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补益药物南沙参有哪些功效?主治什么?炮制方法?性味归经?

中药大全 2023-09-20 21:56:10
【简介】沙参有南沙参和北沙参两种。南沙参是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杏叶沙参的根,形状粗大而质较疏松。
【功用】养阴清肺,祛痰益气。本药为清补之品,适宜于素体阴虚或阴虚有热的人服用。如用于肺热阴伤引起的干咳无痰,或疾少而黏,甚则痰中带血,咽干口燥,或声音嘶哑等。也可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口燥咽干,胃痛,呢逆,呕吐,便秘,舌红少津等。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
【用量用法】常用10~15克,鲜品15~30克。亦可人丸、散。
【现代研究】南沙参含三萜皂苷及淀粉等。杏叶沙参煎剂可提高细胞免疫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且可抑制体液免疫,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1%沙参浸剂对离体蟾酥心脏有明显的强心作用。轮叶沙参煎剂对家兔有一定的祛痰作用。
【进补应用】1.慢性支气管炎,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 南沙参9克,麦冬10克,杏仁9克,川贝母9克,批把叶9克。每日1 剂,水煎服。
2.百日咳 南沙参9克,百部9克,麦冬10克。每日l剂,水煎服。有缓解痉挛性咳嗽作用。
3.肺结核,干咳无痰 南沙参9克,麦冬6克,甘草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服。有强壮止咳作用。
4.胃阴不足,胃部隐痛 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白芍10克,fo手5克,延胡索5克。
水煎服,每日1剂。现代可用于慢性胃炎和胃神经症。
5.食道炎、胸骨刺痛、吞咽困难 可用南沙参、麦冬、甘草、桔梗、金银花、连翘各100克,胖大海50克,共为蜜丸。每次1~2丸,日服3~5次,于两餐之间或空腹含化,缓咽。有明显疗效,而且复发率低。
6.小儿口疮 南沙参6克,王竹6克,天花粉6克,扁豆6克,大青叶6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药2~5剂,溃疡面愈合,疗效显著。
7.虚火牙痛 大量南沙参(杏叶沙参)与鸡蛋同煮。食蛋。
8.产后无乳 南沙参(杏叶沙参)12克与猪肉适量同煎。饮汤吃肉。
【注意事项】本品性微寒,所以风寒感冒咳嗽。
寒痰咳嗽及脾胃虚寒者应慎用。传统认为不宜与藜芦一起应用。

随便拿两味中药,怎么知道是相须,还是相畏,相杀?

中医药有自己严谨、完整的理论体系。医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当然是极度严谨的。对药材的药性的认知、使用,既有理论上的衡量,也有临床实验上的验证。

理论上,中医如何确定药材之间的关系。

中医利用五行理论,从药材的取用部位,外形,颜色、味道等方面,确定药材的药性,以及药物之间的关系。

按照五行理论,物质之间是相克,相生的。依次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然后,再看五行的颜色和味道:金,白色,味辛。木,青色,味酸。水,黑色,味咸。火,红色,味苦。土,黄色,味甘。

大部分的药材,在理论上来说,仅从颜色、味道,就能够知道它的药性,以及与哪些药材是相生还是相克的。

有的药材是讲究“同气相求”的,但是最终仍然可以使用到五行理论。

看药材的形状。比如,豆子形状象肾脏,所以认为它归经于肾经。豆子的功效就克红色、苦味的药材,却能加强青色、酸味药材的药性。

看药材的取用部位。譬如,鹿角是鹿用来格斗的。在中医理论看来,肝是“将军之官”。那么,鹿角就入肝经。

根据五行理论,肝属木,所以鹿角作主药材使用时。就要慎用白色、味辛的药材,否则鹿角的药性会打折扣的。

看时令。菊花是秋天开的,因此菊花补益人的“秋气”。秋对应的是肺,五行理论的中金。所以使用菊花入药,就要慎用红色、味苦的药材,否则菊花的效果会打折扣的。

临床实验。

中医药,是很讲究实验精神的。药是用来治病救命的,稍有差池就会酿成大祸。所以,历代医家一直很重视药物的实验。

中国的医家对药物的实验,严谨的程度一点都不比现代人差。古代是不屑用小白鼠做实验的,也许他们已经知道鼠类与人类的机体的差别。

神农氏尝百草开始,中医先辈们不断对药材进行实验、尝试,对药物的配伍的经验和禁忌也掌握了不少。

最有名的药物配伍禁忌总结,就是“十八反”、“十九畏”之类的歌诀。

当然中医在药材具体的配伍中,还有其它太多讲究的,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这里不多赘述了。

