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艾叶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及禁忌,中药艾叶

中药大全 2023-09-20 19:09:48

艾叶为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艾干燥叶。我国大部分地区,如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均有生产。艾叶在仲景书中,《金匮要略》入2方次。

别名:艾、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黄草、家艾、甜艾、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陈艾、灰草、大艾叶、杜艾叶、萎蒿、陈艾。 

【药性特点】艾叶苦、辛,温。入肝、脾,肾经。功能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主治吐血病等。

【艾叶的临床应用】

(一)治吐血病

中虚气不摄血证

柏叶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柏叶条)。

艾叶在柏叶汤中,温经止血。

(二)妇人妊娠病

胞阻下血证

胶艾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阿胶条)。

按:艾叶在胶艾汤中,温经暖宫止血,与阿胶相配,调经安胎。

艾叶的配伍应用

产后感寒腹痛或老人脐痛腹冷痛者,可用熟艾入布袋兜于脐部。冲任虚寒,月经不调,小腹冷若冰霜痛,日久不孕者,可与香附、吴茱萸、当归、肉桂等配伍,以散寒止痛,养血调经。若痢下赤白、血多、痛不可忍者,则须与黄连、木香、肉豆蔻等同用,以清热行气止痛。寒湿泻痢不止者,可与干姜同煎。

1、艾叶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肘后方》)

2、艾叶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10克,辣蓼10克,车前80克。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江苏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3、艾叶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圣济总录》香艾丸)

4、艾叶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补缺肘后方》)

5、艾叶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10克。(《卫生易简方》)

6、艾叶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世医得效方》艾姜汤)

7、艾叶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千金方》)

8、艾叶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如鸡子大,阿胶(炒为末)25克,干姜5克。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养生必用方》)

9、艾叶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50克,蒲黄、蒲公英各25克。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0、艾叶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圣惠方》)

11、艾叶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煎浓汁,服三合。(《千金方》)

12、艾叶治妇人白带淋沥:艾叶(杵如绵,扬去尘末并梗,酒煮一周时)300克,白术、苍术各150克(俱米泔水浸,晒干炒),当归身(酒炒)100克,砂仁50克。共为末,每早服15克,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13、艾叶治产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陈蕲艾二斤,焙干,捣铺脐上,以绢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气出,则痛自止。(《杨诚经验方》)

14、艾叶治头风面疮,痒出黄水:艾100克,醋一升,砂锅煎取汁,每薄纸上贴之,一日二、三上。(许国桢《御药院方》)

15、艾叶治湿疹:艾叶炭、枯矾、黄柏等分。共研细末,用香油调膏,外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6、艾叶治盗汗不止:熟艾10克,白茯神15克,乌梅三个。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温服。(《纲目》)

17、艾叶治痈疽不合,疮口冷滞:以北艾煎汤洗后,白胶熏之。(《仁斋直指方》)

【艾叶的用量用法】

1.用量 常用量3—9克。

最小量3两(9克),如胶艾汤。

最大量3把(约30克),如柏叶汤。

2.用法 汤剂。

按:艾叶苦燥辛散,芳香而温,专入三阴经能暖气血而温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为妇科常用要药。临证常以下焦虚寒为主,如腹中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都以祛寒为功;炒炭用,益增其止血力量,可治虚寒性出血之证,对妇女崩漏下血尤为常用。至于配寒凉生用以治血热吐衄,既制其辛温之性,又能使寒药无伤阳之弊。外治湿疮疥癣,有燥湿止痒之效。本品苦燥辛散,阴虚血热者不宜单独服用。

【艾叶的文献摘要】

《本草纲目》引《名医别录》:“灸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慝疮,妇女漏血。”

《药性本草》:“止崩血,肠痔血,塌金疮,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癣甚良。捣汁饮,治心腹一切冷气。”

《本草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艾叶的药理作用】

1.据化学分析 艾叶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水芹烯、侧柏醇、杜松油萜等,另含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等。

