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三月,此谓荣平”,不觉间,秋意已浓。在中药植物园里漫步,不经意间发现远处一串蓝色宝石样果实挂在矮矮的枝头上,走近一看,原来是杠板归!估计也只有在结果的时候,人们才会注意到杠板归的存在。
杠板归为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称贯叶蓼、刺犁头、河白草、老虎舌、扛板归等,其茎有棱,上倒生钩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勾住衣服,甚至刺入皮肤,让人敬而远之,这一点倒是和葎草很像。杠板归叶互生,呈三角状,叶柄在叶上盾状着生;托叶鞘近圆形,抱茎而生,不细看的话还以为茎从托叶鞘中穿透而过,也因此而得名“贯叶蓼”;叶柄长,疏生倒钩刺。
《纲目拾遗》载:“立夏时发苗,独茎蔓生,茎穿叶心,茎上又发叶,叶下圆上尖如犁耙,又类三角枫,枝梗有刺。又出江西者力大,土人采之毒鱼,凡蚌螺之属亦死,其性最烈”。由此可得知刺梨头、老虎舌、犁头刺等别名皆是由于叶子形状。至于蛇倒退、蛇不过、老虎舌等别名,则是因为枝叶上的倒刺,连蛇类在碰到它的时候,也需要倒退而行。所以看到杠板归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它那难缠的倒刺。
杠板归最早载于《唐本草》,呼作“赤地利”,云:“味苦平、无毒,主赤白冷热诸痢、断血、破血、带下赤白、生肌肉,所在山谷有之。”《唐本草》注中又说:“其叶似萝藤,蔓生,根皮赤黑,肉黄赤,二月、八月采根,日干。”《本草图经》中记载,“赤地利,旧不载所出州土,云所在山谷有之,今惟出华山,春夏生苗,作蔓,缠绕草木上,茎赤叶青,似荞麦叶,七月开白花亦如荞麦,根如菝葜,皮黑肉黄,八月采根,晒干用,亦名山荞麦。”杠板归一名首见于《万病回春》中:“此草四、五月生,至九月见霜即无,叶尖青,如犁头尖样,藤有小刺,有子圆如珠,生青熟黑。”此后,《中国植物志》也选用杠板归一名。
关于杠板归名字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个穷苦人上山打柴被毒蛇咬伤,顿时手背肿起,一阵剧痛,他心慌脚乱,捂着伤口拼命往家跑,不料剧烈运动后血液循环加快,蛇毒攻心,刚到家就一头栽进门槛,倒地不起。家人悲怆欲绝,因家里贫穷买不起棺材,便用一块门板抬着,一路引幡,向坟山而去。途中与一个郎中迎面相逢,郎中定神一看,死者脸色煞白,但脉搏尚存,便立即取出一株药草,找来热水灌下。须臾,病人“死而复生”。人们既感激这位“活神仙”,也好奇草药的名字,郎中一时语塞,因为他也叫不出具体名字,可他一想,病人被扛板而去复活而归,那就叫“扛板归”吧。于是,扛板归的名字便流传了下来,久而久之变成了“杠板归”。
杠板归地上部分可入药,《纲目拾遗》云:“治臌胀、水肿,痞积,黄白疸,疟疾久不愈,鱼口便毒,跌打,一切毒蛇伤。”《植物名实图考》云:“行血气、治淋浊。”本品性微寒,味酸,归肺、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功效。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干品煎水洗患处,用于治带状疱疹、湿疹、痈疖肿毒、虫蛇咬伤。同时临床上也逐渐开发出多种杠板归制剂,比如杠板归胶囊、杠板归软膏等,痔瘘术后应用具有较好的止血和防治感染的综合疗效。
“老虎刺”是俗名,一种植物,通常会有很多个“俗名”。那么反之,俗名相同的植物,在植物学上,可能并不是同一种植物。
农村叫“老虎刺”的植物,据我了解的,大约有3种:
1、枸骨
枸骨可能大家较为熟兮,它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于南方山野。由于它的适应性能强,如今是很常用的园林绿化树种,北方见到也不稀奇了。
