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蹄草
(《江苏植物名录》)
【异名】藏氏蓼(《中国北部植物图志》)。
【来源】为蓼科植物戟叶蓼的全草。
【植物形态】戟叶蓼
一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直立或斜生。茎四棱形,棱上有倒生钩刺。叶互生,戟形,长3~9厘米,宽2~7厘米,上面疏生伏毛,下面沿叶脉具伏毛,边缘具密而短的缘毛;托叶鞘膜质,斜筒形,向外反卷;叶柄有狭翅和刺毛。花序聚伞状,顶生或腋生;苞片卵形,生短毛;花梗密生腺毛秘短毛;花小,花被5裂,白色,先端淡红或淡绿色;雄蕊8。瘦果卵形,有3棱,黄褐色。花期秋季。
生于水边或湿地。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湖北等地。
【功用主治】《植物名实图考》:"捣浆,以新汲水冲服,疗痧症。"
鹿衔草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或圆叶鹿蹄草等的全草。中药材鹿衔草又称作“鹿寿草”;也有地区称作:鹿寿茶;中药鹿寿草为鹿蹄草科植物日本鹿蹄草的全草。夏末采收,取全草晒干。鹿衔草的功效与作用: 《陕西中药志》:常作调经药。代茶饮,主治妇科阴虚,白带。《陕西草药》:补肾壮阳,收敛止血。主治虚劳咳嗽,风寒湿痹,半身不遂.足膝无力及各种出血症。
别名:鹿含草、鹿衔草、破血丹、小秦王草、破血丹、纸背金牛草、大肺筋草、红肺筋草、鹿寿茶、鹿安茶、鹿含草
孕妇及内有湿热者慎服。
鹿衔草的功效作用:
1、收敛止血
鹿衔草有收敛止血作用,可单用或随证配伍。治月经过多、崩漏下血,可配棕榈炭、地榆炭等;治肺痨咯血,可伍白及、阿胶等;治外伤出血,可与三七等研末调敷。
2、益肺定喘
鹿衔草能补益肺肾而定喘嗽,治肺虚久咳或肾不纳气之虚喘,常与五味子、百合、百部等配伍。
3、祛风除湿
凡风湿筋骨关节疼痛,日久肝肾不足者,可与独活、老鹳草等祛风湿药同用。凡年老肾虚骨质增生者,可与熟地、骨碎补、鸡血藤、肉苁蓉相合,如《长白山植物药志》治骨质增生方。
4、补肾强骨
鹿衔草能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腰膝疼痛,肾虚,筋骨不健等证。常与独活,桑寄生,续断等配伍。
注意事项
鹿衔草的副作用:
有时有轻度头晕、乏力、恶心、上腹不适、口干、食欲缺乏和皮疹等,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此药物不适宜用于湿热阻络引起的风湿痹痛,对于阴虚火热者也不适宜使用。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应注意观察症状体征,必要时停药并进行相关的治疗。
扩展资料:
鹿衔草,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全草含熊果酚甙7.93%,鞣质18%,及肾叶鹿蹄草甙、挥发油,还含蔗糖、蔗糖酶、苦杏仁酶等。能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补肾强骨、止咳、止血,可用于风湿痹痛、腰膝无力、月经过多、久咳劳嗽。
干燥全草, 茎紫褐色,稍具棱,并有皱纹,无毛,微有光泽。叶柄长,扁平而中央凹下,膜质,常弯曲,无毛。叶片皱缩,稍破碎,紫红色,少有呈棕绿色者,光滑,无毛,叶脉微突;纸质,易碎。有时可见花茎,上有数朵小花或扁球形棕色蒴果。气无,味微苦。
? 鹿衔草
鹿衔草
(《滇南本草》)
【异名】破血丹(《植物名实图考》),纸背金牛草、大肺筋草、红肺筋草(《重庆草药》),鹿寿茶(《陕西中草药》),鹿安茶(《山西中草药》)。
【来源】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或圆叶鹿蹄草等的全草。
【植物形态】①鹿蹄草,又名:冬绿。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20~30厘米。地下茎细长,匍匐或直伸,有不明显的节,每节具鳞片1枚,鳞腋生出分枝纤细的不定根。叶于基部丛生;叶片田形至卵圆形,长2~6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楔圆形,全缘或具细疏圆齿,边缘向后反卷,侧脉近羽状,明显;下面常呈灰蓝绿色;叶柄长可2倍于叶片,花茎细圆柱形,具棱角,近上部有苞片1~2枚,苞片披针形;总状花序,花大,广开,直径15~20毫米,具短梗,基部有1披针形小苞片;萼片5深裂,裂片舌形,急尖或圆钝;花瓣5片,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稍窄,白色或稍带粉红色;雄蕊10,花丝略弯曲,扁平;雌蕊1,子房扁球形,花柱肉质,弯曲,柱头5裂,头状。蒴果扁球形,具5棱,成熟时开裂,花萼宿存。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长于山林中树下,或阴湿处。分布河北、河南、安徽、浙江、江苏、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青海、甘肃等地。
②圆叶鹿蹄草
形态与上种相似,惟花较小,萼片披针形,渐尖头。分布东北、新疆、内蒙古等地。
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多种植物的全草,在少数地区使用,如椭圆叶鹿蹄草使用于四川;普通鹿蹄草使用于西藏、云南、贵州;紫背鹿蹄草使用于西藏。
