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触伞
(《贵阳民间药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蔷薇莓的根。
【植物形态】蔷薇莓,又名:空心藨、洋金银藤,黄牛泡。
灌木,高2~3米。茎直立或倾斜,具扁平皮刺,嫩枝密被白茸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9,矩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5.5厘米,宽1.2~2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平截或圆形,边缘有重锯齿,两面疏生茸毛,具黄色腺点;总叶柄长4~12厘米;小托叶2,线状至披针形。花1~2单生,或为短总状花序;萼5裂,被短柔毛,外面具腺毛;花瓣5,白色。聚合果球形或卵形,成熟后红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于荒地、坡地、园地或草丛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地。
【采集】夏、秋采收。
【性味】《贵阳民间药草》:"涩微辛苦,平,无毒。"
【功用主治】《贵阳民间药草》:"收敛,凉血,止血。治倒经,喘咳,盗汗。"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倒经:倒触伞、白泡刺根倒触伞、猫爪刺倒触伞各四钱。泡酒一斤。每次一两,日服二次。
②治脱肛并治红白痢:倒触伞、翻背红、枣儿红(地榆)各五钱。煎水服。
③治小儿百日咳:倒触伞四钱,破锅钱四钱,钩藤根-钱,蓝布正四钱。煎水服。
④治盗汗:倒触伞五钱。炖猪肉服。(选方出《贵阳民间药草》)
以现的医疗水平,红斑狼疮是不可能全愈的,只能稳定病情,
忌口:如生姜、大蒜、辣椒、胡椒、桂皮、八角、韭菜、洋葱、荔枝、狗肉、羊肉、猪肉、猪肝等。
一、注意调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中医学认为,SLE的发病与外邪、饮食、七情所伤有关。忧郁悲伤、喜怒无常、情志不畅都能化火,火邪内盛可伤及五脏六腑而诱发并加重本病。因此,保持情志豁达、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使人体脏腑功能协调,气血调和,才会有益于疾病恢复。
二、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节制性生活。SLE患者在病情处于活动期时,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适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不宜过劳。适当锻炼身体,注意节制性生活,病情活动期应严格避孕,病情稳定一年以上才可考虑妊娠。
三、注意预防感冒,积极防治各种感染。感冒及各种感染如急性扁桃腺炎、肺部感染、肠道感染都易诱发SLE并加重病情。
四、注意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太阳光下。SLE患者对紫外线特殊敏感(光过敏),故外出时要特别注意。另外,某些食物如香菇、芹菜、草头(南苜宿、紫云英),某些药物如补骨脂、独活、紫草、白疾藜、白芷等能引起光敏感,应尽量不用。
五、注意戒烟、戒酒。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成分能刺激血管壁而加重血管炎症,应戒除。酒性温烈,会加重SLE病人的内热症状,不宜饮用。
六、有一些西药常能引发或加重本病,注意避免使用。如肼苯达嗪、心得安、氯丙嗪、丙基或甲基硫氧嘧啶、金制剂、D-青霉胺、苯妥英钠、异烟肼、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等。
七、注意有的保健品对SLE病人非旦无益,反而有害。如人参、西洋参、绞股蓝及其复方制剂,因含人参皂甙,既能提高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又能提高人体的体液免疫,这对非SLE的人确实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但对SLE病人,由于这类保健品提高了免疫球蛋白,使免疫复合物增多,激活了抗核抗体,从而可加重或诱发SLE。
八、注意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药品和食品。紫河车(胎盘)、脐带、蜂皇浆、蛤蟆油、某些女性避孕药均含有雌激素,而雌激素正是SLE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九、注意不吃羊肉、狗肉、马肉、鹿肉、驴肉。这类肉食品性温热食,用后不仅会加重SLE病人的内热症状,而且临床上发现有个别病人吃了这类肉类病情加重,造成不良后果。
十、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多种维生素,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狼疮性肾炎病人长期有蛋白从尿中丢失,故应及时补充。较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有牛奶、鸡蛋、瘦肉、鱼等。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C对防治SLE的某些症状大有裨益,应多加补充。
红斑狼疮患病后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下降,四季气候的变化对红斑狼疮患者的影响很大。中医学主张"人与天地相应",生活应顺应四时,即"顺时摄养",也就是说人体具有顺应自然界变化规律的能力,如果红斑狼疮病人能掌握这一基本规律,主动采取适当的方法,适应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保持机体与自然界气候的统一,就能防病祛邪,颐养天年。
