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黄接骨丹能治什么病

中药大全 2023-09-29 14:55:44
黄接骨丹能治什么病|黄接骨丹有什么作用|黄接骨丹什么样真假辨别

黄接骨丹
(《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山马菜的根。

【植物形态】山马菜,又名:尖叶丝石竹、石栏菜、尖叶霞草。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粗壮,黄褐色。茎多分枝,光滑无毛。单叶对生,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厘米,宽1~3毫米,先端钝尖,基部稍狭,全缘;无柄。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花小,白色或粉红色;萼钟状,5裂,裂片边缘膜质;花瓣5,长圆形,长于萼;雄蕊10;花柱2(3),子房1室,胚珠多数。蒴果卵圆形,花期夏、秋间。
生长于山地及平原。分布江苏、陕西及华北各地。

【采集】秋季采挖。

【化学成分】含尖叶丝石竹甙,系棉根皂甙元与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鼠李糖、葡萄糖所成的多糖甙。

【性味】《陕西中草药》:"味淡,性凉。"

【功用主治】《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化腐生肌。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水接骨丹,见过吗?活血止血,消炎止痛。治骨折,跌打损伤

水接骨丹


来源产地


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叶菜的全草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生于海拔500-2800m的林下湿处,沟边或沼泽地。

分布于东北、华北、中南、西南及陕西、新疆、浙江、江西、台湾、西藏等地。

别名地母怀胎草、水丁香、通经草、水兰花、菜子灵、 水接骨丹、水窝窝、九牛造接骨丹、水接骨、继母怀胎、绒棒紫花草、长角草、鱼鳞草、大样干鱼草、光明草、小杨柳、锁匙筒、白带草、怀胎草、白带丹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1m。茎密生展开的白色长柔毛及短脾毛。

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无柄,有叶延,略抱茎,两面被柔毛;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4-13cm,宽7-17mm,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齿。花两性,单生于叶腋,浅紫色,长1-1.2cm;萼筒圆柱形,裂片4,长7-9mm,外面被毛;

花瓣4,宽倒卵形,长1-1.2cm,宽5-8mm,先端凹缺,2裂;雄蕊8,4长4短;子房下位柱头4裂,短棒状至棒状。蒴果圆柱形,具4棱,4开裂,长4-7cm,被长柔毛及短腺毛;果柄长0.5-2cm,密生小乳突。

种子椭圆形,棕色,先端具一簇白色种缨。花期4-11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淡,平。

花:清热消炎,调经止带,止痛。用于牙痛,急性结膜炎,咽喉炎,月经不调,白带过多。

根:理气活血,止血。用于闭经,胃痛,食滞饱胀。

根或带根全草:骨折,跌打损伤,疔疮痈肿,外伤出血。

《中药大辞典》

味淡,性凉。

"活血止血,消炎止痛,去腐生肌。治月经过多,骨折,跌打损伤,疮疖痈肿,烫伤。"

《中华本草》

味苦;淡;性寒

清热解毒;利湿止泻;消食理气;活血接骨。主湿热泻痢;食积;脘腹胀痛;牙痛;月经不调;经闭;带下;跌打骨折;疮肿;烫火伤;疥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鲜品揭汁。外用:适量,捣敷;或捣外涂。

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药草是那些?并且能治什么病?

艾叶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

八角枫花
【功效】治头风痛及胸腹胀痛。

百合干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草豆蔻
【功效】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等证。

草乌
【功效】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

生活中能止血的草药有哪些?

含羞草
清热利尿,化痰止咳,安神止痛、解毒、散瘀、止血、收敛等功效。用于感冒,小儿高热,急性结膜炎,支气管炎,胃炎,肠炎,泌尿系结石,疟疾,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肿痛,疮疡肿毒、咯血、带状疱疹。

小蓟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地榆

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槐花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即使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用。

侧柏叶

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枝梢和叶。多在夏、秋二季采收,阴干。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热咳嗽,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大接骨丹简介

目录1拼音2《云南中草药》·大接骨丹 2.1大接骨丹的别名2.2来源及产地2.3性味2.4功能主治 3《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大接骨丹 3.1大接骨丹的别名3.2来源及产地3.3性味3.4功能主治 4《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接骨丹 4.1拼音名4.2大接骨丹的别名4.3来源4.4性味4.5功能主治4.6大接骨丹的用法用量4.7摘录 5《中华本草》·大接骨丹 5.1出处5.2拼音名5.3英文名5.4大接骨丹的别名5.5来源5.6原形态5.7生境分布5.8性味5.9功能主治5.10大接骨丹的用法用量5.11各家论述5.12摘录 6参考资料附:1用到中药大接骨丹的中成药 1拼音 dà jiē gǔ dān

