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善清肝火,为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要药。余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头痛眩晕,失眠等症,常用《杂病证治新义》中的天麻钩藤饮。方用:天麻9克,钩藤(后下)12克,生决明(先煎)18克,山栀、黄芩各9克,川牛膝12克,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克。重症者,可易决明为羚羊角。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杂病证治新义》中说:“本方以天麻、钩藤、生决明之平肝祛风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活血之牛膝,滋肝肾之桑寄生、杜仲等,滋肾以平肝之逆,并辅夜交藤、朱茯神,以安神安眠,缓解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晕眩之良剂。若以现代之高血压头痛而论,本方所用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等,均经研究有降低血压之作用,故有镇静精神、降压缓痛之功。”
钩藤凉肝定惊,善治小儿夜啼。治疗小儿脾虚,面青肢冷,大便清稀,神不安宁,时有夜啼,余常用《医宗金鉴》中的钩藤饮。方用:川芎、当归、茯神、茯苓、木香、钩藤、白芍、甘草各3~5克,红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以钩藤平肝,茯神宁心,茯苓祛湿,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木香、甘草、大枣温脾胃而和中气。胃气得和,心神安宁,则夜卧安宁。
中药里面对于用药有一个不成文的原则,就是以形补形,可能听起来有些荒唐,但是其实是大量的数据总结得出来的结论,比如多数的藤蔓类的植物药都是有一定的活血行气的作用的,比如钩藤。那么,一般钩藤都是有哪些功效与作用的呢?
【中药概述】
钩藤,别名钓藤、吊藤、钩藤钩子、钓钩藤、莺爪风、嫩钩钩、金钩藤、挂钩藤、钩丁、倒挂金钩、钩耳、双钩藤、鹰爪风、倒挂剌,为茜草科藤本植物钩藤、毛钩藤、华钩藤的带钩茎枝。甘,微寒。归肝、心包经。
1.平肝息风:用于肝风内动而致头旋、目眩,耳鸣、失眠等,可配菊花,天麻,防风,半夏,茯苓,白蒺藜,泽泻,生石决明,生代赭石等。如(本事方钩藤饮)。
2.小儿发热抽搐:热极生风可致咬牙、四肢抽搐、烦躁不安等症,常配菊花,全蝎,蜈蚣,黄连,郁金,天竺黄,桑叶,连翘,胆南星等。
3.中风:肝风内动、风痰上忧而致忽然昏倒、口面歪斜、半身不遂、言语失利等症,常配半夏,陈皮,茯苓,菊花,桑枝,白蒺藜,红花,赤芍,地龙,炙山甲等。
【药效鉴别】
钩藤为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要药,且能清泄肝火,非仅能治肝火头痛头胀,尤宜于肝阳兼有肝火、肝风因于高热诸症。
【应用与配伍】
1.用于肝风内动,惊痛抽搐。钩藤甘而微寒,入肝,有和缓的息风止痉作用,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亦多用于小儿。如用治小儿惊风壮热神昏、牙关紧闭、手足抽搐等症,常与天麻、全蝎等同用,即钩藤饮;用治温热病热极生风,痉挛抽搐,多与羚羊角、白芍药、菊花等配伍,如羚角钩藤汤;用治诸痫啼叫,痉挛抽搐,可与天竺黄、蝉蜕、黄连等同用,如钩藤饮子。
2.用于头痛,眩晕。本品既清肝热,又平肝阳,故可用治肝火上攻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属肝火者,常与夏枯草、栀子、黄芩等配伍;属肝阳者,常与天麻、石决明、菊花等配伍。近年有用20%钩藤煎剂,治疗高血压病,其有温和的降压作用,除三期高血压病人外,多数患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随着血压的下降,病人头痛、头晕、失眠、心慌、气促等自觉症状亦相应减轻或消失。此外,本品与蝉蜕,薄荷同用,可治疗小儿夜啼,有凉肝止惊之效。
【药理作用】
1.中枢抑制作用:煎剂0.1~0.5g/kg给小鼠腹腔注射,能出现闭目、卧伏、自发活动减少等镇静现象,并能对抗咖啡因对小鼠的兴奋作用。
2.对心血管的作用:钩藤煎剂和钩藤总碱、钩藤碱,对麻醉或不麻醉动物,正常动物或高血压动物,无论是静注或灌胃给药均有降压作用。且无快速耐受现象。钩藤煎剂久煎则降压作用减弱,以煎20分钟为宜。
3.平喘:钩藤总碱能对抗组胺喷雾引起的豚鼠气喘。
4.毒性:钩藤碱、钩藤总碱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162.3mg/kg与144.2mg/kg。
