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中医入门:一部伤寒医天下

道医 2023-06-24 18:38:37

《中医入门(一部伤寒医天下漫画中医)》由刘观涛著,试图用通俗的语言和活泼的表现,把中医的奥秘告诉更多的人。让更多人能够走进中医之门,踏上修身之路。

编辑推荐

泱泱中医,博大精深。从何入门,乃为捷径?

从被誉为“一部伤寒医天下”的《伤寒论》入手!

《伤寒论》由“医圣”张仲景所著,是中医入门的**经典。清代著名医学家柯韵伯说过:“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

《中医入门(一部伤寒医天下漫画中医)》由刘观涛著,木木树文化绘制,现在,摆在您面前的《中医入门:一部伤寒医天下》这本漫画书,就是“学医修身”的起点。让我们从当下开始!

内容推荐

中医博大精深,从何入门,才能找到学习中医的捷径?

用“生动的漫画、名医的医案”为表现形式,以“《伤寒论》的治病大法”为论述重点,把中医经典和十大体质、十大病性融为一体。

《中医入门(一部伤寒医天下漫画中医)》将“治病八法、六经辨证”与“病性病位(八纲、气血津液、脏腑经络辨证)”融为一体,搭起“传统的中医理论”和“特色的伤寒原著”鸿沟之间的桥梁,对于中医学子把握经典临床、非伤寒专业学子学用伤寒尤具启发。

本书适合中医学习者、中医爱好者以及喜爱传统养生和传统文化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刘观涛,大众健康与专业图书出版策划人,有着18年的新闻出版工作经历,曾经策划出版《求医不如求己》《活到天年》《扶阳讲记》等大众健康畅销书、专业专著畅销书。

目录

第一章 六经辨证

黄帝内经》:中医之门从此启

《伤寒论》:三阳三阴最重要

百千“病症”,辨证论治知“病机”

病机,就是“十大病性”和“十大病位”

实、虚(虚实错杂):病性之家的“父母”

切脉诊断: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望舌诊断:舌老、苔多为实,色淡、苔少为虚

虚实错杂:偏实偏虚凭脉舌

表、里:病位之家的“父母”

疾病轻重:从实到虚(或虚实错杂),从表到里

“病性病位”为六经,治病救人“指南针”

病位在里: “兵分两路”更精细

六经“提纲”:一目了然诵伤寒

许叔微: “伤寒治法,先要明表里虚实”

第二章 十大病性

病性:治病救人“金手指”

“寒证”特征“冷清凉”

“热证”特征“温暖火”

且记“平证”莫遗漏

气滞、气虚为“气证”

血瘀、血虚乃“血证”

湿水、津虚“津液证”

实寒证【阴盛】

虚寒证【阳虚】

实热证【阳盛】

虚热证【阴虚】

气滞证

气虚证

血瘀证

血虚证

湿证

水证

饮证

痰证

食积证

津液虚(燥)证

又见病性“全家福”

第三章 十大病位

病位:治病救人“银手指”

表、里、半之病位

上、中、下之病位

脏、腑之病位

摸脉判病位

左右察脏腑

经、络之病位

第四章 百千病症

病症:治病救人“铜手指”、“铁手指”

风症:“风性动摇”找病机

暑症:六淫皆可归“病机”

病因:“外感内伤”问症状

营血症:温病伤寒能融会

出血症:出血、营血皆非“证”

气逆症:可实可虚要慎记

神志不安症:虚实皆可致此症

窍闭神昏症(实证)

滑脱散失症(虚证)

伤寒诸症随“证”治

第五章 治病大法

统摄病机的“治病大法”

治病入手“三条路”

“从辨病机入手”的辨证论治

“从辨方证入手”的辨证论治

“从辨病症入手”的辨证论治

伤寒精要:“三阳三阴”阴阳观

实寒证“阳、阴”(三阳三阴)

实热证“阳、阴”(三阳三阴)

虚寒证【阳虚】“阳、阴”

虚热证【阴虚】“阳、阴”

气滞证“阳、阴”

气虚证“阳、阴”

血瘀证“阳、阴”

血虚证“阳、阴”

湿证“阳、阴”

水证“阳、阴”

饮证“阳、阴”

痰证“阳、阴”

津液虚证“阳、阴

第六章 医案故事

麻黄汤——为救儿病乃学医,《伤寒论》中藏神奇

葛根汤——背部紧痛四五年,缘何自己常敲打?