一年四季,气候变化无常,而四季中表现为春温、夏暑、秋燥、冬寒。红斑狼疮患者如何随着气候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生活起居,对预防疾病的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春季气候由寒转暖,细菌病毒比较活跃,人们的活动也从室内转向室外,互相接触增多,增加了疾病的互相传染机会,并且春季乍暖还寒,红斑狼疮患者的抗病能力相对较弱,特别容易感冒及感染其他疾病,这些因素可以诱发红斑狼疮发作或加重。另外春季是出游的季节,临床上不少红斑狼疮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但由于春季踏青劳累而引起复发,甚至有的暴发性发作而危及生命,因此红斑狼疮患者在春季应预防感冒,避免劳累。春季为花开季节,空气中可散发大量各种花粉,可引起红斑狼疮患者过敏,应加以预防,以免加重病情。
夏季天气炎热,阳光强烈,直射地面,红斑狼疮患者不能受阳光照射,此时应避开阳光,如必须室外活动,则应备好遮阳物品,如防紫外线伞及遮阳帽,穿长袖衫、长裙等。暑夏天气闷热,不得贪凉饮冷,引起内环境紊乱,而诱发加重病情。必要时可选用防日光药物,如3%的奎宁软膏、复方二氨化钛软膏、15%的对氨安息香软膏等外用。
秋季,秋高气爽,云量较少,又由于地球公转及自转的因素,长波紫外线射向地面较多,这种紫外线直射皮肤,则引起皮肤损伤加重,出现皮肤红斑。另外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出现呼吸道损伤,伴有狼疮性肺损害及口腔溃疡的患者应注意预防复发。
冬季,天寒地冻,特别是北方地区气温常在0℃以下,寒冷可以直接刺激皮肤,引起表皮毛细血管痉挛收缩,末梢循环不良,出现面部、耳廓、指端冻疮性红斑,加重雷诺现象,寒冷刺激还可以使整体出现应急状态,激素需要量增加,而原有的激素维持量则相对不足,也可以使病情加重或复发,因此在冬季应特别注意防寒。另外在冬季应选择中性护肤品,以免引起皮肤的过敏,或对皮肤的酸碱刺激。
如今的“黑五类食品”突然走俏,除了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之外,更因为它们的补血功能。身体虚弱的人用黑芝麻、黑米、黑糯米、黑豆、黑木耳等来煮粥,既利于消化,又达到了补充营养的目的。人的气血充足了,自然身体就健康。
此外,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小豆(赤豆)也是必不可少的主食。红小豆富含淀粉、蛋白质、钙、铁和维生素B族等,可作粮食也可作副食。因其含有皂甙物质,具有通便利尿消肿的作用,所以对心脏和肾病都有好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多有狼疮性肾炎,导致水肿,多食红小豆有利于消除水肿。
玉米也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粗粮,也有利水降压的功效,而且对血脂胆固醇的降低很有好处。此外,玉米须是一味宝,它的利尿效果非常好。
花生在民间有“长生果”之称,可见它营养价值之丰富。它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粗纤维和钙、磷、铁、硫胺素、尼克酸和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而且它还富含人体所需的十几种氨基酸。它主要有润肺、和胃、桓谭、补虚和润肠等几大功效。平日里用来当零食是不错的选择。
绿豆富含的营养价值和红小豆相似,它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暑利水。如果采用的是西医疗法,绿豆是非常好的主食选择。不过它也有解药的效果,对于喝中药的患者恐怕不宜。
除了以上几种五谷类食品,各种各样的豆类、麦类也都是不错的选择,平日里煮粥的时候材料的品种多一点,就能达到补充各种营养素的目的。
蔬菜类
下面我介绍几种对狼疮和狼疮性肾炎患者有益的几种蔬菜:
1.莴苣
也叫莴笋,是大众化的蔬菜品种。莴苣茎和莴苣叶都能食用,而且莴苣叶的营养价值更高。一个人如果每天吃四两莴苣叶,就能满足对胡萝卜素的需求量。莴苣的主要功效是利尿、消除血尿。这里介绍两个小方子:(1)治小便不下:莴苣捣成泥,做饼状贴在肚脐上。(2)治血尿,亦捣成泥敷脐上(《本草纲目》)。
2.南瓜
也叫饭瓜,既可以当蔬菜也可以当粮食。医学界研究表明,南瓜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及肾脏肝脏疾病,都有防治的功效。它可以帮助肝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增强肝肾细胞的再生能力。南瓜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和解毒杀虫的功效。但是胃热的患者不宜多吃,即使健康的人一次也不要吃太多,防止腹胀气满不适。
3.冬瓜
冬瓜的维生素C含量较多,每百克冬瓜含钾135毫克。钠9.5毫克,这种低纳高钾的蔬菜对于需要低盐饮食的患者是很好的选择,比如肾病、高血压、浮肿等。不要浪费了冬瓜皮,它的营养成分和冬瓜相同,而且消肿利水功效更强。
4.萝卜
萝卜的维生素C含量在蔬菜中名列前茅,是梨和苹果的十倍。萝卜含有的矿物质有钙、磷、铁等,又含有粗纤维、木质素、甲硫醇、硫化粘液素、组织氨基酸、电、加、锰、硼等微量元素。因为萝卜中含有芥子油,所以有一股辣味。如果不喜欢这股味道,就把萝卜炒熟了吃。由于中医认为红斑狼疮属于热病,而萝卜性凉,所以狼疮患者可以放心食用。萝卜具有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利尿、止咳的功效。
水果类
1.葡萄
葡萄是健体延年的滋补佳品,葡萄酒的功效是有目共睹的。之所以它有奇特的功效,是它本身的营养物质决定的。葡萄中的糖类和酸类大约有七八种,如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和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抗坏血酸等。此外钙和铁的含量也很可观,还有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等。它的主要功效是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
