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一、发寒热怎么缓解1. 发寒热怎么缓解2. 发寒热吃什么好3. 发寒热要注意什么二、发寒热有哪些症状三、发寒热有什么禁忌发寒热怎么缓解1、发寒热怎么缓解1.1、冷敷
仰卧,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毛巾,身体其它部位应用被子盖好。当毛巾温度达到体温时,就换湿冷毛巾,如此反复循环,直到退烧为止。也可将毛巾内包裹冰块,敷于额头。用冷敷法可以帮助降低体温,退烧效果不错。
如果成年人在感冒的同时还伴随着发烧的症状的话,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退烧。如果是低烧,我们可以通过多喝水和物理降温的方式来退烧,可以使用冷毛巾敷额头的方法和洗温水澡方法来降温,与此同时,要注意增减衣物来帮助身体排汗或保暖。如果体温持续不降或者高烧的话,就不要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了,这个时候就要及时去药房买一些成人的退烧药来吃,或者直接去医院进行治疗。
1.2、补充水分
发烧时,身体会流汗散热,但是在发高烧时,身体会因为流失太多水分而关闭汗腺,以阻止进一步的水分流失,这使你的身体无法散热。所有,就需要补充液体,喝大量的白开水,或者用蔬果榨汁喝,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1.3、泡脚
发烧时,可以用40度左右的开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降温,缓解感冒发烧带来的不适。泡至微微发汗时,可将体内的余热带出体外,达到退烧的效果。
1.4、按摩
脚底有很多穴位,做足部按摩,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然后再生姜片擦拭按摩脚底的“涌泉穴”以及颈根后的“大椎穴”,有助于退烧。
1.5、多休息
发烧了要避免劳累,多休息,如果打寒颤的话,要躺在床上,盖上被子,让身体出汗。
2、发寒热吃什么好2.1、牛奶
喝牛奶一方面能有效的补充人体水分,另一方面含有丰富的钙,能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2.2、鸡汤
鸡汤中还有多种氨基酸,可以有效地增强人的抵抗力,对发烧感冒的人很有帮助。感冒发烧期间,切记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
2.3、小米粥
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的称呼,小米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成分,营养价值很高,可以有效地恢复身体,对感冒发烧的人特别有帮助。
2.4、胡萝卜
胡萝卜里面含有多种维生素,可烹饪、可凉拌,凉拌后的胡萝卜营养价值更高。
2.5、水果类
橘子,苹果,葡萄,草莓。水果就不用说了吧,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感冒发烧后可以多吃些,有帮助。多吃些水果,有效增强人体抵抗力。
3、发寒热要注意什么首先在安排饮食时总热量不能低于身体所需热量的70%。饮食要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蛋花汤、稀粥、藕粉、肉末面条等,同时也可以多补充水分。
要适度地活动:适当地劳动及做些运动可改善末梢循环、加速血液循环,使手脚保持正常的温度。
要注意保暖:应随天气变化调节穿着,做好手脚的保暖,尤其冬天更要注意改善室内温度、湿度及通风。
保持每日大便畅通:大便干硬是热性体质常见症状之一,甚者形成便秘,进一步诱发其他疾病。因此,尽量保持每日大便畅通,防止疾病产生。
穿着轻、软、宽、舒:衣着以轻、软、宽松、舒适为宜,对于皮肤末梢循环及热量排除皆有帮助,对体温偏高者较适宜。
发寒热有哪些症状所谓发热恶寒同时并见,是指患者发热的同时又感到恶寒,恶寒的同时又见发热,或手摸额部感到灼手,或试表时体温升高。有的一开始只有恶寒,全身打哆,但很快又兼见发热。有的发热比较明显,同时感到恶寒。
恶寒发热同时并见是重要的症状,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即在表阶段,它是诊断表证的重要依据。外邪侵袭肌表,正邪交争于肌表,故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古代医家对恶寒这个症状非常重视,所谓“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是强调了恶寒的重要性。而恶寒或寒战常是发热的前奏。
发寒热有什么禁忌忌寒凉之物,例如犀角、熊胆、石膏、绿豆、西瓜、萝卜、冬瓜、丝瓜、梨、蛤蜊、菊花。此类食物可以退火、消炎、清热、降低热量,故多食不利。
忌辛热刺激之物,例如干姜、附子、花椒、胡椒、肉桂等辛热食物,能动火而耗气,多则不宜。
忌食油煎、炒、炸食物,此类食物可以产生较多的热量,故不利于热性体质。
忌鸡蛋。当发热时食用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鸡蛋,不但不能降低体温,反而使体内热量增加,促使婴儿的体温升高更多,因此不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上热下寒的体质可以如下进行调理:
1.病从口入,那在饮食上面就需要注意,少吃重口味的食物,以及一些生冷的食物,多吃点清淡、温和食物,来缓解身体上身热,下身寒的症状,每天的饮食要规律,一日三餐,不要饥一顿饱一顿,八分饱最好,要注意羊肉、辣椒等食物对于这类体质来说是发物,最好是不要吃,面食、米饭、银耳、蔬菜等,是首选,是可以调理身体的,对健康是有利的。
2.在作息上面也是需要注意,不要熬夜,现在的人每天都会很晚才睡觉,经常熬夜是会使得体内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内分泌出现失调的情况,进而就会导致免疫出现下降,容易受到一些外在病菌的入侵,会加重上热下寒的症状,因此每天必须要早一点休息,让身体各处都得到一个充足的休养,是可以提高体内代谢和排毒的能力,减轻身体的负担,进而缓解上热下寒的症状。
3.饮食和作息调整了之后,还有运动不能忘,生命在于运动,每天要有足够的运动量,可以选择跑步、游泳、跳舞等等,这些运动是可以使得全身的血液都得到一个很好的循环,促进了体内的新陈代谢能力,减少一些淤堵的情况,同时还能释放我们身体的压力,并且多运动是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可以大大的减少一些疾病的发生,对于体内有热毒或是有寒症的,都是有很好的调理作用的,因此,每天运动是不可少的。