中草药自已配药必须懂十八反十九畏还有各种禁忌体质强弱孕妇小孩,生活饮食相克,各种疾病与各药物相克,寒、热、湿、燥等等多种病多种症状与药物关系都系系关系到一个病人的 健康 ,所以医学难精只有追求实践才能出真知,象跌打损伤有半年好,三个月好一个月好,各有各方各有各量,各人有各样所以各不相同只有好与不好才是最重要的。

你好我是冯药师,要想知道随便两味药是相须、相畏、还是相杀,是需要牢记常用药的性味归经寒热温凉的,同时牢记十八反、十九畏,下面看一下相须、相畏、相杀的定义及十八反,十九畏

相须: 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等

相畏: 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云半夏畏生姜。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故云生姜杀半夏。

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贝蒌半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之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弥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便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再拓展一下中药的其他四个“七情歌”

相恶: 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相反: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如上所述,在药物七情中,论述药物基本配伍关系的只有6项。其中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相使: 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以补气利水的黄芪为主,配以利水健脾的茯苓为辅,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效果等

单行: 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固脱等。

去查阅中药十八反:疏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宻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此外,还有十九畏,妊娠禁忌。还有一点建议,不懂药不可随便拿两味。

基础中药知识需要掌握,但也要知道变通。

有一位老中医说,治脾胃虚寒证,用了理中丸,注意了药物的用量,也注意了药物的煎煮,但就是效果不如人意。这种治病经历,一直伴随到他四十岁左右。

后来,他不知从哪里受到了启发,加了一个方剂:失笑散。效果好到爆,不用不知道,一用就想到用。并且还发现,不管有胃痛,还是没有胃痛,加一个失笑散进去,效果都是很好。不加呢?效果就不怎么好。再根据情况,加一个吴茱萸汤,效果真是太好了。他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来一个这样的病例治一个,越治越有信心。

仔细一看,这个合方里就有人参和五灵脂。人参最忌五灵脂,在这个合方里却并不是这样的。有些老中医的经验很独特,如果去考证的话,往往得不到分。

有些老中医是有自己独特的合方的,如果学习的人不虚心,不拜师,他是不会随便往外讲的。普通方法,学了中医的基本上都会,独特的合方却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有些老中医一辈子就那么十来个独特的合方,哪能随便透露出去呢?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什么是相须、相畏、相杀 《神农本草经》中提出了中药的七种配伍关系,分别是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杀和相畏只是主体和客体的不同,没有本质不同。比如半夏畏生姜,也可以说成生姜杀半夏毒。

随便拿两味中药,是没有办法判断相须,相畏,相杀的 相须、相畏、相杀都是在配伍关系中说的,而不是“随便拿两味中药”就可以构成相须、相畏、相杀的关系。

也就是说,相须、相畏、相杀当中,隐含了一个目的性,只有有了明确的目的性,才能确定两味药的关系。比如,麻黄汤中麻黄配桂枝,一般认为是相须关系,麻黄桂枝相须为用,共同发挥发汗解表的作用,但麻黄容易引起心悸,而桂枝又能够治了心悸,在平时有心悸的病人用麻黄汤的时候,麻黄和桂枝之间就建立了一种相畏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中药组方有相须,相杀,相畏之说。那么,怎么知道配伍在一起的两味中药,有这些作用呢?现作如下解答。

一>什么是相须的药物配伍,怎么判断两种药配伍是否相须什么是相须的药物?相须的药物,是指药性与主治功效相类似,两者配伍应用有增强疗效的药物。与我们平常说的“雪上加霜,锦上添花”意义相近。

判断的标准是,两味性味相同,主治功效相同的药物配伍在一起,就有相须的作用。比如说大黄有泻下的作用,为了增强泻下的作用,就可用同样有泻下功效的芒硝来增强效果,这种配伍方法就是相须配伍。其它如用人参或党参与黄芪配伍,无形中就增强了补气效果,可谓锦上添花,如参芪颗粒等中成药,就是这种相须的配伍。

