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吐珠
(《泉州本草》)
【别名】伞莎草。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风车草的茎叶。
【植物形态】风车草
多年生粗壮簇生草本,根伏茎短粗,须根坚硬。秆高30~150厘米,近圆柱形,基部包以无叶的鞘,鞘棕色。苞片20枚,较花序长约2倍,宽2~11毫米,平展。多次复出长侧枝聚伞花序,第1次辐射枝长达7厘米,第2次辐射枝长达15厘米;小穗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8毫米,压扁,具花6~26朵,鳞片紧密的覆瓦状排列,膜质,卵形,长约2毫米,具3~5条脉;雄蕊3,花药线形,顶具刚毛状附属物;花柱短,柱头3。小坚果椭圆形,近于三棱形,长为鳞片的1/3,褐色。抽穗期冬春。
生于森林、草原地区的大湖、河流边缘的沼泽中,或栽培于水池中。我国各地均见栽培。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味酸甘微苦,性凉,无毒。
【功用主治】行气活血,退癀解毒。治瘀血作痛,蛇虫咬伤。
【选方】①治产后下血腹痛:鲜九龙吐珠二两,放锅内喷酒炒制,再喷再炒至微焦为度,合食米一把煎汤服。
②治蛇虫咬伤:干九龙吐珠四两,浸酒二十两(二星期可用)。凡用取药抹伤口,并将此酒内服一小杯。
龙吐珠常见病害:叶斑病
病症表现
龙吐珠属马鞭草科,会生叶斑病,是半知菌感染所致。起初只是一个个小褐点儿,如不及时治疗会产生大片的黑斑,叶片枯黄死掉。
防治方法
一旦发现生病,应立即用百菌清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隔7-8天一次,连续2-3次,可基本痊愈。
龙吐珠常见病害:锈病
病症表现
锈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有的还可在枝干上引起肿瘤、粗皮、丛枝、曲枝等症状,或造成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严重时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而迅速枯死。
防治方法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均可有效防治龙吐珠的锈病。
龙吐珠常见病害:花叶病
病症表现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 绿角状病斑,最后变为褐色;病叶出现浅绿与常绿相间的花叶;严重时叶片变形、黄化,植株矮小,花穗短,花小花少,甚至不能抽出花穗。
防治方法
清除受花叶病病菌侵染的叶片,然后采用药剂防治。药剂可采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洒防治。
龙吐珠常见病害:灰霉病
病症表现
可危害植株的茎、叶和花,以花为主。病菌通过衰弱的寄主组织侵入。叶部受害,常先发生于叶尖或叶缘,发病初期,病部出现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大,病组织变成黑褐色并腐烂。
防治方法
及时清除病花、病叶,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侵染源。温室要加强通风,浇水不宜过多,控制室内的温、湿度。
发病初期,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周喷1次,连喷2~3次。
九龙吐珠攀援状灌木,高2-5m。多年生粗壮簇生草本,根伏茎短粗,须根坚硬。幼枝四棱形,被黄褐色短柔毛,老时无毛;髓部疏松,干后中空。单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纸质,卵状长圆形或狭卵形,长4-10cm,宽 1.5-4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全缘,表面被小疣毛,背面近无毛;基脉3出。
1.出处:出自《泉州本草》。
2.拼音名:Jiǔ Lónɡ Tǔ Zhū。
3.英文名:Herb of Fanshaped Umbrellasedge。
4.别名:伞莎草。
5.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龙吐的珠叶及全株。
6.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blerodendrum thomsonae Balf。
7.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晒干;叶,鲜用。
8.性味:味淡;性平。
93归经:肝;脾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30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九里香根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鸡树条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