2.菠萝
菠萝含有能消化溶解肉类蛋白质的酶素,而且含有糖类、酸类、酶类和多种维生素。适当吃菠萝,对肾炎和高血压都有好处。但是皮肤有湿疹或疥疮的患者忌服。
3.西瓜
西瓜的含水量高达94%,是天然的营养液,含有多种营养素。西瓜对肾炎、肝硬化、心脏病和糖尿病患者都有好处,还有降血压的功效。尤其是西瓜皮,利尿功效显着,并能能够解酒毒。
在这里还要特别注意以下,香蕉和芒果两种水果对于红斑狼疮患者要警惕食用。香蕉有滑肠的功效,故急、慢性肾炎发作期或肾功能不全、肾病腹泻的患者不宜使用。而芒果的果汁腐蚀性很强,红斑狼疮患者比较容易过敏,尤其是皮肤有皮疹的患者如果不慎将芒果汁溅到皮肤上容易诱发过敏。
肉类
关于肉类,往往是很多中医大夫忌口的对象。不过在正常情况下,红斑狼疮患者可以放心大胆的吃肉。一些被认为燥热的肉类,比如牛肉、羊肉、鸡肉,其实也是很安全的。反倒是一些平日里不常吃的肉类,比如狗肉、马肉,最好不要食用,因为它们的确是非常地燥热。还有其他稀奇古怪的飞禽走兽,也不要食用,以防范染疾病。
水产类
海鲜也往往被告知是红斑狼疮患者的禁区,原因是当中很多品种容易引起过敏。如果是过敏体质,海鲜最好不去碰。如果非过敏体质,海鲜可以放心使用。有些人认为鱼类当中不长鳞的鱼容易引起过敏,其实分别不大。只要吃其他的鱼虾蟹不过敏,就可以放心的使用海鲜了。有些人对海鲜过敏是天生的,而非疾病引起。不过如果水肿的厉害就要少食海鲜,因为海鲜是海洋动物,身体里含有大量的盐。
1.海带和海藻
它们被认为是海洋当中的蔬菜,不但还有蔬菜的营养,更包含了一些鱼虾之中的营养元素。而且食用海洋蔬菜不用担心过敏。海菜、海藻、紫菜等熬汤是很好的选择,加一点虾皮不用放盐和味精,还有补钙的功效。海带和猪骨一起炖,不但味道鲜美,而且钙质和蛋白质含量丰富。
2.鲤鱼
鲤鱼含有大量优质蛋白,因其在淡水中生活,中医认为其有利尿功效。因此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尤其是有肾累及的患者,鲤鱼是很好的滋补佳品。它的蛋白质可以补充你身体排出去的蛋白,而且利尿的功效有效的防治水肿。
3.鲫鱼
鲫鱼的营养元素和鲤鱼相似,它的利水功效更强。民间有鲫鱼和冬瓜二者熬汤的方子来治疗水肿,这两者都有利水的功效,可谓强强联手。不过正常地健康人最好不要把他们方子一起食用,防止利水过头造成脱水。
以上简单的介绍几种对于病体康复有益的食品,不过是沧海一粟。其实我们平日里最常见的食品中就包含着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就看我们怎么巧妙加以利用了。集中最简单的食物搭配起来,可能就是一味医治疑难杂症的好药。生活不缺乏知识,只是缺乏发现。
对哪些食物小心:
海鲜,桂园,香菜,芹菜,辣椒,生葱,生蒜,
医药( yīyào);medicine;medicament 是预防或治疗或诊断人类和牲畜疾病的物质或制剂。药物按来源分天然药物和合成药物。医药也可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减少痛苦,增进健康,或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或帮助诊断疾病的物质。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医药 外文名 :medicine 分类 :OTC、处方药、中药、西药 拼音 :yīyào 介绍,行业规模,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政策,中国少数民族,蒙医,苗医,藏医,维吾尔医药, 介绍 医药是关于人类同疾病作斗争和增进健康的科学。它的对象是社会的人。因此,医学与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具有密切关系。本世纪著名医史学家西格斯特指出:"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医学的每一个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与病人,或更广泛地说,是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的多方面的关系。"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在世界各地,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将现代西医看作是正统的医学,也称作常规医学、普通医学、现行医学,或主流医学。西医之外的医学则被称为非主流医学、替代医学、补充医学、另类医学、非常规医学等。 医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是生物科学;医学的另一部分更为重要,也是医学的主体——临床医学,近十几年来医学领域兴起了一门新学科:循证医学。就是充分寻求可信的临床证据,因为我们光靠实验室得出来的这些证据,还不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另外,医学本身是科学的一个部分,本身带有一定的人文特征。所以,医学还是门人学,还是门生活方式。 行业规模 数据显示,进入2013年制药行业迎来强劲复苏。2013年1-2月,医药制造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24亿元,同比增长22.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57.4亿元,同比增长24.30%,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与利润总额同比增速皆再创新高。