二>什么是相畏的药物配伍,怎么判断两种药配伍是否相畏相畏的配伍是指两种中药配伍在一起,有相互抑制的作用,也就是说,一种药物的药性与功效会被配伍的另一种药物所消减。但这种可产生相畏的中药品种较少,目前只有十九种相畏的配伍品种,现摘录十九畏歌诀如下。

三>什么是相杀的配伍,怎么判断出两种药配伍是否相杀其实中药配伍的相杀与相畏没有质的区别,只过说法不同而已。但在配伍禁忌中,禁止配伍的是十九畏,十八反所列的品种,这些品种是不能随意配伍的,但现在治疗疾病时,也有用反药治病的案例。执业中药师在审方过程中,如发现有十九畏,十八反的配伍,不能盲目配药,应咨询开方医师,经核实后,方可配药。

除十九畏所列的品种外,一些相杀的配伍,在炮制加工和用药治疗中,也有应用。如生姜与半夏相杀,为了减轻半夏的毒性,往往在炮制加工中加入生姜以杀其毒,如雷公藤药用治风湿痹痛效果好,但毒性大,为了减毒,可配伍相杀的金钱草,以减轻毒性。

兑之,以上这些中医基础知识,对爱好祖国医学的人来说,是必须要掌握的。否则,连药方中有没有十九畏,十八反的禁忌用药都不知道,那就很遗憾了。

谢谢阅读!

你这纯是外行话!说明你不懂中医!不管中医、西医,搞错了都会要命的!青霉素是好药,你不做皮试或违规可以马上死人!中药也是同理!

其实各行各业都一样。为什么要你读书学习,要求你考证书,为的就是懂行不出错!!!

这就是中医,中药的基本常识,如果不知道这个就自己不能乱配药,中药十八反,十八畏,汤头歌。

中药讲究十八反,十九畏,只要看这两位中药是不是属于十八反,或是十九畏的配伍禁忌,就知道是不是相畏,相反了。

据介绍红景天的性味寒,后面的功效又是介绍可以治疗病后畏寒呢?希望详细解答,因为我想服用。

可以呀,红景天性平微温,我国古代第一部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将红景天列为药中上品,服 高山红景天用红景天轻身益气,不老延年,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能补肾,理气养血,主治周身乏力、胸闷等;还具有活血止血、清肺止咳、解热,并止带下的功效。 藏《四部医典》也有关于红景天的记载,言其“性平、味涩、善润肺、能补肾、理气养血。主治周身乏力、胸闷、恶心、体虚等症。《晶珠本草》言“红景天活血清肺、止咳退烧、止痛,用于治疗肺炎、气管炎、身体虚弱、全身乏力、胸闷、难于透气、嘴唇和手心发紫”。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红景天,本经上品,祛邪恶气,补诸不足”是“已知补益药中所罕见”。 《千金翼方》言“景天味苦酸平,无毒。主大热大疮,身热烦,邪恶气,诸蛊毒痂庀,寒热风痹,诸不足,花主女人漏下赤白,清身明目,久服通神不老。” 《现代实用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中国药物大全》中药卷记载:红景天“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燥湿。用于肺热,瘟病,四肢肿胀。” 《中药大辞典》记载:红景天“性寒,味甘涩。活血止血,清肺止咳。治咳血,咯血,肺炎咳嗽。” 《现代实用本草》言其作用有七,即“一、中枢抑制作用。二、抗疲劳作用。三、强心作用。四、抗炎作用。五、抑制血糖升高作用。六、抗过氧化作用。七、抗微波辐射作用”。 《西藏常用中草药》:红景天还具有活血止血、清肺止咳、解热、并止带下的功效。主治咳血、肺炎咳嗽、妇女白带等症。 性味归经 甘,苦,平。归肺、心经。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用于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倦怠气喘。

