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虱
(《纲目拾遗》)
【异名】水鳖虫(《江苏中药名实考》),射尿龟、尿缸贼(《陆川本草》),水龟子(《中药志》)。
【来源】为龙虱科昆虫东方潜龙虱的全虫
【动物形态】东方潜龙虱
体长圆形,长2.4~2.8厘米。背面深橄榄绿色,唇基,前胸背板外缘、鞘翅两侧绿黄色。头部近扁平,中央微隆起;前头两侧有浅凹陷及小点刻。触角1对,黄褐色。唇基前缘直,近前角处有一横陷。上唇狭,两端圆,前缘中央弯曲,呈半月形。复眼突出。前胸背板横阔。鞘翅有3行稀疏的纵点,点纹等宽,不明显。腹部3~5节,两侧有绿黄褐色斑纹。足3对,前脚黄褐色,后脚红褐色,中后跗节暗色。雄性前跗节基部3节扩大,有吸盘。
生活于池沼、水田或河沟多水草处,入夜能飞于空中。善游泳,好捕食小鱼。幼虫体细长,有锐利的口器,能捕食水中的小动物及小鱼。分布湖南、江苏、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湖北、四川等地。
【采集】全年均可捕捉。捕得后,用沸水烫死,晒干。
【药材】干燥的虫体,呈长卵形,全体有光泽。背面黑色。鞘翅边缘有棕黄色狭边。除去鞘翅,可见浅色的膜质翅1对。腹面红褐色至黑褐色。腹部有横纹。质松脆,气腥,味微咸。
主产江苏、福建、浙江、广东等地。
【性味】《陆川本草》:"甘,平。"
【功用主治】补肾,活血。治小便频敷,小儿遗尿。
①《物理小识》:"食之除面?,活血。"
②《药材资料汇编》:"用于老人夜溺频繁。"
③《陆川本草》:"滋养强壮,治小儿遗尿。"
【用法与用量】内服:0.8~1.5钱,炙,研末或入丸剂。
龙虱是一种很平常的水甲虫。无论在池塘里、在小湖里、在泥岩沼泽的沟渠里、在平静的河湾里,都能找到它们。
你坐在岸上:会看见一只个儿很大的深暗颜色的甲虫浮到水面,它好像挂在那儿似的头朝下停在水里,把腹部尖端露出水外。
它这样停了大约一分钟,然后放出一串气泡,潜入水中。
龙虱是一种很贪吃的肉食昆虫。一切小的水生动物,不管是水栖昆虫、小虾、蜗牛、蝌蚪、小鱼,它都要攻击。大一点的水生动物,像青蛙、螺螈,甚至身长10来厘米的鱼,它也要攻击。
龙虱属昆虫纲龙虱科的水栖甲虫,种类很多,在我国以黄缘龙虱最为常见。龙虱是养鱼池里凶恶的大害虫。在一个养鱼池中,若有相当数量的龙虱存在,它们便将所有鱼苗吃得精光。它们不仅吃鱼卵、小鱼、小虾、小蜗牛、蝌蚪等小型水生动物,而且也能联合起来攻击大鱼,常能把巴掌大的鱼或青蛙活活咬死,然后竞相吞食。
龙虱吞食鲫鱼的情形是很有趣的。起先,一只贪婪的龙虱异想天开去尝尝身体比它大得不知多少倍的鲫鱼的滋味,而身强力壮的鲫鱼当然也不示弱,立即奋起反击,鲫鱼用强有力的尾部猛地一扫,把这个龙虱打得晕头转向。
随后,那只龙虱又召来一群同类,猛攻了上来。鲫鱼寡不敌众,被围在中间,被龙虱们咬得遍体鳞伤,横卧在水底,最后任凭龙虱们啃咬、吞食,成了龙虱们一顿丰盛的美餐。
少数几种龙虱还会啃食稻根,危害水稻呢!
由于龙虱经常危害鱼类,淡水养鱼业常把龙虱列为重点捕杀对象。渔业管理人员常在养鱼池边巡视、检查,一经发现龙虱,即用细网兜捕。但龙虱可以人药,在南方还是人们口中的一种美味呢!
