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葛根
(《中国药植志》)
【异名】狗葡萄根、磨石豆根(《吉林中药手册》),山花子根、光光叶根(《山东中药》)。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植物形态详"蝙蝠葛"条。
【采集】4~5月或8~10月间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晒干。
【药材】干燥根茎呈圆柱形(四川商品都对开呈半圆状条形),长30~50厘米,径1~5厘米,常扭曲,有稀疏细根、细根痕或芽痕,顶端有地上茎残基,具纵皱,皮孔稀少。外表棕黄色至棕黑色(刮去粗皮者呈灰白色或灰棕色),木栓易剥落,内部现淡黄色。折断面平坦,呈纤维性;木质部深黄色,分列成束,常8~15束或多至18束,辐射如轮;髓部棉白色。气无,味甚苦。以根茎租长、色外黄内白、无须根者为佳。
产河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日本产蝙蝠葛根茎含生物碱山豆根碱、山豆根醇灵碱、山豆根二醇灵碱、华紫堇碱、光千金藤定碱、光千金藤碱、尖防己碱、N-去甲基尖防己碱。
前苏联产蝙蝠葛根茎含生物碱光千金藤碱、尖防己碱、N-去甲基尖防已碱、蝙蝠葛碱、木兰花碱、山豆根碱、青藤碱及山豆根异醇灵碱。
【性味】①《四川中药志》:"味苦辛,性寒,无毒。"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苦,寒。"
【功用主治】祛风清热,理气化湿。治扁桃体炎,咽喉炎,风湿痹痛、麻木,水肿,脚气,痢疾肠炎,胃痛腹胀。
《四川中药志》:"除湿祛风,行气利水。治膀胱水肿,风肿,脚气湿肿,风湿关节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3钱。
【选方】①治痢疾,肠炎:蝙蝠葛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或用蝙蝠葛根五钱,徐长卿三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四肢麻木:蝙蝠葛根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绦虫病:蝙蝠葛干根一至三钱。水煎服。(《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胃痛腹胀:蝙蝠葛根或茎藤二至三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扁桃体炎和咽喉炎
取蝙蝠葛根、鬼针草各2.5斤,磨粉过筛,制成浸膏片,每片0.5克。每次2~4片,日服3次。治疗扁桃体炎16例,咽喉炎4例,除2例因高烧加用退热药外,均未用其它药物。治程2~5天平均3.15天,皆愈。
此外,用蝙蝠葛根各种制剂(针、片、煎剂)治疗慢性气管炎,亦有一定疗效。
《中国药典》
【拼音名】 Běi Dou Gēn
【英文名】 RHIZOMA MENISPERMI
【别名】黄条香、黄根、汉防己、防己籐、山地瓜秧
【来源】本品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 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
【性状】本品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长可达50cm,直径0.3~0.8c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及纵皱纹,外皮易剥落。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纤维细,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
【鉴别】本品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长可达50cm,直径 0.3~ 0.8c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及纵皱纹,外皮易剥落。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纤维细,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3~9g。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蝙蝠葛 《*辞典》
【出处】《中国药植志》
【拼音名】 Biān Fu Gě
【别名】蝙蝠籐(《澹寮试效方》),金丝钓葫芦(《国药的药理学》),黄条香、防己葛、黄根(《中国药植志》),野鸡豆子(《吉林中药手册》),爬山秧子、山地瓜秧(《东北药植志》),小葛香、杨柳子棵(《山东中药》),光光喳、狗葡萄秧(《辽宁经济植物志》),小青籐、黄籐根、黄根籐、大叶马兜铃(《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狗屎豆(《吉林中草药》),马串铃(《陕西中草药》),金线吊蛤蟆、什子苗(江西《草药手册》),宁巴(蒙名),嘎马得见农棍(朝名)。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籐茎。8~11月割取籐茎,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长达数米,全株近无毛。根茎长,较粗壮,黄褐色。小枝具纵条纹。叶互生,有长柄,楯危啃男危?榷思奔猓?ご?~12~15厘米,宽达6~12-17厘米,上面绿色,下面色淡,嫩叶有微毛,以后平滑或于背面生黄绿色的毛茸。花腋生,形小,直径3~4毫米,黄绿色,雌雄异株,雄花通常具萼6枚,花瓣6~9,雄蕊20左右;雌花通常具3心皮。核果肾圆形,迳1厘米左右,黑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灌木丛中。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产于江苏。