【化学成分】
含吲哚类生物碱,有钩藤碱、异钩藤碱、赛鸡纳碱、异赛鸡纳碱、毛帽柱木碱、去氢毛帽柱木碱、兜花木碱、二氢兜花木碱。
【用量用法】
10——15g,水煎服,宜后下(煮沸超过20分钟,降压的有效成分便部分破坏)。
【使用注意】
用卑胃虚寒者慎服。
1.《本草征要》:“若大人有寒者,不宜多服。”
2.《本草新编》:“最能盗气,虚者勿投。”
3.《本草从新》:“无火者勿服。”
【食用方法】
1、天麻钩藤饮
食材:钩藤(后下)、川牛膝各12克,石决明18克(先煎),桅子、黄芪、天麻、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各9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水煎服。
功效: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或眩晕,失眠等;高血压病、急性脑血管病等见上述证候者可选用。
2、决明菊花钩藤粥
食材:决明子15克,白菊花、钩藤各1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决明于人锅中炒至微香,再同菊花、钩藤加水共煎取汁。将药汁、大米共煮成粥调入适量冰糖稍炖即可。
食用方法:每日1剂.连用数日。
功效:用于高血压、中风患者。
3、西瓜钩藤茶
食材:西瓜皮、钩藤各30克。
做法:将西瓜皮、钩藤洗净,倒人锅中,加水煎煮取汁。
食用方法:代茶饮。
功效:清热解暑,利尿,降血压。用于高血压病。
4、钩藤菊花茶
食材:钩藤18克,菊花36克。
做法:钩藤、菊花洗净,用沸水冲泡。
食用方法:代茶钦。
功效:平肝息风。用于高血压头晕者。
毛钩藤是一种藤木植物哦,不仅具有非常高的园林价值了和观赏价值了,更是有着非常不错的药用功效哦,尤其是毛钩藤的根部,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中药药材了,具有非常不错的清热平肝,熄风定惊的功效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毛钩藤的功效和服用注意事项吧。
叶革质,卵形或椭圆形,长8-12厘米,宽5-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钝,上面稍粗糙,被稀疏硬毛,下面被稀疏或稠密糙伏毛。侧脉7-10对,下面具糙伏毛,脉腋窝陷有粘腋毛;叶柄长3-10毫米,有毛;托叶阔卵形,深2裂至少达2/3,外面被疏散长毛,内面无毛,基部有粘液毛,裂片卵形,有时具长渐尖的顶部。头状花序不计花冠直径20-25毫米,单生叶腋,总花梗具一节,苞片长10毫米,或成单聚伞状排列,总花梗腋生,长2.5-5厘米;小苞片线形至匙形;花近无梗,花萼管长2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萼裂片线状长圆形,密被毛;花冠淡黄或淡红色,花冠管长7-10毫米,外面有短柔毛,花冠裂片长圆形,外面有密毛;花柱伸出冠喉外;柱头长圆状棒形。果序直径45-50毫米;小蒴果纺锤形,长10-13毫米,有短柔毛。
毛钩藤的功效与作用
甘,凉。清热平肝,熄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小儿癫痫,妊娠子痫,高血压症。 根: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
【功效】清热平肝;熄风止痉。
【功效分类】熄风止痉药。
【主治】小儿惊风;夜啼;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肝火头胀痛。
毛钩藤的注意事项
毛钩藤的用法用量
每种药材的用法和用量都是大不相同的,所以我们在服用毛钩藤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毛钩藤的用法用量哦,我们可以把6-30g毛钩藤煎成药剂,然后服用哦,但是千万不要煎的时间太长了,这样药效会大打折扣的,另外一定要多注意了,毛钩藤是不能大量的服用的,不然会对身造成伤害的。
毛钩藤的食用禁忌
1.《本草新编》:最能盗气,虚者勿投。
2.《本草从新》:无火者勿服。
其实毛钩藤本身是无毒的,但是我们千万不要过量的服用毛钩藤哦,尤其是那些体质虚弱的人群和容易上火的人群,在生活中尽量不要服用毛钩藤了,如果实在需要毛钩藤这种药材,那么一定要向医生咨询哦,如果随意的食用毛钩藤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的。
许多妈妈在生宝宝之前,都会准备好许多宝宝备用的东西,其实,除了用的东西,还有宝宝必备药—小儿七星茶。但是很多新生妈妈呢,对这种药还不是很了解,那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小儿七星茶的作用于功效吧!