【采集】全年可采。将全草连根挖出,洗净泥土,晒至叶片较软略抽缩时,堆压发热,使叶片两面变成紫红色或紫褐色,再晒干。
【药材】干燥全草,茎紫褐色,稍具棱,并有皱纹,无毛,微有光泽。叶柄长,扁平而中央凹下,两边呈膜质状,常弯曲,无毛。叶片皱缩,稍破碎,上面紫红色,少有呈棕绿色者,光滑,下面紫红色,无毛,叶脉微突;纸质,易碎。有时可见花茎,上有数朵小花或扁球形棕色蒴果。气无,味微苦。以紫红色或紫褐色、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于浙江、安徽、贵州、陕西。此外,黑龙扛、四川、云南及海南等地亦产。以浙江产量大,浙江、安徽产者质量为佳。
云南以鹿衔草全草熬膏,商品为棕色方块状的固体,气清香,味甜,名"鹿衔草膏",功能补气补血。
【化学成分】圆叶鹿蹄草的全草含熊果酚甙7.93%,鞣质18%,及肾叶鹿蹄草甙、挥发油,还含蔗糖、蔗糖酶、苦杏仁酶等。干叶含高熊果酚甙、异高熊果酚甙。
【药理作用】圆叶鹿蹄草醚浸出液对衰弱的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水及醇的浸出液作用较弱;对正常离体蛙心作用不显著。麻醉犬静脉注射鹿衔草的水、醇、醚3种浸出液皆有降压作用,兔耳灌流法证明有明显扩张血管的效力。鹿衔草各部分作用性质相似,但其叶比根、茎作用强。
熊果酚甙与根皮甙的作用一样,皆可产生糖尿。在体外试验中,还能抑制胰岛素的降解。口服后在体内很快水解而产生氢醌,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在碱性尿中可释出游离氢醌而有杀菌作用,治尿路感染,唯效力不强。有人认为,如服用大量(1克,3~6次/日),在尿为碱性、低比重时则有效;如尿呈酸性则无效。田鼠、鸡雏的小肠中含有熊果酚甙及葡萄糖共同的主动转运载体系统,此系统对上述物质的亲和力受钠离子增强,钾离子抑制。
另有品种未定的鹿衔草作用如下:一避孕作用
雌性小鼠每日服煎剂共10天,第5日与雄鼠合笼共1月,抑制生育达100%。服药10~30天,可抑制 *** 期,引起子宫与卵巢的萎缩,对体重则无影响。
二其他
水煎浓缩加乙醇去沉淀后的水剂对离体兔心在小剂量时增加冠脉流量,但随着剂量增大,冠脉流量增加并不明显,有时反而减少。使心收缩力减弱,心跳频率减慢,常伴有节律不齐,个别尚有停搏、颤动等。
【炮制】拣去杂质,筛去泥沙,洗净,稍润,切细,晒干。
【性味】甘苦,温。
①《滇南本草》:"性温平,味辛。"
②《陕西中草药》:"苦涩,平。"
③《山西中草药》:"甘,温。"
【归经】《植物名实图考》:"入肝、肾二经。"
【功用主治】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治虚弱咳嗽,劳伤吐血,风湿关节痛,崩漏,白带,外伤出血。
①《滇南本草》:"治筋骨疼痛、痰火之症,煎点水酒服。"
②《植物名实图考》:"治吐血,通经,强筋,健骨,补腰肾,生津液。"
③《中国药植志》:"治虚痨,止咳。"
④《重庆草药》:"治虚弱痨病,咳嗽,白带。"
⑤《四川常用中草药》:"祛风除湿,止惊悸,盗汗。治痨伤吐血,筋骨酸软,风湿关节痛,惊痫吐舌,鼠漏痈肿。"
⑥《陕西中草药》:"补肾壮阳,调经活血,收敛止血。治虚劳咳嗽,肾虚盗汗,腰膝无力,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崩漏,白带,结膜炎,各种出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或炖肉。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选方】①治虚劳:鹿衔草一两,猪蹄一对。炖食。(《陕西中草药》)
②治肺结核咯血:鹿衔草、白及各四钱。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③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鹿蹄草、白术各四钱,泽泻三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④治慢性肠炎,痢疾:鹿蹄草五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⑤治崩漏:一鹿衔草四两,猪肉一斤。炖热。加盐少许,两天吃完。(《陕西中草药》)二鹿衔草五钱,地榆炭一两。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⑥治肾虚五淋白浊:鹿衔草二两,水煎服。(《云南中医偏方》)
⑦治过敏性皮炎,疮痈肿毒,虫蛇咬伤:鹿蹄草适量。煎汤洗患处,一日二次。(《内蒙古中草药》)
⑧治外伤出血,蛇咬伤:鲜鹿蹄草,捣烂或干品研末外敷。(《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提醒您:鹿衔草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57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鹿尾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鹿血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