枸骨也叫猫儿刺、六角刺,它的刺,主要是生在叶子上。每片枸骨叶,大约有4-8根刺儿。分布情况,一般是叶子顶端3根,两侧分别有1-2根。
枸骨的花小,白色,果实虽然不大,但是成熟时很漂亮。枸骨的叶、花和果实,都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而且它的叶子还可以入药。
2、杠板归
杠板归是蓼科蓼属一年生蔓生攀缘草本植物,叶子三角形,这是很特别的。也被叫做“老虎刺”、“刺犁头”
杠板归是蓼科蓼属一年生蔓生攀缘草本植物,叶子三角形,这是很特别的。也被叫做“老虎刺”、“刺犁头”
杠板归的茎红褐色,上面有刺儿;叶背面,靠近叶基部叶脉周围,也有刺儿。杠板归的果实不大,成熟时蓝黑色。
杠板归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常见于灌木丛中、山谷或水沟旁。江浙、两广、湖南、贵州、福建等地常见。它的地上部分可入药。
3、假虎刺
假虎刺是夹竹桃科鸡蛋花亚科植物,常见于云贵地区,以其根入药。农村也叫它老虎刺、绣花针、刺檀香等。
假虎刺是沙地土壤常见的一种常绿灌木。花较小、白色,果实成熟时黑色。假虎刺的枝干上,有长而尖的刺儿。这大概也是俗名“老虎刺”的原因吧。
以上是农村3种俗称“老虎刺”的植物,共同点就是植株上都有刺儿,其它还真是风马牛不相及。提到老虎刺,想到不同的植物,也不足为奇。
备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关注“漫行草木间”,喜欢记得转发。草木心,乡间味,细细品,漫漫行
狗尾巴草
狗尾草绝对是出镜率最高的花。当然也是童年记忆。摘一把狗尾巴草,编成兔子和小狗,可以玩一下午!秋天变黄的时候,还可以摘一把放在瓶子里,成为天然的干花!这两年花店里有卖一种大花蒲公英,叫婆罗门参。小的20元,大的50多元。来年别买了,我们自己挑一个吧!
鱼腥草
冬天不捂耳朵怎么烧火锅?耳根也叫鱼腥草。因为味道腥,有的人闻了就想吐,有的人很喜欢。一般在潮湿的地方挖出来,就能看到又白又嫩的根。
苜蓿
紫花苜蓿又名金菜花,为一年生草花,能开出清新淡雅的小花,是许多牛羊的重要饲草。
酸浆果
酸果又称灯笼果,北方俗称蘑菇果。经常在山里看到。当它成熟时,果实是橙色的。把它拿下来打开。里面的小水果又酸又甜,很好吃!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是田间最常见的小野花,能开出紫色的小花。曾经有个花友在花市买了一盆15块钱,真的是亏惨了。你为什么不在田埂上挖些花盆呢?
马齿苋
马齿苋是野外最常见的野菜。无论土地肥沃还是贫瘠,都能长成一大片。春天出去摘一个,洗净焯一下,清热去火,越吃越喜欢!
车前草
车前又名车轮菜,一般在河边或其他稍潮湿的地方都能看到。摘去其嫩芽煮汤、煮粥,或凉拌、蘸酱,可清热利湿。
茅针
从八九十年代开始吃的毛针,刚刚发芽的嫩芽,1/2露在土面。把它们脱下来,剥掉它们的皮。吃起来像草一样甜,老了就嚼不动了。山东也叫古蒂。
鸭跖草
鸭跖草又叫翡翠蝴蝶,因为开花后像小蝴蝶一样可爱,两朵蓝色的花像小蝴蝶的翅膀一样展开,看着特别有意思。
鬼针草
鬼针草的颜值很高,小白花特别优雅,但开花的种子像个刺球。如果不小心路过,种子针会粘在衣服上,清理起来真的很难!
柳叶马鞭草
马鞭草的叶子很像菊花,花序会从中间抽出来,达到25cm长,所以叫马鞭草,通常出现在屋前屋后的荒地上。现在也有很多绿化带,以绿植的形式出现。
千屈菜
过路黄特别容易泛滥。扩散的时候是大面积的,开紫色的花。从远处看很像薰衣草,很多人叫它沙柳,因为它生长在河边稍微潮湿的地方。
鼠尾草
鼠尾草是一年生草本花卉,花蓝紫色,花梗有细毛。长得特别可爱,经常作为路边的绿化出现。当然,在家里养一盆也可以作为厨房调料!
