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中药雷丸有哪些功效?禁忌?主治什么?炮制方法?性味归经?

中药大全 2023-09-21 00:36:13
名称:雷丸
类别:驱虫药
拼音:LEI WAN
拉丁:Omphalia
别名:雷实、竹林子、木连子
药用部位:干燥菌核
药材性状:本品为类球形或不规则团块,直径1~3cm。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略隆起的网状细纹。质坚实,不易破裂,断面不平坦,白色或浅灰黄色,似粉状或颗粒状,常有黄棕色大理石样纹理。无臭,味微苦,嚼之有颗粒感,微带黏性,久嚼无渣。
栽培要点:
产地:西北、西南、华南
采收加工:11~12月间采挖。洗净,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寒;苦;归胃、大肠经;毒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用于绦虫、钩虫、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研粉,15~21g;或入丸剂。
禁忌:本品不宜煎服,加热后则药力丧失。脾胃虚寒者慎服。

驱虫的中药有哪些

除蚊去虫、忌避 的植物有以下几种 荷力罗勒(Basil holy)、台湾香茅、柠檬香茅(Lemon- grass)、蒜、洋葱, 绿薄荷(蚂蚁、蚜虫)、鼠尾草(蝇、蛾)、八角茴香(蚜虫)、玻璃苣(菜蛾)、金莲花(蓟马、 蚜虫)。 使用中草药杀虫,在我国早有记载,民间更是流传着许多疗效非凡的配方。据统计可以用作杀虫剂原料的中草药有:苦楝、雷公藤、大茶根、侧柏叶、烟草、桃树叶、黄滕根、皂角树叶、野菊花、芦荟、大黄、桑叶、何首乌、黄苓、黄芪、商陆、乌柏叶、松针片、臭椿叶、闹羊花、银杏外种皮、麻黄油等。目前我国科技人员已研制成功了多种中药植物杀菌剂、杀虫剂,如由人参、龙胆草、槐米等多种中草药配方制成的杀虫剂“棉菌清”,对于棉花立枯病、黄萎病、红病叶斑病等具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并且还具有防早衰、提高棉质等功能。目前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用川楝子为原料制成的杀虫剂效果也很好。 许多药用动植物是提取新型农用杀虫剂的主要原料。近年来,应用植物提取物、动物毒素及微生物代谢产物作为杀虫剂的研究发展很快,这些物质从化学结构上分为:糖苷类、醌类、酚类、萜烯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木聚糖类、甾类、聚炔类等,这说明我国12807种庞大的中药资源宝库中,中药杀虫剂的原料开发大有可为。中药杀虫剂在空气中和土壤中易分解、无蓄积、无污染,不易产生耐药性,具有刺激农作物生长的功效。因此中草药杀虫剂的开发前景十分乐观。 凡能驱除或抑杀寄生虫和药物,称为驱虫药.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肠内寄生虫(如蛔虫,蛲虫,绦虫,钩虫等)所至和疾患.患有肠寄生虫的病人,每见肚腥胀痛,不思饮食,或善食易饥,或善吃异物,久之面色发黄,形体消瘦,头发焦黄直立等营养不良现象严重出现.应用驱虫时,必须根据寄生虫的种类,病从体质的强弱,症性的缓急等不同,分别选用和配伍适当的药物 本类药一般应在空腹时服,使药物与寄生虫易于接触,从而更好地发挥驱虫作用;并根据大便的正常与否,适当配伍泻下药,以促使虫体排出.由于某些驱虫药具有相当的毒性,应用时必须注意剂量,孕妇,老弱患者都应慎用. 使君子 [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状鉴别]呈纺锤形,具5条棱,棱间凹陷.果皮茶褐色,光滑,顶端狭尖,基部钝圆.体轻,不易破碎,断呈五角形,壳内含种子1粒,种子狭纺锤形,有多数皱纹,种子皮棕褐色或黑褐色,种仁黄白色,有油性.断面有裂纹.气微香,味微甜. [炮制]生用或炒黄.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驱虫.用于蛔虫病,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使君子9-12克,捣碎入煎剂;使君子仁6-9克,多入丸散服或单用作1-2次分服.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大量服用,否则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与热茶同服亦有呃逆现象. 苦楝皮 [来源]为楝科植物川楝和楝的干燥树皮及根皮.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的板状,槽状或半卷筒状.外表面灰棕色或褐色,粗糙,有交织的皱纹及点状灰棕色皮孔,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质韧不易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易剥离.无臭,味苦.