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柴胡有什么功效和作用,柴胡的用法用量,中药柴胡

中药大全 2023-09-20 17:38:12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干燥的根或全草。北柴胡主产于辽宁、甘肃、河北和河南等北方地区。其根头膨大,少弯曲而质较韧,不易折断,故又称硬柴胡。南柴胡主产于我国南方四川、湖北等地,其根较细,多弯曲不直,质地较软,故称软柴胡、细柴胡。柴胡多为野生,也有家种。

柴胡在仲景书中,《伤寒论》入7方次,《金匮要略》入7方次。

【药性特点】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胆经。功效与作用:辛凉解表,疏散风热,疏肝理气,调和气血,宽胸解郁,升阳举陷。主治少阳病,少阴病,疟病,虚劳病等。

【柴胡的临床应用】

(一)治少阳病

1.少阳病本证

小柴胡汤证

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脉弦细者(96),证质为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和。治用小柴胡汤。方中柴胡气质轻清,味苦辛性微寒,可疏解少阳;黄芩苦寒,气味较重,清泄热邪。柴芩合用,外透内泄,可疏解半表半里之邪。柴胡与黄芩的比例关系是8:3。如此一清一泄一疏,使少阳胆气得泄。半夏、生姜调和胃气,降逆止呕;人参、炙甘草、大枣益气和中,扶正祛邪,使中土健旺,不受木邪之害,七药共奏和解枢机之良方。

小柴胡汤证,不仅治少阳病,还治厥阴病呕而发热证、伤寒瘥后发热证,黄疸兼少阳证,妇人产后郁冒大便难证、妇人杂病热入血室证等。无论什么病,只要有小柴胡汤证质者,皆可应用,必有良效。

2.少阳病兼变证

(1)柴胡桂枝汤证

证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胸胁心下微满,伴舌苔薄白,脉浮弦者(146),证质为邪犯少阳,表证未解。治用柴胡桂枝汤。方中小柴胡汤、桂枝汤各用半量,合剂而成。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辛散,以治太阳之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治半表半里。

柴胡桂枝汤证,亦见于《金匮要略》寒疝病之心腹卒中痛证,属异病同治例。

(2)大柴胡汤证

证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郁郁微烦,心下急或痞硬,大便难下或下利不畅,或按之心下满痛者(103;十-12),证质为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治用大柴胡汤。方中柴胡、黄芩疏利少阳,清泄热邪;芍药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枳实、大黄利气消痞;大枣和中。诸药配合,共奏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之功。

大柴胡汤证,亦见于《金匮要略》腹满病之热实兼少阳证等,属异病同治例。

(3)柴胡加芒硝汤证

证见: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伴下后微利者(104),证质为邪犯少阳,兼阳明里实。治用柴胡加芒硝汤。方中小柴胡汤只用原剂量的1/3,加芒硝2两(6克)。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运转枢机;芒硝泻热去实,软坚通便。诸药合用,共奏泻热之功。因药量较轻,可称谓和解泄实之轻剂。

(4)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证见:往来寒热,心烦,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微头汗出,或疟寒多有热,或但寒不热者(147;四-附),证质为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结。治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中柴胡、黄芩合用,清少阳之热;栝蒌根、牡蛎逐饮开结;桂枝、干姜通阳散寒,温化水饮;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和解枢机,宣散水饮之效。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亦见于《金匮要略》中的疟病之寒多微有热证,属异病同治例。

(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证见:胸胁苦满,烦惊谵语,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107),证质为邪犯少阳,弥散三焦,表里俱病,虚实互见。治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中以柴胡汤和解少阳,宣畅枢机,扶正祛邪。加大黄泄热和胃;加龙骨、牡蛎、铅丹(但因铅丹有毒,用之宜慎,目前临床本品内服较为少见,若需用之,以少量暂服为妥;若需久服或大量应用,则以生铁落、磁石等品代用为宜。)重镇安神,加茯苓淡渗利水,宁心安神;去甘草免其甘缓留邪。诸药相合,寒温同用,攻补兼施,安内解外,使表里错杂之邪,得以速解。

(二)治少阴病

少阴病兼变证

四逆散证

证见:四肢厥逆,或见腹痛,泄利下重,或咳嗽,心下悸,小便不利者(318),证质为阳气内郁,气机不畅。治用四逆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透达阳气;芍药苦泄破血,通络止痛;枳实导滞行气;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宣畅气机,透达郁阳之功。

