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
(《别录》)
【异名】大米(《滇南本草》),硬米(《本草求原》)。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种仁。
【植物形态】稻(《诗经》),又名:?(《诗经》),嘉蔬(《礼记》),水稻。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丛生,高约1米左右;中空,有节,有分蘖。叶具叶鞘,叶鞘无毛,与节间等长或下部者较长;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8~25毫米,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线形,扁平,长30~60厘米,宽6~15毫米;粗糙,叶脉明显。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垂,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长6~8毫米;每小穗仅具1花,不育花外稃锥刺状,无毛;可育花外稃硬纸质,具5脉,遍被细毛或稀无毛,无芒或有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枚,卵圆形,长约1毫米;雄蕊6,花药长约2毫米,花丝细弱;子房长圆形,光滑,花柱2枚,柱头羽毛状,有时有第三枝退化的花柱。颖果矩圆形,平滑,淡黄色、白色。种子具明显的线状种脐。花期7~8月。果期8~9月。
水生或陆生。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稻的类型很多,按米粒的粘性不同,可分为粳稻、籼稻、糯稻等种。粳稻植株较矮,秆硬,叶幅狭,谷粒较短圆,米的粘性较强,胀性小。籼稻植株较高,秆软,叶幅宽,谷粒细长,米的粘性差,胀性大。糯稻在以上二种类型中都有,其米粒中含有多量糊精,粘性最强,胀性小。
本植物的茎叶(稻草)、果实上的细芒刺(稻谷芒)、发芽的果实(谷芽)、种皮(米皮糠)以及糯稻、籼稻的种仁(糯米、籼米)、糯稻的根茎及根(糯稻根须)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化学成分】约含75%以上的淀粉,8%左右的蛋白质,0.5~1%的脂肪。尚含有少量B族维生素;维生素的含量因稻子的种类和种植地点而异。脂肪部分含有酯型胆甾醇和自由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甘油一、二、三酯,磷酯,廿四酰基鞘氨醇葡萄糖,自由脂肪酸。尚含有乙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醇酸、柠檬酸和苹果酸等多种有机酸,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单糖。
【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应用自然长菌风化陈年(3年以上)的糯木粽子,剔去其发黑者,80℃焙干,磨粉,做成水混悬液、水提取液及乙醇提取液。给小鼠接种腹水型肝癌后,每天灌服水混悬液或皮下注射水或乙醇提取液,连续10天,对于腹水型肝癌小鼠的腹水生成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77.6%、56.4%和52.1%。在腹水涂片上看到用药组的癌细胞退变现象都较对照组为著,肉眼观察,对照组腹腔内肿瘤生长较给药组广泛,粘连情况也较严重。但接种癌细胞后11天,对照组与用药组动物死亡情况并无明显差异。
【性味】甘,平。
①《别录》:"味苦,平,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辛苦,平,无毒。生者冷,燔者热。"
③《七卷食经》:"味甘,微寒。"
④《纲目》:"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晚白粳:寒,新粳:热,陈粳:凉。"
【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胃经。"
【功用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
①《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
②《千金?食治》:"平胃气,长肌肉。"
③孟诜:"温中,益气,补下元。"
④《日华子本草》:"壮筋骨,补肠胃。"
⑤《滇南本草》:"治诸虚百损,强阴壮骨,生津,明目,长智。"
⑥《纲目》:"粳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炒米汤:益胃除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
【宜忌】《纲目》:"炒米汤不去火毒,令人作渴。"
【选方】①治霍乱狂闷,烦渴,吐泻无度,气欲绝者:淡竹沥一合,粳米一合(炒,以水二盏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匀顿服之。(《圣济总录》竹沥饮)
②治赤痢热躁:粳米半升。水研取汁,入油瓷瓶中,蜡纸封口,沉井底一夜,平旦服之。(《普济方》)
③治受胎未足,初生无皮,色赤,但有红筋:早白米粉扑之。(《圣济总录》)
【名家论述】①宁原《食鉴本草》:"粳米,即今之白晚米,惟味香甘,与早熟米及各土所产亦白大小异族四、五种,犹同一类也,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耳。"
②《本草蒙筌》:"粳米,伤寒方中,亦多加入,各有取义,未尝一拘。少阴证,桃花汤每加,取甘以补正气也;竹叶石膏汤频用,取甘以益不足焉;白虎汤入手太阴,亦同甘草用者,取甘以缓之,使不速于下尔。"
