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红豆
(《海药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海红豆的种子。
【植物形态】海红豆,又名:孔雀豆、红豆、相思树、相思格、双栖树、红木、西施格树。
落叶乔木,高约8米,幼嫩部被小柔毛。2回羽状复叶,有羽片4~12对(海南产的3~4对),小叶8~14枚,矩圆形或卵形,长2.5~3.5厘米,宽约1.5~2.5厘米,先端极钝,两面均被柔毛。圆锥花序式的总状花序,花小,白色或淡黄色,同生于一花束上,具短柄;萼钟形,5齿裂,长约5毫米,与花柄同被金黄色柔毛;花瓣5,披针形;雄蕊10,分离,花药卵形;子房无柄。荚果带状,长10~20厘米,当开裂时弯曲而旋卷,秃净;种子鲜红色,光亮,阔卵形,长约5.5~8毫米,珠柄着生于其一端。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林中或无荫的山溪沟边和山坡,亦栽于庭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以至喜马拉雅山东部。
【采集】采收成熟的果实,剥取种子,晒干。
【化学成分】种子中含豆甾醇及其葡萄糖甙、卫矛醇和多糖。种子油中含油酸、亚油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和少量廿四酸等。
【药理作用】海红豆与相思子不同,不含甙(含皂甙)、生物碱及相思子毒蛋白。曾有人报告其中含毒扁豆碱样成分,但非洲人有用作调味品者。根有催吐、泻下作用;叶则有收敛作用,可用于止泻。
【性味】《海药本草》:"微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海药本草》:"主人黑皮鼾蹭,花癣,头面游风,宜入面药及澡豆。"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有各地的习俗,所以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现象也是特别多。比如红豆,有的地区称海红豆为红豆,有的地区称相思子为红豆,有的地区称赤豆为红豆,名称比较混乱。但是这些,有的可食用,有的有剧毒不能食用,还是需要注意区分的。
《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的红豆,有海红豆和相思子。海红豆就是王维的诗 “红豆生南国”中的红豆,色泽鲜红美丽,可以作装饰品。产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相思子,产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上部约三分之二为鲜红色,下部三分之一为黑色,色泽华美,可做装饰品。但有剧毒,外用可治皮肤病。
《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的赤小豆,是豆科豇豆属的,我国南部野生或栽培。我们现在吃的红豆,在《中国植物志》中记载为赤豆,也是豆科豇豆属的,我国南北均有栽培。大部分地区都称为小豆,广州称红豆,东北称红小豆。赤小豆和赤豆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但也不是一种东西。
药典中,赤小豆是豆科植物赤小豆和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也就是说,赤小豆和赤豆(我们吃的红豆)都做赤小豆入药,但是祛湿作用还是赤小豆比较强。食用赤豆为佳,药用赤小豆为佳。
参考文献: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3.