【性状】干燥籐茎,圆柱形,直径2~10毫米。表面黄棕色至黑棕色,有明显纵沟,节上有叶痕、侧枝痕或芽痕;质坚硬,折断面纤维性,皮部易剥落,木部导管呈孔洞状,中央有白色髓。有时基部稍带有圆柱状的根茎,直径12~24毫米,表面灰棕色或棕色,粗糙,具纵纹及支根痕;质坚硬,断面粉性,类白色,木质部导管孔洞明显。气无,味淡。以干燥、青棕色、枝条均匀、粗如小指者为佳。
【化学成份】我国东北及日本产蝙蝠葛含生物碱山豆根碱、汉防己碱、蝙蝠葛碱、木兰花碱。叶含青籐碱、尖防已碱、双青籐碱、光千金籐碱、去羟尖防己碱。
【药理作用】
山豆根碱在麻醉动物身上有降压作用,脉搏波增大,呼吸有短暂之兴奋。其降压作用原理为中枢性的,同时对血管也有直接扩张作用(0.000001~0.00001浓度可扩张离体兔耳血管)。此外,对神经节的阻断(5~10毫克/公斤可阻断猫颈上神经节的冲动传导)无疑也是引起降压的一个原因。在临床上,对轻症高血压患者有效,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好转,但对严重患者无效。它能抑制兔离体小肠的收缩及降低在位肠的张力,有解痉作用。还可降低血胆甾醇。毒性很小,治疗宽度较大,猫静脉注射最小致死量为35毫克/公斤,给药后,动物(特别是小鼠与蛙)表现全身兴奋,而后有较长期之抑制。
蝙蝠葛碱为季铵化合物,有良好的肌肉松弛作用(兔垂头试验),其作用性质与箭毒同。对犬、猫、兔也有降压作用,并能阻断猫颈上神经节的冲动传导,故与六烃季铵(C6)相同。对离体兔肠可使张力升高,阿托品可阻断之。
【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腰痛。瘰疬。"
【附方】治腰疼:蝙蝠籐二两(老人用三两),酒煎服二剂。(《澹寮试效方》)
【备注】本品在江苏地区作清风籐使用,并外销他省。
【摘录】《*辞典》
蝙蝠葛根 《*辞典》
【出处】《中国药植志》
【拼音名】 Biān Fu Gě Gēn
【别名】狗葡萄根、磨石豆根(《吉林中药手册》),山花子根、光光叶根(《山东中药》)。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4~5月或8~10月间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晒干。
【生境分布】产河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根茎呈圆柱形(四川商品都对开呈半圆状条形),长30~50厘米,迳1~5厘米,常扭曲,有稀疏细根、细根痕或芽痕,顶端有地上茎残基,具纵皱,皮孔稀少。外表棕黄色至棕黑色(刮去粗皮者呈灰白色或灰棕色),木栓易剥落,内部现淡黄色。折断面平坦,呈纤维性;木质部深黄色,分列成束,常8~15束或多至18束,辐射如轮;髓部棉白色。气无,味甚苦。以根茎租长、色外黄内白、无须根者为佳。
【化学成份】
日本产蝙蝠葛根茎含生物碱山豆根碱、山豆根醇灵碱、山豆根二醇灵碱、华紫堇碱、光千金籐定碱、光千金籐碱、尖防己碱、N-去甲基尖防己碱。
前苏联产蝙蝠葛根茎含生物碱光千金籐碱、尖防己碱、N-去甲基尖防已碱、蝙蝠葛碱、木兰花碱、山豆根碱、青籐碱及山豆根异醇灵碱。
【性味】
1《四川中药志》:"味苦辛,性寒,无毒。"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苦,寒。"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理气化湿。治扁桃体炎,咽喉炎,风湿痹痛、麻木,水肿,脚气,痢疾肠炎,胃痛腹胀。
《四川中药志》:"除湿祛风,行气利水。治膀胱水肿,风肿,脚气湿肿,风湿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3钱。
【附方】
1治痢疾,肠炎:蝙蝠葛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或用蝙蝠葛根五钱,徐长卿三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四肢麻木:蝙蝠葛根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3治绦虫病:蝙蝠葛干根一至三钱。水煎服。(《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4治胃痛腹胀:蝙蝠葛根或茎籐二至三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
治疗扁桃体炎和咽喉炎:取蝙蝠葛根、鬼针草各2.5斤,磨粉过筛,制成浸膏片,每片0.5克。每次2~4片,日服3次。治疗扁桃体炎16例,咽喉炎4例,除2例因高烧加用退热药外,均未用其它药物。治程2~5天平均3.15天,皆愈。
此外,用蝙蝠葛根各种制剂(针、片、煎剂)治疗慢性气管炎,亦有一定疗效。
【摘录】《*辞典》
北豆根 《中华本草》
【拼音名】 Běi Dou Gēn
【别名】蝙蝠葛根、北山豆根、马串铃、狗骨头、野豆根、山豆根、黄根、黄条香苦豆根、山豆秧根(内蒙)。
【来源】
药材基源:为防已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nispermum dauricum DC.
