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按摩哪个穴位缓解痛经呢

中医世家 2023-06-23 15:40:32

1、10岁-19岁

10岁-19岁的少女如出现痛经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主要是因为处女膜无开口,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经血的正常排出,进而引发痛经。

2、20岁-29岁

20岁-29岁的女性出现的痛经现象一般都是原发性,可以通过中药调理和饮食保健以缓解疼痛,但如经期疼痛异常难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这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的。

3、30岁-39岁

30岁-39岁的女性如时常出现痛经症状,大多是继发性的,可能与以前的流产史、生育史、上宫内节育器等经历有关,且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患某种器质性疾病的几率也在逐渐增加,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盆腔炎等,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并积极治疗,以防造成病情迁延而错失疾病 的早期最佳治疗时机。

4、40岁-49岁

40岁-49岁的女性即将进入更年期,更加要注意身体健康,如出现痛经症状,大多是继发性的,可能由于子宫某种病变导致,或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特别要排查肿瘤疾病,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按摩哪个穴位缓解痛经呢

痛经可以按摩子宫穴

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点揉子宫穴,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按摩方法:点揉子宫穴,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

痛经可以按摩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按揉三阴交,具有交通心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对所有妇科疾病疼痛均有缓解作用。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三阴交1分钟。

痛经可以按摩血海穴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揉按血海穴,具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月经期的小腹疼痛。按摩方法: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

痛经可以按摩太冲穴

位置: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揉太冲,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其他妇科疾病。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痛经穴位按摩法

1、穴位按摩法

用中指、拇指分别按关元、中极、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穴,以感到酸3长为度,揉动1分钟,具有疏经通络、 行气活血、滋阴通脉、调经止痛的作用。此方法应在经前1周起开始直到月经结束,每日1次,连续2?3个月经周期。

2、刮痧法

(1)刮督脉。从至阳穴沿脊柱向下经命门、腰阳关等穴,刮至腰俞穴。

(2)刮任脉。从中脘穴经前正中线向下经气海、关元、中极穴刮至曲骨穴。

(3)刮足太阳膀胱经。从膈俞穴沿脊柱两侧经肝俞、脾俞、肾俞、志室、关元俞等穴,刮至次髎处。

(4)刮足太阴脾经。从血海穴沿下肢内侧向下经曲泉、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等穴,刮至太溪穴。

注意事项

(1)肝郁气滞者应加刮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太冲。

(2)头晕、心悸者加刮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内关穴。

(3)痛经宜在月经前进行刮痧治疗,经期忌刮痧治疗。

(4)痛经患者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少用冷水。

(5)保持心情愉快,禁止食用生冷及辛辣食物,禁止性生活。

月经不调按摩什么穴位?