粉草的功效与作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粉草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粉萆_的功效与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粉草什么作用2、甘草的功效和作用3、中药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4、甘草的功效和作用,甘草可以长期服用吗?5、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粉草什么作用粉草即甘草。
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
适应病症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
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
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
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
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
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
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
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
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
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
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此外,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马鞭草等同用。
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
与大豆合用有解毒的功效,痢疾初作,不可用。
药理作用西医药理发现,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的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
缓解咳嗽,祛痰,治疗咽痛喉炎;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质酮类作用,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有良好功效;甘草制剂能促进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甘草的黄酮具有消炎、解痉和抗酸作用;甘草也是人丹的主要原料之一。
[4]甘草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精制糖果、蜜饯和口香糖。
甘草浸膏是制造巧克力的乳化剂,还能增加啤酒的酒味及香味,提高黑啤酒的稠度和色泽,制作某些软性饮料和甜酒;香烟矫味。
在化工、印染工业中,甘草也广有用途。
[4]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除去甘草甜素的浸膏及甘草中黄酮甙类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有明显保护作用。
[4]2.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浸膏、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对健康人及动物都有促进钠,水潴留的作用;小剂量甘草甜素(每只100ug)能使大鼠胸腺萎缩及肾上腺重量增加,产生糖皮质激素可的松样作用。
大剂量时则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不明显,只呈现盐皮质激素样作用。
[4]3.解毒作用甘草浸膏及甘草甜素对某些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体内代谢产物中毒都有一定的解毒能力。
解毒作用的有效成份为甘草甜素,解毒机制为甘草甜素对毒物有吸附作用,甘草甜素水解产物葡萄糖醛酸能与毒物结合,以及甘草甜素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4.止咳平喘作用甘草次酸有明显的中枢性镇咳作用,大剂量的甘草次酸可使小鼠呼吸抑制。
此外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盐尚有抗炎症及抗过敏、抗肝损伤、抗促癌、抗菌、抗艾滋病毒(甘草甜素)作用。
[4]5.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心律失常。
[4]药用性能【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大剂量30~60克)。
外用:适量,煎水洗渍;或研末敷。
【使用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其他药效1.甘草[5]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2.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3.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
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4.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5.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一、草果的功效与作用
草果有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食化食的功效,但气虚或血亏,无寒湿实邪者忌服草果,草果治疟疾,胃中寒痰凝结,不易开解:草果、常山、知母、乌梅、槟榔、甘草、穿山甲。
水煎服。
(《慈幼新书》草果饮)
1、草果治脾痛胀满:草果仁二个。
酒煎服之。
(《仁斋直指方》)
2、草果治瘅疟,脉采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膈满能食,口苦舌干,心烦,渴水,小便黄赤,大腑不利:青皮(去白)、厚朴(姜制炒)、白术、草果仁、柴胡(去芦)、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黄芩、甘草(炙)各等分。
细锉。
每服20克,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济生方》清脾汤)
3、草果治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初起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哺益甚,头身疼痛:槟榔10克,厚朴5克,草果仁2.5克,知母5克,芍药5克,黄芩5克,甘草2.5克。
用水一钟,煎八分,午后温服。
(《瘟疫论》达原饮)
4、草果治肠胃冷热不和,下痢赤白,及伏热泄泻,脏毒便血:草果子、甘草、地榆、枳壳(去穰,麸炒)。
上等分为粗末。
每服10克,用水一盏半,煨姜一块,拍碎,同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传信适用方》草果饮)
5、草果治疟疾,胃中寒痰凝结,不易开解:草果、常山、知母、乌梅、槟榔、甘草、穿山甲。
水煎服。
(《慈幼新书》草果饮)
6、草果治肿寒疟疾不愈,振寒少热,面青不食,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草果仁、附子(炮,去皮脐)。
上等分,细锉。
每服25克,水二盏,生姜七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济生方》果附汤)
草果为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实,草果有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食化食的功效,草果主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
甘草因具有祛痰止咳的功效,常用来治疗感冒发热、支气管炎、气喘咳嗽、皮肤过敏。
通过医学家研究发现,甘草可以有效预防心脏病,并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甘草含有大量的复方甘草酸苷,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肝炎。