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年前11个月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速皆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的情况下,12月数据和1-2月数据均出现了反转,医药行业回升势头明显。而医药对外贸易则延续了以往的增长态势,前2个月进出口额126.35亿美元,同比增长11.54%。 2013年如果我国原料药能保持现有国际市场份额并有所扩大,同时考虑价格因素,全年原料药出口有望实现8%-10%的增长。而要保持高速增长,中国药企还需要在特色原料药、生物制药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产业发展 产业 制药产业、生物医学工程产业、以及医药电子商务产业是现代医药产业的支柱。 制药产业 制药是多学科理论及先进技术的相互结合,采用科学化、现代化的模式,研究、开发、生产药品的过程。除了生物制药外,化学药和中药在制药产业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套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角度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人体系统多层次认识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技术的总称。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包括:生物医学材料制品、(生物)人工器官、医学影像和诊断设备、医学电子仪器和监护装置、现代医学治疗设备、医学信息技术、康复工程技术和装置、组织工程等。 第三方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第三方平台是独立于买卖双方的中立服务组织,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所需的各种服务的数位化平台,即提供药品信息发布、线上采购、线上交易、线上支付、药品跟踪、配合地面仓储和物流等医药流通全程服务,是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高度协同的完整的医药电子商务服务模式,是公开、公平、公正的网上医药交易市场。 发展 得益于新医改稳步推进的带动作用,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趋势。2012年上半年,在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步下行。进入3季度以来,在“毒胶囊”效应趋缓和政府相继出台《“十二五”期间卫生扶贫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带动下,医药行业市场景气开始回升,医药制造业产销增速扭转了上半年以来持续下滑趋势,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趋稳、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开始回升。其中,前三季度,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4.6%,比上半年回升0.3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069.91亿元,同比增长19.52%,比上半年提高0.4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我国累计医药品出口额89.58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8.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下降1.5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医药品单月进口额震荡下滑,但医药品进口额整体仍保持较高水平。前三季度,我国医药品累计进口额102.31亿美元,同比增长2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18.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下降6.9个百分点。其中,单月进口额从7月的12.01亿美元震荡下行至9月的11.23亿美元。 展望2013年,一方面,药品招标逐步趋于良性。“基药招标”的“超低价中标”模式逐步改善,政府通过“基本药物试行国家统一定价”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规避低价恶性竞争和各省的比价效应,有利于提高药企的盈利能力。同时,即将出台的新版基药目录的扩容将带动基层市场的持续增长,主要是由于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基药品种的增加无疑将会加大政府医药卫生投入比例。因此,预计2013年医药制造业利润增速将继续回升。 从长远来看,国家工信部发布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目标为形成5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企业,100个100亿元企业,前100位企业销售收入占行业50%的目标。在上述政策鼓励及行业竞争背景下,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凸显企业规模的重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将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 2012年,三年新医改结束,医药行业进入后医改时代。