作者:张培 单位:北京丰台医院临床药学室、药事网成员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我不是什么医生,但是对于红豆和赤小豆我有话要说。
最好买红豆,就是大一点的红豆。
赤小豆是一味药材,除湿效果比红豆好,但是副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
看看它的。
赤小豆,别名:赤豆、红饭豆、饭豆、蛋白豆、赤山豆,拉丁文名:Vigna umbellata (Thunb.) Ohwi et Ohashi 是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茎纤细,长达1米或过之,幼时被黄色长柔毛,老时无毛。[1]外形与红豆相似而稍微细长。一年生草本植物,赤小豆主要用于中药材,常与红豆混用,具备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等功效。全国各地普遍栽培。赤小豆可整粒食用,或用于煮饭、煮粥、做赤豆汤。常用来做成豆沙作为馅料,美味可口。
我以前看到的介绍可不是这样的,大量的食用赤小豆是会有微小的中毒的。
真实经历,我去超市购物的时候,超市送了我一罐赤小豆。当时觉得名字和红豆不一样以外,其他都很像,就当红豆吃了。
煲了第一次赤小豆粥,没有吃之前只是觉得这玩意没什么肉,煮出来全是皮,而且很难煲烂,整整两个小时的高压锅呀。
吃完就觉得整个食管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拼命喝水也缓解不了。当时没以为是赤小豆的问题。
第二次煮来吃也是,真的好难受啊,食管。
我觉得我也是奇葩,还坚持吃了第三次,就因为怕浪费。
所以我个人建议,一是量不要太多,二是最好搭配着其他除湿的东西一起吃。
说起赤小豆,大家都知道它是利水渗湿的良药,同时又是药食同源的食品。我原来以为红豆和赤小豆是一个东西,最近我才彻底搞清楚,原来以前人们嘴里乱叫的小豆、赤豆、红豆、红小豆,并不完全是一种东西。
赤小豆和红豆不管是在外观上还是在口感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赤小豆呈长圆形而稍扁,表面紫红色 ;红豆呈短圆柱形,两端较平截或钝圆, 表面暗棕红色;赤小豆质地偏硬,而且蒸煮不宜煮开煮烂,吃起来不如红豆绵软;红豆在蒸煮过程中相对容易煮烂,口感绵软;所以,一般煮粥、做豆沙、豆包人们喜欢用红豆。
二者看似有明显区别,但是在《中国药典》中,二者却统称为赤小豆,只是属于不同的种,《中国药典》把豆科植物 赤小豆 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 或 赤豆 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的干燥成熟种子统称做赤小豆。
药典中,二者除了在性状上是分别进行描述的以外,其他描述项都是通用的,在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上并未区别描述,这说明二者在功效方面是一样的。赤小豆(赤豆)性甘、酸,平。归心、小肠经。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肢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所以,这两种赤小豆都有祛湿的作用。比如比较经典的祛湿食疗方,红豆薏米粥,有习惯用红豆,也有习惯用赤小豆的。
二者在功效上虽没有区别,但药用的赤小豆习惯上认为以前者为优,而南方一般多用种子较窄的赤小豆,而不用较肥圆的赤豆。所以,祛湿二者均可,只是有时候药用偏向于用长而扁的赤小豆。而做药膳、 养生 食用,人们却没有分太仔细,而且用红豆的居多,可能和红豆口感好易软有关系,亦或者有些人压根就没弄明白红豆、赤小豆怎么区分的。
难道不是一种东西?逗我!
“赤”在文言文中也有红的意思,红小豆和赤小豆就是同一种。可能是由于题目给人造成了混淆。
红豆的功效有很多,补气健脾,补血祛湿等……
要说起祛湿,红豆薏米是绝配。可以将红豆薏米提前泡一宿,第二天加水熬粥,也可以加入银耳红枣等,这样更加有利于补气养血,对女生来说真的很好,也可以加入冰糖调味,更加增加口感。
红豆的很多做法也是有利于身体 健康 的,这就需要大家去慢慢发现了
有的中药一旦搞错,后果或许会很严重,所以药材之间的区分,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有的人就是因为误用有毒的中药,导致了身体受损。
