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中药蓼蓝有哪些功效?禁忌?主治什么?炮制方法?性味归经?

中药大全 2023-09-28 16:45:41
名称:蓼蓝
类别:清热药
拼音:liǎo lán
拉丁:Polygonum tinctorium
别名:蓝
药用部位:
药材性状: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须根细,多数。茎圆柱形,具显明的节,单叶互生;叶柄长5~10毫米;基部有鞘状膜质托叶,边缘有毛;叶片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8厘米,宽1.5~5.5厘米,先端钝,基部下延,全缘,干后两面均蓝绿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4~8厘米;苞片有纤毛;花小,红色,花被5裂,裂片卵圆形;雄蕊6~8,着生于花被基部,药黄色,卵圆形;雌蕊1,花柱不伸出,柱头3歧。瘦果,具3棱,褐色,有光泽。花期7月。果期8~9月。
栽培要点:
产地:我国南北各区有栽培或为半野生状态
采收加工: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解毒、解热与杀菌
用法用量:
禁忌:

生活小常识:青黛的功效与作用 青黛的药用功效

青黛别称靛花、青蛤粉、青缸花、靛沫花等,为爵床酬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的功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青黛的功效与作用吧!

青黛的药用功效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等症。

青黛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青黛醇浸液在体外对炭疽杆菌、肺炎球菌、志贺痢疾杆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皆有抑制作用,但也有报导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等无抑制作用,可能系因所用提取溶剂和方法不同之故。

2、抗肿瘤作用:靛玉红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疗效,合成靛玉红对肉瘤的活性及试用于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疗效,皆与天然品相似,腹腔或皮下注射200毫克/千克剂量时,对大鼠W256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其他作用:治疗剂量的靛玉红能提高动物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对异常增生粒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有作用,但不引起骨髓抑制,

其作用机制尚有待研究。同时,靛蓝有减轻四氯化碳中毒后小鼠肝脏损伤的作用。

青黛的临床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青黛寒能清热,咸以入血,故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斑之效。善治温毒发斑,常与生地、生石膏、栀子等药同用,如青黛石膏汤。若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

常与生地、牡丹皮、白茅根等药同用。

2、咽痛口疮,火毒疮疡:青黛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效。用治热毒炽盛,咽喉肿痛,喉痹者,常与板蓝根、甘草同用,若口舌生疮,多与冰片同用,撒敷患处。用治火毒疮疡,痄腮肿痛,可与寒水石共研为末,外敷患处,如青金散。

3、咳嗽胸痛,痰中带血:青黛咸寒,主清肝火,又泻肺热,且能凉血止血。故主治肝火犯肺,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常与海蛤粉同用,如黛蛤散。若肺热咳嗽,痰黄而稠者,可配海浮石、瓜蒌仁、川贝母等同用,如青黛海石丸。

4、暑热惊痫,惊风抽搐:青黛咸寒,善清肝火,祛暑热,有息风止痉之功。用治暑热惊痫,常与甘草、滑石同用,如碧玉散。用治小儿惊风抽搐,多与钩藤、牛黄等同用,

如凉惊丸。

青黛的药用附方

1、治妊娠伤寒,热郁阳明,热极而发紫黑斑,脉洪数者,若不急治,胎殒在即:真青黛钱半,鲜生地二两(捣汁),生石膏八钱,升麻六分,黄芩二钱,焦栀子三钱,葱头三枚。水煎服。

2、治咯血:青黛一钱,杏仁四十粒(去皮、尖,以黄明蜡煎黄色,取出研细)。

上二件再同研匀,却以所煎蜡少许,熔开和之,捏作钱大饼子。每服,用干柿一个,中破开,入药一饼,合定,以湿纸裹,慢火煨熟,取出,以糯米粥嚼下。

3、治咳嗽吐痰,面鼻发红者:青黛(水飞极细,晒干再研用)四钱,蛤粉三钱。二味炼蜜为丸,如指头大。临卧噙三丸。

4、治肺经咳嗽有热痰者:青黛、海石、瓜蒌仁、川贝母。

5、治胃脘痛,病久成郁,郁则成热:青黛,以姜汁入汤调服。

6、治口舌生疮:青黛一钱,细辛一分,黄柏一分(锉),地骨皮一分,密陀僧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取少许,贴于疮上。有涎即吐之。