③《纲目》:"梗稻六、七月收者为早粳,止可充食;八、九月收者为迟粳,十月收者为晚粳。北方气寒,粳性多凉,八、九月收者,即可入药;南方气热,粳性多温,惟十月晚稻气凉,乃可入药。""按罗天益《宝鉴》云,粳粟米粥气薄味淡,阳中之阴也。所以淡渗下行,能利小便,又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④《本草经疏》:"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本经》益气止烦止泄,特其余事耳。"
⑤《随息居饮食谱》:"粳米甘平,宜煮粥食,功与籼同,籼亦可粥而粳较稠,粳亦可饭而籼耐饥。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强食亦能致病戕生,患停饮者不宜吸粥。痧胀霍乱虽米汤不可入口,以其性补,能闭塞隧络也。故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至病人、产妇粥养最宜,以其较籼为柔,而较糯不粘也。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又有一种香粳米,自然有香,亦名香珠米,煮粥时加入之,香美异常,尤能醒胃。凡煮粥宜用井泉水,则味更佳也。"
目录1拼音2概述3粳米的别名4《全国中草药汇编》:粳米 4.1拼音名4.2粳米的别名4.3来源4.4生境分布4.5功能主治4.6粳米的用法用量4.7摘录 5《中华本草》:粳米 5.1出处5.2拼音名5.3英文名5.4粳米的别名5.5来源5.6原形态5.7生境分布5.8性状5.9化学成份5.10粳米的药理作用5.11鉴别5.12性味5.13归经5.14功能主治5.15粳米的用法用量5.16注意5.17附方5.18各家论述5.19摘录 6粳米的食用量7粳米的营养价值8?粳米适合的人群9粳米的食疗功效10与粳米相克的食物11粳米的食用建议附:1用到中药粳米的方剂2用到中药粳米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粳米 1拼音 jīng mǐ
2概述 粳米为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为禾本科粳稻的种仁,又称大米,一般呈椭圆形颗粒状,较圆胖,半透明,表面光亮,腹白度较小。粳米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种植历史已有6900多年,粳米饮食文化是我国饮食文化的特产之一。
3粳米的别名 硬米
4《全国中草药汇编》:粳米
5《中华本草》:粳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yza sativa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颖果成熟时,采收,脱下果实,晒干,除去稻壳即可。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2.《本草蒙筌》:粳米,伤寒方中,亦多加入,各有取义,未尝一拘。少阴证,桃花汤每加,取甘以补正气也;竹叶石膏汤频用,取甘以益不足焉;白虎汤入手太阴,亦同甘草用看,取甘以缓之,使不速于下尔。
3.《纲目》:粳稻六、七月收者为早粳,止可充食:八、九月收者为迟粳,十月收者为晚粳。北方气寒,粳性多凉,八、九月收者,即可入药;南方气热,粳性多温,惟十月晚稻气凉,乃可入药。按罗天益《宝鉴》云,粳粟米粥气薄味谈,阳中之阴也。所以谈渗下行,能利小便。又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4.《本草经疏》: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本经》益气止烦止泄,特其余事耳。
5.《随息居饮食谱》:粳米甘平,宜煮粥食,功与籼同,籼亦可粥而粳较稠,粳亦可饭而籼耐饥。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患停饮者不宜啜粥。痧胀霍乱虽米汤不可入口,以其性补,能闭塞隧络也。故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至病人、产妇粥养最宜,以其较籼为柔,而较糯不粘也。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又有一种香粳米,自然有香,亦名香珠米,煮粥时加入之,香美异常,尤能醒胃。凡煮粥宜用并泉水,则味更佳也。
6.《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
7.《千金·食治》:平胃气,长肌肉。
8.孟诜:温中,益气,补下元。
9.《日华子本草》:壮筋骨,补肠胃。
10.《滇南本草》:治诸虚百损,强阴壮骨,生津,明目,长智。
11.《纲目》:粳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炒米汤:益胃除湿。
6粳米的食用量 每餐60克
7粳米的营养价值 1. 粳米米糠层的粗纤维分子,有助胃肠蠕动,对胃病、便秘、痔疮等疗效很好;
2. 粳米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少高血压的机会;
3. 粳米能预防糖尿病、脚气病、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病;
4. 粳米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含量都比较多,多吃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几率;
