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生活中很多人吃了油炸的食物,睡眠不好,工作压力大等原因都会引起上火,然后出现口腔炎症、牙龈肿痛、失眠多梦等症状。上火可以用艾灸找准对应穴位来去火。那么,上火艾灸哪些穴位可以去火?
艾灸哪些穴位可以去火
中医认为上火分为肝火、心火、肺火、胃火、肾火五种,如果知道是哪个器官上火了,有针对性的治疗,效果会更好!
1、心火
症状表现:如果舌尖红,伴有烦躁、口干、口舌生疮、睡眠不好做恶梦、手足心热、盗汗小便赤热发黄、大便干等症状,就可能是心火。
艾灸什么穴位可以祛心火?
大陵穴:大陵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此穴位于腕掌纹中点,在掌长肌腱和腕掌屈肌腱之间。艾灸大陵穴可以起到清热泻火、消除口臭、缓解疼痛、宁心安神等功效。
2、肝火
症状表现:有肝火时,舌质也是红的,但主要集中在舌的两侧,此外还有:性急易怒、失眠、头晕目眩、面红眼赤、口苦口干、耳聋耳鸣、舌苔黄薄、胸胁痛、大便干结、乳头痛痒、月经提前量大。
艾灸什么穴位可以祛肝火?
太冲穴: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是肝经的经气和肝之精气汇聚最深的地方。艾灸太冲穴能缓解肝气上亢所引起的失眠、头晕目眩、面红眼赤、口苦口干等。
3、肺火
症状表现:肺火表现为脸有疖子、鼻干咽干疼痛、咳嗽胸痛、干咳无痰或痰黄而黏、睡眠不好、舌头前半部分红;容易伤风,一伤风就会出现高热、咳嗽、痰黄稠而粘等症状。
艾灸什么穴位可以祛肺火?
大鱼际穴:此穴为肺经营穴,主治肺经热感热邪,治咽喉肿痛、咳嗽、咽干以及失音等热病。
4、胃火
症状表现:烦热胃痛、口渴口臭、牙痛、牙龈肿烂、牙龈出血等、想喝凉水、容易饿、整个舌头比较红(有时舌红苔黄,黄色把红色覆盖了)就是胃火的表现。《校注医醇剩义·胃火》:“胃火炽盛,烦渴引饮,牙龈腐烂,或牙宣出血,口臭。”
艾灸什么穴位可以祛胃火?
内庭穴:此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是人体自带三大去火穴位之一,艾灸内庭穴能有效去除胃火。
5、肾火
症状表现:舌红少苔,腰酸膝软、发脱齿摇、口干、耳鸣,有时睡眠不好等,可能是肾阴不足。如果在这个基础之上热扰心神,出现心烦、盗汗、手脚心热,多是阴虚火旺的表现。
艾灸什么穴位可以祛肾火?
照海穴:照海穴属足少阴肾经,通阴跷脉,是八脉要穴之一,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艾灸照海穴,既有滋肾清热的功效,还能让身体的三焦功能顺畅起来。
艾灸可治疗疾病这个事大家都是知道了的,而夏秋之季最易得风热感冒,虽不是热伤风,但是也是感冒,闷热的天气感冒了实在是不舒服,一起来看看风热感冒艾灸哪个部位吧。
风热感冒艾灸大椎穴
穴位: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功效:大椎,督脉腧穴。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
风热感冒艾灸曲池穴
穴位:此腧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功效:曲池,属手阳明大肠经。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有疏风解表,清热止痛作用,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目赤。
风热感冒艾灸合谷穴
穴位: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虎口”。此腧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功效:属手阳明大肠经。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主治发热、恶寒、咳嗽、无汗或多汗、疟疾等。
风热感冒艾灸少商穴
穴位:位于手指,拇指末端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功效:清热退烧、速效止咳。清肺利咽,开窍醒神。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鼻衄;发热。
风热感冒艾灸尺泽穴
穴位: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
功效: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部烦满,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等。
风热感冒艾灸的方法
1、选大椎,曲池,尺泽,合谷穴用艾条雀啄灸,每个穴位灸10到15分钟,每天一到两次,症状消失后再艾灸一到两次即可停止。
2、选太阳穴,印堂穴,曲池穴,合谷穴,用艾条雀啄灸,每个穴位灸10到15分钟,每天一次,症状消失后再艾灸一到两次即可停止。
艾灸可治疗疾病这个事大家都是知道了的,而夏秋之季最易得风热感冒,虽不是热伤风,但是也是感冒,闷热的天气感冒了实在是不舒服,一起来看看风热感冒艾灸哪个部位吧。
风热感冒艾灸大椎穴
穴位: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功效:大椎,督脉腧穴。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
风热感冒艾灸曲池穴
穴位:此腧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功效:曲池,属手阳明大肠经。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有疏风解表,清热止痛作用,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目赤。
风热感冒艾灸合谷穴
穴位: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虎口”。此腧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功效:属手阳明大肠经。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主治发热、恶寒、咳嗽、无汗或多汗、疟疾等。
风热感冒艾灸少商穴
穴位:位于手指,拇指末端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功效:清热退烧、速效止咳。清肺利咽,开窍醒神。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鼻衄;发热。
风热感冒艾灸尺泽穴
穴位: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
