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率高: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 %。预计到2050 年将增加到2.21亿,那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绝大部分在我国。
2、疼痛:骨质疏松的危害感到腰酸背痛者最多,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酸痛,同时可感到全身无力。疼痛部位广泛,可有变化,与坐、卧、站立或翻身等体位无关,症状时轻时重。
3、骨折:因骨骼强度和刚度下降,轻微暴力、跌跤,甚至坐车颠簸、咳嗽,都可以引起骨折。常见部位是脊柱椎骨、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老年人脊柱和下肢骨折后,长时间卧床不起,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如褥疮、尿路结石、脑血栓、坠积性肺炎等,严重影响健康,威胁生命。
4、骨骼变形:由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骼易发生断裂。脊柱椎体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其骨小梁断裂时,整体外观并无裂缝,X线照片或CT图片也难以发现。但日久天长,积少成多,一些椎骨慢慢塌陷,引起身材变矮,弓腰曲背。可继发腰背疼痛,影响行走、呼吸等多种功能活动。
补肾壮骨法
根据"肾主骨"的中医学理论,肾虚是骨质疏松的发病关键,故治疗宜补肾壮骨,若肾精充足,则筋骨坚硬有力。有
杨氏等选择退化期骨质疏松症患者11例,按临床表现分成肾阴虚和肾阳虚型,分别用左归丸及右归丸加减治疗,连服2个月,结果9例腰背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用X线显示骨密度明显增高者6例。王氏等用补肾益骨膏(熟地、淫羊藿、紫河车、泽泻、龙骨等)治疗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症,服药3个月后,患者挠、尺骨骨矿含量均较治疗前增加。
梁氏等以续断、桑寄生、山萸肉、骨碎补、熟地等治疗58例,肾虚症状明显改善,且骨密度平均值略有回升,其中尺、桡骨骨矿物质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对照组呈进行性减少。由以上临床案例表明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不但使肾虚症状明显改善,且骨矿含量、骨密度等指针的检测亦可得到改善,证实了补肾中药对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优良。
益气健脾,活血调肝
脾虚则肾精亏虚,骨骼失养,骨骼脆弱无力,以致发生骨质疏松症。故治疗宜补气活血、健脾调肝。
小五作为中医科的大夫,临床上治疗的绝大部分患者是老年人,特别是颈肩腰疼痛的患者特别多,其实老年人的疼痛很有特点,你治好了腰痛,他会告诉你脖子又开始痛,你治好了脖子疼,他会告诉你膝盖开始痛,仿佛扎了针灸、吃了中药后疼痛的地方反而越来越多了,其实这一切都是 老年骨质疏松症 在背后捣鬼。
这时就会有患者说自己天天吃钙片,天天喝牛奶,为啥还会有骨质疏松呢?其实老年骨质疏松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骨质疏松,想要纠正甚至逆转老年性骨质疏松可不是吃几片钙片、喝几杯牛奶可以做到的 ,本文小五就跟大家一起学习老年骨质疏松的特点,以及老年人应该如何科学补钙。
老年骨质疏松一般指6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根据2016 年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6%,而且伴随人口老年化的加快,老年骨质疏松的人群也在逐年增加。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基于双能X 射线吸收测定法对骨密度进行检测, 建议65 岁以上女性和70 岁以上男性如果无异常情况可每半年对骨密度进行测定 ,根据骨密度测试结果和骨密度评价标准相结合,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①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 健康 成人的骨峰值1 个标准差及以内属 骨量正常 ;
②骨密度降低1 2. 5 个标准差为 骨量低下( 或低骨量);
③骨密度降低 2. 5 个标准差为 骨质疏松 ;
④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且伴有一处或多处脆性骨折为 严重骨质疏松 。
老年骨质疏松会导致老年人骨架的支撑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其活动能力明显减退,同时容易出现全身关节的游走性疼痛,这种疼痛多为轻度的隐痛,并且多出现在腰椎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负重关节上,导致患者生活水平下降。
其次,由于钙不能被吸收和沉积到骨面上,因此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合并有轻微的低钙血症,临床上可出现半夜抽筋、头晕乏力等表现。
最后,老年骨质疏松最严重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腰椎骨折和髋关节骨折,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并不容易愈合,并且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甚至导致其长期卧床,据统计我国85岁老年人死亡的首要因素就是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成骨细胞功能减弱,导致骨平衡失调,骨量丢失过多;
②雌激素和雄激素在体内均具有对抗氧化应激的作用,老年人体内性激素的含量和生物活性均明显下降,体内的活性氧类堆积,导致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发生凋亡,使骨形成减少;
③老年人常因为日照过少,钙摄入不足以或者肠钙吸收降低等因素导致维生素D缺乏;
④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下降,导致骨骼的负荷减少,使得骨吸收增加;