回首三年新医改,政府不断加大对医疗领域的投入,中国医药市场整体扩容,中国医药产业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民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78-2011年,医药工业规模年均递增均处于15%以上,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 中国医药包装的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9年,行业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1%,2009年销售收入达到402.05亿元。随着中国医药市场容量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预计2013年中国医药包装市场将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达到660亿元的规模。同时,由于国家加大对医药行业的兼并重组力度,受此影响,医药包装行业的兼并重组也将进入高发期。 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观念的不断提升,加之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未来,我国的医药包装市场将会迎来较快的增长。资料显示,2013-2017年,我国的医药包装市场将会以11.5%的增速增长,预计到2017年,我国医药包装市场规模将达到991亿元。 中国已成为全球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之一,同时,还是全球最大的药物制剂生产国。中国已成为世界疫苗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国产疫苗在满足国内居民防病、治病的同时,已开始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疫苗产品,用于其他国家的疾病预防。中药是中国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产学研各界的广泛认同。 随着医药商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医药商业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医药商业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医药商业企业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医药商业中的翘楚! 政策 2013年上半年医药行业政策:有扬有抑,稳中求变 政策变革必然是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和调整,必然有扬有抑。 扬的是,扶持中医药、生物医药发展;基药制度纠偏“质量优先、价格合理”;新版基药目录扩容;二三级医院配备使用基药;三保合一、大病保障、增加医疗卫生投入、提高报销水平等。这些政策措施有利于民众医疗需求的释放,明确了对医药行业发展重点的扶持,对医药行业整体利好。 抑的是,药品降价、限抗、对药品质量的严格监管、环保带来的成本压力、医保控费等。不利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显而易见,尤其是广东药品交易新规(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令市场一度悲观情绪弥漫。 回顾医改以来的行业政策,我们认为,政府的政策主线明晰:以民生为导向,既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现实问题,又要推动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医药行业而言,政策的后果是:通过降价加剧医药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淘汰低水平企业,通过行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注重研发、创新,抑扬并举,使优秀企业在行业的分化整合中脱颖而出。 中国少数民族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古人做了隐士,也不忘搞点副业——采药,而中国的医药学,也的确一直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其实,除了狭义上的中医(即汉医)外,中国的少数民族医学也源远流长,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有30多个少数民族具有较为系统的民族医药学背景,其中以蒙古、苗、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医学体系与医药品种最为丰富。 蒙医 蒙药不仅数量多、范围广,而且早已渗入到日常饮食生活中了。蒙古族有着悠久的食疗传统,他们每天的食谱,便是最好的保健药单。 兼容并包的蒙医药 蒙医是本民族医学与汉医、藏医、古印度医学融合而成的。据文献记载,蒙药有2000多种,以植物药为主,其中野生药用植物便有1100多种,而可以入药的动物,如狼、黄羊、青羊、旱獭、蒙古兔等,则有100多种。此外,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也使得蒙医用起矿物药来十分方便。 不少蒙医专用药材因为疗效可靠,已引起了现代医学的重视。例如蒙医用广枣治疗心悸、心绞痛、心脏病,用沙棘止咳化痰、活血化淤,用蓝盆花清肺、治疗肝热病,用文冠木治疗风湿、痹症等。 而在一些通用药材的使用上,蒙医与传统的中医也不尽相同,并且有着特别的疗效。例如肉豆蔻,中医将其煨制后用于暖脾胃,蒙医则用生肉豆蔻来治疗心脏病。 食药合一 饮食疗法是蒙医的传统疗法之一。蒙古的民间谚语说:“病之始,始于食不消;药之源,源于百煎水”。