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种,主要是通过经络或穴位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在配合手工施用于人体的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那么推拿手法的适应症有哪些呢?
1、以机能障碍为主的一些内、妇科病症
如头痛、失眠、高血压、糖尿病、胃下垂、胃痛、月经不调、痛经等。
2、五官科疾病
如咽喉痛、喑哑、鼻炎、声门闭合不全等。近视、弱视、斜视、乳蛾、慢性咽炎、鼻炎、声门闭合不全、耳聋耳鸣等。
3、外科疾病
如乳痈初期、术后粘连等。
4、儿科疾病
如咳嗽、夜啼、小儿惊风、腹泻、遗尿、疳积、肌性斜颈、小儿麻痹后遗症、臂丛神经损伤、桡骨头半脱位等。
5、骨伤科
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落枕、寰枢关节半脱位、项背肌筋膜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紊乱症、退行性脊柱炎、脊椎小关节紊乱、梨状肌综合症、臀上皮神经损伤、肩关节周围炎、肱二头肌肌腱炎、冈上肌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肱骨外上髁炎、神经卡压综合征、腕管综合症、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踝关节扭伤、外伤性截瘫等疾病。
6、其他适应症
劳倦内伤、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科学家们已经找到证据支持按摩可以提供心理健康益处的观点。根据美国国家补充和整合健康中心的说法,临床试验表明按摩疗法可能有助于缓解抑郁症。当人体肌肉和结缔组织变得僵硬时,它会引起疼痛并限制运动。按摩可以帮助缓解肌肉和结缔组织中的这种紧张,也增加人体的血流量,并促进放松。
按摩有助于加强患者的身心关系。这种做法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并帮助压力管理。它可以帮助放松身体,反过来也可以放松人们的思维。
推拿手法是指以治疗、保健为目的,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身体的特定部位或腧穴及阿是穴等位置进行操作的方法。
中文名
推拿手法
要求
持久、有力、均匀、柔和
作用
刺激经络穴位或特定部位
目的
治疗、保健
作用
通、和、舒、补等
指法
按法、压法、点法、拿法、捏法等
简介
推拿中所施行的各种技巧动作
目
录
1推拿简介
2推拿简史
3推拿要求
4推拿分类
5推拿手法
按法
点法
压法
摩法
揉法
搓法
捻法
推法
擦法
抹法
扫散法
拿法
抖法
合掌侧击法
啄法
拍法
弹拨法
摇法
滚法
6不宜人群
1推拿简介编辑
推拿手法 ,推拿中所施行的各种技巧动作。它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操作方法可刺激人体的经络穴位或特定部位。其中有的以按捏为主,如按法、压法、点法、拿法、捏法等;有的以摩擦为主,如平推法、擦法、摩法、搓法、揉法等;有的以振动肢体为主,如拍法、抖法等;有的以活动肢体关节为主,如摇法、扳法、引伸法等。共约有一百余种。根据情况,可选择或综合应用。
2推拿简史编辑
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源于人类最初的本能动作,如摩擦取暖、抚按伤痛、母婴间抚摸及人体间相互触摸等。甲骨文载手法的代称和基本手法为“拊”。江陵张家山早期汉墓出土的《引书》中有“摩足跗”、“摇指”等手法,并记载了颞颌关节半脱位的口内复位法;《五十二病方》中载有按、摩、搔、刮等10余种手法,并有按压止血法、药巾按摩法等。《内经》,则对手法的名称、诊断、定位、作用、机理、适应症、禁忌症等有较详细的论述。汉代张仲景将膏摩列为保健方法。三国时期华佗则提出了推拿失治、误治的观点。晋代葛洪《肘后方》所述手法,已不再是简单的向下按压、摩擦,而有了力点向上的抄举法及挤压、提捏等,并介绍了美容法、指掐急救法等。唐代王焘《外台秘要》集前世医书,载许多手法,其引文均注明出处,为后世探索手法源流提供了线索。宋代的《圣济总录》重在对手法的分析总结,强调中医辨证施法。金代张子和首将推拿列为汗法。明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载悬吊复位法,领先世界600余年。明清时期,《保婴神术·按摩经》载的小儿推拿八法,《医宗金鉴》的正骨八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并形成了多种推拿流派,如点穴推拿,一指禅推拿、内功推拿等。
3推拿要求编辑
推拿手法技术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持久”是指手法能够持续运用一定时间,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有力”是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并根据治疗对象、体质、病证虚实、施治部位和手法性质而变化。“均匀”是指手法动作的节奏、频率、压力大小要一定。“柔和”是指手法动作的轻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不能用滞劲蛮力或突发暴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以上要求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深透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可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即所谓“刚柔相兼”。在手法的掌握中,力量是基础,手法技巧是关键,两者必须兼有。
4
对于推拿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是按摩,但是其实二者还是存在差异的。那么,推拿是什么意思?推拿和按摩的区别是什么?