采收和储藏:春、秋采挖,除去须泥土,洗净,晒干。
【原形态】蝙蝠葛 多年生缠绕籐本,长达10m以上。根茎细长、横走,黄棕色或黑褐色,有分枝。小枝绿色,有细纵纹。叶互生;圆肾形或卵圆形,边缘3-7浅裂片近三角形,长、宽各5-15cm,先端尖,基部心形或截形,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掌状脉5-7条;叶柄盾状着生,长6-15cm。腋生短圆锥花序,总花梗长3-7cm;花小,黄绿色,有小苞片;雄蕊10-20;雌花心皮3,分离。核果扁球形,直径8-10mm,熟时黑紫色,内果皮坚硬,肾状扁圆形,有环状突起的雕纹。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灌丛中、田边、路旁及石砾滩地,或攀援于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宁夏、甘肃、山东等地。
【性状】
性状鉴定 根茎细圆柱形,略弯曲,有分枝,长30-50cm,直径3-8mm。表面黄棕色至褐棕色,有纵皱纹、细长须根或突起的须根痕,外皮极易脱落。质韧,不易折断,折断面不整齐,纤维性,木部淡黄色,中心有髓。气微,味苦。以条粗、外皮黄棕色、断面浅黄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不连成环。木栓层断续存在。皮层有少数不规则形石细胞。中柱鞘纤维呈新月形,两侧有石细胞群。外韧型维管束之高阁环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射线较宽,有石细胞散在。髓细胞具纹孔。本品薄壁细胞含细小淀粉粒和草酸钙方晶、针晶和棒晶。粉末特征:灰棕色。1石细胞单个散在,多呈不规则分技状,直径43-147μm,少数长至370μm,壁厚12-34μm,孔沟明显,胸腔较大,有的具1-3个横隔,分成2-4小腔,内含棕色物或细小草酸钙砂晶;另有少数石细胞呈类图形、类长方形或类三角形,壁稍厚,有的可见层纹。2韧皮纤维成束或散离,呈长梭形,边缘平整或有凸凹,直径17-46μm,壁厚5-12μm,纹孔斜裂缝状、人字形或十字形,孔沟明显,胞腔有时具分隔,内含草酸钙砂晶。3皮层细胞及射线细胞含有较多草酸钙砂晶,少数草酸钙方晶。此外,有木纤维,具缘纹乱及网纹导管。
【化学成份】蝙蝠葛根茎含山豆根碱(dauricine),6-去甲山豆根碱(daurinoline),6』-去甲山豆根碱(dauricinol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青籐碱(sinomenine),
葛根可以治疗什么病
葛根味甘、辛,性平。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止泻,滋润筋脉的功能。民间运用葛根治病的单方验方颇多,本期特辑部分介绍如下:
方一、治神经根型颈椎病:葛根、桃仁各150克。共研为细末,混合调匀后瓶装备用。每次服10克,加少量开水调成糊状,兑人适量白糖吞服。每天早晚各服1次,本方有活血舒筋之功效。
方二、治脑血管硬化:取葛根300 克,荆芥穗20克,豆豉150克。将葛根研细末,加清水揉成面团,擀薄后,切成面条。荆芥穗、豆豉起放人锅内加清水,煮沸,去渣留汁,再将面条人药汁中煮熟,加调料,调匀,空腹分次食用。
方三、治高血压:葛根100克,猪瘦肉、花生仁各50克,加水煲1小时,加盐调味,分次食用。或用葛根30克,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连服15日。
方四、治糖尿病:取葛根、天花粉各 30克,共研细末,猪胰子1个。将猪胰子洗净切片煮至将熟时放人葛根粉、天花粉,煮熟,分2次食。
方五、治突发性耳聋:葛根30克,升麻9克,白芍18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7~10天有效。
方六、治中心性视网膜炎:葛根、毛冬青各30克,枸杞子20克,菊花15 克。水煎3次分服,每日1剂。
方七、治小儿夜啼:每次取葛根粉 5克,开水冲泡,加入蜂蜜适量饮服,每日2次,连服3-5次。
方八、治肩周炎:葛根30克,桂枝9 克,薏苡仁30克,粳米60克,盐适量。 先用葛根、桂枝水煎取药汁,再将薏苡仁、粳米淘洗干净,放人药汁中熬至米烂粥熟,加盐调味即可,分2次温服,每日1剂。有温经散寒、舒筋通络之功效。
方九、治鼻衄:生葛根适量,捣烂取汁,每次服30毫升,日服2-3次。
方十、治偏头痛:葛根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5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39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辟汗草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鞭打绣球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