蕨菜
蕨菜又名龙头菜,被誉为山珍海味之王。三月,摘下其嫩茎,冲洗干净,焯水,炒腊肉或清炒。但是,偶尔可以吃蕨菜,但是不能吃太多!
蒲公英
蒲公英开花前,可以拿个小锄头在野外挖一些。回来的时候可以把沙拉晒干,或者泡水喝,清热去火。花开后,白色的小球一颗一颗地放在枝头,一把小雨伞随之飘动。这是你小时候经常玩的玩具。010年到1010年,小时候经常摘下苍耳玩。它果实上的小刺粘在我衣服上根本掉不下来。但是如果有人调皮地扔到我头发上,就很难清理干净,有时候只能剪掉一把头发。
苍耳
小时候不知道它叫龙葵,只知道它叫酸葡萄。未成熟的龙葵是一个蓝色的小果实,当它成熟时,它变成黑色和紫色。挑几个吃酸酸甜甜的。不过据说龙葵的果实是微毒的
龙葵
紫云英也是开在山里的小花。每次开花都是漫山遍野的开在山坡上,颜色有粉有紫有白,显得格外小清新!
紫云英
作为豆科的一种花,决明子的花很像豌豆,又有点像花生,开花后产生的决明子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常用于很多中药中。
决明子
和现在家里养的重瓣凤仙花不一样。野外的凤仙花大多是单瓣的,很多人还是习惯叫它凤仙花。小时候去外面摘一把,回来就加明矾捣碎。我在指甲上贴了厚厚的一层,然后用荷叶包起来。一天晚上之后,我的指甲上色了!
凤仙花
地黄的植株不高,挖出来的根黄白相间,所以叫地黄。他可以开粉色牵牛花,看起来毛绒绒的。他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摘下地黄的花来吮吸,吃起来甜如蜜。
地黄
小时候不知道它叫地肤,只知道它叫扫把。刚出芽的时候,我可以摘下来洗干净,用热水焯一下吃凉菜。当它长大后,我可以把它拿下来做扫帚。如果想在家看,也可以养七彩地肤。010年到1010年我在山里遇到的栀子花属于野生栀子花,和现在家里养的栀子花不太一样。开花后可结红色果实,果实可采摘晒干。炖鸡煲汤的时候可以加点。味道非常好!
地肤草
蛇莓又叫蛇泡果。小时候老人总说蛇爬的时候会往它身上吐口水,所以不能吃。但据研究,它有微毒,最好不要吃。
山栀子
美人蕉皮营养丰富,它那油绿相间的巨大叶子舒展开来,中央冒出一朵大红花,价值特别高。现在经常作为路边绿化植物出现。
蛇莓
覆盆子成熟的时候吃起来特别甜,甚至比草莓还甜。而且果实红色,外观漂亮。鲁迅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过,像一个小珊瑚珠做成的小球。
美人蕉
天气冷了,每天用干艾草泡脚好处多多。所以,没事的时候,你可以去野外找艾草,放一堆在上面,回来晒干储存,不管是包饺子还是烧开水泡脚。
覆盆子
维罗妮卡也是野外常见的花。在很多不起眼的角落,你都能看到它长成一大片,还能开出蓝色的花,清新淡雅。摘几朵花放在花瓶里,看起来特别好看!2010年到2010年,小白花盛开,花看起来很小清新。摘一把放在花瓶里,无论你拍照还是放在家里欣赏,它们看起来都非常漂亮。不过这东西繁殖的太快了,甚至被列为入侵物种,你最好不要种在院子里。
艾草
南方泛滥的水葫芦现在甚至出现在花卉市场。一壶至少要15块钱,有的人看着好看就买。真是浪费钱啊!在池塘里钓几棵树,你可以在加大的鱼缸里养。不过这东西容易引起生物入侵,尽量不要乱丢垃圾!
婆婆纳
的外围很像冀,尤其是墨西哥的彭飞。它的枝条柔软易下垂,能开出漂亮的花,特别小清新养在院子里!