很多女性朋友往往都会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而月经不调的症状是非常影响女性身体健康的,所以很多人就会找各种方法来调理身体,例如有的人就会利用按摩来帮助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那么月经不调按摩什么穴位?月经不调按摩哪里的穴位?
1、按气海
位置: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方法:取仰卧位,腹部放松。一手中指着力,置于气海穴反复垂直点按约1分钟,以局部酸胀感为宜。
功效:气海穴主要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2、关元穴
位置:在小肚子上,肚脐眼往下三寸(用自己的手横着量,肚脐眼往下四根横指处就是关元穴)
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先用食指或中指按顺时针方向按揉关元穴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有胀痛为宜。
功效:此穴腹泻、月经不调痛经有较好的疗效。
3、按带脉穴
位置:位于腹侧部,章门穴下1、8寸
取仰卧位,腹部放松。两手中指端着力,分别置于带脉穴,反复按揉约1分钟。
功效:主治妇科疾病以及胁痛腰痛。
4、按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方法:去坐位。两手拇指端着力,置于足三里,反复按约2分钟,以酸胀向下扩散为宜。
功效:主要治疗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等妇科病症。
5、按太冲穴
位置: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方法:取坐位。两手拇指着力,先将右足搁在推坐腿上,右手握住小腿,左手拇指端点按太冲穴,反复点按约1分钟,以酸胀感为宜。然患左足,方法依然。
功效:主要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等妇科病证。
6、按气冲穴
位置: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方法:取仰卧位。两手指端着力,置于两侧天枢穴下5寸,耻骨结节上外放股动脉处的气冲穴,先轻后重,再轻反复交替点按约2分钟。
功效:主要治疗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萎,阴肿,功能性子宫出血。
7、肾腧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取坐位成立位.双手中桁分_按于两侧肾俞穴上,用力按楗30?50次;或握拳用食指掌指关节突按揉穴位,擦至局部有热感为佳。
功效:此穴对月经不调痛经、腰酸腿痛有较好的疗效。
8、八_穴
位置: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处
方法:取坐位,用长肉发或擦法子上面下肉擦至尾骨两旁2分钟,使局部有酸胀感。
功效:此穴位对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盆腔炎有较好的疗效。
9、中极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方法:取坐位或仰位,先用食指成中指按顺时针方向按揉中极穴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胀痛为宜。
功效:此穴对小便不通、带下病、月经不调有较好的疗效。
10、耳穴按摩
耳穴处方:内生殖器穴、内分泌穴、皮质下穴、缘中穴、肾穴、肝穴、脾穴。
接摩方法:于月经期前10天开始治疗,直至月经来潮。其间,每次贴压一耳,2至3日换贴另侧耳穴。取效关键是找准上述耳穴的敏感点,并对准敏感点贴压治疗。
按摩功效:“内生殖器穴”为子宫代表穴,以调理局部气血,使经脉正常运行;“内分泌穴”、“皮质下穴”(内有卵巢对应点)、“缘中穴”,能调节卵巢、脑下垂体和内分泌之功能;中医认为月经不调与肾、肝、脾之经气有关,故取“肾穴”以补肾气、调冲任二脉肝穴”以疏肝解郁、通经活络,是治疗月经不规则的有效穴,“脾穴”以健脾和胃,统摄血脉,对经期提前、经量过多者尤有良效。
11、月经期间饮食须知
1、不宜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月经期应吃清淡、味平、富含营养的物质,不宜吃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以免刺激血管扩张,引起月经提前和经量过多。花椒、丁香、胡椒这类食品都是作料,在平常做菜时,放一些可使菜的味道变得更好。可是,在月经期的妇女却不宜食用这些辛辣刺激性食品,否则容易导致痛经、经血过多等症。
2、不宜吃螃蟹等寒凉食物
女子行经期间,忌食生冷寒凉之物(例如:螃蟹、海螺、蚌肉、黄瓜、莴苣、西瓜、冰镇冷饮等),尤其是患有寒性痛经之人,更当忌吃。
3、忌油腻食物
月经不调的患者往往伴有胃纳不佳或消化不良,饮食应以易消化,开胃醒脾为主,忌伤胃之物。
4、忌食咸食
女性在月经来潮前应忌食咸食。因为咸食会使体内的盐分和水分贮量增多,在月经来潮之前,孕激素增多,易于出现水肿、头痛等现象。月经来潮前10天开始吃低盐食物,就不会出现上述症状。
5、忌吃茶叶、柿子变鞣酸食物
行经期经血中含有比较高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和血色素,所以女性经期过后会流失大量铁质,应多补铁。而茶叶、柿子中含有丰富鞣酸,这在肠道中易同铁离子结合,产生沉淀,妨碍肠黏膜对铁离子的吸收;会使乳房胀痛,引起焦虑、易怒与情绪不稳,同时更消耗体内储存的维他命b,破坏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
6、忌碳酸饮料
有不少喜欢喝含气饮料的女性,在月经期会出现疲乏无力和精神不振的现象,这是铁质缺乏的表现。因为汽水等饮料大多含有磷酸盐,同体内铁质产生化学反应,使铁质难以吸收。此外,多饮汽水会因汽水中碳酸氢钠和胃液中和,降低胃酸的消化能力和杀菌作用,并且影响食欲。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15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