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粉
(《日华子本草》)
【异名】蚌蛤灰(《千金方》),蜃灰(《纲目》),蚌壳粉(《本草述》),蚌壳灰(《中国医学大辞典》)。
【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或三角帆蚌等贝壳制成的粉。动物形态详"蚌肉"条。
【采集】取蚌壳洗净,刮去黑皮,研成粉末或煅灰用。
【化学成分】各种河蚌的贝壳,常含微量的锶。它们有强大的集积锶的能力,故水中有否被Sr污染,可由分析其壳中的Sr而知之。参见"蚬壳"条。
【药理作用】加蚌壳粉喂养大鼠及小鼠,皆无增进体重的作用。其吸收率为14.45%,绝对吸收量为12.67毫克,比磷酸氧钙组和对照组高,股骨X线片及钙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骨质钙化好,故蚌壳粉的钙有一定效用。
锶的作用与钙相类似,但较弱而毒性也较低。以往认为其有毒性,可能与其中含有钡所致,锶很少吸收(主要在胃中吸收),血中之锶排泄也很快,如同时注入钙可促其排出,进入体内主要贮藏于骨胳中,能抑制骨的钙化。只有放射性锶有临床用途。
【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冷,无毒。"
②《纲目》:"咸,寒,无毒。"
【归经】入肺、肝、胃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胃三经。"
【功用主治】化痰消积,清热燥湿:治痰饮咳嗽,胃痛,呕逆,白带,痈肿,湿疮。
①《本草拾遗》:"烂壳为粉,饮下,主反胃,心胸间痰饮。"
②《日华子本草》:"治疳,止痢并呕逆;痈肿醋调敷。"
③《纲目》:"解热燥湿,化痰消积。止白浊,带下,痢疾,除湿肿,水嗽,明目,撩阴疮、湿疮、?痒。"
④《医林纂要》:"治顽痰,止咳嗽,清心保肺。"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干掺或调敷。
【选方】①治痰饮咳嗽:真蚌粉(新瓦上炒红),入青黛少许,用淡烃水滴麻油数点,调服二钱。(《内经类编试效方》)
②治积聚涎块,结于心腹之间,致令心腹刺痛,日久不愈,或干呕减食:蚌粉一两,巴豆七粒(去壳及膜)。上二味同炒令赤.去巴豆不用,只以醋丸其粉,如梧子大。丈夫脐腹痛,炒茴香酒吞下二十丸;妇人血气,炒姜酒下;败血冲心,童便和当归酒服;常服姜酒下。(《世医得效方》炒粉丸)
③治痈疽赤色肿有尖头者:醋和蚌蛤灰涂,干者易之。(《千金方》)
④治诸疮疽:川乌、蚌粉、草乌、海金砂、赤小豆、天南星各等分。上为末,用生地黄汁调,涂患处。(《普济方》消肿毒方)
⑤治脚指湿烂:蚌蛤粉干搽之。(《寿域神方》)
【临床应用】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将蚌壳研粉置铜锅中干炒,待药粉呈黄褐色,腥味挥发殆尽后冷却过筛。每服1~2克,白天每小时1次,1日12~14次,4~8周为一疗程。治疗41例,服药14~79天不等。结果上腹部疼痛消失者28例,减轻者7例;上腹部压痛消失者23例,减轻者6例;X线复查21例,龛影消失者9例,变形消失者1例,龛影缩小者6例。
目录1拼音2处方3功能主治4灵砂的用法用量5注意6摘录附:1用到中药灵砂的方剂2古籍中的灵砂 1拼音 líng shā
2处方水银一斤,硫黄四两。
右二味,用新铁铫炒成砂子,或有烟焰即以醋洒,候研细,入水火鼎,醋调赤石脂封口,铁线扎缚晒干,盐泥固济,用炭二十斤煅,如鼎子裂,笔蘸赤石脂频抹其处。火尽为度,经宿取出,研为细末,糯米糊为圆,如麻子大。
3功能主治性温无毒,主五脏百病,益精养神,补气明目,安魂魄,通血脉,止烦满,杀邪魅。
善治荣卫不交养,阴阳不升降,上盛下虚,头旋气促,心腹冷痛,翻胃吐逆,霍乱转筋,脏腑滑泄,赤白下痢。
久服通神,轻身不老,令人心灵。
此丹按仙经服饵之法,会五行符合之妙,体性轻清,不随烟焰飞走,男女老幼皆可服。
4灵砂的用法用量每服三粒,空心,枣汤、米饮、井华水、人参汤任下,量病轻重增至五、七粒。
5注意忌猪、羊血,绿豆粉、冷滑之物。
6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用到中药灵砂的方剂 灵砂明粉散 拼音:língshāmíngfěnsǎn别名:灵砂玄明粉处方:元明粉5钱,灵砂1钱。制法:上为细末。...
灵砂酒 拼音:língshājiǔ处方:灵砂。功能主治:疹疮黑陷不起。用法用量:以好酒磨化35粒服。摘录:...
灵砂安神丸 拼音:língshāānshénwán处方:灵砂1两(一半留为衣),茯神(乳制)2两,远志2两,枣仁...
药灵砂丹 济方》卷三十六引《如宜方》:方名:药灵砂丹组成:灵砂1两,丁香半钱,木香半钱,胡椒半钱。主治:翻胃,...
枣肉灵砂 ngshā《普济方》卷十八引《澹寮》:方名:枣肉灵砂组成:灵砂2钱(研),人参半钱,酸枣仁肉1钱。主...
更多用到中药灵砂的方剂
古籍中的灵砂 《本草纲目》:[石部第九卷金石之三]灵砂 类》)【释名】二气砂。慎微曰∶《茅亭客话》载∶以灵砂饵胡孙、鹦鹉、鼠、犬等,变其心,辄会人言,丹之通...