从上述发病机制可以看出,造成老年骨质疏松原因极其复杂,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医生往往会面临以下几个难点。①补钙,但肠胃不吸收;②吸收了,但沉积不到骨面上;③骨质丢失的太厉害,补钙根本不过来;④好不容易骨密度上来一点,但不能持久。
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的原则是全面、整体和全程,单纯的治疗(如补钙)是不能改善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症状的,根据《2018年的原发性骨质疏松防治指南》中的意见,建议有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可以选择性的采用一下的治疗方案。
①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联合使用作为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
充足的钙摄入对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骼 健康 有益,而充足的维生素D 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二者联用对于防治骨质疏松至关重要。其中钙剂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 000-1200mg,维生素D摄入量为800-1200 U。这里简单的给大家罗列一下常用药物,分析一下它们的特点,从而方便大家选择和正确服用:
1、钙尔奇D
钙尔奇是目前补钙市场上最常见的药物,其有两种规格:
①钙尔奇D300:每片可提供元素钙300mg,维生素D 60U,老年人每天至少2片/次,每天2-3次;
②钙尔奇D600:每片可提供元素钙600mg,维生素D 125U,老年人每天至少2片/次,每天1次
从上述两种规格可以看出,单纯服用钙尔奇会导致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足,因此需要配合活性维生素D一起服用才能达到补钙的效果,
2、罗盖全或者盖三淳
罗盖全或者盖三淳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骨化三醇,它是维生素D3经肝脏和肾脏羟化酶代谢后生成的活性成分,也就是说无论是罗盖全或者盖三淳都是不含有钙元素的,因此一定不能单独,必须和钙剂一起使用。
②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或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建议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
补充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只能作为基础治疗,而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或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而言,仅仅补充是不够的,因为骨量丢失的速度快于补充的速度,因此在基础治疗上必须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但不同抗骨质疏松的药物作用机制和副作用差异较大,建议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常见的药物包括两大类:
1、双磷酸盐( 阿仑膦酸盐,利塞膦酸盐等)
双膦酸盐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其主要的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从而抑制骨吸收,但不同的双膦酸盐抑制骨吸收的效力差别很大,不同药物的推荐剂量如下
阿仑膦酸钠片剂,70 mg /片,口服每次1 片,每周1 次;
利塞膦酸钠片剂,35 mg /片,口服每次1 片,每周1 次;
依替膦酸二钠片剂,0. 2 g /片,口服每次1 片,每日2 次;
氯膦酸二钠胶囊,200 mg /粒,口服每次2 或4 粒,每日1 或2 次。
2、降钙素类
降钙素是一种钙调节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减少骨量丢失并增加骨量,同时降钙素可以明显缓解骨痛,对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引起的骨痛有效。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降钙素类制剂有两种:
鳗鱼钙素(依降钙素):依降钙素注射剂,20 U/支, 肌肉注射,每周1 次;
鲑降钙素:鲑降钙素鼻喷剂 4 400IU/瓶,200 IU 鼻喷,每日或隔日1 次;
鲑降钙素注射剂,50 IU/支, 50 IU 或100 IU 皮下或肌肉注射,每日1 次
③可以选用中药或者中成药改善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以补肾益精、健脾益气、活血祛瘀为基本治法,多以改善症状为主,可以选择性的使用可考虑仙灵骨葆胶囊、金天格胶囊或强骨胶囊等中成药减轻骨质疏松症状。
④加强营养,均衡膳食
建议摄入富含钙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推荐每天摄入牛奶300 ml。
⑤适当运动
运动可增强活动能力、增加肌肉强度、提高应急能力和协调性、改善平衡力和减少摔倒的危险,同时还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对于低骨量丢失和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来说比较适合行走、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较为缓慢的运动。
⑥避免不良习惯
避免吸烟、喝酒、过量饮用咖啡、过量饮用碳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中医专家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是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时间一久则脾胃功能衰弱,影响食物消化,因而营养不能充盈经脉,从而发生骨质疏松。即使脾胃不虚,但如果肾阴不足,也可造成骨质疏松。因为肾主骨、藏精,脾胃消化的营养不能充样于骨,所以根据发病机理又将骨质疏松分为脾气虚型及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方法:
1.