在我们的中药学专业里,就有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的学科, 我觉得它们的存在就是让我们学会如何区分中药,找到鉴定的依据 。
老邪这次要说的就是 赤小豆 和 红豆 这两种药材,听说被它们折磨的人可不少,想要用赤小豆,买到的却是红豆。不会一点区分的方法还真是不行的,这两者有差异,价格上一高一低, 把其中一种药材当成另一种来用,可能要吃亏。
红豆和赤小豆让人难以区分 红豆粥想必吃过的人不少,若是感觉做出来的红豆口感上有点不同, 比如颗粒大小有差异,粗细程度不同, 可能你搞错了,你把赤小豆加到红豆中了。
在《纲目》中,赤小豆的用名就是“红豆”, 这些早期的说法用的就是比较简单的命名方式,直接看颜色来起名, 但是后来才慢慢规范了,对赤小豆的别称叫成了“红饭豆”,就因为多了这个字,二者就注定有了区别。这么看来的话, 它们还是共同之处多一些, 这才有了共性,让人们难以区分。
红豆和赤小豆的区别 关于区别,主要还是从内外着手,“外”指的是直观的表象,即外部特征,而“内”就是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了,就是“功效”。
1.光从外部特征上就能区别二者,具体就是用肉眼观察即可。
对于红豆,它的特点就是 近圆形,长度大约为1.5厘米左右,颜色为鲜红或是暗红且有光泽,种脐大概是0.8厘米这样(源于《中华本草》); 对于赤小豆的描述(源于《药典》)则是 呈长圆形,长度可达0.8厘米,为紫红色微有光泽,种脐偏于一侧且突起。
这么一来不就很明显了吗?看形状,偏圆的是红豆;看颜色,红中带紫的是赤小豆;看种脐,赤小豆的种脐比红豆的要突出;看光泽,光亮程度比较高的就是赤小豆了。有的人还说到断面,硬度等方面,我觉得记住这几点就足以区分了。
2.红豆和赤小豆在药用功效上各有不同,具体用药得看情况。
功效上自然就不同了,我们常吃红豆粥,那它的好处,或许你需要了解一下, 有助于帮助你更好地调理身体。
在我的家乡,人们把赤小豆称为 “祛湿豆” ,因此在南方天的时候,赤小豆和薏苡仁成了人们嘴里的“常客”,赤小豆主要是有 利水和排脓解毒 的功效,通俗说就是帮助人体将水排出,能治疗 肿毒以及肠痈 等等;而红豆就不同了,红豆同样能用在一些与“肿毒”相关的病症,可是它主要是 理气活血 ,比方说胃气痛,疝气痛等等,适合用红豆,更是对女性有莫大的好处。
最后的话 这么看来,区分赤小豆和红豆其实是简单的事情,光靠肉眼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功效上差异就有点大了。
祛湿的话还是要用赤小豆,我们单位也把赤小豆归类为利水的药材,利水的过程就包括了“湿邪”的排出,而红豆偏向于女性食用,除了理气,它的“活血”功效可是调节生理问题的根本,要注意功效的区别,需用药的话请遵医嘱。
祛湿的话要赤小豆才管用,红豆是养心的,赤小豆才是真正的祛湿。
我整理了写湿气重的症状,你们看下最近有没有。
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1、头发和脸上经常油乎乎的,还爱长痘痘;
2、浑身乏力,经常觉得很累,怎么都睡不够,无精打采的;
3、睡觉打呼噜,痰多,口水多;
4、经常出现关节酸痛,关节屈伸不利的状况;
5、老觉得皮肤发痒,用手去挠会有红色凸起;
6、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阴部瘙痒、阴部异味、白带增多等症状;
7、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泻,水肿,痰饮等症;
8、虚胖,多下半身肥胖,小肚子大,身体浮肿,减肥易反弹;
9、大便稀黏腥臭,不易冲干净;
10、脸色苍白,睡觉流口水,口臭,身体有异味;
11、舌头边缘有锯齿,俗称“裙边舌”。
《本草纲目》里介绍了一个调理湿邪、健脾胃的方子——薏米马齿苋茶,具体做法是将薏米仁炒到微黄,将薏米仁、芡实、赤小豆各5克用冷水浸泡半天(或用热水浸泡两小时),洗净后加水煮一小时,再加入1克马齿苋、淡竹叶、槐米、绿茶等食材,转文火煮半小时,待凉饮用。如果觉得煲水太麻烦,也可以买成分相同的茶包泡饮。
该方子组成的材料具有祛湿、有清暑湿,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而且此方除了常见的薏米仁、赤豆之外还有马齿苋、淡竹叶、槐米、绿茶等食材,可祛湿美白,相比仅有红豆薏米的茶类更占优势,祛湿的功效也翻倍。
1.红豆赤小豆形态的区别:
红豆与赤小豆:一个食疗,一个入药。那赤小豆是否就是红豆?红豆与赤小豆两者同属豆科植物,但确实有所区别。赤小豆从形状上和红豆就不一样。红豆比较大,圆圆的,稍微煮煮就变得软烂,口感很好。而赤小豆不仅体形比一般红豆小,还是细长款,形状扁扁的,和红豆放一起你绝对不会认错。而且赤小豆即便煮久了,也不会煮烂,吃着比较硬。
2.红豆赤小豆功效的区别:
在功效上,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可以磨粉,也可以直接煎煮,有解毒、排脓、利水、消肿的作用,和绿豆有一点点像。红豆与它模样不同,性质和营养成分也有差别,但不会太大,只是赤小豆的功效强些,所以入药都用赤小豆。总体来说,一般日常饮食或者食疗,用红豆就可以了,这样口感好,而且价格也比较便宜。但如果是汤药里专门提到赤小豆,就一定要用赤小豆,否则效果可能不给力。
3.两款除湿食疗方:
薏米山药芡实汤: 炒薏米、淮山药、芡实、炒扁豆各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制法:先将上述中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然后与洗净的猪排骨同时放进汤煲内,用大火烧沸后,改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赤小豆煲鸡: 赤小豆90克,去毛及内脏的母鸡1只。制法:将赤小豆放入鸡腹内,用竹签将鸡腹切口闭合,加入适量的水煲汤;食用时加盐及调味品,食肉喝汤。
是不是有很多人都会认为红豆和赤小豆是一样的,其实赤小豆和红豆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不管是 从形状、颜色、口感以及营养价值上来说都是不一样的,祛湿的话要用赤小豆 ,我也是很喜欢用赤小豆煲粥喝。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各种豆类一起来煲粥,营养丰富又好喝,红豆和赤小豆也是我们经常会吃的,不过有很多人都会以为赤小豆和红都是一样的,其实红豆和赤小豆是不一样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形状、颜色、口感、营养价值等都不一样,下面就来分享一下红豆和赤小豆有什么区别,祛湿到底用哪个?
一、红豆和赤小豆有什么区别?祛湿到底用哪个 1、红豆和赤小豆的区别会是很大的,先来了解红豆,红豆又名相思豆,营养丰富,一般都是用来食用的,像我们平时吃的红豆沙就是用红豆做的;再来了解赤小豆,赤小豆又名红小豆、赤豆,营养丰富,赤小豆可以用来入药,也可以食用。
2、红豆和赤小豆形状、颜色、口感、营养价值等都不一样,首先形状就不一样,赤小豆看上去比红豆个头要小一点,形状细长稍扁,红豆个头要大一点,比较饱满,呈圆柱状;赤小豆和红豆颜色口感也不一样,红豆颜色鲜红,口感更软糯,赤小豆颜色暗红,比较硬,不容易煮烂,赤小豆和红豆的营养也都不一样。
3、红豆和赤小豆,祛湿用哪一种,当然要选择赤小豆了,因为赤小豆的祛湿效果要比红豆好很多,不过要注意赤小豆性寒,有些人不能过量使用。
二、赤小豆薏米粥 1、准备食材:赤小豆、薏米、芡实、红枣、枸杞
2、把薏米洗干净,沥干水分,放进锅里炒一下,用小火炒制,要不停地翻炒,炒至薏米微黄就可以了,薏米炒一下效果更好,不过千万不要炒过了,会发苦。
3、把赤小豆和芡实洗干净,放盆里,把炒过的薏米也放进去,加入水浸泡几个小时,浸泡好后,沥干水分放进砂锅里面。
4、加入足够的水,把红枣洗干净放进锅里,大火烧开,转小火熬制,熬制一个半小时,熬至薏米、赤小豆软烂就可以了,把枸杞洗干净放进去,继续熬制五分钟就可以了。
总结:这下大家都知道红豆个赤小豆有什么区别了,其实这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祛湿的话就用赤小豆,不过也是要坚持喝的,红豆和赤小豆的营养价值都是很高的,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我也经常会用赤小豆来熬粥,喜欢的可以试试。
说起红豆,很自然的让人联想起唐朝诗人王维的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自此红豆似乎跟男欢女爱扯上关系。乃至现代,著名香港词人林夕为王菲写下歌曲《红豆》,“有时候,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 都有时候...”成为八零后对过去 情感 世界的集体追忆。
那什么是赤小豆,乍一听还以为是红豆的山寨版,两者外形看,赤小豆就相当于红豆的瘦身版,红豆胖墩墩,而赤小豆瘦长。且赤小豆呈暗红色,红豆颜色要艳!
