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是存在有许多的穴位以及经脉的,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有一些疾病是可以通过刺激这些穴位来调理的。针灸就是其中很受人欢迎的一种方法,那么,自己针灸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般来说,人体有十二条正经,八条奇经,每一条经脉上都有相对于某种疾病的穴位。针刺穴位的深浅和病人对针刺的感受,对治病至关重要。针刺正确的穴位一般都会有酸麻胀的感觉。针灸者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同时为了精准地刺中穴位,做到胸有成竹,就必须反复练习,而最好是自己针灸,通过针刺自己的身体,能真切感受到各个穴位的各种反应,从而做到一针中的,达到针到病除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针灸应当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医务人员操作。尤其是针刺疗法,单是进针后的手法就分为揉、按、搓等二十四法,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知晓其中的细微差别。如果在自己不具备针灸资质的情况下,实在想自己针灸,可以先向专业的中医针灸师请教和学习专业的手法才操作会安全些。
此外,在针灸时需要注意,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病症施灸,取穴要准,灸穴勿过多,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切勿乱灸暴灸。同时灸治中,若一旦发生晕灸,则应按晕针处理方法而行急救。其次对于出现昏迷、反应迟纯或局部感觉消失时,应注意勿灸过量,避免烧烫伤。还有,也要注意针灸做得过于频繁,反而容易引起经络疲劳。过多重复刺激同一部位的穴位或经络,会出现针感迟钝,甚至是越治病情越重等情况,所以,最好控制在每周针刺2~3次为宜。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有这些情况的是不能针灸的,比如有高热、抽搐、极度衰竭、形瘦骨弱情况的不宜针灸。还有在妊娠期妇女下腹部、腰骶部、睾丸、乳头、阴部等部位是不能做针灸的。
针灸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显著特点就是通过刺激人体肌表腧穴或特定部位,激发经络系统的感应与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治病,简、便、廉、验、适应症广,且无毒副作用。
为了充分保证针刺的安全,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
2、体质虚弱的患儿,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取卧位;
3、应避免针刺到血管,以防出血,对有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儿,不宜针刺;
4、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处,不宜针刺;
5、人体某些部位如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的穴位,应掌握好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6、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一般不宜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刺法,不宜留针。
针灸是中医治疗疾病和养生的重要技术,但是要注意针灸养生七大事项:
首先,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其次,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第三,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第四,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第五,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第六,眼区、胸背、肾区、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第七,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95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儿童中药泡脚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