三物白散——少年打赌吃出病,伤寒之方显神威

半夏散及汤——“咽痛”虽是小毛病,药到病除也称奇

吴茱萸汤——方证相对不为奇,单刀直入辨方证

麻黄附子细辛汤——鼻塞流涕胸闷喘,千头万绪如何办?

当归四逆汤——“异病同治”有奥秘,何病都要据辨证

麻杏石甘汤——灵活通变用经方,丝丝入扣有规矩

白虎汤——何快如哉疗病患,为之快意者累日

小柴胡汤——原汁原味用经方根据症状可加减

竹叶石膏汤——大病回春终有时,灵活变通出神机

黄连阿胶汤——妙手回春有伤寒,千年古方治今病

半夏泻心汤——四诊合参不偏倚,一目了然看大局

理中丸——且看名医治自病,层层分析亦不难

大柴胡汤——经方也有猛将军,大柴胡汤至稳妥

四逆汤——一部伤寒医天下,最重虚实和表里

乌梅丸——抓住辨证之龙头,一通百通析病症

猪肤汤——声音嘶哑心焦急,辩证论治始豁然

炙甘草汤——心常跳跃不宁症,经方十剂可祛除

猪苓汤——要抓主证亦非易,几经波折才可抓

四逆散——错综复杂疑难病,左右为难细思量

厚姜半甘参汤——“无症可辨”凭脉舌,不分已病和未病

栀子甘草豉汤——单刀直入三味药,千军万马在奔腾

桂枝汤——一方也可归多经,谁日左右不逢源

桃核承气汤——血下重症如何办,跳出书外乃真知

桂枝加芍药汤——每天腹泻疑难病,一年痛苦四剂除

猪苓汤——一代大医岳美中,辨证精细又入微

当归四逆汤——如此重症谁能治,手到病除靠伤寒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周身瘙痒不得休,辨证知机显身手

附子汤——甚感不适来就诊,辨证论治始豁然

五苓散——小儿阴囊肿张案,丝丝入扣来辨证

苓桂术甘汤——心肌梗死冠心病,起死回生靠经方

小青龙汤——望闻问切要仔细,一剂可愈咳嗽病

柴胡桂枝干姜汤——错综复杂最易错,分清病性和病位

小陷胸汤——恐为癌变急如火,中医三剂消病症

旋覆代赭汤——辨证无误竞不效,道破玄机不为奇

麻子仁丸——名医争论何方好,越辨越明求真知

芍药甘草汤——经方大师曹颖甫,三年疾病两剂除

相关书籍:

《中医入门一学就通》《中医入门》秦伯未著

自学中医看什么书顺序?

在未有教材之前,业医者学习伊始,或先读些浅显易明的书,如《药性赋》、《汤头歌》等,或径从《内经》、《难经》等经典医籍读起,这当然都不失为入门的途径。



在有了一些了解与基础后,可以诵读《雷公炮炙四大药性赋》,完了接着就是《药性歌括四百味》。

然后《医学三字经》诵读,看一看诊断学的《脉诀》与《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最后开始看内科的《伤寒论》。读书应有重点。抓住重点,反复诵读乃至背诵,再博览群书,是学习中医应注意的。

学习中医不仅要读书,还要背书,这是古今医家成才的共同经验,不背一点书,是没有功夫可言的。背诵下这些经典,是作为一个中医学者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是为中医学知识打下必备的基础。

经典,即源头。中医是一门博大高深的学问,学中医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只有沉下心来坚持不懈,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远。

想自学中医学,开始要看哪些基础性书籍入门

很多学中医的人都在问如何学好中医,其实学中医没有什么诀窍,有句话最适合学中医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医智库集合中医科学院权威专家和千余名中医人士,经过精心筛选,向中医学生推荐20本中医必读古籍。掌握这20本书籍便能为学习中医的理论打好基础,同时更是打开中医之门的一把宝贵钥匙。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网友评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学中医者该好好阅读。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