补充上热的原因:
外感咳嗽分清风寒风热
中医认为咳嗽一般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引起咳嗽的原因可能是外感,也可能是内伤。当机体不能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时,就会发生外感咳嗽,外感咳嗽分为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
风寒咳嗽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流清涕,初起咳嗽咽痒,吐白色稀薄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治疗应该辛温散寒,止咳化痰。可服用消咳喘、解肌宁嗽丸、半夏露、通宣理肺丸等中成药。下面为您介绍风寒感冒咳嗽食疗。
风寒感冒咳嗽食疗
1、可乐煮姜
生姜1片,可乐适量,煮开后服用。可乐煲姜具有一定的散寒、止咳、提神的功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治疗感冒以及缓解咳嗽。除了对感冒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外,可乐煲姜能帮助暖胃止痛,促进肠胃蠕动,也可以帮助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
2、萝卜葱白汤
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3、烤橘子
将橘子直接放到小火上烤,并不断翻动,烤到橘子皮发黑、有热气从橘子里冒出来。稍凉一会,剥去橘皮,让患者吃温热的橘瓣。大橘子可以分几次吃完,小贡橘可以吃一个,一天吃2~3次。这种方法确实对化痰止咳有一定的作用。比药物治疗口感好、有营养价值。但是,最好连同橘皮一起吃,因为其药效主要集中在橘皮里。而且橘子由于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对于病人的抵抗力提高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因此风寒感冒咳嗽者不妨尝试看看。
4、紫苏茶
准备紫苏叶16克,红糖适量。将干紫苏叶揉成粗末,用沸水冲泡后加糖,代茶频饮。紫苏叶味辛,性温,归脾、肺经,具有发表散寒、行气宽中的作用,故适用于感冒的初期。
5、葱白粥
大米50克,生姜5片,连须葱白5段,米醋5毫升,加水适量煮粥,趁热饮用。具有散寒、发热的功效,在治疗风寒感冒方面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6、蒸大蒜水
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把碗加盖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即可。喂给孩子喝蒜水,大蒜可以不吃。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好。
7、核桃生姜饮
准备核桃仁5克、葱白25克、生姜25克、红茶叶15克,将上述诸药捣烂,与红茶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温服后盖被卧床,待汗出。对风寒感冒后发热、恶寒、头痛等症有效。
8、蒸花椒冰糖梨
梨一个,洗净,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0颗花椒,2粒冰糖,再把梨对拼好放入碗中,上锅蒸半小时左右即可,一只梨可分两次吃完。蒸花椒冰糖梨对治疗风寒咳嗽效果非常明显。
风寒感冒导致的咳嗽多数是寒咳,寒咳一旦形成,比风热感冒的咳嗽还缠人,所以,寒咳要格外注意,接下来有一道食疗方,对寒咳有很好的作用。
9、红糖姜枣汤
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
10、豆豉紫苏粥
用紫苏叶1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先用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紫苏叶、生姜、大枣,趁热服用。葱、生姜、紫苏与豆豉煮粥有发汗解表的作用,所以这个偏方主要对于风寒感冒的患者有效果,而且是对轻微感冒、初始感冒效果最好。
11、芥菜姜汤
鲜芥菜80克,鲜姜10克,盐少许。将芥菜洗净后切成小块,生姜切片,加清水四碗煎至两碗,以食盐调味。每日分2次服,连用3日见效。宣肺止咳,疏风散寒。治风寒咳嗽,伴头痛鼻塞,四肢酸痛等。
风寒容易入里化热,因此风寒感冒后,化热很快,一般数小时至数天就会出现咽痛、痰黄等热象,医生查体也会发现咽喉充血明显,甚至是扁桃体化脓肿大。但风寒初起时,患者有怕冷、出汗少或流清涕的症状,这其实就是风寒引起。
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闵存云副主任医师认为,在风寒感冒初起时,应尽早用生姜、葱白、红糖水发汗,所谓“在卫汗之可也”,邪在卫表时,用达到“汗之”的目的,微汗病解。如果不能缓解,出现了咽痛、痰黄等症状,再用清热消炎、抗病毒类药物,会取得一定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过早使用寒凉的药物,会导致风寒内陷,出现咽痛、咳嗽不愈。
扩展资料
对于风寒感冒,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应选用药性偏温、具有疏散风寒的药物,如风寒感冒冲剂、荆防冲剂、五积散、感冒软胶囊、伤风感冒冲剂、杏苏感冒冲剂,或者选用六味汤、桂枝颗粒等祛风散寒类的药物。
此时不能用药性寒凉的中成药,如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用错了会导致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以中药板蓝根为例,其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适宜于身体壮实之人,但身体虚弱者却要慎用。
同时,如果症状是风寒感冒,那么服用板蓝根就等于是“雪上加霜”,过于苦寒的用药,不仅易伤脾胃,且让病情加重而缠绵难愈。
人民网-中医看“外感”先辨寒热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93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怎样确定胳膊脱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