要知道,能入药的只有赤小豆,若论祛湿效果,不猜自明!
另外赤小豆还具有止泻痢,利小便、去恶血等。若是碰上皮肤痈肿,大可以捣碎赤小豆,同鸡蛋白一起抹在肿大处,便可痊愈。
红豆和赤小豆的区别主要是外形上区别,在功能和营养上没有多大的区别。
红豆又叫相思子,一直以为红豆只是诗人文人墨客笔下,寄托相思的一个意象和物象。红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红豆气味甘、酸、平、无毒 ,有化湿补脾的作用,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
赤小豆
赤小豆的别名也叫红豆,赤小豆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性平,味甘、酸,具有止泻,消肿,滋补强壮,健脾养胃,利尿,抗菌消炎,解除毒素等功效。
在部分饮食书籍中,红豆具有化湿补脾,清热解毒的作用,赤小豆并没有祛湿功能的记载。
所以,在红豆和赤小豆两者来看,红豆的祛湿作用更好一点。
功效:
红豆有清心养神、健脾益肾功效,加入莲子、百合更有固精益气、止血、强健筋骨等作用,能治肺燥、干咳,提升内脏活力,增强体力。养生也是护肤的重要的一部分,外调加上内养,才能造就一个水灵灵的女人。
红豆在传统医学上,主要应用于行水——去水肿、利气——去脚气、健脾,如将红豆和鲤鱼煮汤食用,对水肿、脚气、小便困难等起食疗作用,还能治疗肝硬化、肝腹水、补体虚;红豆与冬瓜同煮后的汤汁是全身水肿的食疗佳品;红豆与扁豆、薏仁同煮,可治疗腹泻。另外,红豆还可与中药同用,如红豆配连翘和当归煎汤,可治疗肝脓肿;红豆配以蒲公英、甘草煎汤,可治疗肠痛等。
红豆和赤小豆一样吗?
红豆又名赤豆、赤小豆,应该注意与亦有“红豆”别名的“相思豆”相区别,后者产于广东,外形特征为半粒红半粒黑,吃后易中毒。
?性味 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肠经 ?功能 如黄豆,也有健脾止泻作用,而利水消肿、清热解毒功能更加显著,可治水肿、脚气浮肿、黄疸、泄泻、丹毒、痈肿疮毒,亦可用于通乳。
?宜 除尿多之人外,一般人均可选用,尤其是肥胖、湿体及有水肿的患者,因为它有助于化湿和利尿。 ?忌 体型消瘦、津血枯燥者不宜多食。
还有记载:被蛇咬者,百日内应忌食赤小豆。 ?应用举例 ①赤豆汤:有消渴、止泻、除胀满、利小便作用;产后缺奶及产后浮肿也相宜。
用100克赤小豆,加水1000毫升,煮烂后加糖,喝汤吃豆,每日1剂,连用1周。②赤小豆鲤鱼汤:有利尿、退肿作用,用于肝硬化腹水、其他水肿、脚气、黄疸等患者。
赤小豆500克、活鲤鱼500克以上1条,同放锅内,加水2000毫升清炖至赤小豆烂透,分次将鱼、豆、汤吃下,连用5~7天。 ③赤小豆鲫鱼汤:有利水、消肿、健脾、止泻作用,用于妊娠、面目浮肿、食欲缺乏、大便溏薄等。
④赤豆红枣桂圆汤:有补血、益脾胃作用,用于冬季浮肿及肥人水肿。将3物加水同煮后,再加入适量红糖食用。
来源:家庭医生报。
赤小豆和红豆有什么区别吗?
