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伤食型
伤食型腹泻有腹胀腹疼、泄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治宜去积消食,主要采用消导之品,以助脾胃消化,同时应节制乳食,常用方剂为保和丸加减。
2、风寒型
风寒型腹泻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治宜祛寒化湿,主要采用芳香化湿药品,以疏风散寒化湿,常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3、湿热型
常见症状有泻下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粘液,腹部时感疼痛,食欲不振,或伴泛恶,肢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治宜清热利湿,常用加味葛根芩连汤。
4、脾虚型
大便稀溏,多见食后作泄,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且常反复发作。治宜健脾止泻,主要采用健脾益气止泻药品,以健脾理气化湿,常用加味参苓白术散。
你遇到过经期腹泻的尴尬吗?
一般来说,月经一来就拉肚子,多是跟经期盆腔充血及分泌的前列腺素影响有关。
在月经来临之前,体内会分泌出大量的前列腺素来促使子宫平滑肌在月经期能起到收缩止血的效果,而子宫在收缩过程中,也可能会刺激到其附近的直肠而引起腹泻,同时,体内分泌的这些前列腺素也可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使其蠕动加快而出现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
而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月经一来就腹泻,多与脾虚肾弱的体质有关,脾虚时,可因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失常而出现泄泻,肾虚时,也可因不能温煦脾阳而导致泄泻。
说起腹泻,估计有些亲身经历过的会颇有一番感受。尤其是在旅途中,坐着长途车而短时间没法靠站,或者在旅行途中短时间找不到卫生间,而这个时候又腹泻,便意频频,内急难忍, 那种 感觉真的是叫人既尴尬,又难受。当然这样的场景,要是没有亲身体验过,也只能脑补一下画面了。
一般来说,短期腹泻,其实倒还好,吃点药,打点针,估计也就好了。但如果是长期腹泻,这就要引起重视了。 对于长期腹泻,中医是这么认为的,反复发作、久泻不愈的泄泻,称之为久泻 。对于久泻的原因,早在明代著名医学家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泄泻》中有过明确记载:“大抵久泻,多由泛用消食利水之剂,损其真阴,元气不能自持,遂成久泻。”
对于久泻,在临床调理中,也是需要进行辨证施治的。久泻虽然也是泄泻的一种,但是在临床中也是有它的细微之处,需要进行仔细分辨,然后根据每种证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一般来说,根据久泻的病因病机,将久泻分为 肝气乘脾、脾虚泄泻、肾虚泄泻、水饮留肠、瘀阻肠络 等证型。
这种证型导致的久泻,平素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等症,每因情绪紧张或忧思恼怒,就会发生腹痛泄泻,舌脉方面主要以舌质淡红、苔薄、脉弦为主。一般调理选择 抑肝扶脾 的原则,可以用 痛泻要方 。
一般来讲,主要有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等症为主,舌脉上主要以舌淡苔白、脉细弱为主。一般调理选择 健脾益气 ,可以用参苓白术散。
脾虚久泻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证型,在这个证型中又分为三个类型,上述所说的是脾虚常规证型的证治方药。而如果是脾阳虚衰,阴寒内盛,除了腹泻之外,还会导致 腹中冷痛,手足不温 ,这个时候就要用 温中散寒 的方法来调理,可以使用附子理中丸加减调理。
如果脾虚到了一定程度,从而中气下陷,久泻不止,甚至脱肛的,那就要采用 补中益气 的方法了。对于补益中气的方子,比较经典的就是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并重用黄芪、党参来 益气升清、健脾止泻 。
这种泄泻,又被称之为 五更泻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泄泻多在黎明之前,便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而且在舌脉上,也会以舌淡苔白、脉沉细为主。这种情况,一般需要 温肾健脾、固肠止泻 ,可以选用四神丸加熟附子、炮姜炭以增强其温肾暖脾之力。
对于肾虚泄泻,还有一种老年久泻的,这个也需要另外对待。如果年老体衰,久泻不止,这种除了肾虚之外,可能还有中气下陷的病机在里面,属于 脾肾阳虚证 型,所以可以用桃花汤加减。
这种情况,一般会有形体消瘦,肠鸣辘辘有声,便泻清水,大便呈泡沫样,泛吐清水,腹胀尿少等症状,在舌脉上,多以脉象濡滑、舌质淡、苔白滑为主。在调理上,可以选择 健脾利湿、前后分消 的方法。在方剂使用上,可以用苓桂术甘汤合己椒苈黄丸。
瘀阻肠络导致的久泻,一般会有泄泻日久,泻后有不尽之感,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面色晦滞,口干不欲多饮等症状,在舌脉上,主要以舌边有瘀斑,或舌质暗红,脉弦小涩为主。这种情况,在调理上多以 化瘀通络、和营止痛 为主,在选方的时候,可以选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分类:健康/养生 >> 保健常识
解析:
脾胃虚弱,经常腹泻的人吃以下水果较好:
1.苹果:味甘酸,性平。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之功。用于中气不足,腹泻,便秘等。
2.荔枝:味甘微酸,性温。有补脾益肝,养血安神之效。用于脾虚久泻,胃疼腹痛,呃逆等。
3.石榴:味甘、微酸、涩,性温。能生津止渴,收涩止泻。甜石榴用于胃阴不足,口渴咽干,小儿疳积;酸石榴可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石榴皮杀虫、驱虫,治虫积腹痛。
其中苹果是双向的,腹泻,便秘都可调节。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胃病高发是规律。还有一部分人没有胃病,但天气一冷,特别容易出现反胃、腹泻、胃痛、唾液分泌多的情况,仿佛胃也受凉了,该怎么办呢?
脾胃阳虚,受冷易腹泻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保健科主任陈瑞芳介绍,脾胃阳虚的人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所谓“脾胃阳虚”,在中医的描述为:“腹胀满冷痛,喜热饮,喜暖喜按,呕吐清水,食少便溏,气短无力,舌淡,苔白滑,脉沉细”。通俗地讲,就是吃东西比较容易腹泻,腹涨,尤其吃冷东西时,有时还会回清水,反胃作呕。特别在冬季,这种身体现象会非常明显。
对付“胃寒”:胡椒入菜
对这种体质的人,有个很简单的方法。陈瑞芳建议他们做菜,煮汤煮粥时,加入少量胡椒、干姜、陈皮。这几样食物性平辛温,正能怯寒邪,保胃气。这个方法不止适用于冬季,对于脾胃阳虚的人,一年四季的饮食都可以坚持。
且凉是他们的大忌。吃冷食,身体受寒都特别容易引发腹泻。
对付反胃:口含生姜
中医有云:“生姜为呕家圣药”。陈瑞芳介绍,生姜是对付反胃、呕吐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你反胃想呕吐,可以切一片薄薄的生姜含入口中,唾液把辛辣的姜汁吞入胃中,就能缓解呕吐症状。
冬季多喝热粥
冬季的养生方法是喝热粥。
粥的主要原料多为粳米、小米或糯米,它们不但含有丰富养分。且分析食物特性:大米、小米、薏米性味甘平有和胃气、补脾虚的功效,因而,冬日食大米粥非常有益。
在熬制的过程中,可以在粥中配以各种具有药用价值的辅料,如莲子、淮山、枸杞、红枣、芡实等,对抗胃寒的作用也更加显著。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71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孕妇吃什么食物健脾胃?
下一篇: 脾虚怎么处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