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当中的寒热理论,早在《皇帝内经》中就得到了充分的阐述,而后在《伤寒杂病论》等中医著作中,又多次被研究和发展,至今已经有了约2000年的历史。而历代中医师悉心研究病症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寒热错杂证”,这也是困扰很多现代人的病症。
寒热错杂症的症状表现:
1、上寒下热
患者表现为上半身偏寒,下半身偏热的状况,这种状况不一定是以腰为分界线。常见症状有腹部畏寒、慢性腹泻、胃痛的同时,伴有小便短赤、痔疮等情况。
2、上热下寒
患者表现为咽部干痒、灼痛,心情烦躁,胸闷气短。而同时还伴有腹部畏寒、大便如塘泥状、尿频等症状。此时人体上半身偏热而下半身偏冷,属于上热下寒症。
3、表寒里热
表寒里热症的患者,身体内部偏热,常常出现胸闷气短、心情烦躁、眼垢增多等症状。此时如果外部感染风寒,出现了流涕、头痛等症状则属于表寒里热症。
4、表热里寒
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患者体质倾向于寒凉而又偶感风热。此时患者通常表现为鼻塞、咽痛、发热、头胀痛等情况,而同时因为体寒的原因,还伴手脚冰冷、尿频、面色苍白等情况。
无论是那种寒热错杂症,在治疗的时候,都应该坚持寒重医寒、热重医热的原则,首先解决最主要的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体质。然后积极调用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寒热两症兼顾用药,方能恢复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1260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百令胶囊和金水宝胶囊的区别
下一篇: 打瞌睡是不是有什么病