甘草可以有效抑制癌症的复发、转移以及用来治疗艾滋病。
甘草常与诸多中药配伍,用来治疗脾胃气虚、胃痛、腹痛等。
中药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中药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甘草虽然是一种中药材,但是对于人们来说,并不会觉得陌生。
甘草是豆科植物,以根和根状茎入药,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
那么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甘草的食用禁忌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为大家科普中药甘草的功效及作用吧!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娇正异味
据分析甘草中含有甘草酸,味道极甜。
置于1:20000的水溶液中,仍具有甜味。
故在中药处方中,可扮演矫正其他诸药异味的角色。
解毒作用
甘草酸在体内可水解生成一分子甘草次酸和两分子葡萄糖醛酸。
甘草次酸具有皮质激素样的作用,能增加肝脏的解毒作用。
缓和药性
甘草酸属有机酸,可与中药中多种生物碱起化学反应生成不易溶解的沉淀物,既将这些沉淀物在体内缓慢分解而逐渐发挥药效,又可使药性发作较缓,从而降低副作用。
同时,甘草酸还具有类似药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能吸咐多种药物中化学成分,在体内逐渐释放出来,缓慢发挥药效。
增强方剂中其它药的功效
这与甘草中所含的甘草酸、甘草甙元、异甘草甙元有关。
比如甘草酸芍药甙在镇痛、解痉、解热、抗炎、抑制胃液分泌和松弛平滑肌方面均有协同作用。
甘草酸还具有“助溶作用”
与其它药同煎,可增强其它药万分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使药效增强。
甘草本身虽无抗菌作用,但它能增强其它清热解毒药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
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
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
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
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
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用于气喘咳嗽
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
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
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
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
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
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抑制胃酸分泌过多
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镇咳祛痰
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
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
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
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等同用。
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
甘草的食用禁忌是什么
1、湿病忌用甘草
《汤液本草》明确指出:“甘者令人中满,中满者勿食甘,甘缓而壅气,非中满者所宜。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记载,凡因湿所致的呕恶、痰饮、中满、水肿等症皆不用甘草,例如攻逐水饮的五苓散等。
总之,张仲景等医家虽未明言,但湿病用甘草之弊昭然已明。
2、急证少用甘草
历代医家公认,甘味药性缓而善守,而甘草为甘味药之代表,其甘缓柔润之性,决定了它在急证运用中的局限性。
以《伤寒论》为例,阳明急下三证、少阴急下三证,都用不含甘草的大承气汤,意在避其甘缓,急下以存阴。
又如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变化而来),为治少阳兼腑实证的名方,现应用于急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等病的治疗,但其证显然比小柴胡汤证更为重急,故去小柴胡汤中的甘草之类,增加大黄、枳实等防其甘缓。
3、肾病慎用甘草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灵枢·五味》篇提出:“肾病禁甘。
”仲景宗此训,创制温补肾阳的“肾气丸”即不含甘草,后世医家据此而衍化的肾病诸方,如济生肾气丸、右归丸、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都未用甘草。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甘草所含的甘草甜素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促进水、钠潴溜和排钾增加,长期大量应用甘草,会出现水肿、血压增高、血钾降低、四肢无力等假醛固酮症,说明“肾病慎用甘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甘草可以长期服用吗?甘草的功效:
甘草是豆科植物,以根和根状茎入药,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
生甘草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性;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主治脾气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物、食物中毒;缓和药物烈性、毒性。
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
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胃经。
功效: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主治:脾气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物、食物中毒;缓和药物烈性、毒性。
用法用量:煎服,3~10g。
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
甘草调和诸药量宜小,作为主药量稍大,用于中毒抢救量宜大。
补中缓急宜炙用,清热解毒、止咳宜生用。
脾胃虚寒,脘腹挛急作痛者,可与桂枝、芍药、饴糖配用,以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若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者,常与人参、白术、茯苓同用。
外感风寒咳嗽者,常与麻黄、杏仁同用。
咽喉肿痛者,可单用煎服,亦可与桔梗同用,以增解毒利咽之功。
甘草的作用:
生甘草,长于清火,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力胜。
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等。
炙甘草,长于温中,以甘温益气,缓急止痛力强。
用于脾虚胃弱,心悸脉结代等。
粉甘草,善治尿道痛,尿路淋,生草节宜消肿毒、利关节;粉甘草,偏重清内热,泻心火。
同是一物,其炮制所不同,则功效主治亦别。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
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
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止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
