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脂
(《本经》)
【异名】白符、随(《吴普本草》),白陶土、高岭土(《矿物药与丹药》)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水化硅酸铝,含氧化硅46.5%,氧化铝39.5%,水14.0%。但常含铁、镁、钙等杂质;分析1例如下:氧化硅42~46,氧化铝37~40,氧化铁0.5~0.9,氧化锑0~1,氧化钙0~0.7,氧化镁0~0.3,氧化钾0~0.5,氧化钠0~0.6%。
【性味】甘酸,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吴普本草》:"歧伯、雷公:酸,无毒。李氏:小寒。扁鹊:辛。"
③《别录》:"味甘酸:平,无毒。"
④《日华子本草》::温,无毒。"
【归经】①《纲目》:"手、足阳明。"
②《要药分剂》:"入肺、大肠二经。"
【功用主治】涩肠,止血。治久泻,久痢,崩漏带下,遗精。
①《本经》:"主黄疸泄痢,肠辩脓血,阴蚀下血亦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瘙。"
②《别录》:"养肺气,厚肠,补骨髓,疗五脏惊悸不足,心下烦,止腹痛,下水,小肠?热溏便脓血,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沃。"
③《药性论》:"涩大肠。"
④《日华子本草》:"治泻痢,血崩带下,吐血衄血,并涩精淋沥,安心镇五脏,除烦疗惊悸,排脓治疮疖痔漏,养脾气,壮筋骨,补虚损。"
⑤《珍珠囊》:"固脱。"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有湿热积滞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燕屎为之使。恶松脂。畏黄芩。"
②《药性论》:"恶马目毒公。"
③《蜀本草》:"畏黄连、甘草、飞廉。"
④《日华子本草》:"畏黄芩、大黄、官桂。"
【选方】①治小儿水痢,形羸不胜大汤药:白石脂半大两,研如粉,和白粥空肚与食。(《子母秘录》)
②治小儿泻清水不止:白石脂一分,白龙骨一分。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芥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至五十丸,紫苏木瓜汤下,日进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百一选方》白龙丸)
③止便脓:白石脂,得厚朴并米汁饮。(《药对》)
④治冷痢,食不消化及有白脓,日夜无节度:白石脂、干姜各八分。上二味捣筛为末,以沸汤和少许面薄糊和药,并手捻作丸,如食法。(《外台》)
⑤治小儿脐中汁出不止,兼赤肿:白石脂细末,熬温扑脐中,日三。(《独行方》)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0.5-1.0g/kg,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噻米。
(2)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mg-2mg/kg·d;氢化可的松3mg-5mg/kg·d;地塞米松0.2mg-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3天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mg-20mg/kg·d(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或地塞米松0.5mg-1.0mg/kg·d。
(3)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4)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 20 -30cmH2O,PEEP 4-8cmH2O,f 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适当给予镇静、镇痛。如有肺水肿、肺出血表现,应增加PEEP,不宜进行频繁吸痰等降低呼吸道压力的护理操作。
(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心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调整液量)。
(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
、导尿管。
(6)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
(7)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8)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9)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及抑酸剂等。
(10)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恢复期治疗。
(1)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2)功能康复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
(三)中医治疗。
1、普通病例:肺脾湿热证
主症: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咽红、流涎,神情倦怠,舌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基本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连翘、金银花、黄芩、青蒿、牛蒡子、藿香、佩兰、通草、生薏米、滑石(包煎)、生甘草、白茅根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
加减:
(1)便秘加大黄;
(2)咽喉肿痛加元参、板蓝根;
中成药: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抗病毒口服液等。
2、普通病例:湿热郁蒸证
主症:高热,疹色不泽,口腔溃疡,
>,精神萎顿,舌红或绛、少津,苔黄腻,脉细数,指纹紫暗。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湿
基本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连翘、栀子、黄芩、黄连、生石膏、知母、丹皮、赤芍、生薏米、川萆薢、水牛角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
中成药: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3、重型病例:毒热动风证
主症:高热不退,易惊,呕吐,肌肉瞤动,或见肢体痿软,甚则昏蒙,舌暗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弦细数,指纹紫滞。
治法:解毒清热、熄风定惊
基本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
羚羊角粉(冲服)、钩藤、天麻、生石膏、黄连、生栀子、大黄、菊花、生薏米、全蝎、白僵蚕、生牡蛎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
4、危重型病例:心阳式微肺气欲脱证
主症:壮热不退,神昏喘促,手足厥冷,面色苍白晦暗,口唇紫绀,可见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质
紫暗,脉细数或沉迟,或脉微欲绝,指纹紫暗。
治法:回阳救逆
基本方药:参附汤加味
人参、炮附子、山萸肉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浓煎鼻饲或结肠滴注。
中成药: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5、恢复期:气阴不足余邪未尽
主症:低热,乏力,或伴肢体痿软,纳差,舌淡红,苔薄腻,脉细。
治法:益气养阴,化湿通络
基本方药:生脉散加味
人参、五味子、麦冬、玉竹、青蒿、木瓜、威灵仙、当归、丝瓜络、炙甘草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分3—4次口服。
针灸按摩:手足口病合并弛缓型瘫痪者,进入恢复期应尽早开展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
6、外治法
口咽部疱疹:可选用青黛散、双料喉风散、冰硼散等,1日2—3次。
目录1拼音2《千金》卷十七:白石英丸 2.1处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白石英丸的用法用量2.5各家论述2.6摘录 3《圣惠》卷三十八:白石英丸 3.1处方3.2制法3.3功能主治3.4白石英丸的用法用量3.5摘录 4《圣济总录》卷五十九:白石英丸 4.1处方4.2制法4.3功能主治4.4白石英丸的用法用量4.5摘录 5《圣惠》卷二十六 5.1白石英丸的别名5.2组成5.3功效5.4主治5.5白石英丸的用法用量5.6制备方法5.7附注 6《圣惠》卷九十八 6.1组成6.2功效6.3主治6.4白石英丸的用法用量6.5制备方法6.6用药禁忌 附:1古籍中的白石英丸 1拼音 bái shí yīng wán
2《千金》卷十七:白石英丸
3《圣惠》卷三十八:白石英丸
4《圣济总录》卷五十九:白石英丸
5《圣惠》卷二十六
6《圣惠》卷九十八
古籍中的白石英丸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八补益方序]白石英丸 。补五脏。利四肢。耐寒暑。治虚损。久服益颜色。白石英丸方。白石英(五两打碎如小豆大以牛乳三升水五升相...
《圣济总录》:[卷第五十九]久渴 丸,以牛乳汁下,不拘时候。治消渴经年饮水不止。白石英丸方白石英(别研)芒硝(别研)凝水石(别研各二两...
《普济方》:[卷一百七十九消渴门]久渴 二七个)上为散。每服一钱。米饮调下。日三夜一。白石英丸(出圣济总录)治消渴。经年饮水不止。白石英(别...
《普济方》:[卷二百六十乳石门]研炼服饵石英 安不津器中。重汤煮令乳竭止。根据法方用和后丸。白石英丸治五劳七伤羸瘦。体热心烦。小便不利。夜多恍惚。...
《普济方》:[卷二百二十五诸虚门]补益诸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17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白沙糖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覆盆子叶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