(三)治疟病

1.劳疟证

《外台秘要》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证

证见:疟病口渴,或久疟不愈,反复发作,神疲体倦者(四-附),证质为久疟不愈,正虚邪实。治用《外台秘要》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方中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以去表里之邪;因内热渐重,津伤口渴,故去半夏之辛温,加栝蒌根之甘寒清热生津解渴。

2.疟母证

鳖甲煎丸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鳖甲条)。

柴胡在鳖甲煎丸中,合黄芩疏肝清热,和解少阳。

(四)治虚劳病

风气百疾证

薯蓣丸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薯蓣条)。

柴胡在薯蓣丸中,合桂枝、防风疏风解表。

【柴胡的用法用量】

常用 6—24克。

最小量:二两十六铢(8克),如柴胡加芒硝汤。

量大量:半斤(24克),如小柴胡汤。

按:柴胡苦辛微寒,气香质轻,具有轻清升发疏泄之性,有较好的退热作用,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升清阳之气而举陷,调达肝气而解郁,所以,为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阳气下陷,久泻脱肛,肝气郁结,胸胁胀痛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证的常用之品。本品既可用于实证,也可以用于虚证,根据配伍不同而发挥其各种不同的效用,如与黄芩同用和解表里;与白芍同用疏肝止痛;配枳实升清降浊;配大黄治少阳阳明热结;配牡蛎治少阳胆热,心神不安等。惟性升发,凡虚人气逆,或阴虚火旺、肝阳上升者不宜应用。

【柴胡的文献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本草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

《本草备要》:“主阳气下陷,能引清气上行,厥阴之邪热,宣扬气血,散结调经。为足少阳表药,治伤寒邪热,痰热结实,虚劳肌热。”

【柴胡的药理作用】

1.据化学分析 柴胡含挥发油(内含柴胡醇)、植物甾醇,另含脂肪酸、皂苷等。茎叶含芦丁。

2.据药理研究

(1)本品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2)有镇静、镇痛、镇吐、镇痉、催眠作用。

(3)有抑制心肌、收缩血管作用,小量有利尿作用。

(4)有利胆、抗脂肪肝,并促进肝脏解毒作用。

(5)对结核杆菌、流感病毒及牛痘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并有消灭及阻止疟原虫发育之效。

3.据现代临床 本品主治感冒,流行性感冒,冠心病心绞痛,室性心动过速,过敏性鼻炎,支气管肺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结膜炎,中耳炎,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1、散邪

柴胡的散邪作用,已为所重视,创“新方八阵”立方十五,柴胡占其十三方。均分别体现了柴胡具有寒散、温散、平散、补散之作用。其寒散配黄芩、生地,温散配,平散配、生姜,补散配、熟地,均取其有很好的散邪外出功能。

2、疏郁

柴胡长于疏达肝、胃、胆、三焦之气机,说:“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又谓:“善达少阳之木气,则少阳之气能疏通胃气之郁,而其结气、饮食、积聚自消化也。”正说明柴胡有疏郁作用。可治疗肝郁之疾、胆道疾病、月经不调之症。例如常伍等。代表方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均以柴胡为主药。

3、升清

柴胡味轻,具升阳之性,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李东垣云:“柴胡升也,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方如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汤等。常配伍升麻、生口芪等常治疗清阳下陷、中气不升、上气不足之证。

4、清热

柴胡具有良好的清热作用,言其能治“寒热邪气”《伤寒论》有小柴胡汤专治热传少阳,热入血室之证。清热临床常配伍黄芩、丹皮、栀子等品。无论外感热邪或脏腑郁热均可使之,其效验迅捷。《药性论》也谓其:“主时疾,内外热不解”。

5、柴胡的禁忌: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柴胡。柴胡与皂荚、女莞、藜芦相克。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柴胡的作用与功效 柴胡简介

1、柴胡的作用与功效 :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2、柴胡,中药名。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介绍

1、柴胡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尤其是寒热往来的情况,还可用于肝郁气滞的胸胁疼痛及妇科的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等症。柴胡还具有镇静、镇痛、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2、柴胡有一定的副作用,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避免发生一些不良的反应,可能会引起倦怠,食欲减退,腹胀嗜睡等症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99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