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秋冬时节养阴的方法有什么

中医世家 2023-06-24 18:35:53

一、初秋:防湿热为重

初秋时期,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此时应特别注意防止湿热、寒湿之邪侵袭机体,可多吃清暑祛湿的食物,如黄瓜、豇豆、西兰花、鸭肉、莲藕等。

药膳:葛根荷叶瘦肉汤

猪瘦肉250克,鲜葛根250克,鲜荷叶15克,精盐适量。将猪瘦肉洗净,切小块,葛根去皮洗净,切块。荷叶洗净。把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1小时,加精盐调味即成。有清热祛暑,健脾益气的功效。

二、中秋:养阴要防燥

“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此时特点为“燥”邪当令,易伤肺伤胃,所以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药膳:洋参荸荠饮

西洋参10克,荸荠50克,白糖30克。将西洋参浸透切片;荸荠洗净,去皮,切碎。将西洋参、荸荠放入炖杯内,加入清水约250毫升,放入白糖,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25分钟即成。有益气生津,除燥热的功效。

三、晚秋:防燥兼防寒

中秋节过后,秋风萧瑟,天气渐凉,甚至会气温突降,寒潮来临,最容易引发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期诱发与加重。故养生重点除仍需要预防燥邪损伤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并重视耐寒锻炼。

药膳:鲫鱼汤炖甲鱼

甲鱼一个、鲫鱼3条、火腿片、香菇片适量。甲鱼洗净焯水后放入炖锅中,加入火腿片、香菇、姜蒜;鲫鱼洗净后,锅内加猪油,将鲫鱼过油煎,加水、姜葱,用大火煮至浓白;将鲫鱼汤倒入炖锅中,同甲鱼继续煎煮一小时,加入盐、味精调味。甲鱼有滋阴凉血益气的作用,在秋冬时节吃甲鱼,对身体有补益。

秋天洗脚,肺润肠濡

中医保健理论关于一年四季沐足有记载:“春天洗脚,开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我国民间谚语也有“天天洗脚,胜过吃药”之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喜欢睡前泡脚,长期坚持,他曾作诗:“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夜眠濯足而卧,四肢无冷疾”,这些诗句论述了泡脚的益处。

因为足浴能促进血液循环,脚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环不好,故古典医学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特别是那些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足浴是极好的保健方法。

足浴能够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及经络,人体的足部是多条经络的汇聚点,包括三条阳经(膀胱经、胃经、胆经)的终止点,和三条阴经(脾经、肝经、肾经)的起始点,都在脚上,因此足浴相当于刺激了这六条最主要的经络。如果在泡脚水中加些中药或者用足浴药泡脚,益处更加明显,因中药泡脚对很多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秋冬时节养阴的方法有什么

秋冬阴令也,秋时阴收,冬时阴藏。秋冬之时燥邪为患,易伤阴,故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或搽用滋润护肤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气之湿润亦有助于避免燥邪。

秋时渐寒,冬时寒盛,人们喜食辛辣好饮酒以御寒。辛辣之品易生内热,酒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因此,秋冬之时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以防伤阴。

鸭肉。是理想的清补之物,文火久炖,更能让其中的营养成分煮出。阴虚体质的人,尤其是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情急躁易怒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最为适用。

猪肉皮。有滋阴和润燥的作用。清代医家王孟英说:“猪肉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止消渴。”猪肉皮补阴、润燥、护肤的作用更显著,春秋季节食用更好。

牛奶。历代医家对牛奶的滋阴作用颇多赞誉,称牛奶“润肌止渴”、“润皮肤”、“润大肠”、“滋润五脏”、“滋润补液”。牛奶对失眠多梦、神疲乏力、偏头痛的阴虚者很适宜。

现在我们就知道了秋冬如何养阴,养阴才能给我们身体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每个人都应该是阴阳平衡的,不管是那一个都不能多了也不能少了,就像是天平,只有保持相同的质量,才会达到平衡,人的身体也是这样的,所以在秋天要定时的补阴。