7、治一切热毒,脓窝疮:青黛一两,寒水石一两(煆过,苏为度)。上为细末,用香油调搽。

8、治天泡疮:青黛适量,鲜丝瓜叶捣汁调敷患处。加少许菜油调和亦可。

9、治小儿湿癣浸淫疮:白胶香二两(研),蛤粉半两,青黛二钱半。上研匀为细末,干掺疮上。

蛤粉半两,青黛二钱半。上研匀为细末,干掺疮上。

蓼蓝在中国哪个地区被称为“吴蓝”?

蓼蓝在中国南通地区被称为吴蓝。吴蓝又叫蓼蓝,原产于南通、无锡、苏州等地,从唐代传到日本德岛地区开始种植与应用。如今,王浩然亲自种植的植物染色试验田里种植着姜黄、紫草、栀子、洛神花、蓼蓝等50多种染色植物。王浩然介绍,明清时期,南通作为蓝染之乡,涵盖了从蓝草种植到蓝泥及染液制作,再到染织一整套完备的生产过程,但现在的南通却早已没有了传统植物和矿物质染料的生产。王浩然表示:现代的缂丝作品很难达到宋代或明代作品的雅致之感,因此,我研究推广植物染色方式,亦是在寻找一种现代缂丝向传统经典缂丝过渡回归的路径。因为植物染色的色浆提取过程并不是一个科学计量化的过程,以此染色的布面,相对存在一些肉眼难以观察到的不均匀成色,使得布面色彩经过光的折射进入人眼睛时得以呈现出更加柔和的状态。