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甘草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
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用于气喘咳嗽。
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
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
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
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
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
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
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
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
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马鞭草等同用。
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
甘草与大豆合用有解毒的功效。
甘草用药禁忌及注意事项
甘草适宜胃溃疡者、十二指肠溃疡者、神经衰弱者、支气管哮喘者、血栓静脉炎患者。
第一:选择正确的服用方法
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
不可与鲤鱼同食,同食会中毒。
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久服较大剂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肿等。
将甘草进行不同的方法所获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而实验发现泡水以及含服所获得的甘草功效是最好的。
建议大家在平时生活中可以将甘草泡水,或者选择含服服用甘草。
第二:甘草不能连续使用
虽然甘草对身体的保健效果非常的好,但并不是说这种药材可以长时间服用。
甘草不能够长期服用,否则肠胃健康会变差,同时也很容易出现对这种中药材上瘾的情况。
研究发现甘草中含有一定能够的阿片,如果长期服用很容易令身体对这种药材产生依赖性。
甘草服用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周的时间。
如果身体状况已经得到恢复,那更应该立即停止服用这种药材;如果是一周的时间之后身体都没有任何起色,那么也应该停止服用甘草。
第三:甘草的副作用
甘草服用后对身体的副作用体现在腹泻、身体倦怠、精神焦躁不安以及冷汗等异常情况,如果服用甘草后出现上述情况,那就应该立即停止服用甘草,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第四:甘草不能够大量服用
过量的服用甘草容易对身体产生危害,甚至于出现呼吸系统停止的症状。
如果没有科学的使用甘草,则容易呼吸衰竭,这样生命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了。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相信大家都对这种食物的功效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它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种,对这些功效和作用还不要了解的话,以下是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1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及中药禁忌
名称:甘草
别名:蜜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来源: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入脾、胃、肺经。
功效: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
作用: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禁忌:实证中满腹胀忌服甘草。
用法: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2
甘草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
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甘草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
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
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
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
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甘草用于气喘咳嗽。
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
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
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甘草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甘草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
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
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
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
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食用禁忌
甘草不宜长期食用:草不能够长期服用,否则肠胃健康会变差,同时也很容易出现对这种中药材上瘾的情况。
甘草不宜过量服用:过量的服用甘草容易对身体产生危害,甚至于出现呼吸系统停止的症状。
因此,我提醒大家,服用甘草一定要注意适量,儿童服用甘草一定要减少用量,最好咨询医生。
甘草过敏人群禁止服用:如果对甘草过敏,一定要禁止服用,否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我提醒大家,第一次服用甘草时,一定要对身体进行过敏试验,再服用。
不适合和甘草一起服用的药材:甘草不可以和止咳药物、强心药物以及降血压药物等一起服用,避免对身体造成严重后果。
甘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止咳效果,如果和其他的止咳药物一起服用,那么会严重损害呼吸中枢的健康。
粉草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粉萆_的功效与作用、粉草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太子参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功效分类:补虚药,补气药。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
太子参 Radix Pesudostellariae
(英) Heterophylly Falsestarwort Root
别名 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
太子参
来源 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 的块根。
【药材鉴定】干燥块根呈细长条形或长纺锤形,长约2~6厘米,直径约3~6毫米左右,表面黄白色,半透明,有细皱纹及凹下的须根痕,根头钝圆,其上常有残存的茎痕,下端渐细如鼠尾。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而亮,直接晒干的断面为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以肥润、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