5. 粳米可防过敏性疾病,因粳米所供养的红细胞生命力强,又无异体蛋白进入血流,故能防止一些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
8?粳米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一切体虚之人、高热之人、久病初愈、妇女产后、老年人、婴幼儿消化力减弱者;
2.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9粳米的食疗功效 粳米性平、味甘,归脾、胃经;
具有补中益气,平和五脏,止烦渴,止泄,壮筋骨,通血脉,益精强志,好颜色之功;
主治泻痢、胃气不足、口干渴、呕吐、诸虚百损等。
10与粳米相克的食物 唐?孟诜:“粳米不可同马肉食,发瘤疾。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盂英:“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11粳米的食用建议 1. 粳米做成粥更易于消化吸收,但制作米粥时千万不要放堿,因为米是人体维生素B1的重要来源,堿能破坏米中的维生素B1,会导致B1缺乏,出现“脚气病”;
2. 制作米饭时一定要“蒸”,不要“捞”,因为捞饭会损失掉大量维生素;
3. 平时不宜多 *** 制后的细粮。
4. 不能长期食用精米而对糙米不闻不问,因为精米在加工时会损坏大量的营养,长期使用会导致营养缺乏,所以应粗细结合,才能均衡营养;
5. 米油俗称米汤、粥油,为煮米粥时,浮于锅面上的浓稠液体,性平味甘,大能补虚,老幼咸宜,病后产后体弱之人尤为适合,《本草纲目拾遗》云:米油滋阴长力,肥五脏百窍。力能实毛窍,最肥人。《随息居饮食谱》曰:补液填精,有裨赢老。另外,《紫桂单方》中有对男子精少不育的专门论述:治精清不孕:煮米粥滚锅畔面上米沫浮面者,取起加炼过食盐少许,空心服下,其精自浓。
用到中药粳米的方剂 陈橘皮粥 苎麻根(刮去土,晒干)1两,高良姜(末)3钱,白粳米(择净)半合。制法:上除粳米外为散。功能主治:妊...
黄雌鸡饭 雌鸡1只(去毛及肠肚),生百合(净洗择)1颗,白粳米饭1盏。功能主治:补益。主女子产后虚羸。用法用量...
韭子粥 拼音:jiǔzǐzhōu处方:大量菜子15克粳米50克细盐适量制法:将韭菜子用文火炒熟,与粳米、细盐...
松仁粥 拼音:sōngrénzhōu处方:松仁15克粳米30克制法:先煮粳米粥,后将松仁和水研末作膏,入粥内...
炒面粥 拼音:chǎomiànzhōu处方:炒面15克粳米30克制法:先煮粳米粥,入炒面,搅匀。功能主治:温...
更多用到中药粳米的方剂
用到中药粳米的中成药 速止水泻冲剂 gji标准编号:WS3B160293处方:粳米30g茶叶10g干姜5g食盐2g制法:以上四味,...
癫狂龙虎丸 成最细粉,备用;牛黄、白矾分别研成细粉与巴豆霜及粳米粉(蒸熟)40g配研,过筛,混匀。另取粳米粉20...
丁香烂饭丸 莪术30g甘松90g甘草30g香附(制)150g粳米(淘、炒)540g制法: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
固精补肾丸 干,与山药、茯苓、小茴香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加粳米粉适量,过筛,再与上述含糖稠膏混匀,喷加石菖蒲油...
庆余辟瘟丹 作外层粉。每992g粉末约加熟糯米粉147g,熟粳米粉98g,用苏合香和水制丸,低温干燥,用朱砂粉末...
更多用到中药粳米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粳米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七]老老余编(下) 老人虚羸之气。猪肚(二枚,洗如常法)人参(半两)粳米(三合干姜(二钱,炮)川椒(去目及不开者,二钱,...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五)治伤寒温病同用方]4.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 微者,皆投以白虎加人参汤。实验既久,知以生山药代粳米,则其方愈稳妥,见效亦愈速。盖粳米不过调和胃气,...
《药征续编》:[卷下]人尿 品,仲景一二方剂,俱使用之,故无所取其征者。如彼粳米之于白虎汤、附子粳米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七证...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二卷谷之一]粳 硬也。但入解热药,以晚粳为良尔。【集解】弘景曰∶粳米,即今人常食之米,但有白、赤、小、大异族四、五种...
《专治麻痧初编》:[卷六]柯氏韵怕《名医方论》
食用粳米可以益气健脾,预防疾病。粳米作为日常食用,含有人体必需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C和钙等营养成分,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和热量,对人体有很多好处。
用籼米煮成的粥能够养胃补脾,籼米能刺激分泌胃液,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每100g籼米中含有77.5g碳水化合物。
糯米熬成粥服用,可加快血液循环,促使身体发热,有抵抗寒冷的功效,是适合冬季食用的佳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31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金爪儿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荆三棱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