龙虱虽然生活在水中,但它仍然保持了其祖先在陆上生活时的呼吸特点:吸人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不过,它的呼吸器官不是长在头上;而是生在腹部尾端的鞘翅底下。
它们的呼吸方式十分有趣。它们在水中不一会儿就游上来,把尾端挂在水面上,头朝下停在水中,放出一个个气泡。这是它为体内气囊贮备氧气。不一会儿又潜入水中去了。当它无法浮到水面呼吸新鲜氧气时,它还会采取另外的方法来获取所需要的氧气。它仍然尾部朝上停在水中,然后从尾端慢慢地吹出气泡,这个吹氧的气泡,并不离开尾端,而是粘在尾端不动。此时,溶解在水中的微量氧气,会自动地向这个缺氧的气泡渗透进去,从而使龙虱达到吸氧的目的。这种奇妙的符合科学道理的气体交换方式,使得龙虱在水中仍能维持生机。
凶残的龙虱虽然有这两种呼吸方式,但仍然免不了缺氧窒息死亡的下场。因为龙虱极其贪食,有时遇上味美的猎物,竟吃得浮都浮不上来。它用脚足拼命地划水,然而还是不能升起,因为身体实在太重了。这时,它拿出它的绝招:把直肠里的排泄物排出去,把嗉囊里的食物吐掉,并极力地采取尾端吹泡的方法来获取溶解于水中氧气的妙法,但仍然难以挽救危亡,因为它实在吃得太多了。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它只得徒步攀着水生植物爬出水面,以获取新鲜氧气,但在没有水生植物可供其攀登的时候,贪食过多的龙虱,只落得个窒息死亡的下场。
龙虱的幼虫也是肉食者,其贪食、凶猛的程度,比起它们的父母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昼夜,吞食数十头蝌蚪,对五只龙虱幼虫来说,这还不算是一顿太丰富的美餐。
龙虱幼虫身体修长匀称,行动敏捷。它那巨大的颚证明它是一种好咬其他动物的虫子。
幼虫用足划水,并且摆动腹部来帮忙,所以游得很快。它把腹部的末端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因为它的气管的口——气门就在腹部的末端。它头朝下长时间地停在水面附近。这并不是它嫌呼吸不够,而是因为它在做两件事——呼吸和窥伺猎物。
冬天是捕不到龙虱幼虫的,因为在这个季节它还没有出世。只有在夏天才能捕到它的幼虫,才能对它们进行各种观察。它们发育得很快,从幼虫至成虫一共只用二三个月。
龙虱幼虫的就餐方式,不仅巧妙,而且残忍得使人惊奇。它的头部,除了一对大颚外,尚有触角、单眼、触须,唯独缺少一样最为重要的器官一“嘴”。那么,有“牙”无“嘴”的这种幼虫是怎么吃东西的呢?人们通过仔细观察才发现这种幼虫就食的奥秘。
仔细看过之后,我们发现在龙虱每个颚的基部旁边有一个小孔。这就是幼虫的嘴所残留下来的。
这种构造上的特点与幼虫吃东西方法上的特点有关。
幼虫的颚不光是两个窄长的“镰刀”。沿着颚的内侧还有一条管道,它在离颚尖端不远的地方开着一个小孔。这是吸进食物的口。这条管道通往颚的基部小孔,而小孔又通往口腔。
由于幼虫的结构特点,它既不能咀嚼,也不能咬开小块食物,那么是怎样吃东西的呢?龙虱幼虫的消化作用很特别,称之为肠外消化。食物还没有到嘴,它就开始加以消化了。
一只幼虫攻击一只蝌蚪,它首先用颚扎住蝌蚪以后,就从食管里吐出一种特殊的液体。这种液体从颚基部的小孔流进管道,再沿着管道向颚的尖端,从颚的尖端进入蝌蚪的身体。这种液体有毒,不一会儿,蝌蚪,就被麻痹了。
接着幼虫又吐出一种具有强烈消化能力的液体。这种液体也经过管道进入猎物的身体,稀释和消化着猎物身体里的物质。然后幼虫就通过颚管把稀释的物质吸回。它的咽喉时而扩大,时而缩小,好像吸筒工作似的。
把稀释的食物吸进以后,幼虫又吐出另一份消化液,最后它把受到消化液作用的一切物质都吸光。
这时幼虫就开始用前足清除挂在镰刀颚上的食物残渣,此后它并不找个地方休息休息,也不像其他吃饱了的昆虫可能做的那样去闲逛,它永远没有饱,马上又去搜索新的猎物……