小儿七星茶的作用和功效 作为小儿上火的专用药,七星茶含有薏苡仁、山楂、稻芽、淡竹叶、钩藤、蝉蜕、甘草等七种成分。薏苡仁健脾利湿,主攻脾胃之火;山楂健胃消食,主攻胃火;稻芽清热除烦,淡竹叶利小便,主攻心火;蝉蜕清热疏水,主攻脾火;钩藤平肝息风,主攻肝火;甘草补肝益气,调和诸药。
据专家介绍,七星茶是目前比较温和的儿童去火药。目前市场上比较热销的品牌,如三公仔小儿七星茶,对于儿童上火引起的大便干、小便黄、口舌生疮等症状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小儿七星茶 还可助宝宝通二便
三公仔小儿七星茶颗粒沿用我国民间数十年的验方,由薏苡仁、山楂、稻芽、淡竹叶、钩藤、蝉蜕、甘草等七味“药食同源”材料制成。
方中薏苡仁富含的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矿物质和糖类,能清热利尿,健脾美容,生活中常用于煮汤煮粥泡茶;淡竹叶清心火利小便,安睡解烦。
一、小儿七星茶可以调理宝宝肠胃,消积化食的,平时要小心护理了,钙片和鱼肝油也要一直搭配吃的,吸收效果会更好的 多带他出去活动下,提高抵抗力的。
二、小儿七星茶颗粒处方中的各药材之间合理搭配,相辅相成, 山楂和稻芽为君药治疗主症,薏苡仁和淡竹叶为臣药直接加强君药治疗主症的作用,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更安全更全面对抗宝宝体内的各种“火源”。因此全方可以定惊消滞,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二便不畅、夜寐不安等。
小柴胡和七星茶可以一起吃吗 小柴胡颗粒和七星茶都是中成药,一起服用没有什么药性冲突。你所叙述的这种情况,建议你小柴胡颗粒和999感冒灵不要混在一起服用,服用一种药物后,要间隔一段时间再服用另一种药,以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小儿七星茶和小柴胡是去火抗病毒类药品,拉肚子期间不建议吃腹泻,需要吃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吃思密达止泻,尽快验便看看如果有细菌性肠炎,还需要加头孢。
气血必虚,久则五脏俱损,兼证迭起。如脾病及肝,则肝阴不足,肝热内生,目失滋养;脾病及心,则血不养心,心火内炽,心神不安。是以目涩畏光,白膜遮睛,心烦不寐,口舌生疮等症状会相继出现。方中薏仁甘淡微寒,健脾利湿,药性和平,益脾胃而不腻滞,故为主药。谷芽、山楂消食健脾,前者善消米面食积,后者善消肉食积滞。二味助苡仁是治本也。佐淡竹叶清心除烦,佐钩藤、蝉衣凉肝定惊,加甘草调和诸药。用药虽然平淡,配伍确属精当。但疳证是慢性病,且虚实夹杂,所谓“十六岁以前,其病为疳;十六岁以上,其病为劳。”故用此方宜多服久服,加之良好的护理方见其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91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夏至已过,药市盘点(详解一下夏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