《伤寒论》
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网友评论:仲景先师的毕生巨著,它出现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最高成就。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理所应当,也该抱着真正求学的心态来钻研祖先们留下来的医术,继续将它们传承和发扬,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难经》
《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学习中医学、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它成书于西汉末年。全书以问答释疑的形式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并对《内经》中某些重要问题进行了阐发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但由于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
网友评论: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跟着老师听了一遍,可能有些东西还需要沉淀才可以感受到!
《金匮要略》
撰于3世纪初。为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网友评论:学医者必须精读深思者也。
《医学三字经》
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由此入门习医,可以不入歧途。我以为,此书不仅初学必读,而且是诊家必备,时时研习,常有心得。以诗赞之:医学启蒙三字经,清源正本圣心明。升堂捷径修园指,理法得来可顺行。
网友评论:精简,初学者实用,推荐使用,医理写的很好。
《濒湖脉诀》
明代李时珍为纠正五代高阳生《脉诀》之误,汲取其父李言闻《四诊发明》中有关脉学内容,并参以诸家学说及自己的临证经验编撰而成。该书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了浮、沉、迟、数等27种脉象。其中同类异脉的鉴别和各脉主病均编成七言歌诀,便于读者背诵,后半部分为李言闻根据宋代崔嘉彦的《紫虚脉诀》加以删补而成,全面论述了脉象机理、诊脉法、五脏平脉、辨脉提纲、各种病脉体状、脉象主病等问题。原书语言简练,易诵易记,适合广大医者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网友评论:结合着经络的书籍看,还真不错,描述清晰易懂!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十卷,清·黄元御撰。他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之精髓,融会贯通于一体,提出了“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理论体系,辨证治疗,尤重中气。黄氏自谓其说远承先圣之心,故将其撰书留世,命名为《四圣心源》。《四圣心源》阐述的一气周流体系,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将理论与临床完美结合,可以执简驭繁,帮助后学更好地领悟中医的真谛。
全书文辞工美,医理圆周,前述理论,后列诸病,是一部颇具特色的综合性中医专著,适合各级中医业者阅读参考。

网友评论:原来经典离我如此之近,阅读和理解的感受如此之亲切,仿佛有先师耳提面命,带着没有任何中医基础知识的懵懂,摸索四圣心源里面的珠宝、玉石,好书,要精读! 中医智库网整理的电子版本,制作堪称精美,不妨一看。
《脉经》
《脉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流传于世的脉学经典著作,对后世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书共1O卷,98篇,成书于公元3世纪中叶。由西晋著名中医学家王叔和精选《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汉魏著名医家有关脉论精华.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以及当代临证经验编撰而成。该书集晋以前脉学之大成,对中医脉学理论进行全面梳理.发展并构建了中医脉学体系,
网友评论:中医四诊中“望闻问切”,切脉虽然放在最后,却是最考功力的。诸位请想想,单凭手指在腕部皮肤上的触感,竟能定出十八般脉相来,不下点苦功是做不到的。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类集《素问》、《灵枢》之论,总结出诸疾之病因、病机、治则、复采《明堂》腧穴、针法、灸法、乃贯通三部中医经典之理论与实践于一书,分12卷,成为最早的,最权威的针灸学经典著作,故全名为《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该书不仅是《素问》、《灵枢》的最早传本,还是《黄帝明堂经》的惟一完整传本,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网友评论:选本需谨慎,中医智库的版本反复校勘,内容准确,并增加导读与穴名索引,便于读者理解和检索。
《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是清·吴瑭(鞠通)所著,为明清医学中温热学派的名著之一。全书共6卷。卷首引证《内经》经文,冠以原病篇。前三卷据金·刘河间“三焦分治”的方法,系统地把温病分上、中、下三焦三篇,详细论述了温病的病源和证治。卷四为杂说,讨论有关温病的学理,卷五为“解产难”,卷六为“解儿难”,都是结合温病的理论来讨论产后调治以及小儿惊风、痘症等。由于《温病条辨》所有论据和治疗方法,都是明清以来医家的实践经验,颇切实用;《温病条辨》中所创制的一些方剂如“桑菊饮”和“银翘散”等至今仍为中医所广泛应用,因此,《温病条辨》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特别是研究温热病所不可少的参考书。