这类看起来有点吓人的龙虱,在闽、粤一带,人们还经常食用呢!他们把捉来的龙虱,用清水养上二三个小时,让它将体内污物排尽,然后用温盐水煮,或用热锅油炒。吃的时候,剥去翅盖、扯掉六足,慢慢细嚼起来,味儿挺鲜美,老年人特别喜欢吃它。
龙虱还可作药用,全年均可捕捉。捕到后,用沸水烫死晒干即成。中医认为,龙虱性味甘平而无毒,有补肾、活血的功能。用龙虱焙干研末,内服4克~7.5克或人丸剂,可治老人夜溺、频尿以及小儿遗尿等症。
龙虱的体型特征体形较大,体长3.5~4厘米,椭圆形,扁平,有光泽,有的种类具有条纹或点刻。通体黑色,鞘侧缘黄色,黑色部闪绿辉。复眼位于头的后方,紧靠前胸前缘。前、中足基节小,后足发达,侧扁如桨,被毛长,基节宽大,左右相接触,跗节5节,适于游泳。雄虫前足跗节第1~3节扁平宽阔,具有吸附作用,用于在交配时吸着在雌虫背上,为抱握足。
扁卵圆形,长1.5~逾35毫米(0.06~逾1.4吋)。适应 水生环境,后足扁而长,有 缘毛,以扩大表面积,利于漂浮和游泳,腹背 鞘翅顶端下方有气门,便于呼吸。静止时,把头倾斜水下,举起鞘翅末端,露出气门呼吸。准备潜水前,把空气贮存翅下,以备水下呼吸之用。身体呈流线型,有些种类的雄虫前足有吸盘,交配时藉以伏在雌虫光滑的背上。眼突出。 前胸背板横阔。鞘翅有3行稀疏的纵点,点纹等宽,不明显。腹部3~5节,两侧有绿黄褐色斑纹。足3对,前脚黄褐色, 后脚红褐色,中后 跗节暗色。雄性 前跗节基部3节扩大,有吸盘。雄虫前足跗节第1~3节扁平宽阔,成为吸盘,具有 吸附作用,用于在交配时吸着在雌虫背上,为 抱握足。
龙虱的养殖方式一、养殖设施
龙虱是水生昆虫,对农药、化肥、油污十分敏感,一般在郊外建池养殖较好,不能在环境污染,特别是有油污的地方养殖。养殖设施可选用小鱼塘、水池或水缸等。水池用砖砌成,面积在5平方米以内为宜,水深0.5~1米,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龙虱200至300只。
二、养殖管理
龙虱的饲料一般以玉米粉、米糠、面粉、有甜味的瓜果为主,也可投喂福寿螺(打烂)、猪、鸡、牛、鸭的下脚料。每天下午6点投料一次, 投喂量为龙虱总重量的7%~8%(每只龙虱投喂0.15克左右)。不能隔天投料以免发生互相残杀现象,也不能投喂带毒或有传染病的食物,否则会导致龙虱死亡或长时间不繁殖。龙虱养殖周期约为8个月,前3个月以投喂肉类为主,如福寿螺、牛肝、新鲜的死鱼、死虾、死鸭、死鸡等,后5个月以投喂混合饲料、福寿螺、 瓜果菜等为主。龙虱对水质无特殊要求,一般用自来水、地下水、自然水等无污染的水源均可。水太脏时要注意换注新水。
三、养殖注意事项
1 不能在化工厂、石灰厂、水泥厂和污染较大的环境中养殖龙虱。
2 要注意防偷、防鼠、防投毒。平时不得随意搅拌龙虱水池。
3 半露天养殖龙虱,池中一定要种上一些水草,最好种水浮莲。池底四角放2厘米厚的黄泥土。池内上下各设排水孔1个。
4 幼虫和成虫隔离饲养,大小分开、 公母搭配。
5 龙虱在运输中,要防止水太深、颠抖过大,以免龙虱死亡。气温在36℃以上时不宜运输,如出现龙虱有热死现象,要立即停车冲水30分钟后方可继续行车。装运龙虱工具最好用竹笼,里面放上一些杂草和青菜。隔2小时淋水一次, 即可安全到达运输地点。
6 龙虱晚上见光会腾空而飞,有水陆空昆虫之称。在养殖水池面上加盖防飞网就可解决后顾之忧。
龙虱的类型 三星龙虱(Cybister trpuatusG.)
体长圆形,前狭后宽。背面黑绿色,腹面黑色或黑红色,有时部分
棕黄色,体翅周边有黄带。头部近扁平,中央微隆起,两侧有浅凹陷及小刻点。触角黄褐色。复眼突出,黑色。前胸背板横阔,有纵沟。鞘翅有3行不明显的点线。腹下第3-5节两侧各有横斑1个。足黄褐色,生有金色长毛,后足胫节短阔,胫端两侧生刺。雄虫前足跗节基部3节膨大成吸盘。
黄边大龙虱(C.cimbatusF.)