?南板蓝叶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出处】南板蓝叶历代本草未见收载。但陶弘景在《别录》中记载:(蓝实)其茎叶可以染青
生河内。又说此即今染(?禁)碧所用者
以尖叶者为胜。这里的尖叶者即为本种。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中图蓝二
据其形态特征亦与本种一致。
【拼音名】Nan Bǎn Lan Ye
【别名】 蓝靛叶、靛叶、大青叶
【来源】
药材基源: 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1.马蓝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干时茎叶呈蓝色或黑绿色。根茎粗壮,断面呈蓝色。地上茎基部稍木质化,略带方形,稍分枝,节膨大,幼时被褐色微毛。叶对生;叶柄长1-4cm;叶片倒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5cm,宽4-8cm;先端急尖,微钝头,基部渐狭细,边缘有浅锯齿或波状齿或全缘,上面无毛,有稠密狭细的钟乳线条,下面幼时脉上稍生褐色微软毛,侧脉5-6对。花无梗,成疏生的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叶状,狭倒卵形,早落;花萼裂片5,条形,长1-1.4cm,通常一片较大,呈匙形,无毛;花冠漏斗状,淡紫色,长4.5-5.5cm,5裂近相等,长6-7mm,先端微凹;雄蕊4,2强,花粉椭圆形,有带条,带条上具两条波形的脊;子房上位,花柱细长。蒴果为稍狭的匙形,长1.5-2cm。种子4颗,有微毛。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2.蓼蓝 一年生草本,高50-80cm。茎圆柱形,分枝或不分枝,无毛,具明显的节。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基部有鞘状膜质托叶,淡褐色,先端截形,边缘长睫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1.5-5.5cm,先端钝,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有缘毛,干后两面均蓝绿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排列紧密;苞片钟形,近革质,有睫毛;花小,红色,花被5裂,裂片倒卵形,淡红色;雄蕊6-8;雌蕊1,花柱不伸出,柱头3叉。瘦果椭圆状三棱形或两凸形,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3.木蓝 小灌木,高50-80cm,罕更高。茎直立,小枝被银白色短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2.5-5cm,小叶对生;托叶小,锥形;小叶9-13,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2cm,宽0.5-1.5cm,先端钝圆,有小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丁字毛,叶干时常带蓝色。总状花序疏松,通常腋生,远较叶为短,有花约20朵;萼钟形,被银白色毛,上部5齿裂;花冠蝶形,红黄色,长约4mm,旗瓣宽卵形至长圆形,外面有毛,翼瓣卵圆形,微与龙骨瓣相连,龙骨瓣匙形,爪上有距;雄蕊10,两体;子房无柄,花柱短,内弯,柱头头状。荚果线状圆柱形,直或稍弯,长约2cm,棕黑色,无毛。种子长圆形状圆柱形,直或稍弯,长约2cm,棕黑色,无毛。种子长圆形,5-12颗,种子长约1.5mm。花期5-6月,果期7-8月4.蓼蓝:(靛青叶、蓝靛叶、靛叶)一年本草、高50-80cm,茎直立,单一分枝,有棱和明显的节,带红紫色,几无毛。单叶互生,有柄;托叶鞘圆筒状,具长睫毛;叶片卵形至宽椭圆形,长3-8cm,宽2-5cm,先端圆钝,基部近圆形或平截,全绿,无毛或沿脉补短毛,蓝绿色,干后变暗蓝色。夏季开淡红色小花,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密集,苞片膜质,具纤毛,花被5;卵形;、雄蕊6-8个,短天花被。瘦果宽卵形,三棱,棕色,有光泽,包于宿存的膜质花被内。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多皱缩成不规则团块状,有时带小枝。呈黑绿色或灰绿色。完整叶片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15cm,宽3-5cm。叶缘有细小钝锯齿,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中脉于背面突出较明显。纸质,质脆易碎。气微弱,味淡。
以身干、叶妆、色黑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或微弯曲,气孔存在于下表皮,直轴式。上、下表皮均有腺毛及非腺毛,以下表面为多,腺毛多具单细胞柄及4个细胞头,少数具6个或8个细胞头,头部直径23-40μm;非腺毛由3-10个单列细胞组成,长90-360μm,基部直径17-27μm;壁上有细疣点,有的非腺毛呈塔形。叶上表皮的下层具大型含钟乳体异细胞,长纺锤形,长57-114-330μm,最宽处直径16-42μm,加稀硫酸后有大量气泡产生,并逐渐溶化后,析出硫酸钙针晶。
叶主脉横切面:上下表面均突出,表皮内侧均有厚角组织,维管束一个,呈半月形,栅栏组织1列,通过中脉,叶肉组织细胞含许多蓝色物质。钟乳体多存在于上表皮内侧,中脉部分薄壁组织中赤有存在。
【化学成份】叶含靛甙(indican)
靛玉红(indirubin)
靛蓝(indigo)
色氨酮(tryptantrin)。全草含羽扇豆醇(lupeol)
白桦脂醇(betulin)
羽扇豆酮(lupenone)
4(3H)-奎唑酮[4(3H)-quinazolinone)和2
4(1H
3H)奎唑二酮[2
4(1H
3H)-quinazolinedione]。由本品制得的青黛中含靛玉红和异靛蓝(isoindigo)。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皮下和腹腔注射马蓝叶中所含靛玉红(4%吐温混悬液)每日200mg/kg共6-7天对大鼠瓦克癌肉瘤256(W256)的抑制率分别为47%-52%和50%-58%