2.据药理研究

(1)能缩短出血、凝血时间;炒炭后,作用更显著。

(2)少量(3—5克)能促进胃液分泌,能增进食欲,大童可引起胃肠急性炎症而致恶心呕吐。

(3)有平喘、镇咳、祛痰及消炎作用,

(4)能兴奋血管收缩中枢和运动中枢,量大能引起抽搐。

(5)所含挥发油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可引起发热、潮红等。

(6)吸收与排泄:口服后很快由小肠黏膜吸收而达肝脏,随血液循环而扩至全身,1小时内在尿中发现艾的成分,大部分储于体内,由小便逐渐排出,或经氧化、结合而破坏。

3.据抗菌试验 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等都有抑制作用。

4.据现代临床 本品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过敏性血小板减少,原发性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输卵管阻塞不通,排卵功能低下,慢性附件炎,慢性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等。

艾叶的用药禁忌

阴虚血热者慎用艾叶。苦酒、香附为之使。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

艾草泡脚的好处及禁忌艾叶药用功效 艾草泡脚的好处及禁忌艾叶药用功效有哪些

1、流鼻血也可以用艾草治疗,但是艾草的禁忌还是有的,对于阴虚的人不合适,血热者慎用艾草,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

2、艾叶性温,有小毒,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的功效

3、可以治疗虚寒性出血病症,例如崩漏等,是温经止血的首选药。

4、还可以治疗下焦虚寒导致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宫寒不孕以及带下清稀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治疗脾胃虚寒导致的脘腹冷痛,可以用单味艾叶煎汤内服。

5、胎动不安也是艾叶的主治病症。煎汤内服用量在3g-10g之间,外用可将艾叶做成艾条温灸各个穴位。

6、艾草泡脚的功效与作用:温经散寒、舒经通络、暖宫调经。可以治疗各种寒性疾病,如阳虚畏寒怕冷、足底凉、膝关节怕冷,宫寒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风寒湿痹症关节疼痛、阴雨天气加重。

7、应注意阴虚火旺的患者要慎重使用。

艾叶有什么样的功效、作用和禁忌?

艾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材,内服其功效主要有驱寒止痛、温经、治理月经不调等功效,外用可以止痒驱虫、皮肤湿疹、瘙痒等症状。我们常用方法是将晒干的艾草用开水煮开后泡脚,这样不仅驱寒还能疏通脉络。但是在泡脚的时候我们能要主要泡脚时间不能太长,最多三十钟即可。在身体在微微出汗,就说明艾草已经起到了作用了。

艾叶还是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良药。曾在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就有提到艾叶温中、逐冷、除湿。像女性常出现的宫寒不育、痛经、月经不调、吐血、胎动等症状都可以用艾叶来进行治疗。但是在使用艾叶同时要谨遵医嘱,不可胡乱服药。

艾叶除了用作药材,还可搭配我们日常食用作为美食。南方一般在清明节是都会做一种食物,那就是青团。主要食材有糯米粉、艾草汁,可以根据自己口味来搭配里面所包的馅料,喜欢吃甜食的朋友就可以选择在里面包豆沙、莲蓉等,喜咸味的朋友在内可包肉、虾米、豆腐干等等。我大学就是在南方读的,就很很幸运吃到同学所带的青团。因为青团加入了艾叶汁,外表呈现一种竹绿色,还泛着一种光泽,看得人忍不住流口水。吃在嘴里非常的软糯,淡淡清香艾草味在嘴里散开,搭配红豆沙也不会觉得甜腻,外表的糯米皮冲淡了豆沙的甜味,让甜度刚刚好。

说了这么多艾叶的功效和作用,那使用时有什么禁忌和注意点呢?艾叶是我们所了解艾草植物的叶子,艾草中含有一种天然挥发油,人体不宜吸入太多,不然会影响身体健康,抑制神经,会出现头晕头痛,脾气暴躁等症状。为了避免艾草发挥它的副作用,我们最好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把握好时间,在泡脚或者艾灸时长不要超过三十分钟。