饮片为半弯形条状,表皮灰棕色或灰褐色,常有棕色小麻点,有皱纹,内面淡黄色. [炮制]切丝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驱虫.用于蛔虫病,外治疮癣瘙痒. [用法用量]4.5-9克,1-2次分服;外用适量,研末,用猪脂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肝炎,肾炎患者慎服. 川楝子 [别名]金铃子,川楝实. [来源]为楝科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状鉴别]呈类球形,表面金黄色,棕黄色具深色小点,果皮革质,果肉松软,淡黄色,果核尖圆形,具6-8条纵棱,内含黑棕色种子6-8粒.气特异,味酸苦.饮片为半球状,不规则的块状. [炮制]生用,炒黄,盐炒.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疏肝,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腹痛,疝痛,蛔虫症. [用法用量]4.5-9克. 南瓜子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子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状鉴别]呈扁卵圆形.种皮淡黄白色,边缘有棱起的环边,顶端渐尖而平截,底部钝圆,内含种仁一枚,富油性.气微香,味微甘. [炮制]捣碎生用. [性味归经]甘,温.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杀虫.用绦虫病,血吸虫病. [用法用量]60-120克. 榧子 [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榧树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状鉴别]呈卵圆形,表面灰黄色功淡黄棕色,有纵皱纹,一端钝圆,另端稍尖.壳质硬,内含种仁一粒,表面皱缩.气微,味微甜而涩. [炮制]捣碎生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消积,去虫.用于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9-15克. 槟榔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状鉴别]呈扁球形或圆锥形.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沟纹,底部中心有一凹窝,其侧缘一明显疤痕.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呈棕,白色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涩,微苦.饮片为微片或块粒,薄片有放射状花纹. [炮制]切片或打碎,生用或炒焦.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消积,驱虫,降气,行水,用于食积腹胀,绦虫病,姜片虫病,蛔虫病,痢疾后重,疟疾,水肿. [用法用量]3-9克;驱绦虫,姜片虫30-54克.

蜈蚣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蜈蚣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与作用。下面一起来看看蜈蚣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吧!
蜈蚣的药用功效1、熄风止痉:用于中风中经络之肢体活动不灵、语言障碍,中风中脏腑之人事不知、痰闭抽搐及高热抽搐、小儿惊厥、破伤风、颜面神经麻痹等证都可与僵蚕、全蝎等熄风药同用。
2、通络止痛:用于风湿顽痹,可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治疗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可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
3、攻毒散结:用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颇佳,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可治毒蛇咬伤。
蜈蚣的药理作用1、抗肿瘤作用:蜈蚣水蛭注射液能使小白鼠的精原细胞发生坏死、消失,说明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对网状内皮细胞机能有增强作用,但长期应用对肝脏有损伤。
2、止痉作用:止痉散(全蝎、蜈蚣)每天1克,连服1、3、9天之后对卡地阿佐、士的宁、纯烟碱的半数惊厥量引起的小鼠惊厥均有对抗作用。
