囊与孢子。有些蕨类植物的营养叶与孢子叶是不分的,而且形状完全相同,叫同型叶;孢子叶与营养叶形状完全不同的称为异型叶,异型叶比同型叶高等。另外,有些种类的叶片末端或叶表面还能产生芽孢形成新的植株。

4. 根状茎 蕨类植物的茎多为根状茎,只有少数种类具有高大直立的地上茎,如苏铁蕨、桫椤等。另外,少数原始的种类兼具根状茎与气生茎。根状茎形状多种多样,生长在地下的通常粗而短,生长在地表的多成葡匐状。葡匐茎粗壮的内含有大量的水分与有机物,具有贮藏营养的功能,葡匐茎细小的,仅含少量水分与有机物,能沿着地表、岩石面、树干等攀援生长。茎中具有各种各样的维管组织,现代蕨类中除极少种类如水韭、瓶尔小草外,一般没有形成层的结构。大多数蕨类植物的根状茎都具有无性繁殖新个体的功能。

5. 根 蕨类植物的根除极少数原始的种类为假根外,大多为具有较好吸收能力的不定根,但没有真正的主根。根通常生长在根状茎上,只生长在土壤的表层,因此其保水能力较差。蕨类植物的根具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与养料的作用,有些种类的根还可以萌发幼苗并形成新的植株。

蕨根的药用

【采集】挖取,洗净,晒干。
【性味】《纲目》:甘,寒,无毒。
【功用主治】
清热,利湿。
治黄疸,白带,泻痢腹痛,湿疹。
①《纲目》:烧灰油调,敷蛇咬伤。
②《分类草药性》:治女子红崩白带,男子咳嗽。
③《岭南采药录》:为退热药。
治黄疸,疗痈肿风痛,目痛,治咽喉热症,伤寒温病。
④《广州植物志》:驱风湿,利尿,解热。
治脱肛,又可驱虫。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健脾胃,除烦躁,安五脏,治白带。
⑥《吉林中草药》:解热,利尿,益气,养阴。
治高热神昏,五脏虚损,气滞经络,筋骨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
【选方】
①治白带:蕨根、白鸡冠花、白茶花,煎服。
(《四川中药志》) ②治泄痢腹痛:蕨粉三至四两。先用冷水少许调匀,加红糖,开水冲服。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③治发热不退:鲜蕨根一至二两。
水煎服。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④治湿疹:先将患处用水酒洗净,以蕨粉撒上或以甘油调擦。
(《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69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