1、从本质上看:赤豆又名“赤小豆”、“小豆”。
属于一年生草本。花黄或淡灰色。
荚果没有毛,种子椭圆或长椭圆形,一般为赤色。原产于亚洲;中国栽培较广。
种子富含淀粉、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可作粮食和副食品,并可供药用。红豆,又称海红豆,属于豆科植物,又名赤豆,小豆。
红豆性喜光,喜温,味甘,无毒。红豆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膳食纤维,各种维生素,胡萝卜素,无机盐等等,吃红豆对人体的滋补作用。
2、从外形来看:大体来说两者形状不同,红豆比较圆,赤小豆是细长的,稍扁。 3、从用途来看:红豆的体积比较大,最常用的就是用来做美味的红豆沙糖水。
而赤小豆体积比较小,最适合用来煲汤或者煮粥来吃,有利尿消除水肿的作用,非常适合产妇食用。 4、从口感来看:赤小豆质地坚硬,难以煮烂,同时适合用适量的糖调味,但不宜放盐,否则不利水分的排出。
红豆则更软,容易出沙,口感绵密。就纯口感的角度来讲,红豆的确是更适合食用的。
可见赤小豆和红豆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
赤小豆和红小豆的区别是什么?
两者颜色相同,但是形状不同。
红豆比较圆,赤小豆是细长的,稍扁。煮完之后,红豆会变软,但是赤小豆即便泡过之后再煮,也煮不烂,吃着比较硬。
红豆,又叫红饭豆,个头稍大,就是常用来做豆沙的豆子,有祛湿作用。赤小豆,个头较小,有红有黑,红如朱,黑如漆,有毒。
有一副重要叫做瓜蒂散,里面就是利用赤小豆的毒性来催吐的。红豆和赤小豆的区别不仅可以从外形上辨别,还还可以从其它方面,赤豆呈细长形,颗粒比红豆小,红豆是圆柱状,在熬煮的时候,赤小豆一般都比较难煮,适合煮汤,而红豆只需熬制一会就粘稠了,在疗效上,赤小豆除湿的效果比红豆强,因此对于红豆和赤小豆的区别而言,就是两者各有所长。
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区分,别跑药店买个有毒的赤小豆回来吃了。
红小豆和赤小豆有什么区别
上为赤小豆上为红小豆赤小豆和红豆的区别红豆,又称相思豆,体积比较大,最常用的就是用来做美味的红豆沙糖水。
而赤小豆体积比较小,最适合用来煲汤或者煮粥来吃,有利尿消除水肿的作用,非常适合产妇食用。 可见赤小豆和红豆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赤小豆性质平和、味甘、酸,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小干豆。在每100克的赤小豆中,含蛋白质20。
7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58克,粗纤维4。
6克,钙67毫克,铁5。2毫克,还有磷,维生素B1、B2、烟酸以及皂草甙等营养物质。
由于赤小豆含有皂草甙物质,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肿的作用,所以常吃赤小豆,可以清血、消除内脏疲劳,对心脏病和肾脏病患者特别有益。此豆还有“久食瘦人”的说法,对老年性肥胖症,有一定的减肥效用。
赤小豆做粥、做馅、做小吃皆宜。用赤小豆、粳米煮粥,不但利水消肿,而且可以健脾胃。
而赤小豆冬瓜糖水,则是一道小朋友的健康甜汤,有驱暑健脾的功效。赤小豆质地坚硬,难于煮烂,如果要与粳米同煲,则应该先把赤小豆煮烂后,才加入粳米。
另外,赤小豆适合用适量的糖调味,但不宜放盐,否则不利水分的排出。而红豆比较圆,煮完之后,红豆会变软。
红豆属落叶乔木。别名:孔雀豆、相思豆、大红扁豆、相思格。
红豆五味属甘酸,酸甘化阴,故能补阴血。有疏风清热,燥湿止痒,润肤养颜的功效。
赤小豆与红豆尽管长相不同种属却相同,同属豆科植物,性质和营养成分也接近,只是赤小豆的功效强些,所以中医入药都用赤小豆,而红豆则只供一般食用。
图-赤小豆和红小豆的区别?赤小豆功效与作用