3、抗真菌作用:蜈蚣水侵剂对黄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腹殷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紧密着色芽生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促进免疫作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服蜈蚣后血清IgG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明显升高,早晚唾液中IgG、IgA均高于正常人P<0.05、0.01。
5、化瘀作用:蜈蚣泡酒能治跌打,对于跌打造成瘀血未破、肿痛,用蜈蚣酒擦之,能快速消肿、止痛,同时对毒疮和无名肿毒也有良好效果。
蜈蚣的药用禁忌1、孕妇忌服。
2、《本草衍义》:畏蛞蝓。
3、《纲目》:畏蜘蛛、鸡屎、桑皮、白盐。
4、《本草经疏》:小儿慢惊风,口噤不言,大人温疟非烟岚瘴气所发,心腹积聚非虫结蛇瘕,便毒或脓将溃,咸在所忌。
蜈蚣的配伍应用1、全蝎:全蝎熄风力强,蜈蚣搜风力胜,二者相须为用,同入肝经,熄风止痉倍增,兼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
2、朱砂:朱砂重镇安神,蜈蚣熄风止痉,二药相互为用,心肝并治,祛风止痉,镇静安神,治疗惊痫抽搐、小儿惊风,疗效优佳。
3、甘草:甘草生用,泄火解毒,蜈蚣攻毒散结,二者相须为用,攻补兼施,治疗外科疮疡毒肿,即能取效。
4、钩藤:二药合用,一长于平肝,一长于熄风,相辅相助,具有较强的平肝熄风、祛风活络、解痉止痛之功,常用于肝阳、肝风所引起的顽固性头痛、头面部痉挛抽搐疼痛等病证。
蜈蚣的药用选方1、治风癣:大蜈蚣一两,乌梢蛇二两。共焙研细末,体强者每服一钱,弱者每服五分,日二次,开水下。
2、治蛇咬:白芷一两,雄黄五钱,蜈蚣三条,樟脑三钱。各为极细末。以香油调搽肿处,随干随扫。
3、治下肢慢性溃疡:患部用紫金牛煎洗后,撒上蜈蚣末适量,用药膏覆盖,日换一次,十天为一疗程。
4、治小儿急惊:蜈蚣一条,丹砂、轻粉等分。研匀,乳汁和丸,绿豆大,每岁一丸,乳汁下。
5、治破伤风:蜈蚣头、乌头尖、附子底、蝎梢各等分。为细末。每用一字,或半字,热酒调下。
6、治中风口眼歪斜:蜈蚣一条。焙干研末,猪胆汁调敷患处
7、治惊痫:蜈蚣、全蝎各等分。研细末,每次三至五分,日服二次。
8、治瘰疬溃疮:茶、蜈蚣。二味炙至香熟,捣筛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净,敷之。
9、治丹毒瘤:蜈蚣一条,白矾,雷丸一个,百步二钱。秤、同为末。醋调涂之。
10、治蛇头疔:蜈蚣一条,雄黄二钱。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敷。
11、治便毒初起:蜈蚣一条。瓦焙存性,为末,酒调服,取汗即散。
12、治趾疮,甲内恶肉突出不愈:蜈蚣一条。焙研敷之。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
被蜈蚣咬了怎么办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被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如果被长江流域的红头黑身黄脚蜈蚣咬到手,咬伤处会很快产生剧烈疼痛,一般2个小时内肘关节处开始剧烈疼痛,3个小时腋窝处开始剧烈疼痛,4~5小时胸口隐隐作痛,不过不用担心,一般不会导致致命危险,4天过后症状渐渐消失。
当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蜈蚣越大,螫入时注进毒素越多,中毒症状也更严重。蜈蚣毒液呈酸性,含有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此外尚含酪氨酸、蚁酸、脂肪油、胆固醇等。人被蜈蚣咬伤后可引起局部组织破坏及淋巴管炎,毒液也有致敏作用,有时可引起大面积紫癜。
应急处理
1、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直速到医院治。
2、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并选用高锰酸钾液、石灰水冲洗伤口。症状较重者应到医院治疗。
简单治疗
1、用盐肤木的汁液涂擦伤处。
2、用黄草纸卷盐点燃后,从纸卷的另一端将烟灰吹于患处。
3、用氨水或花露水涂抹伤处。
4、用鸡蛋清或雄鸡唾液搽抹伤处。
5、用蜗牛、蛞蝓、蚯蚓身上的粘液搽抹。
6、用清凉油搽抹。
7、用大蒜汁,桑汁拌白盐搽抹。
8、用香烟丝捣烂拌茶油搽抹。
9、用新鲜活蜈蚣捣烂拌茶油抹患处。
10用碱水或葱头切片涂在伤处。
猜你喜欢:
1.全蝎的食用方法
2.过路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3.被蜈蚣咬伤后怎么办
4.附子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5.蜈蚣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6.中药蜈蚣的功效和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05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