2、体热阴虚者最好不要使用艾草或者艾叶,用后只会适得其反,造成身体亏损。

3、使用次数不要过于频繁,最好一周一到两次即可。

艾叶泡脚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艾叶还有什么用法

1、在平常生活当中,如果能够用艾叶泡脚对于缓解疲劳驱寒,预防感冒,杀菌,去除脚气都是有不错的效果的。

2、在平常生活当中可以适当的用艾叶来进行泡脚,但是用艾叶泡脚也是有一定禁忌的,首先泡脚的过程不宜太长,另外泡脚的次数不宜太多。同时,发烧和低血压患者最好不要用艾叶泡脚。

3、艾叶还有什么用法

(1)艾枕、艾袋、艾垫

取细软熟艾叶1千克,放入布包中做成艾枕,每天晚上用艾枕睡觉,对治疗风湿所致的头痛有很好的效果。长期使用艾枕,还可预防感冒、颈椎病和面部神经麻痹。

用同样的方法还可做成艾袋、艾垫。将艾袋敷在腹部,可防治腹部冷痛和妇女痛经;敷在肩部可缓解肩周炎;敷在腰部可缓解寒湿性腰痛。将艾垫置于鞋内,可治疗脚气和冻疮。

(2)艾灸

用艾条灸治穴位或者病变部位,是中医常用的方法之一。艾灸足三里可调理脾胃,艾灸三阴交可起到补肝益肾的作用;艾灸关元可调理月经等。

(3)艾叶熏蒸

将艾条点燃,放在室内熏蒸,可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更能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中药艾草条的功效作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艾草条是用艾草加工制作而成的,艾草条对我们人体有很好的治病作用,而且艾草条的使用方法非常的简单,也有很多人是看重了它的功效和作用。以下是我推荐艾草条的功效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艾草条的功效与作用
艾草条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艾草条是艾草加工成的一种类似香烟但是体积要比香烟大几倍的圆柱状物,点燃艾草条后熏相应的穴位,可以使得艾叶气体向下进入穴位,通过穴位到达经络,再通过经络到达体内,从而起到驱寒和通气血的作用。治疗习惯性流产和不孕不育:将点燃的艾草条放到腹部靠近肚脐处,让烟气顺着肚脐附近的穴位渐渐进入到体内经络,理畅经络和气血,同时这对子宫和卵巢也有非常好的调理作用,长期坚持还可以治疗习惯性流产和不孕不育。

艾草条用于灸法,其功效确非我们意想所能及的。艾火的温热刺激能直达深部,经久不消,使人发生畅快之感。若以普通火热,则只觉表层灼痛,而无温煦散寒之作用。灸法也和针法一样,能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用艾草条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草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草条灸后,可将艾草条点燃的一头塞进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草的药用价值
1、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补缺肘后方》)

2、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二钱。(《卫生易简方》)

3、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草二钱,辣蓼二钱,车前一两六钱。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江苏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4、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草(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圣济总录》香艾丸)

5、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草四两(炒焦存性),川白姜一两(炮)。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世医得效方》艾姜汤)

6、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草煎服。(《圣惠方》)

7、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草炭一两,蒲黄、蒲公英各五钱。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8、治妇人白带淋沥:艾草(杵如绵,扬去尘末并梗,酒煮一周时)六两,白肃、苍术各三两(俱米泔水浸,晒干炒),当归身(酒炒)二两,砂仁一两。共为末,每早服三钱,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9、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草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肘后方》)

10、治盗汗不止: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温服。(《纲目》)

猜你感兴趣:

1. 艾灸的主要功效和作用

2. 艾草足贴有什么功效

3. 艾草泡脚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4.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该注意什么

5. 艾针灸的效果及副作用

6. 中药艾草的食用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01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