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中药附子小议(关于中药栀子和附子的药性功效)

生活小常识 2023-07-13 22:48:21

当下有不少临床医生逢病必用附子,蔚然成风,遣方用附子量经常50~100克,甚至多达200、300克,用量之重着实令人咋舌。如此用药纵使清人郑钦安再世也自叹不如。这样用药不但有违中医整体辨证论治的原则,而且对患者来说也很不负责任,有百害而无一利。再者,对刚踏上中医之路的后生学子来说盲目跟风效仿,遗祸自然不浅。

附子在《神农本草经》中位列下品。“其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痹拘挛,膝痛不能行步。”附子本属温散回阳救逆之品,辨证用药恰当,对治疗诸多疑难杂症的确功不可没。然而现今部分医者把附子作为温补阳气的灵丹妙药,肆意而为,给患者大剂量长期服用。殊不知附子炮制不当或服用过量后会出现口唇、四肢麻木,肌肉痉挛、抽搐,心悸,大小便失禁等中毒症状。一则产生不良后果,二来延误疾病的治疗时机,使病情更加复杂化。即便附子炮制得法,仍乃虎狼之剂,也要再三斟酌,切勿滥用轻投。

其实关于有毒(效力猛烈)药物应用的方法,《神农本草经》总论中早已言明:“下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及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清人郑钦安以善用附子、干姜著称于世,这里引用他老人家的一段话:“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以执方,亦不可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由此可见今之医家逢病必用附子,有悖郑氏之本意,貌合而神离矣。

本文旨在对时下附子应用之乱象有感而发,望医家自省、深思、明辨、慎而行之。

关于中药栀子和附子的药性功效

一.附子:是中药中的温里药。
处方用名:制附片,熟附片,淡附片,黑附块,炮附子。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药物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风寒湿。
主治病症:
1.亡阳欲脱,肢冷脉微。治疗大汉,大吐,大下后,证见冷汗自出,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亡阳欲脱的危重症候。
2.肾阳不足,阳痿宫冷。治疗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痿宫冷,腰膝酸软。
3.胸腹冷痛,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湿痹痛。
用量用法:3--15克。久煎,30--60分钟,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以减轻毒性。生用作用峻烈,宜于回阳救逆。熟用作用缓和,宜于补火救阳。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有毒,非阴盛阳衰之证不宜服用。阴虚内热患者及孕妇忌用。
二.栀子:是中药中的清热泻火药。
处方用名:栀子,山栀皮,山栀,炒山栀,黑山栀,焦山栀,山栀仁。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肺,胃,三焦经。
药物功效:降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主治病症:
1.热病烦热:治疗外感热病,邪陷胸中,身热,虚烦不眠,胸脘痞闷,气分轻症。
2.黄疸血淋:治疗湿热黄疸,身黄尿赤。
3.血热吐血,鼻血,目赤,疮疡:治疗血热妄行的吐血,鼻出血之证。火毒疮疡。
用量用法:3--10克。外热用皮,内热用仁,生用清热,炒黑止血,姜汁炒止呕除烦。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

中医 中药 生附子

要谨慎!

附子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味辛;甘;性热;有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炮制品),回阳救逆可用18-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切成薄片盖在患处或穴位上,用艾炷炙之。内服宜制用,宜久煎;外用多用生品。
炮制方法:
1.淡附片: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净,置锅内与甘草、黑豆加水同煮透,至切开后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去甘草、黑豆,刮去皮,切为两瓣,置锅内加水煮约2小时,取出,晒晾,反复闷润数次,润透后切片,晒干。(每盐附子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2.炮附片:取盐附子洗净,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脐,切片,再加水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用姜汤浸1-3天,然后蒸熟,再焙至七成干,倒入锅内用武火急炒至烟起,微鼓裂为度,取出放凉。
不良反应及治疗:
附子中含乌头,虽其含量较乌头为低,但因服用不当而引起中毒;除服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外,与机体敏感性有关。《本草汇言》:若病阴虚内热或阳极似阴之证,误用之,祸不旋踵。附子中亦含乌头碱,虽其含量较乌头为低,但因服用不当而引起中毒者却屡见不鲜。其原因除与剂量过大、煎煮时间过短,及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等有关外,与药物品种及服法等也有密切关系;曾有1例用云南腾冲所产附子3钱煎后连渣服下,即引起严重中毒。中毒表现与乌头基本相同,如口唇、肢体发麻,恶心,呕吐,心慌,气促,烦躁不安,甚至昏迷,间或抽搐,严重者心跳、呼吸暂停,心电图显示室性过早搏动,而呈阿-斯二氏综合征象。中毒者如能及时抢救,一般均可恢复。此外,曾报道1例用附子外敷脐部引起接触性皮炎,可能系过敏所致。
《本草图经》:乌头、乌喙生朗陵山谷;天雄生少室山谷;附子、侧子生键为山谷及广汉,今并出蜀土。然四品都是一种所产,其种出于龙州。种之法,冬至前先将肥腴陆田耕五、七遍,以猪粪粪之,然后布种,逐月耘籽,至次年八月后方成。其苗高三、四尺已来,茎作四棱,叶如艾,花紫碧色作穗,实小,紫黑色如桑椹。本只种附子一物,至成熟后,有此四物,收时仍一处造酿方成。酿之法,先于六月内踏造大、小麦曲,至收采前半月,预先用大麦煮成粥,后将上件曲造醋候熟,淋去糟。其醋不用太酸,酸则以水解之。便将所收附子等去根须,于新洁瓮内淹浸七日。每日搅一遍,日足捞出,以弥疏筛摊之,令生白衣,后向慢风日中晒之百十日,以透干为度,若猛日晒则皱而皮不附肉。其长三、二寸者为天雄,割削附子傍尖芽角为侧子,附子之绝小者,亦名为侧子,元种者母为乌头,其余大小者皆为附子,以八角者为上,如方药要用,须炮令裂去皮脐使之。绵州彰明县多种之,惟赤水一乡者最佳。然收采时月与《本经》所说不同,盖今时所种如此,其内地所出者与此殊别,今亦稀用。谨按《本经》冬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而《广雅》云,奚毒,附子也。一岁为侧子,二岁为乌喙,、三岁为附子,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今一年种之,便有此五物,岂今人种莳之法,用力倍至,故尔繁盛也。虽然,药力当缓于岁久者耳。

附子(炙)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强心。能增强心力收缩。在厥逆(休克、心功能不全)时,通过附子的强心作用,改善全身循环功能,从而救治心血管功能不全。有效成分为非生物碱部分,前煮后一般不破坏,仍保留强心作用。

熟附片的煎剂能显著降低大鼠肾上腺内抗坏血酸的含量,增加尿中17-酮类固醇的排泄,减少末稍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数。此外对某些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患者,附子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作用。

扩展资料:

附子使用注意事项:

不能过量就是附子的禁忌之一。附子有很明显的强心作用,可以增高心脏的收缩幅度。如果附子使用过量的话,极其容易出现心律不齐,呼吸中枢被抑制,呼吸困难甚至心脏麻痹导致死亡,所以在生活中服用附子的时候一定要控制量。

切忌药不对症:附子辛甘,一般是用于阳虚之症的治疗。所谓阳虚之症一般表现为四肢寒冷、腰酸脚软、阳痿尿频等。任何疾病的治疗与调理都讲究的是对症下药。所以避免药不对症也是附子的禁忌。附子只能用于阳虚和寒症的治疗。

-附子

人民网-附子虽好易中毒,别乱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92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