因此,在蒙医看来,肉食、奶食、骨汤、油脂、果蔬、茶酒等,只要食用得当,都可以起到保健、治病的作用。 最具代表性的蒙医食疗法,便是历史超过700年的“酸马奶疗法”。酸马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多种胺基酸等营养成分,在蒙医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验和临床研究都表明,酸马奶对瘫痪、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心前区疼痛等都有显著疗效。 苗医 “一个药王,身在四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在民族医学中,苗医体系完整性仅次于汉医。 民族医学中的“老字号”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西汉刘向的《说苑》里说“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中国民间也历来有“千年苗民,万年苗药”的说法。一些苗药更因其独特的疗效,而成为历代地方官朝圣的贡品。可以说,无论在药材还是在疗法上,博大精深的苗医均可与传统的中医相媲美。 天然“药厂” 苗药主要分布于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乌蒙山脉、武陵山脉等地区。其中,我国四大道地药材产区(道地药材指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在材质、使用与疗效上均十分独特的药材)之一的贵州是苗药的发源地。俗话说“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贵州的药材不仅品种多、药效奇,而且生长在无污染的原生态环境中,这也是苗药神奇疗效的重要保障。 据统计,常见的苗药便有1500多种,常用的则有近200种。苗药命名很有特点,往往包含了药物的特殊功效、外貌、气味等信息,并且有口诀将药材与疗效串联起来。例如:“爬不得坡,离不开矮陀陀(又名小地黄连、千年矮)”,“上不得坎,离不开倒触伞(又名洋金银藤、黄牛泡)”,“打得一身垮,离不开四块瓦(又名四叶细辛、万根丹)”等。 苗医的独门绝技 苗医对于疾病也通常以形象生动的词语命名:上肢抽搐如同鹞鹰闪翅的叫“鹞子经”,膝关节红肿、形如猫头的叫“猫头症”……苗医中流传着“病有一百单八症”之说,涉及内、外、神经、骨伤科及各种流行传染病,每一种病症都有特定的名字,因此知其名便如见其病,有时只需了解病名,便可以对症下药了。 苗医在用药上单方很多,一般都是专病专方,对于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有特效。因为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药厂”,苗医多用鲜药,这也是其诊疗的独到之处。 藏医 诞生于雪域高原的藏医,天生就有得天独厚的资本。由于在肝胆、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妇科等疾病方面疗效显著,藏医已成为全世界医学关注的焦点。而堪称珍宝的藏地药材,便是成就藏医传奇的关键。 最高大的“聚宝盆” 世界上最高大、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是藏药的摇篮与主产地,现代藏药套用的地域,除了西藏外,还包括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据调查,藏药资源有2400多种,其中植物类2172种、动物类214种、矿物类50种。 藏区自古以来便是我国药用植物的“聚宝盆”,贝母、三七、天麻、灵芝、红景天、冬虫夏草等数百种珍贵药材畅销海内外,而鬼臼、红豆杉、八角莲、软紫草等抗癌药用植物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套用。 精雕细琢的藏药 正因为藏地药材的名贵,藏医对于藏药的采集加工都极为重视。藏药一般要求色鲜味艳、无虫害、无损伤,甚至未被阳光、阴影或水侵害过。药材的花蕾、茎枝一般在旺盛时采,根、种子在秋季时挖,叶子要在夏季采,果实则在秋天收,树皮在冬春秋时采集,树脂在春秋采集。 藏地药材除了在采集时要“适地,适时”外,挑选时也要“干燥拣选,分清陈旧”,最后还要经过“炮制去毒,调伏增效,适当配制”等严格加工工序。 维吾尔医药 有着古老神秘气质的维吾尔医药,在现代医学科技的引领下,已迈出了民族医药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亦中亦西 维吾尔医药学理论古老而神秘,主要包括气质、体液、器官等三大学说,据说这种医学理论诞生于公元前4世纪,对于包括古希腊在内的世界医学都有着重要影响。 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维吾尔医药学在“诞生”之初便与我国传统中医,以及印度、波斯、阿拉伯、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国的医药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我国民族医药学中最具有“混血儿”气质的一个分支。 中西合璧 维吾尔医药对于防治肿瘤、皮肤病、糖尿病、心血管病有着独特效果,并且已研制出治疗糖尿病、白癜风等世界疑难病症的13个剂型、147个民族医药品种。 维吾尔医药之所以能打入世界市场,在于其既保留了祖传秘方,又融合了现代医药学的研究与开发。而且,从国内的长江流域以南,到国外的北非、地中海、西亚、中亚等地,都遍布著维吾尔药材,这也是维吾尔医药能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45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地柏叶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地胆草-龙胆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