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四川和云南等地。防风在仲景书中,《金匮要略》入5方次。
【防风的药性特点】防风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功效与作用】发表散风,胜湿止痛。主治中风病,历节病,虚劳病,妇人产后病等。
(一)治中风病
1.风邪入中证
防己地黄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防己条)。
防风在防己地黄汤中,合桂枝祛风散邪。
2.大风证
侯氏黑散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菊花条)。
防风在侯氏黑散中,合桂枝、细辛、菊花祛风散邪。
(二)治历节病
风湿历节证
桂枝芍药知母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桂枝条)。
防风在桂枝芍药知母汤中,合桂枝、麻黄辛温祛风散寒。
(三)治虚劳病
风气百疾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薯蓣条)。
防风在薯蓣丸中,合桂枝、柴胡疏风解表。
(四)治妇人产后病
阳虚中风证
竹叶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竹叶条)。
防风在竹叶汤中,合竹叶、葛根、桂枝、生姜,疏风散邪解表。
1.常用量 3—9克。
最小量1两(3克),如竹叶汤。
最大量4两(12克),如桂枝芍药知母汤。
2.用法 汤剂,散剂或丸剂。
按:防风辛甘微温,质较柔润,入膀胱、肝、脾三经,善行走周身,为治风通用之品。既能祛风寒而解表,又能祛风湿而止痛,所以,为治风寒表证、风湿痹痛的常用要药。因其微温不燥,甘缓不峻,性较缓和,前人称为“风药中之润剂”,故又可用于风热所致的目赤、咽痛之证。
炒炭还可止血,用治便血、崩漏而兼有表邪者最为适宜。凡阴虚火旺或无风寒湿邪者均忌用。
【文献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
《本草纲目》引《名医别录》:治“烦满胁痛,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
《备急千金要方》:“解乌头毒”、“解芫花毒。”
《珍珠囊》:“治上焦风邪,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经络中留湿。”
1.据化学分析 防风含挥发油、甘露醇、糖和有机酸等。
2.据药理研究
(1)本品有发汗、解热、镇痛作用。
(2)有利尿作用。
3.据抗菌试验 本品对痢疾杆菌及枯草杆菌有强烈的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及某些皮肤癣菌也有抑制作用。
4.据现代临床 主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98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葱白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葱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