《本草述钩元》:[卷五石部]灵砂 以至阳勾至阴。脱阴反阳。故曰灵砂(濒湖)升灵砂法。用新锅安逍遥炉上。密揩锅底。文火下烧。入硫黄二两。...
《普济方》:[卷三十六胃腑门]胃反(附论) )上为末。泛为丸。每服五七丸。粉灵砂治脾疼翻胃。灵砂(一两)蚌粉(一两二味同炒略变色研细)丁香胡椒(...
《本经逢原》:[卷一石部]灵砂 甘温,无毒。按胡演《丹药秘诀》云,升灵砂法用新锅安逍遥炉上,蜜揩锅底,文火下烧,入硫黄二两溶化,投水...
《本草择要纲目》:[热性药品]灵砂
痱子是由于外界气温增高且湿度大导致出汗不畅时发生的小水疱和丘疹。多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肥胖者或老年体弱多病者。临床表现:额、颈、胸背、腋窝皱褶等多汗不透风处、儿童头面部出现针头大红丘疹,顶端有小水疱,周围红,多密集成片,严重者儿童头皮痱子可继发细菌感染而化脓。故临床可分为白痱、红痱、脓痱。破后脱屑细小而薄,伴不同程度痒或烧灼感,日晒或出汗时尤甚,气候转凉后可自愈。
(一)内治方【方一】旋覆花汤【来源】《御药院方》【组成】旋覆花、人参、赤茯苓(去皮)、黄芩、柴胡、枳实(面炒)、赤芍(去皮)、甘草各60克。
【功效】解暑燥湿。
【用法】每服6克,生姜5片,水煎去滓,食后服,日3次。
【方二】清暑透毒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陈皮、葛根、香薷、滑石、扁豆各9克,厚朴、泽泻、青皮各6克,甘草、蝉蜕、黄连各3克,灯心草1克。
【功效】解暑燥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解暑败毒饮【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香薷9克,公英、青蒿、茯神各6克,甘草、当归尾各3克,黄芩、黄连各1克,大黄2克,天花粉4克。
【功效】解暑燥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枸杞叶汤【来源】《偏方大全》【组成】枸杞叶100克,白糖少许。
【功效】清凉散热。
【用法】水煎,饮用时入白糖调味,日2次。
(二)外治方【方一】龙胆草擦剂【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龙胆草5000克。
【功效】清热燥湿。
【制法】水煎2次,第1次加水20升,开锅后煮1小时,第2次加水10升,开锅后煮40分钟,两次煎液混合过滤浓缩至9.6升。
【用法】涂患处,日数次。
【方二】楝花粉敷方【来源】《圣济总录》【组成】川苦楝花、滑石、蚌粉。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研末。
【用法】外敷,日数次。
【方三】赤石脂散【来源】《圣济总录》【组成】赤石脂、黄柏(去粗皮)、粗茶末各15克,白面60克,樟脑1.5克。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捣研为细散。
【用法】用时绵揾扑用。
【方四】滑石粉方【来源】《圣济总录》【组成】滑石、绿豆粉、干枣叶各30克。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为细末。
【用法】敷用,日数次。
【方五】樟脑粉方【来源】《圣济总录》【组成】樟脑3克,粟米粉150克。
【功效】辛凉止痒。
【制法】为细末。
【用法】先以枣叶汤洗后,绵扑。
【方六】玉女煎【来源】《三补简便验方》【组成】滑石粉15克,蛤粉、绿豆粉各60克,寒水石30克。
【功效】燥湿辛凉止痒。
【制法】研极细末,和匀。
【用法】先以苦参适量煎汤洗患处,再扑粉末。
【方七】五味去湿散【来源】《疮疡外用本草》【组成】川黄柏、白芷、蛤粉(煅)、石膏(煅)各30克,轻粉、冰片各3克。
【功效】燥湿收湿,辛凉止痒。
【制法】研极细末,和匀。
【用法】干扑,日数次。
【方八】痱子滑石粉【来源】《世医得效方》【组成】绿豆粉(焙)60克,滑石30克。
【功效】收湿,辛凉止痒。
【制法】为末和匀。
【用法】外扑,日数次。
【方九】止痒粉一【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组成】滑石30克,寒水石9克,冰片2.4克。
【功效】收湿,辛凉止痒。
【制法】研极细末。
【用法】外扑,日数次。
【方十】止痒粉二【来源】《中医皮肤病临证便览》【组成】煅炉甘石、煅石膏、枯矾各15克,滑石60克,樟脑、冰片各3克。
【功效】收湿,辛凉止痒。
【制法】研极细末。
【用法】外扑,日数次。
【方十一】止痒扑粉【来源】《中医外科临床手册》【组成】绿豆50克,氧化锌5克,樟脑1克,滑石粉加至100克。
【功效】收湿,辛凉止痒。
【制法】研匀。
【用法】外扑,日3~5次。
【方十二】痱子粉一【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冰片、薄荷冰各3克,甘石粉15克,滑石粉30克,黄柏6克。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为末混匀。
【用法】外搽,日数次。
【方十三】痱子粉二【来源】《皮肤病方剂药物手册》【组成】水杨酸2克,干燥明矾、硼砂各5克,薄荷脑1克,氧化锌、滑石粉各等量加至100克。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为末混匀。
【用法】外搽,日数次。
【方十四】痱子粉三【来源】《中医皮肤科诊疗学》【组成】绿豆粉10克,冰片2.5克,滑石粉加至100克。
【功效】辛凉止痒。
【制法】为末混匀。
【用法】外搽,日数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38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荜茇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蓖麻子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