一年蓬
通泉草一般在地上匍匐,开花的花纹像战斗机一样流线型。在野外稍微拉一下就能看到。
水葫芦
不同于家里品种繁多,颜色各异的酢浆草。野生的酢浆草只有两个品种,即红花或黄花。它们经常出现在野外或者居民区的草坪里,生长速度非常快,容易被水淹。
飞蓬
在野外,会在石缝或砖缝中发现枝条细长的垂盆草,一般呈片状出现。它还能开出小黄花,捏一根树枝带回家。它1周就生根成活,特别顽强!字体2010-2010农村的婴儿都摘香椿,但它长得很丑
新鲜的香椿捏回家,剁碎的炒鸡蛋特别好吃,想想就让人流口水!
通泉草
小时候外婆要摘榆树钱,回来后洗干净,揉好了吃。那个味道在我的记忆里刻骨铭心,但是现在我都不敢去摘路边的榆树了。汽车尾气太严重,还是吃了驱虫药不敢吃。
酢浆草
秋天来了,路边的银杏果熟了,甚至很多落在地上。花花见过很多爷爷奶奶去摘银杏果。银杏果把果皮里面的种子打开,只有炒或者煮的时候才能吃。不过是微毒,一天不能吃太多。
垂盆草
烧烤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它也被命名为蛇。不过据说能治蛇毒。当然,传说还是传说。如果被蛇咬了,要赶紧去医院治疗!
香椿
要说中国南北方吃野菜最多的,荠菜肯定排第一。荠菜,从初春就可以挖,夏天也可以挖,甚至初秋也可以挖。做凉菜,饺子,包子都少不了它!
榆钱
野外的牵牛花颜色单调,但生命力顽强。田野里随处可见,只要给个支撑就能一直爬下去。开花后,收集种子,明年就可以在院子里种一棵了!
银杏果
仙女座小花的叶子很小,匍匐在地上。不仔细看,根本找不到它的身影。仙女座小花开花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极小的米粒,小巧玲珑,惹人怜爱!
杠板归
雪莲是野外常见的野菜。一般出现在田间道路、帝王或村落附近,嫩芽可以采摘食用,现在已经很少了。
荠菜
野外的菊花颜色没有家里养的多。都是黄色小花。当我看到它们在路边被采摘,当我把它们放在瓶子里时,它们不花钱就变成了野花。真的很漂亮!
牵牛花
菊花为菊科花卉,高120cm。7月份开始开花,开花后能冒出蒲公英一样的小伞。种子可以随风散播,进行繁殖。
点地梅
,秋天爬山的时候,可以在树林里找到红色的枸杞果。摘回家泡水或煲汤,都是很好的保健品。从山上摘一把枸杞,是鲜嫩的配菜,炒着吃特别好吃!
猪毛菜
泽漆又叫五朵云,因为它开花后,一般有五簇,每簇爆三盏。看起来特别匀称,绝对是强迫症患者的最爱。但因为是大戟科,所以体内的汁液有毒,不要随便采摘。
野菊花
黄花菜又称无愁姑娘,能开大黄花,在很多地方都是美味。不过,在吃黄花菜之前,最好把它的花蕊摘下来,放在水里焯一下,然后放凉或者炒一下。
野茼蒿
有的地方把香菜叫做蓝蓝圈,有的地方又叫金钱草。闻起来像香菜,可以摘下来放在火锅里吃,但是现在很多人会摘下来放在鱼缸里当水生植物。
枸杞
多年生草本花卉,可入药,一般生长在山林或路旁微湿处。
泽漆
白三叶又名白三叶,非常耐热耐寒,野外常见。在一些地方它也被用作绿色草坪。小时候,我经常和朋友一起寻找四叶草。
1,薄荷
是一种唇形植物,中医用薄荷作为发汗解热剂。中老年人吃些薄荷粥,可以清心怡神,疏风散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夏日,在家用薄荷给自己做份“凉汤”喝,既可解渴,又能解暑.
2,桔梗
近代药理和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桔梗具有祛痰、镇咳、抗炎、降血压、降血糖、减肥、抗肿瘤、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方剂、中成药制剂和化妆品中。
3,板蓝根
为十字花科菘蓝的根,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它是中医临床最为常用中药之一,主要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丹毒和痈肿等。临床中,笔者用治日晒疮和蛇盘疮(带状疱疹),亦收佳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92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蚕豆一身皆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