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腿部有哪些穴位,腿部的按摩手法

生活小常识 2023-07-13 18:31:18

导读:双腿是身体中的一个重要枢纽,在腿部上拥有人体50%的神经和经络,70%血液都集中在下半身。经常按摩腿部可以让人感到身心放松。那么,腿部有哪些穴位?

腿部有哪些穴位

1、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

、阳陵泉穴

位置:膝外侧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清利肝胆,疏筋活络,滑利关节。适用于耳鸣耳聋、胸肋胀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或麻木、膝关节炎、胆囊炎、口苦、呕吐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

3、委中穴

位置:腘窝横纹正中线处。

主治:疏筋活络,袪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适用于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感,有时向腰部发散。

4、承山穴

位置:小腿后面正中线,委中穴直下8寸,小腿腓肠肌两肌腹下方之间凹陷处。

主治:疏筋止痉,疏利腰腿。适用于腰脊痛、小腿转筋、下肢无力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可有酸麻微痛感,揉捏可有胀感。

5、三阴交穴

位置:内踝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调经止痛,宁心安神,补阴除烦。适用于腹胀肠鸣、大便泄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闭经、小便不利、神经衰弱、肾虚阳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等病症。对心、脑病有一定的作用,为主要保健穴。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小腹部发散。

推拿按摩是中医疗法中的一种,经过推拿按摩,可起到防病祛病、强身健体之功效,按摩的穴位不同,按摩手法也会不一样。下面说说腿部的按摩手法。

腿部的按摩手法

1、按揉臀部俯卧位或站立位,一腿支重一腿虚步,使虚步侧臀肌放松,用拳背侧按揉支重侧臀肌1分钟。再用并拢的四指推揉1分钟,可防治臀肌损伤等症。

2、拿捏大腿坐位,脚尖踮起,大腿后部肌肉松弛,用同侧手大把拿捏,自下而上反复3~5遍。可解除大腿疲劳和防治腿痛。

3、推拨股内收肌大腿稍外展,小腿内收。用同侧手并拢的四指(以中指为主)对侧手辅助,推拨股内收肌,由上到下,以大腿根部为重点。有解痉止痛的作用。

4、叩击大腿双手虚拳,坐位,依次叩击大腿,从轻到重1~2分钟,有疏经活血的作用。

5、抱揉膝关节将膝搭于另一大腿上,或坐位屈膝,用双手掌抱揉1~2分钟。可防治膝痛。

6、按摩腘肌坐位,用双手或单手并拢的四指反复按摩腘肌。此手法对于防治膝和小腿疼痛、抽搐,恢复小腿部的疲劳都有重要意义。

7、拿捏小腿坐位或卧位,一手扶膝,一手拿捏小腿后方的腓肠肌,自上而下,从轻到重拿捏1~2分钟。可恢复小腿疲劳。

8、叩击胫前肌虚拳叩击小腿前侧的胫前肌1~2分钟。

9、踩摩小腿仰卧床上,一侧腿屈膝100度左右,小腿贴靠床面,用对侧脚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踩摩小腿1~2分钟。

腿部拔罐的穴位在哪

腿部拔罐穴位的详细介绍图如下:

有血海穴、委中穴、风市穴等穴位。

正确的拔罐疗法不但可以养生保健,还能防病治病,但是在拔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找准合适的拔罐位置。

扩展资料

腿部火罐的做法很简单,只需8个火罐,配合中药和适当的局部推拿即可。它的原理是,人腿上有六条经络,每一条对应肝、肾、胆、胃、脾、膀胱等不同内脏。当经络阻塞时,用手推挤便能感受到颗粒状物质,到后期形成气结就会开始酸痛,慢慢产生橘皮组织。

拔罐注意事项:

(1)操作禁忌拔火罐时切忌火烧罐口,否则会烫伤皮肤;留罐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会损伤皮肤。

(2)部位禁忌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部位、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参考资料:-拔罐

膝盖按摩方法是什么 膝盖按摩的几种方法

腿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少人因为腿出现问题而变的越来越消极,这样是不对的,无论你的腿是否有问题,你都可以了解膝盖按摩方法,这样每当空闲的时候,就可以进行膝盖按摩方法,这样当你年老的时候,膝盖就不会出现问题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膝盖按摩方法。

“人老先老腿,腿老膝先衰”,引起膝盖疼痛、肿胀的原因很多,大多由骨膜、筋膜粘连,关节软骨退化,加之周边毛细血管被瘀阻造成。根据我多年临床经验,通过穴位按摩可达到缓解疼痛,改善、提高膝关节功能的效果。在此向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膝关节疼痛穴位按摩手法,供老年朋友参考:

急性扭伤寻梁丘,关节积水犊鼻求;膝盖发凉找昆仑,膝痛中渚要常揉;再加胆经膝阳关,手三里处病不留;跪膝引血下行法,膝病肘治解忧愁。

点揉痛点

用手指按压,找到膝关节周围的压痛点,用拇食指腹在压痛点处进行点揉(见图①),压痛点多位于膝关节内外侧、髌骨上下及膝后腘窝处。膝后腘窝处可以用食中指点揉。按揉每个痛点时注意力度,先由轻至重点揉20次,再由重至轻点揉20次。

此手法可以促进痛点炎症吸收,松解粘连,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膝关节疾病。

点揉穴位

点揉膝关节周围的一些特定穴,每个穴点揉1分钟,以酸胀为佳。关节水肿时,点揉穴位疗效较好。

1. 血海穴、梁丘穴

位置:下肢绷紧,膝关节上侧肌肉最高处,内为血海、外为梁丘。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有效增加股四头肌的血液供应,配合股四头肌锻炼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尤其对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抬腿无力、屈伸困难,效果显著。

2. 犊鼻穴、膝眼穴、委中穴

位置: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处为犊鼻穴,内侧凹陷处为膝眼穴。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作用:刺激此三穴可增加关节内血液供应和润滑液的分泌,防止因摩擦造成的疼痛。

3. 阴陵泉穴、阳陵泉穴

位置:阴陵泉穴位于小腿的内侧,膝下高骨后侧凹陷处。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高骨稍前凹陷处。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以疏通下肢经络,改善小腿无力、疼痛等异常感觉。

4. 三阴交穴、足三里穴

位置:三阴交穴位于内踝高点上四横指处。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处。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以令下肢有力。具有补益肝脾肾,健步强身的作用。

掌揉髌骨

以掌心扣按髌骨,在保持足够压力的情况下,使髌骨产生向内向上的轻微运动,在此基础上,带动髌骨做环转运动2~3分钟。按压时,以髌骨下产生酸胀温热为宜。此手法适用于膝关节骨质增生、髌骨软化症、膝关节水肿及伸膝装置外伤性粘连、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脚底按摩是保健也是治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膝盖按摩方法并不是很难,所以说对于这方面不是很了解的人可以尝试着去学一下膝盖按摩方法,毕竟是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着想,当然如果家里有老人的话,应该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因为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腿部方面出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如果适当地进行一些按摩的话,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疾病的发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90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