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道医七诊:触诊的方法,中医切诊,诊脉的方法介绍

道医 2023-06-24 21:41:23

道医的触诊与中医的切诊基本是一致的,中医是以切脉为主来确定病情。道医诊病是触切结合,按脉诊病。

1.触诊

一般是以医者的手掌触按病者的胸部、腹部、手、足,来进行诊断,如病者胸部按之坚实,疼痛的为结胸,按之濡软而又不痛者为痞气;若腹满怕按,或按之作痛的为实为热,喜按的,按时又不痛为虚为寒;若腹胀以手四指尖叩之如鼓响者为气胀,以手指尖按其手足后有凹陷而又不起来者为肿;以医者之手触病者手背若发热者为外感,触其手心发热者为阴虚,手足温者病轻,手足冷者病重;皮肤痒燥起红色小疹或斑点为风为湿。

2.切诊

切脉之道,甚为精细而不易识别,脉分二十八种,它的名称是: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缓、芤、弦、革、牢、濡、弱、细、散、伏、动、促、结、代、疾。

1)切脉的方法与部位

切脉,医者以两手寸口(掌后桡骨动脉的部位)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轻按,重按,或单按,总按,以寻求脉象。手之分部,以掌后高骨作标志,定名为"关〃,关之前名"寸〃,关之后名"尺〃。两手寸、关、尺共六部,称为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这六个部位都是测定内脏之气的。左寸候心为心包络,左关候肝和胆,左尺候肾和膀胱,小肠;右寸候肺、右关候脾和胃,右尺候肾和命门,大肠。

2)二十八脉相互关系

在二十八脉中,以浮和沉分表里,尺和数分寒热,涩和滑分虚实,其余的脉象均从这六脉中化出。例如:浮而极有力,按鼓皮为革;而极无力,如绵在水为濡。沉而按之着骨如得为伏;沉而坚实为牢;沉而无力,细按乃得为弱。浮中沉均有力,应指幅幅然为实;浮中沉均无力,应指豁豁然为虚;浮取大,按之中空如慈葱为芤。迟而细短,往来涩滞为涩;一息四至,往来匀和为缓;缓而时止为结;数而在关,无头无尾为动;数而时一止为促;每一息七至八至为疾;迟数不定,止有常数为代,至数不齐,按之浮乱为散。滑而如按琴弦为弦,来往有力如转索为紧;不大不小如循长竿为长,来盛去衰,来大去长为洪;涩而极细按之欲绝为微,如微而细为细;如豆形应指即回为短。因此浮沉、迟数、涩滑是二十八脉的纲领,所以学习切诊脉象应当从这六个纲领入手。

 3)六脉与二十二兼脉的相互关系

二十八脉极少单独出现,常见的兼脉有如下几种:浮紧、浮缓、浮数、浮迟、浮大。

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迟缓、迟涩。滑数、弦数、洪数、细数。濡数、濡细、濡滑、濡涩、濡缓。虚细、虚数、虚弦、微细、微弱。弦紧、弦细。细紧、细迟。以上三种脉象同时出现的如浮紧数,浮滑数,沉细而微等等。

4)根据脉象诊断病症

浮脉主表症,有力为表实,

沉脉主里症,有力为里实,

迟脉主寒症,有力为积寒,

数脉主热症,有力为实热,

滑脉主痰症、热症。

涩脉主血少、血寒。

虚脉主虚症、伤暑。

实脉主实症、火邪。

短脉主元气虚少。

洪脉主热症、阳盛阴衰。

微脉主亡阳、气血两虚。

紧脉主寒症、痛症。

缓脉主无痛、湿气。

芤脉主大失血。

弦脉主肝气、痰。

革脉主表寒、中虚。

牢脉主坚积。

濡脉主阳虚、湿痛。

弱脉主阴虚。

细脉主血少、气衰。

无力为表虚。无力为里虚。无力为虚寒。无力为虚热。

散脉主肾气衰败。

伏脉主病邪深伏。

动脉主惊症、痛症。

促脉主火亢。

结脉主寒积。

代脉主脏气衰败。

疾脉主阳气亢盛,真阴欲渴。

要辨别和掌握二十八脉并应用于临床,这就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在临床应用中仔细体会,与各种病症密切结合,观察是否与脉症符合才能实施。

为了便于记诵,现将老道医二十八脉总结歌录出:

 《二十八脉总结歌》

浮行皮肤,沉行内骨。浮沉既诸,迟数有觉,三至为迟,六至为数。浮沉迟数各有虚实,无力为虚,有力为实。迟数既明,部位须识,濡浮无力,弱沉无力,(即浮而无力为濡,沉而无力为弱),沉极为牢,浮极为革。三部皆小,微脉可考,三部皆大,数脉可会,其名为伏,不见于浮,惟中无力,其名为芤。部位皆名,至数为晰,四至为缓,七至为疾,数止为促,缓止为结。至数既识,形状当别,紧粗而弹,弦细而直,长则迢迢,短则缩缩,谓之洪者,来盛去衰,谓之动者,动摇不移,谓之滑者,流利往来,谓之涩者,进退难哉;谓之细状如丝然,谓之代者,如数为焉,代非细类,至数无时,大附于洪,小与细同。

5)除二十八脉外,尚有七怪脉

七怪脉象特征:

一为雀啄脉,连连碰指,时有时无,如雀啄食状(又称鸡啄米);二为屋漏脉,如溅水下滴,几拍一滴,溅起无力;三为弹石脉,来坚而促,来迟去速,如用指弹石子;四为解索脉,脉来动数,散乱无序;五为鱼翔脉,脉来时头定而尾摇,浮浮泛泛;六为虾游脉,脉在皮肤,如虾游水面,杳然不见,须臾来回;七为釜沸脉,有出无入,如汤涌沸,息数俱无,若遇这种脉象均为心脏极度衰竭,表示生机已绝,死期将临,多属死候脉象。在《黄帝内经》中称做"真脏脉〃,毫无中和三象,表示胃气已绝。

以上道医七诊,即掌诊、脚诊、面诊、舌诊、闻诊、询诊、触诊,必须紧密联系。七诊与各病症的病候也必须密切结合,在道医中有舍脉从症,也有舍症从脉,来作治疗的紧急措施,实际上这种措施也是根据以上七诊的结果,经过全面考虑后作出决定的。道医之七诊,为千余年道教医家行医实践中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经验总结,是道教文化与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值得很好继承与发扬。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体格检查(一)

一、体格检查

1、血压(间接测量法)

被测者安静休息5分钟。正常血压数值: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 mmHg.

(1)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2)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

(3)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肱动脉表面

(4)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

(5)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2、眼(眼球运动、对光反射)

(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嘱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

对光反射(间接、直接):瞳孔反应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病人。

①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1分)。

②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1分)。

(3)眼球震颤检查方法。

嘱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

3、浅表淋巴结

(1)颈部淋巴结检查检查 时,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一般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2)腋窝淋巴结检查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两侧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

(3)锁骨上淋巴结检查 :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检查者用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4)腹股沟淋巴结检查: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摸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摸腹股沟大隐静脉处的垂直组淋巴结。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

(5)触及淋巴结时能表述 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等八项。

4、颈部(甲状腺触诊、气管触诊)

(1) 甲状腺触诊手法正确

①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

②甲状腺侧叶触诊:(单手触诊法)一手拇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注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叉检查对侧,即右拇指查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

③后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后面,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再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在②③检查方法中可以任选一种,如: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没有令被检查作吞咽动作的,应扣1分。

表述甲状腺肿大程度、对称性、硬度、表面光滑或有无结节、压痛感等

分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为Ⅰ度;能看到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内侧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为Ⅲ度。

见于: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甲状旁腺腺瘤。

(2)检查气管方法、三手指放置部位正确并能表达气管正中或偏移。检查时让受检查者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正中位置,检查者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5、外周血管检查

(1)脉搏:测试脉率、脉律方法正确;检查者以示指、中指,环指指腹平放于被检查者手腕桡动脉处,数其每分钟搏动次数和感知其律。

(2)测毛细血管搏动征及水冲脉方法正确;

①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被检查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被检查者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②水冲脉:检查方法是握紧被检查者手腕掌面,示指、中指、环指指腹触于桡动脉上,遂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有水冲脉者可使检查者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

(3)射枪音检查,操作正确。

枪击音: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常选择股动脉),轻放听诊器胸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抢的声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

中医的四大诊断方法

中医的四大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具体谈的详细方法如下
1.望诊
主要是指观察病人的表观现象。比如:神色、形态、舌苔、大小便和其他排泄物等。
2.闻诊
主要是指用耳朵听病人的语言、呼吸、呻吟、喘息、咳嗽等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用鼻子闻病人的口气,痰涕和大小便的气味等。
3.问诊
主要是指询问病人的以往病史,发病经过,现在的病情,生活习惯以及服药治疗后的反应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触诊两方面。主要是指为病人号脉、把脉象,并触摸病人的皮肤、胸部、腹部、胁肋等处,感知有无异常情况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53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