显微鉴定:根横切面:木栓层为3-6列木栓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数列,多切向延长。韧皮部窄;韧皮射线宽。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占根的大部;木射线甚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成束,呈放射状排列;初生木质部3-4原型。本品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2-60μm,于木质部较易察见。
【古籍考证】出自《本草从新》:“太子参,虽甚细如参条,短紧结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大参。” 据《本草从新》、《纲目拾遗》、《饮片新参》等书,太子参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参之小者。现在商品则普遍用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虽有滋补功用,但其力较薄。
【化学成分】根含果糖、淀粉、皂甙。含皂甙、果糖淀粉(35.10%)。又据报道,含游离氨基酸,以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最高,占游离氨基酸的30%-40%,还含有麦芽糖(maltose)等。近年从中分得三棕榈酸甘油酯、棕榈酸、β-谷甾醇、△7-豆甾烯-β-醇、胡萝卜甙,△7 -豆甾烯-3-β-D-吡喃葡萄糖甙、肌醇-3-甲醚、α-槐糖和蔗糖。
【相关选方】治自汗:太子参三钱,浮小麦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原生形态】异叶假繁缕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块根长纺锤形。茎下部为紫色,近似四方形,上部近似圆形.绿色的,有2列细毛,节略膨大。叶对生,略带内质,下部叶匙形或倒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渐狭,上部叶卵状披针形至长卵形,茎端的叶常4枚相集较大,成十字形排列,边缘略呈波状。花腋生,二型:闭锁花生茎下部叶腋,小形,花梗细,被柔毛;萼片4;无花瓣。普通花1~3朵顶生,白色;花梗长1~4)厘米,紫色;萼片5,披针形,背面有毛;花瓣5,倒卵形,顶端2齿裂;雄蕊10,花药紫色;雌蕊1,花柱3,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熟时5瓣裂。种子扁圆形,有疣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5~6 月。生于林下富腐殖质的深厚土壤中。分布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
【功效分类】补虚药 补气药
主产福建、江苏、山东、安徽。其中,福建省柘荣县是全国最大的太子参产地。
采制 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睦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阴干或直接晒干。
性状 根细长防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10cm,直径0.2~0.6cm。顶端有茎痕,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 角质样(烫过);或类白色,粉性(生晒品)。气微,味微甘。
化学成分含甙果糖及淀粉。
【药材名】太子参
【英文名】Heterophylly Faalsestarwort Root
【拉丁名】Radix Pseudostellariae
【名称考证】孩儿参,童参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石竹科植物
【药用部位】异叶假繁缕的块根。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①《本草再新》:“味甘,性温,无毒。”②《饮片新参》:“甘润,微苦平。”③《中药志》:“甘苦,微寒。”入肺、脾经《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
【用药忌宜】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用药配伍】1、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
2、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3、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
【各家论述】
1.《本草从新》:大补元气。
2.《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3.《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4.《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5.《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
6.《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
种植栽培编辑本段回目录
1、选地、整地: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砂壤土。忌连作,前茬以甘薯、蔬菜等为好,坡地以向北、向东者为宜。一般在早秋作物收获后,将土地耕翻,重施基肥,肥种以农家肥为主,且应充分腐熟。搂细耙匀,作成1.2-1.5米宽、20厘米高的畦,畦面保持弓背形。
2、繁殖方法: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但有性繁殖因采种难,当年产量又低,故生产上以无性繁殖为主。
播种时间以10月下旬前为宜,过迟则种参因气温下降而开始萌芽,栽种时易碰伤芽头,影响翌年出苗。种参应选芽头完整,参体肥大、无伤、无病虫害的块根。栽种时,先在整好的畦面上横向开13厘米左右深的条沟,然后将种参按株距5~7厘米斜栽沟内,要求芽头朝上,离畦面6厘米,芽头位置在同一水平上,习称“上齐下不齐”。然后按行距(沟距)15厘米再开第二条沟,并将后一条沟的土覆在前一条已排好参的沟,再行排参,依此类推。栽完1畦,稍加镇压,并将畦面整成弓背形。每亩用种量40~60千克。
3、田间管理
(1)防止人畜踩踏:栽后当年不出苗,要保持畦面平整,避免人畜践踏,否则易造成局部短期积水,使参根腐烂,最终导致缺苗减产,留种田越夏期间更应防止踩踏。
(2)除草、培土:2月上甸,幼苗出土时,生长缓慢,越冬杂草繁生,可用小锄浅锄1次,以后见草就拔。同时结合整理畦沟,将畦边倒塌的上撤至畦面,或用客土培土,培土厚度以不超过2厘米为宜。5月上旬后,植株早已封行,除了拔除大草外,可停止除草。
(3)追肥:太子参生长期短,主要以基肥为主,特别是后期,追肥不当,如多施氮肥可导致茎叶徒长,影响产量。如幼苗瘦弱,可在4月上旬每亩施入腐熟的饼肥30一40千克,并随后浇水。
(4)排灌:太子参怕涝,雨后畦沟必须排水畅通。在干旱少雨时,应注意浇水,以保持畦面湿润,利于发根和植株生长。
食疗价值编辑本段回目录
石竹科草本植物孩儿参的块根。又称太子参。产于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夏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去须根,晒干用。
[性能]味甘、微苦,性平。能补气益脾,养阴生津。
[参考]含太子参多糖、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能明显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加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体重与脾脏、胸腺的重量等。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用途]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
[用法]一日12~30g。煎汤,泡茶,煮粥,菜肴。
[附方]
1,太子参煮鹌鹑:太子参30g,玉竹10g,鹌鹑2只。将三者洗净,用水煮熟,加味精、食盐调味。饮汤吃肉。
本方以太子参、鹌鹑补脾益气,玉竹益胃养阴。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所致之症。
2,太子沙参粥:太子参、北沙参、枇杷叶各10g,粳米120g。北沙参、枇杷叶煎水取汁,放入太子参、粳米煮成稀粥。以白糖调味吃。
本方以太子参、北沙参养阴润燥,以枇杷叶清热化痰、止咳。用于阴虚肺热,咳嗽咽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03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