如何解释 春夏养阳,秋冬补阴

其实,食物不能完全解决养生问题。阴阳的含义是多重的:寒为阴,热为阳;气入肺为阳,水谷饮食入胃为阴;宣发为阳,收敛为阴;忙为阳,闲为阴……所以,养阴、养阳都须全面考虑,落实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春夏养阳,首要的就是春夏不要贪凉。因为热为阳,凉为阴嘛。春天暖、夏天热,都是有其道理的。人在秋冬养阴时,毛孔闭合,身体在积聚能量的同时,也积聚了一些污垢、毒素,到了春天和夏天,毛孔张开,人体的能量要向外宣发,因此体内的污垢和毒素要借助这个宣发之势而排出。春天,收敛了一冬的身体尚有余寒,寒则温之,而后方利于宣发,所以,春天需要多穿点衣服,捂一捂,把汗捂出来,这就是“春捂秋冻”中的“春捂”。夏天就不用捂也能出汗了。我们可能注意过,夏天出的汗,又黏又腻,这就是体内存积的湿浊邪气。南方农人夏天有“双抢”,割完早稻有得马上把晚稻秧插下去,抢割抢插,挥汗如雨,忙得不亦乐乎。别看这么累,其实也是在养生。双抢后,秋风渐至,人们身清气爽,因为他们通身的邪毒湿气都排尽了。如果我们夏天一天到晚都贪凉,天天吹空调,毛孔闭塞,很少出汗,那就无异于闭门留寇了。 《黄帝内经》说,夏三月,当“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夏日绵长,晚上可以睡晚一点,早晨要尽量早起,切勿生倦怠之感,连午睡都要尽量避免。春天、秋天和冬天都可以午睡,夏天最好别午睡,因为夏季属火,心旺于夏季,午睡又是补心的,所以,很多人夏季午睡起来后,发现眼睛红了,这就是补心补过了的缘故。这么老长的一天,我们用来干吗呢?用来充分把自己的内在能量发挥出来,使其成气候。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努力工作,多多加班,可以去追求功名利禄,可以去追求异性……总之,要把精力放在外面。春天和夏天你就使劲折腾吧! 总之,不要贪凉,不要犯困,努力工作,使劲折腾,这就是春夏养阳。到了秋天,你事业上会有累累硕果,身体上也会有清爽通透之感,到那时候,就得收敛起来,安心养阴了。(补充: 到冬天的时候,人体的气血完全到里面去了,这时冬气与肾气相通。 综上所述,按照中医学的观点,秋冬两季对应肺肾两个脏器,这两个脏器和秋冬两季是直接相关的。中医上的养生要遵从四季变化。 秋气与肺气相通,秋天是气血往里走的季节,中医讲肺主治节,可以帮助你的气血从外往里收。到秋天的时候,我劝大家方便的时候就吃点秋梨膏,它有什么作用呢?大家都知道,梨的金气最重,梨的秋气也是最重的,你看梨花开出是白的,中医讲"白色入肺"。梨有润肺、止渴的作用,可以入肺经,有助于气血速降,帮助人们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 到冬天的时候,大雪封山,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正好是补养的好时节,好比树要冬灌,就是因为营养都在里面,给点水就可以迅速吸收。中医说冬天重在补肾,男同志以精气为主,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吃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对于女同志来说,特别是在更年期以前的女同志,则重在补血,我建议这些女同志吃一点阿胶、大枣、核桃仁、冰糖,把它们做成膏状服用;过了更年期的女同志,就可以用点六味地黄丸来补肾,因为这时候气血都到里面去了,吃完这些有营养的东西,它就能够充分的运化,补充气血,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 我们中医学把这个养生方法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我们身体机能正常情况下的滋养方法。如果你说夏天我感冒了,或者是冬天我感冒了,这时候这样的调养药物就要少用了,因为人体发热的时候,肌体能量都起来和疾病作斗争,这时候如果你吃进去很多营养以后,在体内不好运化。中医讲的忌口主要是在这两季节,在忌口的时候,就不要吃那么多滋补药了,等感冒过去了,咳嗽过去了,你再接着吃。如果我们按照中医说的这种法则来进行养生的话,我想恐怕得病的几率就小得多了。 老百姓常说:"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早晚要坐病。"冬天由于气血闭藏,储存营养,为明年的生发做好准备。"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冬天不很好地储存阴精,春天的时候容易得热性疾病。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人们现在夏天惟恐不冷,冬天惟恐不热. 补充: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 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向外走,里面的气血相对的不足了,这个时候人常常会有肝阴不足的状况。中医认为,春气与肝气相通,中医说的肝,就是把人的气血从里面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而春天正是气血生发的过程,所以说春气与肝气相通。 综上所述,按照中医学的观点,春夏两季对应肝心两个脏器,这两个脏器和春夏两季是直接相关的。因此,我们中医上的养生要遵从四季变化。 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往外调动,那么在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养肝。有很多人一到春天的时候就经常半夜醒来或者睡不着觉,这是因为人的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归于内归到哪呢?就是归于肝。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阴阳调和就能睡着,如果肝血不足,阳气就回不去,你就老睁着眼睛,睡不着觉,即使回去了,1点到3点是肝经旺盛的时候,如果肝阴不足,肝经有热,就把阳气给顶回来了,你就醒了,到5点多钟,肺气旺了,你就又能睡着了。还有就是有些女同志在月经前后睡眠不好,这就是因为血行于下,气浮于上,且女性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阴不敛阳的时候就不想睡,也睡不着。我常常跟很多同志说,无论男女,春天的时候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起码经过了上百年的实践。这时有些男同志就问我,吃什么乌鸡白凤丸啊,那不是妇科圣药吗?男同志为什么吃啊?其实不是,因为女同志是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所以乌鸡白凤丸更多的是使用在女同志的身上。可是男同志在春天的时候,由于你的气血向外走了,这正是肝血不足的时候,你每天早上吃上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身上一点都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就没有了。 到夏天的时候,天气特别热,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也要特别注意。,人们尤其是中老年同志,应该吃一点生脉饮,因为夏天你的阳气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阳气不足,所以你才会出现胸闷、气短、多汗这样的症状。那么在这时候怎么办呢?你就可以喝一点生脉饮。生脉饮里面只有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是补气的,五味子是收敛心气的,让你别出那么多汗,麦冬有清肺热的作用。浩瀚海洋的感言:

秋冬养阴吃什么

1.忌暴饮暴食
一般人到了冬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使人发胖。在冬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2.忌吃辛辣生冷的食物
冬天还应当少吃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等。也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另外,由于冬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3.忌吃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大部分在冬季成熟,但同时也是带最多囊蚴的时节,这时生吃水生植物易受其感染,导致肠黏膜发炎、出血、水肿、溃疡、腹泻、食欲不振,儿童脸部浮肿、发育迟滞、智力减退等现象,严重者甚至因衰竭或虚脱导致死亡。
4.忌不按食物安全期吃
有些食物虽然有较好的养生作用,但在某些时间段里却不宜食用。如食物本身处于危险期,或我们的身体处于和某种食物特质相冲突的阶段时,要格外加以注意。比如蜂蜜有滋阴润肺的作用,但要注意在农历七月时不要吃蜂蜜,这是因为大多数有毒植物都在农历七月开花,蜜蜂采集了有毒植物的花后,酿出的蜂蜜也会含毒。农历八九月份,正是秋冬养阴的补给期,应该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而生姜是辛辣食物,食用后易使人生冬燥,导致耗气伤神,所以最好不要吃。瓜类属于阴寒食物,吃多伤脾胃,因此冬天要少吃。
5.忌盲目控制饮食
人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储备应全面而均衡,必须通过丰富的饮食提供。
6.忌吃过燥的食物
中医学认为,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冬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冬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冬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食物。另外,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热量的摄取大于散发,稍不小心,体重就增加,所以肥胖者冬季更应注意减肥,应多吃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红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此外,普通人立冬后在饮食上要增酸,以增强肝脏功能,要多吃苹果、葡萄、山楂、柚子等偏酸、多汁的水果,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都有疗效。
7.忌吃油腻、煎炸的食物
油腻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积聚在胃中,加重体内积滞的热气,不利于润燥,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在冬季复发或加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8.忌盲目吃蟹
冬季正是蟹肥时,这个季节的螃蟹个大、体肥、味美,而且进入冬季,螃蟹会爬到岸上极易捕捉。因此,冬季成为了吃蟹的最好时机。蟹虽好吃,但却有许多讲究。蟹要洗净,蟹体内有大量细菌和污泥,如果不处理干净,这些病菌和污泥中的寄生虫就可能带至体内,使美味蟹变成杀手蟹,对健康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养生篇:怎样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应用了古汉语当中互辞的修辞方法,需“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即上下两句,看似各说两件事,互不相干,实则前后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理解其含义时,要综合双方,不能偏执一面,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此句即言:擅长养生之人,应当根据四时调理阴阳,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春夏之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热,宇宙万物一片新生繁茂的景象。此时,也正是人体的阳气生长之时。因此,人们一方面应该适当地晚睡早起,增加室外活动的时间,多进食大葱、生姜、豆芽、秧苗尖等舒展阳气的食品,心态上宜开朗外向,以使阳气能够顺应季节和天气的变化,从而升发调达。

另一方面,按照阴阳互根的原则,阳气若要生发,必须有阴液的补充才能够使机体的阳气、阴津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维持平衡。因此在酷暑炎热之时,人们应隐居避暑,保护阴津,避免因过汗而损伤津液,同时增加饮水量,多摄入具有滋阴生津功效的蔬菜瓜果,以促进阳气的生发,为阳气的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此外,人们在夏季不应恣意贪凉饮冷,以避免体内的阳气消耗过大。

秋冬之季,天气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万物都趋于收藏的状态。因此,人们应补充阴精,使阴精积蓄,培补肾元,才能骨健髓充,使元神得养。此外,人们更应固护阳气,养成早睡早起(日出即起)的好习惯,并注意防寒保暖,减少户外活动,以保护消减的阳气,使阳气不至外泄。同时还应多摄入羊肉、韭菜、干姜、肉桂等具有温阳功效的食品,在心态上应保持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以使阳气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与阴液保持平衡。

扩展资料: 春季养阳,秋冬养阴的食物:

1.春夏养阳的推荐食物:韭菜、鸡蛋、核桃、西红柿、大蒜。

2.秋冬养阴的推荐食物:银耳莲子粥、银耳百合粥、枸杞菊花茶。

参考资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46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