推拿是什么意思
推拿(Tuina),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推拿又有“按跷”、“跷引”、“案杌”诸称号。推拿,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推拿和按摩的区别是什么
很多人都觉中医推拿和按摩都是一个样的,效果都是一致的。其实对于这两者来说的话是不同的,可能大家觉得这两个都可以帮助去除人体的一些疲劳,所以就会认为这个推拿和按摩是一样的。中医里面的推拿是需要根据穴位来帮助治疗疾病的,按摩主要是帮助缓解一些劳损的情况,或者是帮助手脚活动的。
中医里的推拿是有很多要求的,因为推拿的作用是可以影响到一些内脏的工作的,可以说在短时间里面会对身体有一些刺激。而按摩的话和推拿的手法就是有不一样的手法,所以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推拿的手法有强有弱,“轻推、顺推皆为补”,即缓和、轻微的连续刺激能活跃脏腑的生理功能,为补法;急速、较重且时间较短的刺激,会抑制脏器的生理功能,为泻法。针对具体的患者,手法轻重应以患者的耐受度而论,产生较强烈的酸麻胀痛感时为泻,感觉轻微时为补。手法的频率也与补泻有关,“缓摩为补,急摩为泻”,即频率低的为补法,频率快的为泻法。
手法方向不同,疗效各异。《幼科推拿秘书》说:“左转补兮,右转泄。”虽然说的是小儿按摩,但在成人身上也适用。腹部按摩时,以患者自身的方向为度,顺时针方向按摩,有明显的通便泻下的效果,为泻法;逆时针方向按摩,可增强胃肠消化功能,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为补法。
此外,手法的补泻与按摩部位的特殊性也有关系。清代《小儿推拿广意》中说:“运太阳往耳转为泻,往眼转为补。”就是说按摩太阳穴时,向眼方向揉为补法,有壮筋补虚的作用;向耳方向揉为泻法,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功效。背部的脊柱穴,用捏脊法自下而上能培元气、通经络、和脏腑,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为补法;推脊柱穴从上至下,有清热的功效,为泻法。又如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自下向上直推为推上七节,能温阳止泻,用于治疗虚寒腹泻;自上向下直推为推下七节,能泻热通便,用于治疗肠热便秘。
推拿适应症有哪些
扭伤,关节脱位,腰肌劳损,肌肉萎缩、偏头痛,前头后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股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神经痛,四肢关节痛(包括肩、肘、腕、膝、踝、指(趾)关节疼痛)。颜面神经麻痹,颜面肌肉痉挛,腓肠肌痉挛。因风湿而引起的,如肩、背、腰、膝等部的肌肉疼痛。以及急性或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滑囊肿痛和关节强直等症。其他如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症,习惯性便秘,胃下垂,慢性胃炎,失眠,遗精,以及妇女痛经与神经官能症等,都可考虑使用或配合使用按摩手法。
推拿按摩手法是指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按照各种特定技巧的动作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操作的方法。手法要求持久、有力、柔和、自然,并有一定深透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按摩是一种适应症十分广泛的民间物理疗法。有正骨按摩、伤科按摩、小儿按摩、经络按摩、脏腑按摩、急救按摩、保健按摩、点穴按摩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94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埋线减肥法的副作用
下一篇: 儿童中药贴敷几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