经重复实验疗效稳定
皮下注射剂量在100mg/kg以下
抑制作用不明显
而注射剂量在200-800mg/kg递增时
抑制作用相近。靛玉红500mg/kg口服对大鼠 W256抑制率为23%-33%
皮下注射靛玉红200mg/kg
2次
亦可延长W256腹水型大鼠生存时间 43%;对小鼠肉瘤S180。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对白血病L7212小鼠的生存时间未见明显延长。将接种W256及Lewis肺癌后 24小时的大、小鼠按100mg/kg灌胃给药
每日1次
连续9-10次后处死
称取瘤重
结果靛玉红对Lewis肺癌的抑瘤率为34.6%
对W256的抑瘤率为30.2%-31.3%
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2.对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靛玉红200mg/kg皮下注射大鼠
共2次给药
按Roe and Kuether法测肾上腺皮质维生素C的含量
结果表明靛玉红对正常大鼠及带瘤大鼠的肾上腺皮质的维生素C含量无明显影响
提示靛玉红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并无特异作用。
3.对吞噬功能的影响:靛玉红200mg/kg每日皮下注射连续给药7天测定血中炭粒廓清率
结果对照组的t1/2为7.93±9.36分钟
靛玉红组的t1/2为5.37±0.40分钟(t值测定 P<0.01)
表明皮下注射靛玉红能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功能
按同法测定了小鼠灌胃给予靛玉红500mg/kg连续7天
对正常小鼠的单核巨噬系统无明显影响。给腋下接种W256的大鼠皮下注射200mg/kg靛玉红
每日1次
连续给药6天
测试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
结果表明靛玉红能提高荷瘤动物的吞噬能力
使之恢复到正常大鼠的水平。
4.其他:在骨髓细胞染色体方面
靛玉红治疗的患者ph1阳性率平均由64%下降到22%
未看到它导致骨髓细胞染色体的畸变
井有降低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的作用。说明在临床治疗剂量下
对染色体DNA可能没有损伤。 靛玉红饲喂小鼠后
用萤光偏振法测定其红细胞膜脂流动性
测定值明显降低
与正常小鼠红细胞对照
有显著差异。
【毒性】急性毒性实验:小鼠用靛玉红(1%西黄蓍胶混悬液)口服5g/kg
每日1次
连续5天
观察一星期
未见动物发生死亡和出现明显毒性反应。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在200mg/kg靛玉红的剂量下
狗的肝细胞出现肿胀、溶解性坏死及萎缩变性
在100mg/kg剂量的靛玉红的作用下
可见细胞RNA呈不同程度增强
嗜碱质粗大等代谢增强现象
按狗100mg/kg剂量与人体表面积计算
人要出现类似动物的毒性反应
剂量要加大至每人每日2240mg。而目前临床用量多在每人每日150-200mg量
故对人是安全的。
【鉴别】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2g,研碎,加氯仿20ml,加热回流提取2h,滤过,减压浓缩至2ml,作供试品溶液;另取靛玉红,靛蓝各1mg,加氯仿2ml,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品及对照品溶液各10μl,点于同一块硅胶G薄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作展开剂,展开,取出,晾乾,立即在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味苦;咸;性寒
【归经】归肺;胃;心;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温热病;高热头痛;发斑;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丹毒;猩红热;麻疹;咽喉肿痛;口疮;痄腮;淋马结炎;肝痈;吐血;衄血;牙龈出血;崩漏;疮疖;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或入丸、散;或绞汁饮。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临床应用】用于温热病高热头痛、发斑。南板蓝叶苦咸性寒
善清热凉血解毒
为治温病高热头痛、发斑之要药
单用即可
或配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药
以增强清热凉血解毒之力。 用于肺热咳嗽。南板蓝叶苦寒
能清泄肺热
故可治肺热咳嗽
并常配贝母。桑白皮、杏仁等药
以增强清肺止咳之功。 用于湿热泻痢
湿热黄疸。南板蓝叶既清热解毒
又凉血利湿
民间常单用本品治湿热泻痢及黄疸
而临床多入复方。治湿热泻痢常配黄连、秦皮、黄柏等药
以清热解毒治痢;治湿热黄疸
常配茵陈、虎杖、金钱草等药
以清热利湿退黄。 用于丹毒
猩红热
麻疹。南板蓝叶既善清热解毒
又善凉血散血
为治血热毒盛之佳品。治丹毒、猩红热
证轻者单用
重者常配紫草、赤芍、银花等药
以增强清泄血分热毒之力。治麻疹
常配荆芥穗、牛蒡子、蝉衣等药
以共奏疏风清热
解毒透疹之功。 用于内外疮痈肿毒诸证。南板蓝叶既善清热凉血解毒
又能散血消肿
凡疮痈肿毒
无论生于何处
咸宜使用。如治咽肿
口疮
常配银花、桔梗、生甘草等药;治痄腮
淋巴结炎
常配夏枯草、连翘、元参等药;治肝痈
杨痈
常配败酱草、红籐、大黄等药;治疮疖痈肿
常配蒲公英、地丁、穿心莲等药;均可收解毒消肿疗疮之效。 用于血热出血证。南板蓝叶能凉血止血
可治血热吐血、衄血、牙龈出血及崩漏等证
常配生地、白茅根、侧柏叶等药
以增强清热凉血止血之效。 此外
民间还常用南板蓝叶治蛇虫咬伤
单用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48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