川乌、草乌通络止痛、温经散寒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化瘀止痛四者合用止痛以急治其标故为佐药。
2.
由淫羊藿、仙茅、知母、黄柏、巴戟天、川芎、当归、制川乌、制草乌、炙甘草等中草药组成骨松康胶囊方中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经可补肾壮阳、通络止痛黄柏苦寒亦归肾经可坚阴治疗骨蒸潮热二药合用阴阳双补相辅相成以治根本共为君药;仙茅、巴戟天均为温归肾经以助淫羊藿补肾壮阳、知母苦寒坚阴可助黄柏坚阴降虚热三药方中为臣药。
3.
炙甘草既可健脾以补肾又能缓解二乌之毒,为使药纵观全方诸药合用,阴阳双补标本同治温而不燥使用后不仅可较快地缓解疼痛,而且能逐渐改善骨质疏松症其症状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详情可登录骨质疏松疾病专题
1 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有哪些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疾病,骨质疏松症的人群一般会有下面的症状:
第一个是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的70%—80%。疼痛一般会沿着脊柱两侧扩散,仰卧或者坐位时疼痛会减轻,直立、后伸、久坐、久立的时候疼痛会加剧,在白天疼痛减轻,在晚上或清晨醒来的时候疼痛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会加重。
第二个症状是身长变短、驼背畸形:多在疼痛后出现。是由于脊椎椎体负重量大,尤其是第11、第12(胸椎)、第1和第2腰椎,容易发生骨折而出现脊柱的短缩,导致畸形的出现。
第三个是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第四个症状是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柱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更大换气量显著的减少,患者往往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2 骨质疏松的治疗原则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常见于老年人,但各年龄均可发病。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够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
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质吸收的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质形成的药物,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以及异黄酮。
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患者还应该加强营养,给以高蛋白饮食、钙和各种维生素。高蛋白有利于骨基质的形成,钙的补充能够促进钙的平衡。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饮食,也可服用适量的钙片、维生素D和维生素C。
3 骨质疏松缺什么元素骨质疏松症缺什么元素,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骨组织疾病,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是由于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骨的成分主要是羟基磷酸钙,所以主要是缺乏钙和磷这两种无机盐。有机的营养物质是缺乏胶原蛋白。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精杂粮、芝麻、瓜子、绿叶的蔬菜等。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少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少吃糖和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
运动可以促使钙沉积到骨骼上,这样骨质才够结实;而不是单纯吃钙片,那样会使血中钙很高,如果不沉积到骨骼上,那样不结实。所以,得了骨质疏松,只补钙是不行的,患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决定使用哪种药物进行治疗。
4 骨质疏松吃什么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人,主要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减少,影响骨骼结构功能,防治骨质疏松,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补充多种营养元素,如钙,磷,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D等,那么骨质疏松症吃什么好呢?
宜食含钙多的食物,含钙多的食物有牛奶、奶粉、牡蛎、鸡蛋、黄豆以及豆制品、猪骨头汤、鱼、虾、干贝等,宜多食。其次是胡萝卜、白菜、芹菜、油菜、蒜苗、韭菜、大枣、柿子、橄榄等含钙也比较多,也应多食。
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经太阳紫外光照射后,是促进钙沉淀骨化的重要物质,服用维生素D能够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并使之沉淀骨化,使骨质坚实。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应常服维生素D,并经常晒太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16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宫颈糜烂中度中医怎么治呢?
下一篇: 如何调理女性气血不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