网友评论:相信诸位朋友家庭常备药中应该有一味“银翘片”,或者与之相似的“板蓝根冲剂”。这些都是感冒常用药,在风寒发热初起时,喝上一两包,往往立刻见效。“银翘散”这味药的地位上升,起源于《温病条款》。吴鞠通极推崇这个方子,认为它可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温病条款》里的许多方子,都在“银翘散”的基础加减而来。可以说银翘散之于《温病条辨》犹如桂枝汤之于《伤寒论》。
《医宗必读》
《医宗必读》为明末著名医家李中梓所著。全书共10卷。卷1为医论和图说。医论以介绍医学源流、指导学医门径为主;图说部分根据《内经》列述人体骨度部分及脏腑、生理等。卷2提纲挈领地阐析中医的脉学、诊法。卷3-4为本草征要,以《本草纲目》为主,精选常用药物400余概括主治功效,并采诸爱学说、参以已见予以阐释。卷5-10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30余种病证的病机和治疗,并附医案。本次整理以明崇祯址年丁丑(1637)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撰有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药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网友评论:中医入门必读综合性医书。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原本共190多万字。52卷。它共收集品物1892种。其中植物1094种。动物443种。矿物161种。其他194种。收录药方11096个。绘制了插图1110幅。该书以部为纲、以类为目。再以类为纲、以药为目,又在每种药物之下。以药名为纲、以八项分析为目。集几千年食物、药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
网友评论:大爱李时珍伯伯,我爱死你的著作。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本稿选择善本作为底本,并参考多种校本,进行校勘、注释,并撰写导读,供中医从业人士、爱好者和学生参考使用。《诸病源候论》50卷,共分70门,载录内外妇儿诸科1739种病候,叙述了各种病候的病因、病理与证候。
网友评论:外台,千金载方病机大抵遵循此书。不读此书,千金方,外台很多组方思路根本无法理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清末民国初中西医汇通代表医家张锡纯所著。影响颇大。其于临床的主要贡献,是在中西医汇通思想基础上充分发挥生石膏治疗热病的功效,创“升陷汤”治大气下陷。在治疗急证、防治霍乱等方面,有所建树,医界称其为“执全国医坛之牛耳者”。前七期30卷于1918~1934年陆续刊行。其中前三期合编为医方,按治阴虚劳热、治喘息、治消渴、治淋浊等证候分34类,收录奇效验方180余首;第四期为中西药物讲义,介绍中药80余味,常用西药近50味;第五期为医论医话;第六期为医案,栽虚劳喘嗽、血病、肢体疼痛等临床验案百余则;第七期为伤寒论讲义,系张氏去世后,其子张荫潮整理遗稿后付梓而成,并附温病遗方8首;第八期为其孙张铭勋1957年所献张氏未出版的遗稿。此书是张锡纯一生临床经验的总结,不仅内容丰富,且独树一帜,中西结合,大胆创新,在医林中影响颇深,
网友评论:近代医书第一可法之书。
《备急千金要方》
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代表性著作,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医家奉为研习医学的必读书。全书共30卷,汇集了晋唐以前大量医药学资料。内容包括医德、医学教育、治则、诊断、处方用药、妇、儿、五官、内、外、急救各科诸病证治,及食疗养生、房中、脉法、针灸孔穴等,记载了丰富而宝贵的医药学经验与文献资料,迄今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于今后医学的发展,是一份可供深入挖掘的宝藏。
网友评论:思邈先生以“千金”二字来作为书名。思邈先生不仅依此常常提醒自己,也希望别的人在学医或者从医的时候可以更好运用自己的知识,从而避免一些错误。所以这部书里,他根据自己个人丰富的从医经历而提出的关于诊治的要诀,针灸的方法,以及养生的方法等内容,都描述得非常详尽,是部很好的入门书籍。

《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东晋著名医家葛洪撰,是我国现存较早、实用价值较高的一部方书。全书共八卷,所论疾病包括急性传染病、各脏器急慢性疾患以及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眼科等病证。每病皆论及病候,略记病因,审明治法,依法立方,据方配药,并兼以针灸。用方药简易得,价廉而效;针灸不言腧穴,只言分寸,明了实用,因此实用价值颇高。
网友评论:非常实用,学医者应该深入研究。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共十卷。卷一至卷八以内科杂病医案为主,兼收外科及五官科医案,卷九和卷十分别为妇科医案和儿科医案。全书序列八十九门,述证八十六种,每门以病证为标目,序列其经治医案,言简意赅,切中肯綮,于学术多有所体悟,于后学启迪甚多。每门之末附有论述该门证治大要的附论一篇,系由叶氏门人分别执笔撰写而成。反映了叶天士辨证精细、立法妥帖、处方中肯、用药灵活的学术特点。
网友评论:书中治案大多切于临床实用,其中有关温热病医案的载述甚至成为后世医家编写温病专著的蓝本。
《汤头歌诀》
古人治病,药有君臣,方有奇偶,剂有大小,此汤头所由来也。此乃清朝名医汪昂所撰的方剂学著作,其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
网友评论:便于中医初学者习诵,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药性赋》
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网友评论:概括了各种药的药性,口诀通顺。简了。作为记忆区分药性很好的书 ,中医初学中药的启蒙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46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