形态与三星龙虱近似,但体较大,长3.5-4cm。前胸及鞘翅两侧黄条斑中间夹有一条黑色斑纹。雌虫鞘翅上密布沟纹或皱纹,仅端部及中缝处无纹。[3]
三斑龙虱
又名泽劳、小龙虱。较黄缘龙虱小,体长24~28毫米。长椭圆形。体黑褐,略带青色有光泽。触角、上唇、前胸两侧、鞘翅前缘黄褐色。鞘翅有2条点刻列。腹面暗赤色,两缘各有3条黄纹。肢黄褐色,后肢有金色长毛。见于淡水水域。
锦龙虱
较三斑龙虱稍小,体长14~15毫米。长椭圆形。体黑色,具光泽。触角、前胸背大部、鞘翅二直条及近内缘角纹均黄色。鞘翅散布细点刻,列为3条。腹面赤褐色。前肢黄褐色中后胫节赤褐色。雌虫雄虫几等长,雄虫前肢有吸盘。见于淡水水域。
墨龙虱
又名短龙虱。较锦龙虱稍大,较三斑龙虱稍小,体长20~22毫米。短椭圆形。体黑色,闪绿辉。头、前胸背多点刻。鞘翅有3条疏点直纹。触角、上唇黄褐色,翅端及第3、4腹节的两侧有淡黄褐斑纹。前肢及中肢均为赤褐色。雌虫雄虫几等长,雄虫前肢具赤褐色吸盘。常见于水沟中。
龙虱的临床应用 龙虱归肾经,能补肾、缩尿、活血。《本草拾遗?》载?主治小儿遗尿、老人尿频和面部褐斑?。内服:0.8~1.5钱,炙,研末或入丸剂。《物理小识》:?食之除面黚,活血?。《陆川本草》:?滋养强壮,治小儿遗尿?。《药材资料汇编》:?用于老人夜溺频繁?。[5]
补肾壮阳
龙虱具有滋补强壮的功效,可治疗肾炎,补肾填精,也可用于治疗男子早泄。
治老人夜尿多、小儿疳积
龙虱对医治老年人夜尿频多以及肾气亏损等症均有较好效果;对小孩遗尿和疳积有较好的疗效。
美容美白
龙虱有美容健肤之功效,能使人精神饱满,面色红润,亦可除面上黝黑之气。
防老抗衰
龙虱因其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可起到促进微循环、破坏氧化自由基和防老抗衰作用。
其他
1、龙虱又称水龟子,为龙虱科各大小种属的统称,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肉食亚目龙虱科,是近年新兴食用的珍贵水生昆虫,生活在田野、水沟、小溪等水体中。它在水能游,出水能飞,并有很强的趋光性。成年龙虱体型椭圆,长约3厘米左右。龙虱个体大小不一,呈流线体,以肉食性为主,也兼食植物性等,尤其善于捕捉水中的小鱼虾和水生昆虫为食。在我国主要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湖南、湖北等省区。目前市场龙虱来源大多依靠捕捉野生资源,由于水域污染和人为滥捕,故数量日渐减少,以致市场供不应求,导致价格较贵。
2、龙虱价格虽贵却受人们喜爱,究其原因,除鲜食滋味鲜美“和味”外,它还具有较高药用价值。据记载,龙虱有滋阴补肾等功效,对医治小儿遗尿、老年人夜尿频多以及肾气亏损、疳积等均有较好效果。常吃龙虱对降低胆固醇,防治高血压、肥胖症、肾炎等也有良好效果。龙虱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粉剂、浸剂(如龙虱酒)、丸剂等食疗品,故市场销路很好,颇具养殖发展前景。
3、龙虱种类较多,仅我国就有160种,其中日本吸盘龙虱是个体最大的一种。据试养证明,这种原为野生的龙虱可以进行人工养殖,目前已在我省等地养殖成功。龙虱养殖周期短(从卵到商品成虫约需8个月左右),对溶氧、水温、酸碱度等要求不高,且它发病少,食性广,易于养殖管理;龙虱个体小,所占水体空间也小,既适合于鱼塘等大水面中养殖,也适合在几平方米的水泥池甚至面积更小的水缸等小水体养殖;饲养成本较低,可以收集分布在各地的福寿螺、田螺、新鲜的死鱼虾、屠宰场的各种动物下脚料等直接投入池中饲喂,平时再偶尔将玉米粉、麦麸等能量饲料加水拌湿后捏成团,经晒干后投喂。因此,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积极研究发展养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57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露水草1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芦竹箨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