2《云南中草药》·大接骨丹 大接骨丹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1]

2.1大接骨丹的别名

水冬瓜[1]

2.2来源及产地

山茱萸科植物角叶鞘柄木Torricellia angulataOliv.或齿叶鞘柄木Torricellia angulata Oliv.var.intermedia(Harms)Hu的根、叶、花。分布四川、贵州、云南等地[1]。

2.3性味

苦、辛,平[1]。

2.4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活血行瘀。治风湿关节痛,血瘀经闭,产后腰痛,慢性肠炎,腹泻。煎服:9~15g。捣敷治骨折,跌打损伤。[1]

3《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大接骨丹 大接骨丹为中药名,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即《云南中草药》记载的金刚散之别名[1]。

3.1大接骨丹的别名

红内消、赤葛、绿葡萄、见肿消、大接骨丹[2]

3.2来源及产地

葡萄科植物三裂叶蛇葡萄Ampelopsis delavayana(Franch.) Planch.的根或根皮。分布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肃等地[2]。

3.3性味

辛、平[2]。

3.4功能主治

活血,镇痛,止血[2]。

1.治外伤肿痛,风湿痹痛,胃痛,肠炎,痢疾,便血,崩漏,白带。煎服:9~15g[2]。

2.治骨折,痈肿,捣敷;外伤出血,研末撒;水火烫伤,研粉,鸡蛋清调敷[2]。

4《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接骨丹

4.1拼音名

Dà Jiē Gǔ Dān

4.2大接骨丹的别名

水冬瓜、接骨丹、叨里木

4.3来源

为山茱萸(叨里木科)鞘柄木属植物裂叶鞘柄木Torricellia angulata Oliv.、齿裂鞘柄木T. angulata Oliv. var. intermedia(Harms ex Diels)Hu 及鞘柄木T. tiliifolia (Wall.)DC.,以根皮、叶及花入药。根及叶全年可采,剥取根皮,洗净晒干或鲜用。鲜用最佳。夏季采花,阴干。

4.4性味

苦、辛,温。

4.5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祛风利湿。根皮、叶:用于风湿关节痛,产后腰痛,慢性肠炎,腹泻;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花:治血瘀经闭。

4.6大接骨丹的用法用量

根皮、叶3~5钱;外用适量,鲜根皮捣烂敷患处。花每用5钱。

4.7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5《中华本草》·大接骨丹

5.1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5.2拼音名

Dà Jiē Gǔ Dān

5.3英文名

Root or flower of Toothedleaf Torricellia

5.4大接骨丹的别名

水冬瓜木、清明花、接骨丹、接骨草树、水冬瓜、水五加

5.5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有齿鞘柄木的根、根皮、树皮及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rricellia angulata Oliv.var.intermedia(Harms) Hu[T.irmedia Harms ex Diel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5.6原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8m。树皮灰色;老枝黄灰色,有长椭圆形皮孔及半环形的叶痕。叶互生;叶柄长约5cm,基部扩大成鞘包于枝上;叶片膜质或纸质,阔卵形或近于圆形,长615cm,宽515cm,有裂片57,裂片的边缘有齿牙状锯齿,掌状脉57条,达于叶缘,在两面均凸起。总状圆锥花序顶生,下垂,雄花序长530cm,密被短柔毛;雄花的花萼管倒圆锥形,裂片5;花瓣5,长圆披针形,先端钩状内弯;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盘垫状,圆形,中间有3枚退化花柱;花梗纤细,近基部有2枚长披针形的小苞片;雌花序较长,常达35cm;花萼管状钟形,裂片5,披针形,无花瓣及雄蕊;子房倒卵形,3室,与花萼管合生;花梗细圆柱形,有小苞片3。果实核果状,卵形,直径4mm,药柱宿存。花期4月,果期6月。

5.7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800m的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5.8性味

味辛;微苦;性平

5.9功能主治

活血舒筋;祛风利湿。主跌打瘀肿;筋伤骨折;闭经;风湿痹痛;胃痛;腹痛泄泻;水肿

5.10大接骨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呀研末调敷。

5.11各家论述

1.《贵州民间方药集》:根:捣烂外敷,消伤肿,接骨;浸酒内服,可舒筋活血。2.《贵州草药》:根皮、花、叶:调血,接骨,补虚,解热,平喘。治骨折,妇女干血痨,扁桃腺炎,哮喘,跌打损伤。

5.12摘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52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