功效: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部烦满,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等。
风热感冒艾灸的方法
1、选大椎,曲池,尺泽,合谷穴用艾条雀啄灸,每个穴位灸10到15分钟,每天一到两次,症状消失后再艾灸一到两次即可停止。
2、选太阳穴,印堂穴,曲池穴,合谷穴,用艾条雀啄灸,每个穴位灸10到15分钟,每天一次,症状消失后再艾灸一到两次即可停止。
很多人对中医二字的理解一知半解,认为就是 养生 馆里的针灸、拔罐、艾灸或者就是各种各样的药材苦涩的味道。中医的疗效对身体大多是没有伤害的,病情的缓解过程也比较漫长。
但是不少患者遇到了一个问题:艾灸上火了。其实艾灸就是针灸分出来的种类,针灸是直接通过刺破皮肤渗入穴位排血,而艾灸就是燃烧新鲜的艾叶绒,用暖气温润穴位。
大部分追求中医 养生 的人群都会使用艾灸的方法促进延年益寿。每次躺下时,艾条燃烧的气味能够安神安心,神经能够得到放松。同时艾条对穴位的刺激还能缓解身体部位的酸胀疼痛。
除此之外,艾灸还是女性 健康 的好帮手。有些懂得调理的女性朋友会在月经到来的前两周开始艾灸,身体的邪气疏散、气血顺通,到时就会减少痛经的频率,对子宫的 健康 也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中医也遇到过不少肥胖的人群前来艾灸,究其原因就是身体里的湿气太重了。如果怎么减肥都不瘦,可能就是湿气滞怠导致的。艾灸可以温暖穴位,将经络中的郁结打开,增进减肥效果。
艾灸的好处这么多,怎么还会上火呢?实际上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人贪图便宜,从网络上或者其他途径购买了很多便宜虚假的艾条,一经燃烧就会烟气过重,对体表造成破坏。
也有些朋友一昧地追求效果,错误的艾灸顺序或者长时间对着同一个穴位上,就可能引发上火。部分身体中有病邪叨扰的患者,艾灸之后阳气和寒气相冲,也会造成上火的恶化反应。
但是中医看来上火其实是个好现象,说明身体中的热邪正在被打败,出现的口腔溃疡、面色红潮、失眠气闷都是身体机制自我调节的过程,坚持过去会发现身体在持续好转。
想要避免上火,可以适当地揉捏人体有自带的降火穴
第一个就是太冲穴。在足部大脚趾和第二根指头的中间向下两指的位置,每天可以适当的按摩三到五分钟,太冲降肝火,要是经常情绪暴躁,失眠多梦的人群建议试试。
第二个就是涌泉穴。在脚部中间的位置,每晚临睡前敲打几分钟感受到轻微的酸胀感即可。足底是肾经的终点站,经常按压或者艾灸能够帮助火气排泄,引导身体气血的流通。
第三个就是中冲穴。在左手中指的指尖隐藏着这个降火穴,手上的穴位平时的生活中就很容易坚持按摩,中冲是通络去火、消炎止痛的重要穴位之一。不想面色潮红,眼睛干涩,不妨多按摩。
艾灸是调理身体的一种好办法,但如果体质不适合或者上火的情况非常严重,建议尽早减少次数或者停止艾灸。身体的 健康 才是首位的,身体上火可以试试按摩降火穴,助你泻火没烦恼。
艾灸后上火是因为淤堵太重了!
艾灸上火是因为体内病邪盘踞,淤堵了阳气通行的经络,而阳气得不到疏导和传输,就会出现类似上火的现象,我们要做的是——坚持艾灸,祛除病邪,疏导阳气。
灸后容易上火的人群
1、上热下寒中气虚(详细解释:上热(有上火的表现)、下寒(畏寒,手脚冰凉,特别是脚)、中气虚(脾胃差,消化吸收差)。
2、气血严重不足,稍微运动就累,两虚。
“上火”症状大盘点
1.心火
夏季多发!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
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2.肺火
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3.胃火
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
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舌苔黄腻。
4.肝火
我们常称一些情绪容易激动的人为“肝火大”。
其实,一般俗称为“肝火大”的体质还有下列症状: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5.肾火
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灸后上火的应对措施
1、控制灸量:
即减少艾灸的时间。
2、刺激“降火穴”:
除了艾灸的刺激方式,按摩、刮痧、拔罐也是可以的。
3、补中益气,引火下行:
上身部位的穴位少灸,然后八髎、足三里、涌泉从上到下的艾灸,打通中间的障碍以引火下行。艾灸半小时后可用艾叶或盐水泡脚。
4、灸前喝温水:
最好是取麦冬、熟地适量各约15g煮水,灸之前喝100毫升。
5、注意饮食:
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少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品。
最简单的降火方法:在大椎处刮痧
操作方法很简单,在大椎涂上精油,在大椎处用力快速刮几下,出痧后,等10分钟痧退之后可继续刮。
上火其实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候。
具体症状如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等。在夏季炎热时节及连绵湿热天气时更易发生。
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其固定规律的,元气逐渐充足了,“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就自然会升,该降的就自然会降,
也就是说,等寒邪被驱除以后,“上火”的症状就自然会消失。
真元又借助艾火的力量去除寒邪,一旦寒邪被驱净,真元就会恢复“藏而不泄”的功能,将散在外面的热量收回来,根本就不会出现继续上火或发烧的情况。
所谓的“降火穴”,其实就是指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的穴位,一般用于治疗热病高热、脏腑郁热、痛肿疮毒等各种里热症。
1、清心热穴:小海、曲泽
小海: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曲泽:位于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2、清肺热穴:尺泽、鱼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90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按摩什么穴位可以治疗便秘
下一篇: 按摩什么穴位有助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