赤小豆,别名:赤豆、红饭豆、饭豆、蛋白豆、赤山豆,拉丁文名:Vigna umbellata (Thunb。
) Ohwi et Ohashi 是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茎纤细,长达1米或过之,幼时被黄色长柔毛,老时无毛。
[1] 外形与红豆相似而稍微细长。 一年生草本植物,赤小豆主要用于中药材,常与红豆混用,具备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等功效。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赤小豆和红小豆的区别 两者颜色相同,但是形状不同。
红豆比较圆,赤小豆是细长的,稍扁。煮完之后,红豆会变软,但是赤小豆即便泡过之后再煮,也煮不烂,吃着比较硬。
红豆, 又叫红饭豆, 个头稍大,就是常用来做豆沙的豆子, 有祛湿作用。 赤小豆, 个头较小, 有红有黑, 红如朱,黑如漆, 有毒。
有一副重要叫做瓜蒂散, 里面就是利用赤小豆的毒性来催吐的。 红豆和赤小豆的区别不仅可以从外形上辨别,还还可以从其它方面,赤豆呈细长形,颗粒比红豆小,红豆是圆 柱状,在熬煮的时候,赤小豆一般都比较难煮,适合煮汤,而红豆只需熬制一会就粘稠了,在疗效上,赤小豆 除湿的效果比红豆强,因此对于红豆和赤小豆的区别而言,就是两者各有所长。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具有止泻、消肿、滋补强壮、健脾养胃、利尿、抗菌消炎、解除毒素等功效。而且赤小豆还能增进食欲,促进胃肠消化吸收。
用赤小豆与红枣、桂圆一起煮可用来补血。此外,赤小豆可治疗肾脏病、心脏病所导致的水肿;同时赤小豆因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可治疗脚气病,但宜少放糖。
赤小豆的花可以解酒毒,食用后可以多喝不醉。 利尿消肿 赤小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可 *** 肠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作用。
赤豆还可用于治疗心脏性和肾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脚气病浮肿和外用于疮毒之症,都有一定效果。赤豆煮汤饮服,可用于治疗肾脏、心脏、肝脏、营养不良、炎症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水肿。
祛压降脂 赤小豆具有良好的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作用,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使毛细管扩张,血黏度降低,微循环改善。 赤小豆的做法 一、赤小豆薏米汤 材料:赤小豆150克 薏米150克 莲子40克 百合30克 水适量。
调料:冰糖适量。 制作:1。
将赤小豆洗净,添加水浸泡一夜。2。
将薏米洗净,添加水浸泡一夜。3。
将百合洗净,添加水浸泡一夜。4。
将莲子洗净,添加水浸泡一夜。5。
将赤小豆、薏米、莲子沥去水,冲洗干净后放入锅的内胆中。6。
添加适量水,水量约为距食材高两个指节。 赤小豆多少钱一斤 赤小豆非红豆 正宗农家长粒赤豆粮油米面五谷杂粮500g 价格:¥11。
58 正宗沂蒙山 赤小豆 非红小豆 250克 农家自产养生 赤豆薏米粥 价格:11。40元/500g。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22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合欢花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海螺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