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接骨丹
(《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山马菜的根。
【植物形态】山马菜,又名:尖叶丝石竹、石栏菜、尖叶霞草。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粗壮,黄褐色。茎多分枝,光滑无毛。单叶对生,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厘米,宽1~3毫米,先端钝尖,基部稍狭,全缘;无柄。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花小,白色或粉红色;萼钟状,5裂,裂片边缘膜质;花瓣5,长圆形,长于萼;雄蕊10;花柱2(3),子房1室,胚珠多数。蒴果卵圆形,花期夏、秋间。
生长于山地及平原。分布江苏、陕西及华北各地。
【采集】秋季采挖。
【化学成分】含尖叶丝石竹甙,系棉根皂甙元与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鼠李糖、葡萄糖所成的多糖甙。
【性味】《陕西中草药》:"味淡,性凉。"
【功用主治】《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化腐生肌。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水接骨丹
来源产地
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叶菜的全草 。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生于海拔500-2800m的林下湿处,沟边或沼泽地。
分布于东北、华北、中南、西南及陕西、新疆、浙江、江西、台湾、西藏等地。
别名地母怀胎草、水丁香、通经草、水兰花、菜子灵、 水接骨丹、水窝窝、九牛造接骨丹、水接骨、继母怀胎、绒棒紫花草、长角草、鱼鳞草、大样干鱼草、光明草、小杨柳、锁匙筒、白带草、怀胎草、白带丹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1m。茎密生展开的白色长柔毛及短脾毛。
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无柄,有叶延,略抱茎,两面被柔毛;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4-13cm,宽7-17mm,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齿。花两性,单生于叶腋,浅紫色,长1-1.2cm;萼筒圆柱形,裂片4,长7-9mm,外面被毛;
花瓣4,宽倒卵形,长1-1.2cm,宽5-8mm,先端凹缺,2裂;雄蕊8,4长4短;子房下位柱头4裂,短棒状至棒状。蒴果圆柱形,具4棱,4开裂,长4-7cm,被长柔毛及短腺毛;果柄长0.5-2cm,密生小乳突。
种子椭圆形,棕色,先端具一簇白色种缨。花期4-11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淡,平。
花:清热消炎,调经止带,止痛。用于牙痛,急性结膜炎,咽喉炎,月经不调,白带过多。
根:理气活血,止血。用于闭经,胃痛,食滞饱胀。
根或带根全草:骨折,跌打损伤,疔疮痈肿,外伤出血。
《中药大辞典》
味淡,性凉。
"活血止血,消炎止痛,去腐生肌。治月经过多,骨折,跌打损伤,疮疖痈肿,烫伤。"
《中华本草》
味苦;淡;性寒
清热解毒;利湿止泻;消食理气;活血接骨。主湿热泻痢;食积;脘腹胀痛;牙痛;月经不调;经闭;带下;跌打骨折;疮肿;烫火伤;疥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鲜品揭汁。外用:适量,捣敷;或捣外涂。
艾叶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
八角枫花
【功效】治头风痛及胸腹胀痛。
百合干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草豆蔻
【功效】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等证。
草乌
【功效】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
生活中能止血的草药有哪些?
含羞草
清热利尿,化痰止咳,安神止痛、解毒、散瘀、止血、收敛等功效。用于感冒,小儿高热,急性结膜炎,支气管炎,胃炎,肠炎,泌尿系结石,疟疾,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肿痛,疮疡肿毒、咯血、带状疱疹。
小蓟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地榆
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槐花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即使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用。
侧柏叶
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枝梢和叶。多在夏、秋二季采收,阴干。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热咳嗽,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目录1拼音2《云南中草药》·大接骨丹 2.1大接骨丹的别名2.2来源及产地2.3性味2.4功能主治 3《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大接骨丹 3.1大接骨丹的别名3.2来源及产地3.3性味3.4功能主治 4《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接骨丹 4.1拼音名4.2大接骨丹的别名4.3来源4.4性味4.5功能主治4.6大接骨丹的用法用量4.7摘录 5《中华本草》·大接骨丹 5.1出处5.2拼音名5.3英文名5.4大接骨丹的别名5.5来源5.6原形态5.7生境分布5.8性味5.9功能主治5.10大接骨丹的用法用量5.11各家论述5.12摘录 6参考资料附:1用到中药大接骨丹的中成药 1拼音 dà jiē gǔ dān
2《云南中草药》·大接骨丹 大接骨丹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1]
3《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大接骨丹 大接骨丹为中药名,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即《云南中草药》记载的金刚散之别名[1]。
1.治外伤肿痛,风湿痹痛,胃痛,肠炎,痢疾,便血,崩漏,白带。煎服:9~15g[2]。
2.治骨折,痈肿,捣敷;外伤出血,研末撒;水火烫伤,研粉,鸡蛋清调敷[2]。
4《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接骨丹
5《中华本草》·大接骨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rricellia angulata Oliv.var.intermedia(Harms) Hu[T.irmedia Harms ex Diel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52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黄花稔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黄花仔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